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福建茶业取得了很大发展,茶业市场经济的新秩序已初步建立,为实现“两个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探索,如茶业市场的经济法规尚不健全,经济秩序比较混乱;茶叶税赋重、成本高、效益低;茶叶科技投入短缺,茶业经营管理粗放等。针对福建茶业的现状,提出加快福建茶业“两个转变”的途径:一、加快福建茶业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茶农;积极完善茶业市场体系;建立和健全茶业市场的中介组织;健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二、加快福建茶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茶业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福建茶业。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茶叶商品流通是茶业经营的难点,也是企业取得效益的关键。茶业企业如何搞活茶叶商品流通?作者认为首先要更新观念,以销促产,以市场需求引导茶叶生产;其次要树立企业茶叶商品品牌,创名牌参与市场竞争,为茶叶商品流通作必要的促销宣传;要为茶叶商品流通建立队伍和网点;同时希望政府整顿好茶叶市场流通秩序,规范和科学地“以质论价”,打击假冒伪劣,尽快健全茶叶市场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3.
浅述福建茶业产业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福建茶叶的生产现状、科研成果、产业化现状及福建茶业产业化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福建茶业产业化的思路与对策。认为,建设福建茶业产业化所必须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推行规模经营;培圳龙头企业,组建集团公司;实施品牌战略,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茶叶商品流通是茶业经营的难点,也是企业取得效益的关键。茶业企业如何搞活茶叶商品流通?作者认为首先要更新观念,以销促产,以市场需求引导茶叶生产;其次要树立企业茶叶商品品牌,创名牌参与竞争,为茶叶商品流通作必要的促销宣传,要为茶叶商品流通建立队伍和网点;同时希望政府整顿好茶叶市场流通秩序,规范和科学地“以质论价”,打击假冒伪劣,尽快健全茶叶市场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闽东茶业取得了很大发展。茶业已成为闽东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闽东茶业,促进闽东茶业实现“两上转变”,对于加快闽东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闽东茶业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等解决。针对闽东茶业的现状,提出,促进闽东茶业向社会主义市经济转变的途径:健全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建立龙头企业,加强基本建设,注重茶叶国企改革,完善市场体系;促  相似文献   

6.
“以市场为导向”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一个十分重要的企业经营原则,已成为茶业经营者的共识。由此出现了国内各茶区推广适应市场经济的茶栽新技术;着力抓区域性的名优茶生产;培育以通体系,强化促销手段;实行茶业为主,多元经营等茶叶发展新格局。但笔者以为,这种局面 市场为导向的表层性效应“只有对以市场为导向深层次内涵加深,推动茶业加快体制力度,改善经营机制,提高茶业科技水平,加强茶叶成本管理才能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福建茶业得到快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与成果的转化。科技对福建茶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和有力地验证了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福建茶业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键是要促进两个根本转变。即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和健全市场中介组织,健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促进福建茶业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  相似文献   

8.
“以市场为导向”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一个十分重要的企业经营源则,已成为茶业经营者的共识。由此出现了国内各茶区推广适应市场经济的茶栽新技术;着务抓区域性的名优茶生产;培育市场流通体系,强化促销手段;实行茶业为主,多元经营等茶叶发展新格局,但笔者以为,这种局面仅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表层性效应”,只有对以市场为导向的深层闪内涵加深认识,推动茶业加快体制改革力度,改善经营机制、提高茶业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9.
福安市茶业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十多年的发展,茶业产业化已具雏形,具备了加快产业化进程的条件,并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必须抓住机遇,积极推进茶业产业化,为闽东农业产业化起示范推动作用。一、必须提高对茶业产业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1.茶业产业化是促进茶业实现“两个转变”的客观要求。从经济体制转变角度看,要求茶叶生产经营走出单一、零星的简单交易,迅速走向有科学、有组织、有秩序的大市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衔接,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必须引导茶农从过去的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茶业产业化正是紧紧围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浙江茶业改革开放10年来的基本成绩,并指出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相应地提出8条战略性措施:(1)认清形势,抓住机遇.(2)坚持“一优二高”农业方向;(3)建立、建设社会主义茶叶市场经济;(4)生产要参与流通、培育茶叶市场;(5)加快科教兴菜的步伐;(6)继续搞好名优茶产销;(7)更新观念、转变职能;(8)高度重视培养“跨世纪”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实现茶业产业化是实施两个转变的最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福安茶业的现状。近年农村茶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已孕育了茶业产业化的雏型,奠定了茶业产业化的基础;涌现了茶业专业镇、茶业专业村,茶业已形成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已具规模;茶叶加工业大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济组织不断壮大。但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对茶业产业化观念淡薄;个体经营极快发展而国营、集体企业日益委缩,导致茶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总量分散配置;技术和设施不配套,产品上规模,未上效益,处于“低效茶业”状态,找不到龙头大企业。在发展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彭庆华 《茶叶通讯》2009,36(2):37-39
本文分析了永顺县茶叶品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合品牌资源,突出强势品牌;完善质量标准与监测体系;组建和培育龙头企业,建立茶叶产业协会;加强科技推广;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六条对策与措施,加快发展永顺茶业经济。  相似文献   

