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冲泡条件下红茶中主要影响睡眠成分的溶出规律,为消费者科学饮用红茶和红茶功效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中咖啡因、茶氨酸、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并依据红茶冲泡习惯,对水温(℃)、冲泡时间(min)和茶水比(g/mL)3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探究其溶出规律。【结果】低水温、短时间冲泡条件下,茶氨酸和谷氨酸的溶出率相当,达到40%,而咖啡因的溶出率仅为12.5%;高水温、长时间冲泡条件下,茶氨酸和谷氨酸的溶出率相近(达到80%),咖啡因的溶出率仍较低(约为40%)。此外,相同的条件下氨基酸的溶出率大于咖啡因,对品质成分溶出率的影响因素排序为:时间水温茶水比。【结论】对于需要利用咖啡因提神的消费者,可选则高水温、长时间冲泡;而对于想避开咖啡因、利用氨基酸助眠的消费者,可选择较低水温(80℃以内)、短时间冲泡红茶。  相似文献   

2.
以硒溶出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恩施富硒茶的冲泡工艺,并考察水质和冲泡次数对恩施富硒茶硒和茶多酚的溶出特征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恩施富硒茶的最优冲泡条件为茶水比2∶50(m/V,g/mL)、冲泡温度100℃、冲泡时间6min、茶叶粒径150μm;在最优冲泡条件下,硒的溶出量为385.57ng/g,且一道茶汤中硒的浸出率约为12%,分别是二道茶汤和三道茶汤的3倍和6~7倍。自来水冲泡的茶汤硒溶出量要高于超纯水冲泡的茶汤,每道茶汤中四价硒所占比例为70%~90%,且溶出的硒大部分存在于茶叶溶出的小分子部分。茶多酚的溶出规律与硒相似,一道茶汤中茶多酚的溶出量达到60mg/g,分别是二道茶汤和三道茶汤的2倍和3倍。抗氧化实验表明,富硒茶茶汤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且超纯水冲泡的茶汤抗氧化性要优于自来水;随着冲泡次数增加,茶汤的抗氧化活性也随之降低,冲泡3次即可达到对活性成分的较大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三七及西洋参纳米化方法及皂苷类成分的溶出行为进行研究,为纳米技术在传统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了三七及西洋参的纳米化方法,并进一步运用球磨法对其进行纳米化处理,研究皂苷类成分的体外溶出行为,绘制溶出曲线。结果显示,固液比值为3. 125%,转速为2 000 r·min~(-1),研磨时间为2 h,可得到粒径为300~400 nm的纳米颗粒。三七及西洋参经过纳米化处理后,与其超微粉相比皂苷类有效成分溶出速度更快,溶出率高。三七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Rb1在60min内的累计溶出率分别比市售三七超微粉高4. 73%、11. 01%、26. 71%。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g1、Re、Rb1在60 min内的累计溶出率分别比市售西洋参超微粉高14. 51%、43. 89%、15. 93%,其中人参皂苷Re溶出效果最好。中药纳米化处理是中草药快速发展及走向现代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用溶出伏安法研究硫酸石墨层间化合物H2SO4中的慢扫描溶出行为,发现随着中间富集过程的变化其溶出结果呈规律性变化,特别是在18mol/LH2SO4中,低电位分段富集时,其溶出峰较同电位一次富集的溶出峰要宽和广,这个发现将导致生产出低残余化合物含量的柔性石墨密封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陕茶1号是陕西省首个无性系茶树新品种,探索不同冲泡条件下绿茶陕茶1号中主要品质成分的溶出规律,为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消费者科学饮茶以及茶艺理论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绿茶陕茶1号为研究对象,依据茶叶日常冲泡习惯和水温(℃)、冲泡时间(min)和茶水比(g/mL)3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应用HPLC法检测并分析咖啡因、主要儿茶素(EGCG、ECG和EC)以及茶氨酸和谷氨酸等品质成分的溶出规律。【结果】水温为70℃、时间为2 min时,茶氨酸和谷氨酸的溶出率即超过20%,咖啡因的溶出率接近10%,EC的溶出率为6%左右,而酯型儿茶素的溶出率很低(不到2%)。水温为93.5℃、时间为10 min时,茶氨酸和谷氨酸的溶出率超过3/4,咖啡因与EC的溶出率约35%,酯型儿茶素的溶出率仍较低(仅溶出约1/6)。【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品质成分溶出速率的顺序为:氨基酸咖啡因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对咖啡因、酯型儿茶素和主要氨基酸溶出率的影响因素排序为:时间水温茶水比,对EC溶出率影响的大小依次为:水温时间茶水比。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岩茶为研究对象,对武夷岩茶中稀土总量与16种稀土单质元素的含量及其溶出率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武夷岩茶中稀土元素的溶出率较低,平均溶出率为13.100%;而武夷岩茶中的钇、镧、铈稀土元素含量为最高,溶出率分别10.900%、9.900%、15.800%.总的来说,武夷岩茶中稀土元素浸出率较低,武夷岩茶的稀土食品质量相对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对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土壤中微量铅的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实验研究。土样以高氯酸和硝酸消化处理,底液选用NH3-NH4Cl,pH控制在4~5,被测离子浓度在20~200 μg﹒l-1,电积时间2~15 min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标准偏差为1.3,回收率在95%~103%之间。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土壤监测中含铅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应用离子色谱仪测定了砖茶和花茶中4种阴离子的含量。采用不同制备方式,研究放置不同时间后茶汤中F-、Cl-、NO3-和SO42-的含量及浸出率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花茶中Cl-、NO3-和SO42-含量均显著高于砖茶,分别为砖茶的5.30、1.60和3.92倍。随着放置时间延长,所试阴离子在茶汤中的含量显著增加,5 h后趋于稳定甚至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用方波溶出伏安法测定果蔬中Vc的最佳测定条件。[方法]以方波溶出伏安曲线影响因子为研究对象,改变其中的任意一个影响因子,在其他影响因子不变的情况下,找出最好的曲线,建立方波溶出伏安法测定果蔬中Vc的最佳体系。[结果]选择pH值为6左右的柠檬酸钠(柠檬酸根无影响)、盐酸、氢氧化钠的混合液为底液,以-0.4V为富集电位搅拌富集2min后平衡10s.以电位增量0.35mV,方波周期13s,方波幅度8mV,记录方波溶出伏安曲线,依据最佳试验条件采用标准加入法测量蔬菜中的Vc是最理想的方法。[结论]该方法便捷而实用,特别是用于成分复杂的果蔬试样,有良好的推广前号。  相似文献   

