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后直播棉因种的晚,故开花结铃晚,吐絮晚,结桃少。要使“三晚一少”转化为早熟高产,就必须麦收后早种早管争早发。周口市农科所根据几年的试验结果,总结出了一套免耕保墒、浸种催芽、抢早播种的原墒争苗争早技术,具体措施如下:1免耕保墒麦后直播棉免耕保墒栽培,就是麦收后不进行任何的土壤耕作,直接开沟播种。免耕直播避免了翻土跑墒,又省工省时,能争早、增产多收。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直播比翻耕播种一般可提早3~4天,而麦后直播棉花播种期每提早一天,每667m2就可多增收1.5~2kg皮棉。2浸种催芽在天气稳定时,麦收前1天晚上浸种,次日清晨将种…  相似文献   

2.
稻田半旱式免耕多熟耕作是将一年只种一季中稻的冬水田,实行半旱式起垄栽培,全年连续免耕种植小春、中稻、再生稻,变冬水田一年一熟为三熟,达到季季高产,全年增产。重庆市已把半旱式栽培作为300万亩冬水田开发工程的基本方式。为配合该工程的顺利实施,充分挖掘冬水田的增产潜力,本文研究了半旱式免耕多熟耕作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冬作免耕栽培在不少地区已进行了程度不同的试验研究,其增产、省本的趋势基本一致。实行免耕栽培后,对麦子后期生长有否影响;免耕麦比翻耕麦是提前衰老还是提早成熟;特别是连续几年免耕栽培对土壤理化性的影响问题众说纷纭。针对上述争论,我们在连续6年冬作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基础上作了定位试验,经4年的试验对比、考察分析结果表明:免耕与翻耕土壤理化性无显著差异,植株的叶绿素含量虽有提前降低趋势,但不影响灌浆速度及干物质积累。在辅之相应的技术措施条件下,免耕麦还是有一定的增产、提早成熟等内在潜力。同时,实行免耕栽培还能防治水土流失,保持良好的土壤理化性状。经9年的冬作免耕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免耕麦平均亩产237.8公斤,比翻耕麦平均亩产223.3公斤增产6.49%;免耕蚕豆平均亩产128公斤,比翻耕蚕豆平均亩产110.4公斤增产15.9%;免耕油菜平均亩产128.3公斤,比翻耕油菜平均亩产112.3公斤,增产14.3%。同时考察了后茬早稻产量,免耕田早稻平均亩产433.6公斤,翻耕田早稻平均亩产431.1公斤,两者基本持平。从上述增产数据可知,冬作免耕栽培的增产效果是明显的,还具有省工、节本、缓和季节矛盾等作用。然而,在生产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存在着争论,如免耕麦容易造成后期植株落黄快,免耕栽培会引起土壤的养分下降,理化性状变劣等,为明确上述问题,我们特设计本试验。  相似文献   

4.
<正>吉林省位于全球黄金玉米种植带,玉米是全省主产作物。多年来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一直保持在各类农作物之首,但连续种植导致玉米病虫草害发生日趋严重。2002年国家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农业部组织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吉林省从2008年开始实行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免耕栽培技术,该项技术解决了秸秆焚烧、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有效缓解吉林省农业用水困难、增加土壤培肥能力,为实现粮食稳产和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6年吉林省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650万亩,应用范围覆盖了吉林省70%的粮食生产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贵州早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据1982年统计,玉米播种面积为1300万亩左右,而玉米的种植,80%的土地为不同程度的坡耕地。在该类型土地上如能进一步作好保土耕作,防止水土流失,当是保肥增产的有力措施。为此,我院于1983~1985年的三年中持续在玉米地进行了免耕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1988年扬中县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10万亩稻茬小麦创高产丰收计划项目,全县稻茬麦面积13万亩,平均亩产356公斤,其中参加丰收计划的10.02万亩连片高产区,平均亩产达到377公斤,比未实施丰收计划的1987年,平均亩增产56公斤,增产17.4%。比1986年全省亩产最高县亩增20.5公斤,增产5.6%。亩成本下降10.8%,亩收益提高30.7%,  相似文献   

7.
半旱式栽培是以自然免耕法为基础的一种新式耕作法。是改造冷、烂、锈、粘、酸、瘦水田、提高稻田生产力的一项有效措施,一般亩增稻谷120—150公斤。特别是冷浸、下湿、深脚烂泥田增产效果更显著,亩增稻谷180—300公斤。本县稻田面积26万多亩、其中低产稻田面  相似文献   

