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全球小麦、玉米、油菜籽、葵花籽和葵花籽油的生产和出口中占有较大份额,俄乌冲突对粮食种植和出口造成严重影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俄乌冲突妨碍了粮食种植,对出口造成严重影响。面对俄乌冲突的局势,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应保住底线与民生,畅通疫情影响下的进口各环节,确保进口渠道高效畅通,同时进一步多元化海外投资布局,提高中国粮食安全水平。在分析俄乌冲突对全球和中国粮食安全影响的基础上,从保障国内供应链正常运作、提高粮食品质和耕种效率、及时研判国际动态以及有序提供对外粮食援助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钟钰  陈希  崔奇峰 《世界农业》2022,(10):18-27
俄罗斯和乌克兰作为粮食生产与出口大国,两国冲突给世界经济体系带来全方位冲击,对国际粮食市场局势发展的深度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需着眼当前,判断俄乌冲突对全球粮食价格、贸易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需放眼长期,厘清其对世界特别是中国粮食的深层次影响。分析结果认为:除直接加剧全球粮食供应紧张、刺激粮食价格强势上涨、影响局部贸易活动外,持续的俄乌冲突还将进一步激化粮食供求矛盾,推高农业生产成本,改变全球粮食贸易格局。因此,为应对震荡的国际粮食市场,中国需从战略上积极谋划、抓紧布局,更加有效地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相似文献   

3.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持续紧张的俄乌冲突导致全球粮食供给趋紧、需求和价格双升,粮食安全恐慌席卷全球,全球经济发展出现新的不确定性和变局。虽然短期内中国粮食市场受俄乌冲突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从长期来看,粮食进口成本攀升、市场结构性矛盾、贸易格局失衡和生物质能抢粮等,给中国粮食市场安全和农业强国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风险。由于粮食生产具有周期性,供给和价格冲击容易诱发粮食市场系统性风险,导致政策调控失效和市场失灵。面对严峻的粮食安全局势,应统筹协调内外部关系,发挥宏观调控能力,防范和化解外部冲击的风险和威胁;以科技创新和法制保障,促进农业资源禀赋优势转化,全面增强粮食安全自主掌控力和粮食安全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俄乌冲突加剧了国际粮食市场风险,对中国农产品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影响。在分析俄乌两国农业生产条件、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状况的基础上,剖析了俄乌冲突对中国主要农产品生产的短期直接影响。结果表明,俄乌冲突将在短期内对中国小麦、大麦、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引起情绪面波动,引起钾肥原料和能源类农资产品价格上涨。基于此,中国要做好农业对外贸易产品结构、经营主体与国际合作等布局工作,统筹进行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的设计安排、核心力量支持与信息渠道体系建设,推进国内外农产品贸易结构调整,加速农产品贸易多元化发展的全球综合布局,建立起兼具组织、预警、信息共享和措施协调的有效的农产品应急保障机制,为冲突形势下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5.
鉴于非洲居民独特的饮食结构,在考察俄乌冲突对非洲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时,有必要结合各类食物给居民提供能量的情况来做讨论。以非洲各国居民食物能量供应的对外依存度作为基础考察俄乌冲突对非洲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接近半数的非洲国家,其居民食物中能量供应的对外依存度较低,在其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俄乌冲突不会对其粮食安全造成显著的影响。实际上,非洲地区粮食安全受俄乌冲突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埃及等食物能量供能对外依存度较高且粮食购买力较差的国家。基于此,中国可尽快对居民饮食能量供给对外依存度较高且购买力不足的非洲友好国家予以一定的粮食和资金援助。进一步地,加强对非洲友好国家的农业技术援助,分享农业发展经验,并扩大在非洲的贸易合作伙伴范围,为保障非洲国家的粮食安全更有效地贡献中国力量,从而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俄乌冲突背景之下的粮食安全危机问题,基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粮食市场的供需情况和价格数据,以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为案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俄乌冲突引发此轮粮食危机,导致粮食、能源和化肥等相关产品供需失衡,价格全面上涨,并呈现危害程度极大、驱动因素不同以往和现实启示作用明显增强等突出特征;本轮粮食安全危机加剧了区域内的农业资源毁灭性开发,同时由点到面扩散产生连锁反应,并导致外部势力加速向中东和非洲渗透,严重冲击了中东和非洲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对全球粮食供应链和农业贸易及投资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认为:中东和非洲地区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自给能力来增强抗风险能力,加大对外部资源和技术的多元化运用以提升粮食危机应对能力,同时要重视发挥国际组织的协调作用以缓解粮食安全压力及扩散形成的外部不稳定压力,并提升人口规模和人口质量的综合治理水平,从长远思维来解决粮食安全难题。此外,中国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作用,参与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粮食安全治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在对粮食及粮食进口安全内涵加以界定的基础上,从粮食数量、粮食质量、粮食价格、粮食贸易、国家经济、生态环境6个方面分析中国粮食进口安全的影响因素,基于超效率DEA模型构建中国粮食进口安全评价模型。对1992—2015年中国粮食进口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2—2015年中国粮食进口处于安全状态,粮食进口对我国粮食价格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影响程度较小,对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贸易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进口安全综合评价研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粮食及粮食进口安全内涵加以界定的基础上,从粮食数量、粮食质量、粮食价格、粮食贸易、国家经济、生态环境6个方面分析中国粮食进口安全的影响因素,基于超效率DEA模型构建中国粮食进口安全评价模型。对1992—2015年中国粮食进口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2—2015年中国粮食进口处于安全状态,粮食进口对我国粮食价格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影响程度较小,对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贸易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王锐  卢根平  陈倬  王新华 《世界农业》2020,(5):47-56,75
近几年来,经贸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尤其是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白热化和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影响了中国粮食进口安全。目前中国粮食进口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国际粮食禁运、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国际市场供给紧平衡、进口来源分布集中、粮食运输风险、外汇支付能力风险等。虽然目前粮食进口仍在配额范围内,占消费的比例不是很高,但是如果进口持续快速增长,上述风险将会显现或者加大。因此,中国需提早布局,通过建立国际国内市场价格预警机制,完善期货市场,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加强国际农业合作,加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运输成本等,完善粮食进口调控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以便降低进口风险。  相似文献   

