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全国第一次毛竹科研协作会议于1965年5月18—29日在浙江省莫干山召开。会议由南京林学院王心田院长主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郑万钧副院长传达了全国农业科学实验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了有关文件,讨论了毛竹科研队伍革命化和开展以样板林为中心,以专业科学技术队伍为骨干、以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为基础的大规模科学实验运动的伟大意义。会议期间还组织参观了安吉县双一生产大队及德清县东风大队的毛竹  相似文献   

2.
杉木是南方集体林区的主要树种,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但受区域气候、土壤条件影响,杉木林的直径分布在不同地域上存在较大差异,合适的模拟是进行不同产区林木生长差异比较的重要前提。以福建省为例将杉木产区分为中心产区、一般产区和边缘产区,利用第8次全国森林资源一类清查福建省杉木林样地数据资料,分产区随机抽样224个优势树种为杉木的样地,采用正态分布、韦布尔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伽马分布和Logistic分布5种分布函数对3种杉木产区的林分直径分布进行了拟合,并结合卡方统计量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心产区和一般产区杉木林用韦布尔分布拟合直径分布精度较高,边缘产区杉木林用伽马分布拟合直径分布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综合信息     
综合信息简讯全国首家杉木研究中心在闽成立全国第一家杉木研究中心目前在福建省林学院成立。福建省是中国南方重点杉木产区,杉木林地面积及蓄积量均居全国首位。该研究中心是集杉木研究、推广、生产三位一体的开放性试验研究基地。中心成立后,将以杉木可持续速生丰产优...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林学会第二届森林病害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0月23日至29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28个省(区)市的从事森保科研、教学工作和生产部门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及林业部、情报、出版等单位的代表共126名。会议围绕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生产的中心议题,举行了林病专题报告会,分组讨论和大会交流等活动。会议肯定了四年来森林病害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林业部机械局于一九八○年九月二十日至三十日在昆明市召开了林机、林药厂厂长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十九个林机、林药厂厂长和生产计划、技术、财务、供销科长以及北京、哈尔滨林机所的负责同志。会议还邀请了科研、教学、设计单位  相似文献   

6.
他是八闽楷模"洋林精神"第三代杉木育种团队福建领军人,有30年的党龄,他叫郑仁华.在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2021年6月29日,他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 他带领科研团队率先开展杉木第3代种子园建园技术研究与应用,建成全国第一个杉木第3代种子园,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杉木优良种质资源库,率先开展构建杉木第4代育种群体.  相似文献   

7.
2021年5月19日,福建省林业局开展"共话林人初心赓续红色精神""五老"人员讲林业故事活动,邀请退休干部刘大林和张祖密为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讲述林业故事、回顾创业初心. 刘大林同志1969年毕业于南京林学院,1970年分配至洋口林场工作,师从我国杉木育种先驱陈岳武教授,在十分艰苦条件下参与洋口林场杉木育种科研攻关,是扎...  相似文献   

8.
学述活动     
全国油桐科研究协作组油桐病虫害防治座谈会于1983年9月11日至9月15日在福建省沙县召开。会议的中心议程是:总结交流两年来油桐病虫防治方面的科研成果与经验;对沙县引种湖南沪溪葡萄桐发生枯果原因进行探讨;修订和落实84—85年科研计划。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福建以及中南林学院、福建林学院、中国林科院情报所、中国林科院亚热林所等六个省(区)有关科研、教学和生产的32个单位,共42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报告13篇。  相似文献   

9.
科技简讯     
在中国林科院林研所主持下,全国杉木地理种源试验攻关协作会议于10月8日至15日在我省句容县隆重召开.来自全国13个省(区)科研教学单位的代表61人参加了会议.《林业科学》编辑部和《林业科技通讯》编辑部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对国家经委和林业部下达的“杉木地理种源选择”国家科技攻关研究中的1977—1983年工作情况作了阶段总结,并审定了7年来全国协作组开展的两次全分布区试验阶段研究结果.一致认为,通过较大规模的试验研究,基本弄清了杉木种源初期性状变异的规律和趋势;运用多点试验结果和多变量分析技术划分出了南岭山地杉木优良种源区,为全国各省区杉木造林选出了一些生产潜力高的适宜优良种源.这对杉木种子调拨、速生丰产栽培和良种繁育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议还对下阶段中试造林验证和示范推广作了具体布署.  相似文献   