10.
冲泡过程中可可茶生化成分溶出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可茶制作的红茶、绿茶、乌龙茶及蒸青样为研究对象,测定每次沸水冲泡后茶汤中各生化成分的溶出量,并与标准程序下测定的相应生化成分的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过10次定量沸水冲泡后,以可可绿茶的各生化成分溶出率最高,可可红茶次之,可可乌龙茶最低.经过5次冲泡后,可可茶不同成茶大部分生化成分均已溶出.  相似文献   

11.
 有机磁化复合肥是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和粉煤灰,根据土壤养分特性及植物营养规律,配以所需的无机营养肥料,经工艺生产及磁化处理而成。笔者研究了柠檬酸用量、温度、振荡时间、静置时间对有机磁化复合肥中氮溶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磁化复合肥显酸性;柠檬酸引起的溶液pH值变化对氮的溶出影响不大;氮的溶出主要受温度和静置时间的影响,随温度和静置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氮的溶出具有缓释性;柠檬酸和振荡对氮的溶出组分中的铵态氮有较大的影响,说明有机磁化复合肥具有一定速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静、动态溶提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浙江省主要类型土壤中活性铝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对强酸性土壤(pH<5)中活性铝的释放有较大的影响,对微酸性和近中性的土壤影响较小;影响土壤活性铝溶出的因素主要是酸雨的pH值,土壤pH和缓冲能力,以及环境温度等。结果还表明,酸性降雨对土壤的淋溶,在开始阶段土壤淋出液中的活性铝浓度较高。随着酸雨淋溶量的增加,活性铝的淋出浓度将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3.
对油脂中茶多酚进行了测定。采用硅胶固相萃取净化、经皂化处理并结合福林酚比色法进行定量测定。考察了影响固相萃取的因素,分别对清洗溶剂以及解吸溶剂进行了考察,并对去除油脂效果和茶多酚的回收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最佳方案为使用6 mL石油醚洗去油脂,15 mL酸性甲醇(0.2%甲酸)洗脱茶多酚。  相似文献   