10.
近年中国口粮进口对口粮安全的影响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在全球粮食丰收、国际市场价格优势明显等因素作用下,中国口粮(稻谷和小麦)进口大幅增加。总体上,中国口粮产需平衡,进口量占口粮产量和消费量的比重都比较低,口粮进口对中国口粮安全影响不大。长期看,中国口粮消费刚性增长,口粮生产比较效益下降,全球可利用资源有限,中国口粮安全仍存隐忧。要通过提高口粮生产能力、创新经营体系、完善支持政策和保障机制等措施,切实保障中国口粮安全。  相似文献   

11.
武拉平  田甜 《农业展望》2013,9(4):66-70
受资源、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粮食生产面临较强的约束性和不确定性;受经济增长、城市化和居民收入提高等影响,粮食需求呈现较强的刚性,中国粮食经济进入新的阶段。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可选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构想。研究认为,中国粮食安全可选择的模式有直接进口、对外投资种粮进口、援助其他粮食净进口国发展粮食生产以及建立国际"粮食协定",同时认为,中国粮食安全战略要实现从粮食安全到口粮安全、从粮食安全到食品多样化两个转变;因此,在保证口粮基本自给的同时,应适当扩大饲料粮进口,小麦和大米自给率分别维持在95%,玉米自给率可适当放宽到90%。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2020年以来的粮食安全危机问题,基于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粮食市场的价格指数和供需情况,以中亚地区粮食安全问题为案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亚地区虽未出现饥饿威胁,但社会经济动荡的风险仍相当明显,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尤其在西方持续拱火俄乌局势的背景下,极端天气、粮食出口限制和能源危机等进一步恶化中亚粮食不安全状况。当前中亚粮食安全问题的产生除国际环境外,还受到自然生态条件、农业经济政策、人口问题等因素叠加影响。为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中亚国家应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粮食安全战略,在提升粮食供给保障水平的同时,借助上合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等实现深度合作以增强粮食储备能力,构建更具韧性的中亚粮食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2022年,在极端天气导致巴西大豆大幅减产、俄乌冲突影响全球供应链安全性、印度尼西亚食用油出口禁令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国际油料油脂价格大幅上涨。受国际市场连带影响,国内油料油脂进口量减价高。同时,国内油料大幅减产,加工企业库存持续偏低,国内食用油供给收紧,价格持续上涨。2023年巴西大豆产量预计将创纪录,棕榈油库存处于历史同期高位,印度尼西亚保持增产潜力,全球油料油脂供需关系将有所改善,国内食用油价格有望回落。但全球供应链存在不稳定性,叠加主要农资化肥价格上涨,国际油料油脂价格波动风险仍较大。由于中国油料油脂进口依存度高、来源集中、受国际影响较大,且国内食用油消费需求有望回暖,油料扩种存在一定难度,预计价格回落空间有限。基于此,建议进一步完善油料油脂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油料油脂市场的监管力度,提高国产油料自给率。  相似文献   