8.
一、免耕麦田杂草发生和危害情况三麦免耕栽培技术,是江苏省三麦生产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近几年来发展较快。1984年全省200多万亩,1985年950多万亩,1986年发展到1618万亩(包括免、少耕)。但免耕麦田的草害发生普遍,特别是连续免耕麦田危害严重。据调查,危害麦田的杂草有72科390多种,其中  相似文献   

9.
旱地新3熟"麦/玉/豆"模式的内涵、特点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旱地新3熟“麦/玉/豆”种植模式集免耕、秸秆覆盖、作物直播技术为一体,具有抗旱节水,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升大豆生产能力,改革耕作和收获方式、保护性耕作土壤等特点,以及省工节本增效和肥地环保生态等优点;四川省多年多点示范推广表明:该模式较传统模式经济益高140元/667m2以上,少施尿素4~6kg/667m2,易于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大豆产业化发展;通过多年的试验推广,总结了“麦/玉/豆”模式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种业导刊》2008,(5):46-46
农业部从2002年启动“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建设”项目以来,实施区域已扩展到北方15个省(区、市),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3062万亩,免耕播种面积约1亿亩,带动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3亿亩。  相似文献   

11.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半覆盖耕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半覆盖三年多点试验的结果表明:免耕覆盖的比传统耕作增产13.5%—190.9%,平均增产30.9%。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秸秆覆盖。免耕覆盖主要配套技术是:整秸秆半覆盖,每亩覆盖干秸秆500—1000公斤,化学除草,采用免耕覆盖播种机,免耕3—4年。免耕覆盖可提高土壤含水量1—4个百分点,提高水分利用率0.13—0.5kg/mm·亩;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钾含量;可改善土壤结构;可减少水土流失60%左右;由于土壤温度下降,玉米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生育期推迟,但后期地下、地上生长量均超过传统耕作。伏、秋干旱时叶片萎蔫和枯黄期推迟,每亩增产和节能省工可增加经济效益65—76元。此项技术适于在年平均气温8℃以上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玉米和高粱两种作物秸秆有余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1988~1990年,我们在临猗、万荣等县,进行抗旱耕作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麦收后留高茬覆盖浅耕少耕技术,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培肥了地力,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水分利用率。小麦增产增收,省工节能,是小麦高产稳产持续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赣榆县地处江苏省沿海地区,针对其气候特点施行夏玉米免耕栽培技术。1985年全县种植夏玉米7.1万亩,免耕面积占92%。据试验免耕比耕翻种植一般每亩增产12.6~15.1%,亩成本下降1.50元,节省柴油1.2公斤,亩经济效益增加19~22元。  相似文献   

14.
新型套种模式麦/玉/豆采取良种配套、科学运筹施肥、优化种植,结合深浅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充分利用双层空间,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多年旱地耕作改制试验示范,成功实现了寡照地区年总产值突破3·16万元/hm2,模式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设置免耕撒播、浅旋撒播、浅旋条播等3个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黔麦21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处理产量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在小麦净作的情况下,黔麦21号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免耕撒播或浅旋撒播的方式进行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少耕与免耕技术推广应用情况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5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少耕与免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少耕与免耕在提高度作物产量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通过抓耕作改制等项目的实施,对少耕、免耕技术提高了认识。这里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我国少耕和免耕情况以及增产机理、功能作用与发展前景等,谈点情况与意见,同大家一起探讨研究,进一步推动少耕与免耕事业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南方麦区自60年代就开始试行免耕法种麦,由于免耕方法和配套措施未跟上,未能大面积推广应用。70年代后期发展很快。江苏省1986年少(免)耕麦田面积达1600多万亩,占三麦播种面积的38%,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几年来,我们研究了少(免)耕麦生育特点及配套栽培技术,供有关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鄄城县农机部门积极宣传旋耕、浅耕播种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新技术,越来越多的农民爱上这样的种田方法,全县当年完成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面积达35万亩。保护性耕作俗称免耕播种,是指农作物收获后不经耕、整地,再次播种时直接使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省春花作物的免耕栽培发展很快,1987年(收获年份,下同)全省稻板麦487万亩,占大小麦面积的57%。1988年和1989年迅速扩大到69%和76%,其中,大麦几乎全部采用免耕栽培。因之,探索稻板麦的高产机理,研究其优化的综合配套高产技术,对提高全省稻板麦的单产水平,促进全省大小麦生产的发展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找出赫章县小麦玉米分带套作麦区最佳的耕作方式,开展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和产值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和产值均是牛翻﹥微耕机﹥免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