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庄俐  邹平  麻万诸  沈阿林 《土壤》2022,54(6):1307-1312
土壤整段剖面标本能真实反映出完整的土体结构和土壤性态,既可为土壤演变历史的科学研究提供实体样本,也可为土壤知识的科普和专业交流提供基础平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于2019年启动建设“农业管理与土壤演变研究展示平台”,采集和制作了浙江省典型土壤整段标本97个。本文介绍了不同类型土壤整段剖面标本采集与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旨在为今后土壤整段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种可分解式采集土壤整段标本的木盒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重建  秦海龙  卢瑛  姜坤  欧锦琼  阳洋  高玉洁 《土壤》2018,50(1):217-220
本文中介绍了一种可分解式野外采集土壤整段标本的木盒装置及野外具体操作使用流程。对比目前常用的标本采集装置,有如下优点:(1)上、下盖面板可以互用,简化了装置的制作过程,对于室内进一步制作标本而言,可以有效选择更加适合的一面作为土壤观察面,使用灵活;(2)装置的固定措施更加简易、快捷,固定得也更加牢固,整个过程不需使用钉子,也使操作人员免于受伤;(3)装土框与上、下盖面板可自由拆解,也容易拆解;(4)结构简单,制作简易、快捷,成本低廉,可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3.
土壤整段标本采集制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比几种传统的土壤整段标本采集制作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展鉴,教学对土壤整段标本的几点要求,再根据传统的方法的优缺点及展览教学的要求,提出一种改进后的土壤整段标本采集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比几种传统的土壤整段标本采集制作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展览、教学对土壤整段标本的几点要求,再根据传统方法的优缺点及展览教学的要求,提出一种改进后的土壤整段标本采集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钻孔法采集原状土壤整段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笔者前文介绍了植物螨类简易玻片标本及扫描电镜标本的制作方法(见《农业新技术新方法译丛》1995,No1,编者注),本文是前文的续篇,介绍应用新的固定方法采用加拿大树胶制备以往无法制成的永久性玻片标本。  相似文献   

8.
蒋正琦 《土壤》1983,15(1):20-21,41
土壤整段标本是土壤剖面整段状态及土体原有结构的真实反映。它是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及土壤剖面形态的基础,同时可作为展览、陈列和教学示范。  相似文献   

9.
拟合方式对酸碱滴定法测定土壤酸缓冲容量准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酸碱滴定法是测定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主要方法。该方法中酸碱滴定数据点的拟合方式对测得的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结果影响极大。为此,采用酸碱滴定法对38个酸性紫色土的酸缓冲容量进行测定,分别采用4种拟合方式(整段多项式曲线拟合、突跃范围内线性拟合、酸段多项式曲线拟合、酸段线性拟合)对酸碱滴定数据进行拟合并计算得到土壤的酸缓冲容量,比较分析了不同拟合方式计算得到的土壤酸缓冲容量的可靠性和准确度。结果表明:不同拟合方式获得的酸缓冲容量差异较大;不同拟合方式获得的曲线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不同,酸段线性拟合方式得到的R~2显著低于其他三种拟合方式,计算得到的酸缓冲容量的准确度较低;整段多项式曲线拟合方式获得的方程对酸碱滴定数据的拟合度最佳。进一步分析发现,4种拟合方式计算得到的酸缓冲容量与交换性盐基总量(r1)和有效阳离子交换量(ECEC,r2)间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整段多项式曲线拟合(r1=0.486**,r2=0.525**)、突跃范围内线性拟合(r1<...  相似文献   