14.
粮食问题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定富强,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向来注重粮食问题,时刻关注粮食产量和粮油产品质量等。现阶段,我国已经成功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人们的关注重点已经由是否有饭吃,向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健康问题转变,更加关心粮油产品的质量。因此,通过对粮油产品的营养与安全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河北农业》2004,(10):6-6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10月15日在南昌召开放心粮油进农村工作动员会,并发出通知要求全国粮食行业和放心粮油生产企业,大力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保障农民粮油食品安全,争取在三年内使放心粮油在农村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受新型冠状病毒和国际局势变化等影响,全球面临严峻的粮食短缺及安全的挑战。构建节粮型畜牧业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丰富居民膳食结构,建设我国可持续发展畜牧产业的重要途径。目前肉牛生产是典型耗粮、耗地型畜牧业。综述了节粮型肉牛生产的必要性、技术策略和组织策略,旨在为我国节粮型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影响中国粮油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的因素日益复杂多变,政府粮食调控不仅要通过粮食储备、预警机制进行控制,更要加强对粮油加工和销售环节的控制力度,才能更好地保证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2—2019年中国HS6分位粮食进口贸易数据,采用生存分析法全面分析中国粮食总体及不同类别的进口稳定性,并进一步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中国粮食进口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国稳定粮食进口贸易渠道提供经验参考。研究表明,样本期内,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段长度均值为3.329年,中位数为2年。在进口第1年,中国粮食进口风险率达0.516,但风险率存在明显的负时间依存性。分类别来看,不同类别粮食进口生存率存在差异。其中,薯类的进口贸易关系较为不稳定。影响因素方面,进口持续时间、贸易段序数以及贸易国相对粮食产量、出口目的国数、与中国接壤会显著降低中国粮食进口风险率,而贸易国人均GDP差异则显著增加了中国粮食进口风险率。据此提出稳定粮食进口贸易关系的优化路径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粮食系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国以及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大国,在碳减排压力下探索粮食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生命周期评估法测算1998-2020年中国粮食双边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同时运用面板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分析中国粮食双边贸易量对隐含碳排放的长期、短期影响。结果表明,2003年之后中国一直是粮食隐含碳排放净进口国,且中国粮食隐含碳排放净进口主要来源国为巴西、美国、阿根廷等。粮食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长期和隐含碳排放均呈倒U形关系。中国应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粮食贸易的同时优化进口来源国结构,尽量选择从巴西和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进口粮食。  相似文献   

20.
小麦是世界粮食贸易主要品种之一。俄罗斯政府为了保障国内粮食供应.已于8月初决定暂时延长包括小麦在内的谷物出口禁令。俄罗斯限制小麦出口.对国际小麦的市场贸易供应有一定影响,某种程度上将刺激其他传统小麦出口国抬升国际小麦市场贸易价格。在概述俄、乌及哈3国小麦减产情况及政府采取相应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分析了近5年上述3国小麦出口量、占世界小麦出口贸易份额及其主要贸易国家与地区以及近5年中国小麦生产、消费和国内外贸易比例与影响。最后,应用全球贸易政策均衡模型GTAP模拟研究了该3国小麦减产及其不同出口禁令对中国国内市场的可能影响,并得出最终结论,俄、乌及哈3国小麦减产及其限制出口,将会引起中国进口小麦的价格小幅度上涨,但对中国国内小麦价格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