14.
建立格列本脲HPLC分析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方法进行溶出度检查。结果发现,不同厂家生产的格列本脲片溶出度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有关规定,但溶出行为存在差异。结果为部分企业产品批间溶出行为有较大差异,反映出产品的工艺稳定性和均一性较差,其体内生物利用度及副作用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处理对葡萄皮中多酚类化合物溶出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且处理后的葡萄汁色泽好,褐变指数较小,综合效果明显优于超声波辅助处理.  相似文献   

16.
刘梯楼  简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344-11346
[目的]研究玉竹中微量元素的溶出特性。[方法]以HN03-HClO4为消解体系,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和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法(HG—AFS)测定邵东玉竹中12种微量元素Fe、Cu、Zn、Mn、Ni、Ph、Cd、cr、As、Sb、Se和Hg的含量,同时比较微波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传统煎煮法对玉竹中12种微量元素溶出的情况。[结果]试样中各元素含量的相对偏差(RSD)为0.04%~4.37%,加标回收率为90.0%-106.O%。玉竹溶出液中含量较多元素的顺序为:Cu〉Fe〉Zn〉Mn,其余元素的含量均很少。[结论]微波萃取法在有效成分的提取中具有快速、高效和安全等特点。FAAS和HG.AFS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玉竹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在浓度为8×10-4mol/L、pH值为8.6的NH3-NH4Cl底液中,用碳糊电极测定痕量的钴,并对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阳极峰电位为0.2V,峰电流与钴离子浓度在8×10-9~4×10-7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2×10-9mol/L;对样品中微量钴进行测定,回收率为96%~98%.  相似文献   

18.
包膜尿素氮素的溶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包膜尿素(LP 30)氮素的溶出特性。【方法】采用土壤、纯水两种培养方式,在4种温度(10、15、20、25 ℃)条件下对不同培养时期氮素溶出率进行测定,利用具体的方法——The number of days transformed to standard temperature(DTS),对自然温度条件下氮素的溶出率进行预测。【结果】培养试验表明,土壤和纯水两种培养方式对包膜尿素氮素溶出率的影响很小,不同温度对氮素溶出率的影响显著。分析表明,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可很好地描述包膜尿素氮素的溶出过程。氮素溶出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10~25℃内,每升高5℃,速率常数约提高1倍左右。包膜尿素埋藏土壤后实测的氮素溶出率值与采用DTS法预测的氮素溶出率值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包膜尿素(LP 30)氮素溶出率大小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DTS法能较准确地预测包膜尿素施入土壤后,自然温度条件下,任意天数的氮素溶出率。  相似文献   

19.
用ICP-OES法测定了不同浸泡时间下,茶汤中几种人体必需的微量金属元素含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所测微量金属元素含量在浸泡的前5h内增加迅速,随后离子浓度增速放缓,长时间静置后,Fe、Co、Cr、Sn4种元素离子浓度转而降低.从而初步判断泡茶时间不宜超过5h.并通过回归分析,较准确的拟合出了各元素离子浓度与浸泡时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杨维平  吴洁荣  高茜娣  吴瑞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74-11175,11179
[目的]为了解科学泡制茶叶中茶多酚溶出量及其营养学意义。[方法]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浸泡方式溶液的OD值,然后算出茶多酚的溶出量。[结果]不同浸泡时间,4个茶叶品种的茶多酚溶出量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不同温度浸泡条件下,2个品种在100℃茶多酚溶出量达到最大值,另外2个品种则在90℃时达到最大;第2次浸泡茶多酚溶出量与第1次基本相当;恒温条件下,加盖与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茶叶的不同浸泡方式对其有效成分的溶出量有明显的影响。在90~100℃2次浸泡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茶叶中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