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家蚕浓核病病毒及抗病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有关家蚕浓核病病毒的特征及分类、复制机制、病理作用以及家蚕浓核病的病征、诊断、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并介绍了家蚕对三种浓核病病毒的抗性机制,提出防治家蚕浓核病的最有效方法是选育抗浓核病蚕品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病毒提纯、电镜观察、病毒核酸性状鉴定、病毒蛋白测定、血清学反应、品种感染性及理化因素处理等方法对广东蚕区采集的家蚕浓核病病毒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是:广东家蚕浓核病病毒为直径20nm左右的球状粒子;病毒核酸为单链DNA;顺德株病毒蛋白有6个亚基,南海株病毒蛋白有4个亚基;其它理化性状均与中国株DNV相似。因此认为,广东蚕区发生的浓核病病毒亦属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浓核病毒属(Densovirus)。但顺德株病毒除有直径20nm的粒子外,还观察到有直径较小的球状粒子,病毒蛋白构成与中国株DNV有所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广东各株浓核病病毒对高温、甲醛、漂白粉、石灰浆等的耐受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剖取浓核病蚕的新鲜肠组织,在pH7.2的磷酸级冲液中捣碎,经用氯仿反复抽提澄清,硫酸铵盐析,结合3000r/min常温低速离心分离纯化本病毒,得到了紫外吸收高峰260nm、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纯净的病毒悬液,将此病毒液制备抗血清,得到了效价在1024特异性强的抗血清.用此抗血清对浓核的病蚕进行各种早期诊断时,免疫双扩散、对流免疫电泳法,一般在感染后24—36小时检出,间接荧光抗体法12—24小时就能检出.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出早的特点,在当前富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家蚕抗浓核病育种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俭  张志芳 《蚕业科学》1997,23(2):97-99
采用添食病毒的方法,对200个家蚕品种进行了抗浓核病调查,发现28个抗病品种,并从秋丰、白玉中选育出抗浓核病品系黑抗、白抗;进而把眼纹全黑基因(bl)导入抗病个体,第15染色体上同时具有抗浓核病基因(nsd-Z)和斑纹基因眼纹全黑(bl),从而育成了带斑纹标志的家蚕抗浓核病育种材料D01、D02。创建了利用斑纹基因作遗传标记,不用添毒的抗浓核病品种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家蚕浓核病病原(Bombyxmoridensonucleosisvirus,BmDNV)免疫蛋鸡收集的卵黄,通过体外中和与体内中和生物试验测定鸡免疫卵黄对DNV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免疫的鸡卵黄能特异性阻断DNV感染家蚕,达到预防的目的,而非免疫卵黄未表现有阻断作用。结果提示:鸡免疫卵黄中含有抗DNV的有效抗体。  相似文献   

8.
9.
用酶标组化法中的PAP法同时对DNV(DNV-1)和IFV感染的家蚕中肠切片进行经日比较观察,发现两病毒在中肠各区段的寄生先后与感染细胞数、靶细胞与细胞内定位点、开始增殖的位置、受染细胞的膨大区域及膨大方式和病势的进展上均存在不同。DNV对家蚕中肠各区段同时寄生且感染细胞数同步增长;寄生部位为中肠圆筒形细胞的细胞核;并首先在靶细胞核的近肠腔部分开始增殖;受染细胞的核膨大,膨大方式为由内向外呈同心圆方式扩展,最后核充满整个细胞,病势与IFV相比较快。IFV与DNV不同,一开始仅感染中肠前部,感染细胞数中肠前部多于中肠后部,寄生部位为中肠杯形细胞的细胞质,并首先在靶细胞的近空泡附近的细胞质处开始增殖;受染细胞的质膨大,膨大方式为由外向内呈同心圆方式扩展,最后空泡消失;病势与DNV相比较慢。  相似文献   

10.
我们利用制作DNA限制图谱和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对BmDNV中国(镇江)株核酸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其DNAⅠ和DNAⅡ具有不同的碱基序列,BmDNV中国(镇江)株可能是由两类不同的DNV病毒粒子组成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1.
家蚕浓核病毒“镇江株”基因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DNV—DNA经限制性内切酶Sau3A部分酶解,与经BamHI酶解后的载体PWR13连接,转化E·coli,通过遗传标记筛选、酶解电泳分析,证明BmDNV基因组的绝大部分已被克隆.  相似文献   

12.
用3H-甘氨酸参入法研究了家蚕五龄幼虫丝腺、脂肪体和中肠等器官白质合成活性的动态变化及蜕皮激素(简称M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五龄前期一次添食和每天连续添食MH能显著提高后部丝腺丝心蛋白和脂肪体蛋白质的合成活性,而抑制中肠蛋白质和五龄中后期中部丝腺丝胶蛋白的合成活性。此结果,为阐明MH对蚕体蛋白质合成的调控作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家蚕茧层含胶率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数量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对家蚕茧层含胶率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茧层含胶率是一种较为稳定的遗传性状,品种间差异较大,广义遗传力为75.58%;影响茧层含胶率的因素的主次关系为:品种>饲育环境>雌雄性别,含胶率的高低与茧层量间不存在直接对应关系,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对茧层含胶率都是重要的,狭义遗传力为56.88%;低含胶率相对于高含胶率为显性性状,供试品种存在有一个或一组控制茧层含胶率的显性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报道了以模板活性染色质进行遗传工程的研究。一定的组织中的染色质仅仅转录一定的基因,这些进行转录的染色质区域就称为模板活性染色质。因此,只要精确地选择一定的组织提取模板活性染色质,就能获得预期的基因。我们从黑缟蚕的早期五龄幼虫的真皮组织中,提取了模板活性染色质,注射到华合蚕的受精卵中,观察到P~s基因的转移并能传递于子代。这种技术使我们能够在不了解基因结构及其mRNA的情况下有选择地转移外源基因,它可能为家蚕的遗传工程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苏州核包涵体小种的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BmCPV_t内发现和分离出一株新的核包涵体小种,初步命名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苏州核包涵体小种(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Suzhou nuclear polyhedra forming strain,简称CPV——Suzhou N strain),家蚕感梁CPV——Suzhou N Strain引起的多角体病,与国内外已知的CPV各变异株不同。本病蚕的多角体只在中肠组织圆筒形细胞核内检出,多角体内有许多病毒粒子,病毒粒子球状,具有核蛋白紫外吸收特征性光谱和较强的感染活性,病毒核酸初步鉴定为dsRNA。  相似文献   

16.
家蚕对浓核症病毒中国(镇江)株不感受性基因的连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完成了家蚕对浓核症病毒中国(镇江)株不感受性基因(nsd—Z)的连锁分析。杂交实验表明nsd—Z基因同第15连锁群16.9处的腹白卵(Se)连锁。即nsd—Z基因位于第15连锁群。  相似文献   

17.
荧光探针双乙锭、苯胺基萘-8-磺酸镁盐和溴化乙锭对家蚕和柞蚕DNA和RNA的燐光均有猝灭作用。其中溴化乙锭对燐光的猝灭作用最强,双乙锭次之,ANS(苯胺基萘-8-磺酸镁盐)的猝灭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8.
缪云根 《蚕业科学》1989,15(3):165-167
家蚕卵中酯酶A_4与滞育发育具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此酶具有较低的水解专一性,是一种广泛作用于生物体内各种酯键的酶。酯酶A_4能水解结合型胆甾醇的酯键,并且其活性表现与滞育发育的时间进程相一致。酯酶A_4对cAMP的水解作用表现为两个峰,而对cGMP的水解作用,在精制后第10—13日间活性高于其它时间,但变化较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