13.
为确保到2000年实现我区茶叶产值10亿元,年创税2亿元的目标,必须抓住新一轮创业的契机,以“建基地、抓龙头、创名牌、拓市场”为工作指导思想,以加速茶叶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后盾,大力推进茶业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我区茶业产业化进程。一、进一步认清闽东茶业经济闽东茶业一九八五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来,持续、稳步发展。1985年到1997年茶园面积由48万亩增至72万亩,年递增3.44%,茶叶产量由1.1万吨增至3.7万吨,年递增10.64%;毛茶产值由1.1亿元增至4.4亿元…  相似文献   

14.
在茶业经济贸易的几个主要指标中,福建都进入前几名。茶园面积居第三位,茶叶产量、茶叶产值和名优茶产量居第二位,名优茶产值居第四位,茶叶出口金额居第二位。从1963至1996年持续34年茶叶增产增收,特别是在近几年茶叶跌入低谷中,福建茶业仍在稳定增长,这在全国产茶省、区中尚不多见。这得益于发展茶叶的决策正确,得益于坚持发展有特色的茶叶,得益于科技成果与茶业经济的结合。福建经验表明,发展特色茶叶,是实现茶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福建发展特色茶叶中,可以得到三方面的启示:一是以本地资源为依托,建立自身优势的…  相似文献   

15.
徐平均  洪永贵 《茶叶》2001,27(2):37-38
1 茶叶专业市场的作用 开化地处钱江源头,位于三省七县绿茶“金三角”地区,境内的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适宜茶树生长,茶叶生产得天独厚,栽培历史悠久。茶叶历来是开化的传统优势,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而且茶叶作为传统的出口产品原料闻名于世,是绿茶出口基地县之一。 过去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开化茶业形成重生产、轻市场的观念。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茶叶国内外市场全面放开,开化茶叶虽然品质优异,但没有自己的产品品牌,更谈不上有市场知名度。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受其冲击,造成茶叶卖不出去,茶农经济收入受到损失,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开化茶业路在何方,这不能不令县委、县政府以及茶叶界人士的思考。 创自己的名茶品牌,建自己稳固的市场销售体系,才能促其开化茶业第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16.
福建茶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曾六次出访福建,先后到过厦门、安溪、武夷山、福鼎、福州,参加中国茶叶学会团体会员会议、厦门茶博会、全国无公害茶武夷山市培训班、安溪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省有机茶现场会和福州召开的中国特种茶和经济全球化论坛会,走访安溪、武夷山、福鼎茶园、茶厂,参观安溪“中国茶都”、福州西营里茶叶市场和省茶叶研究所,同茶叶专家、教授、研究员多次交谈,阅读大量的福建经济、农业、茶业资料,还在“中茶杯”名优茶评比和历届国际名茶会上评审福建茶。我的体会是福建茶业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加快调整优化茶业结构,提高茶叶质量和效益,建…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对福建茶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茶业是福建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宜茶山地面积广阔。全省共有茶园面积13万hm2,居全国第三位;年产茶13.6万t,居全国第一位;年出口茶叶2.8万t,创汇1亿美元,为全国第二位;茶叶产值42亿元,营销总额已达110亿元,财税12亿多元。目前,茶叶已成为我省分布最广的经济作物,全省除个别偏远岛屿外几乎县县产茶,茶业从业人员已超过3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茶业已成为我省广大农村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主要途径。因此,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点体会,从党政部门、茶叶科技工作者、茶叶生产者等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发展闽茶经济的关系,阐明福建建设“茶业强省”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重要意义,借以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对茶业经济的进一步重视与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郑乃福 《中国茶叶》2006,28(5):21-22
一、茶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是建国以来河南茶业总体形势最好的时期,茶叶生产持续发展,适宜区茶叶发展迅速,次适宜区也得到一定发展;优质高效市场化综合配套开发步伐加快;茶树栽培品种基本达到良种化;茶叶加工品种实现了名优化;系列先进实用技术应用步伐加快,应用面积达60%以上;良种选育引进繁育推广基地、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  相似文献   

20.
试用“SWOT”法分析福建茶叶竞争力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福建是产茶大省,随着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茶叶市场竞争也将日益激烈,运用“SWOT”法,分析福建茶叶的优劣势以及可能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我省茶业的竞争地位和实力,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