10.
对7年生的杉木速生丰产示范林调查结果表明,杉木示范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超过杉木速生丰产林部颁标准的52.6%、91%、503.7%和邵武市项目林平均生长量的13%、15.3%、137.1%。在造林工作中,为推广科技成果,开发低投入、高产出的杉木速生丰产示范林,起到了示范、样板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亚热带几种森林类型下土壤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邵武市卫闽林场,在本底条件一致的同龄杉木林、马尾松林、天然阔叶林及杉阔混交林林下土壤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量重为天然阔叶林〈杉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总孔隙度和最大含水量为天然阔叶林〉杉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0.001细微颗粒百分含量为阔叶林〈杉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林;土壤PH伙阔叶林〉杉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速效P,速率K,全N和有机质含量均为阔叶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杉木育种战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了国内杉木良种繁育研究概况,总结了福建省杉木良种繁育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福建省杉木育种的目标和推广区域,详细阐述了福建省杉木育种研究的战略思路.今后福建在杉木的良种繁育研究方面应重点抓好:现有遗传测定林的综合评价和利用,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评价,杂交制种、测定和高世代种子园建设,优良无性系选育和快繁技术研究与应用,分子育种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闽楠资源短缺和改造杉木纯林新途径,提升杉木纯林的林分质量,2008年在福建省沙县现有的杉木生境中进行栽植闽楠试验,对杉木林采取4个水平保留密度间伐,伐后栽植闽楠,构建以闽楠、杉木为主的异龄复层林,对林木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闽楠平均树高增加8.17%以上、平均胸径增加6.13%以上;杉木胸径生长量提高10.68%以上,树高生长量提高17.37%以上。上层杉木林保留密度以750株/hm2较适宜。说明构建闽楠杉木异龄复层林可促进闽楠与杉木生长,是改造提升杉木纯林林分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 1980年5月29日至6月4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在南昌市主持召开了《南方十四省(区)全国第二次杉木科研协作会》。参加会议的有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代表64人。大会讨论了杉木产区区划、立地条件类型划分,以及杉木地位指数表编制工作。并交流了经验,汇总调查研究成果。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编制的杉木林分密度管理图组织了鉴定。  相似文献   

15.
正当全国人民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悼念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期间,于九月下旬在洪雅县召开了我省第二届杉木科技协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我省主要杉木林基地县的林场工人、贫下中农、林业干部以及林业科研、教学单位的代表,共110多人。在会上,代表们畅谈了我省林业生产科研战线大好形势,肯定了成绩,总结了经验。广大干部相群众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  相似文献   

16.
邱建华 《绿色科技》2019,(11):173-174,177
以福建省长汀楼子坝国有林场三种不同栽培方式林地(杉木-13年马尾松、杉木-3年杉木、杉木-10年马尾松-3年杉木)为研究对象,以杉木-13年马尾松人工林土壤作为对照,分析了杉木连栽和杉木林短期轮作两种栽培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为杉木连栽导致的土壤退化治理以及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杉木轮作的土壤质量相对较好。因此,土壤质量较差的林地,采取轮作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是我省杉木用材林基地之一。群众栽杉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积累不少宝贵经验。特别是1975年以来,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鼓舞下,一个以速生、优质、丰产为中心的杉木造林运动迅速掀起。自1975年至今已造杉木林97000多亩,全县规划1984年完成50万亩杉木造林任务。为了总结和推广其经验,实行科学造林,以适应发展杉木的需要,1978年3—5月,我们对屏边地区的杉木作了调查,现将结果加以归纳和整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在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定位研究站测定的数据,对林分内的各和湿度参数,包括降水量、蒸发散量、水汽压、绝对湿度、饱和水汽压、饱和水汽压差、比湿和相对湿度等因于的年变化、日变化及其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越的湿度环境适于杉木喜温暖、湿润的习性,有利于杉木的生长,是当地成为杉木中心产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创建于1956年,座落于"中国杉木之乡"福建省顺昌县境内,现有森林经营总面积6.5万亩,森林总蓄积量61万m3,是我国首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和唯一的国家级杉木种质资源库。2004年开始杉木组培技术研发,2009年组建"福建洋林种苗有限公  相似文献   

20.
杉木是我省文化大革命以来新发展起来的主要用材树种。到目前为止,全省已营造杉木林50余万亩。随着杉木生产的发展,杉木叶枯病发生越来越普遍。据调查,严重的地区最高发病率达90%以上,一般在20~30%,对林木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各地对杉木炭疽病,杉木细菌牲叶枯病,化学防治等方面专题研究较多,但在同一林地、同一植株上,几种主要致病菌感染情况,和以营林措施防治两种以上病原菌的效果研究方面,尚少见报导。我们从生产实际出发,从1975年起,协同高淳县大荆山林场,建立了以营林措施防治杉木叶枯病的样板林830亩。从1976年开始,又以本所杉木幼林为主,对产生叶枯的几种主要病原菌和发生、发展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