10.
徐礼煜 《土壤》1985,17(2):110-112
国际土壤博物馆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决议于1966年成立的,它位于荷兰农业城市Wageningen。其任务是收集各地的主要土壤,加以研究、分析、参比和评价,并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农粮组织,以及国际土壤学会进行工作,并继续编绘世界土壤图。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逐步连续分级法研究了砂姜黑土中铜锌镍锰的化学形态在土壤剖面中的变化特征以及耕作措施等对其的影响力。结果表明,砂姜黑土中代换态、有机态和无定形铁结合态铜锌镍锰的相对含量随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氧化锰态和残留态则随剖面加深而提高;碳酸盐结合态因元素种类和耕种方式而异,抑或增加抑或降低;晶形氧化铁态可以分成两类,铜镍变化不很明显,锌锰随剖面深度增加而增加。早耕熟化尤其是水旱轮作后,土壤中铜锌镍锰由植物无效的残留态或者有效性较低的晶形铁态(锌和锰)向有效性较高的代换态、有机态和无定形铁态转化,从而提高了土壤中铜锌镍锰的可移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GPR测量滨海盐渍土剖面分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萍  李新举  闵祥宇  杨东  王新  李俊颖  孙小银 《土壤》2016,48(6):1261-1269
土壤剖面分层是GPR调查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时域信息提取和定量反演的基础。使用250 MHz的pulse EKKO PRO探地雷达,探测不同植被覆盖或同一植被长势差异的地块,开挖剖面实测对比GPR的分层结果,剖析电磁波信号对土壤水分、盐分、粒径组成3个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从GPR波谱特征中可以区分表层盐渍化程度不同的地块,误差多小于0.5 m;综合波谱影像和振幅变化数据,能够辨晰0~1 m的土层信息,分层误差可达0.1 m;土壤盐分对电磁波信号的影响特征在该地区表现得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土体构型的土壤肥力评价及与容重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梅  张学雷 《土壤通报》2011,(6):1420-1427
以河南省潮土区延津等10个砂质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县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模糊数学方法并借助GIS软件得出该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图。结果表明,综合评价指数为0.10~0.68,整体水平偏低,土壤呈现偏碱性状态,速效磷和全钾含量较高,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及CEC含量偏低。对不同土体构型间土壤肥力指标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除了速效磷和pH外,其他指标在不同土体构型间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通过雷达图表达出不同土体构型和总体上土壤肥力水平差异,即上壤下粘型>通体壤>总体>上壤下砂、通体砂型。分析出在代表性剖面0~20 cm和20~40 cm两个土层中土壤容重平均值在1.36~1.51 g cm-3之间,表明土壤偏紧实是该区土壤肥力的一个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农业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是全球变化及碳循环研究的重要问题。采用山东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以土种为单位,对山东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和总量进行了估算。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范围为38.50-0.77kgm-2,平均6.00kg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有机碳总量为5.97×108t,约占全国总量的0.65%。土壤有机碳较高的土种基本上集中分布在山前平原、山间平原、山地平原交界处、滨海(湖)低平地等地质大循环过程中的物质堆积部位,土壤有机碳密度较低的土种分布在低山丘陵顶部、上部土壤侵蚀强烈的地形部位。  相似文献   

15.
在县域范围内,选取12个有代表性的试验点,分析了有机质、全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与济麦22产量与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氮素水平是决定济麦22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土壤磷、钾肥水平是决定籽粒蛋白质品质的重要因素,籽粒湿面筋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与蛋白质类似,主要差异体现在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需求上。在保证高产的条件下,磷钾的配合施用,尤其是钾肥的施用是济麦22获得优质的关键。本试验条件下,样点9的土壤肥力水平最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山东省耕地土壤pH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山东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省级汇总(1984年)和省级耕地地力评价(2015年)耕地土壤pH数据,分析了土壤酸化的总体情况和动态变化,探讨了土壤酸化的自然和人为驱动因素.结果表明,30年来,山东省耕地土壤pH平均值由7.6降至7.2,降低了约0.4个单位,整体表现为酸性耕地面积明显增加,弱碱性和中性耕地面积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17.
郝翔翔  邹文秀  韩晓增 《土壤学报》2022,59(5):1228-1237
为了研究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有机质(SOM)组成和稳定的影响。以典型黑土区29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红外光谱和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对农田、草地和林地三种利用方式下不同剖面深度(0~10、1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SOM的活性组分含量和有机质官能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变更对SOM化学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剖面中4种活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溶解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均表现为草地>林地>农田。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SOM的脂族碳、甲氧基碳和烷氧基碳逐渐降低,而芳香碳和羧基碳则逐渐增加,其稳定程度逐渐增强。草地和林地土壤剖面中的SOM含有较多氧化程度低、易分解的甲氧基和烷氧碳,而农田SOM则含有较高的芳香结构和羧基碳,其腐质化程度较高。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会引起上、下土层中SOM化学组成的变化,植被恢复有利于SOM活性组分的形成,长期耕作可促进SOM稳定组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董丽  史学正  徐胜祥  王美艳 《土壤》2021,53(6):1290-1298
深入理解土壤剖面深层有机碳的含量和变化(Soil Organic Carbon, SOC)对于准确估算农田土壤碳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讨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剖面SOC的影响程度至关重要。本研究收集了1980-2019年间国内外已发表有关中国农田管理措施对剖面SOC影响的文献,利用Meta-analysis整合分析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我国农田土壤剖面SOC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条件下,NTS对土壤剖面SOC的提升速率显著大于CT,年变化率达36.1%,深层土壤(<20 cm)SOC也明显增加约7%-31%,增加了深层土壤碳的输入量;与不施肥相比,不同施肥措施均能显著提高剖面SOC含量,其中MNPK处理对耕层(0-20 cm)SOC增长速率最大,约为0.52 g/(kg·yr);常年水田耕作形成的淹水厌氧环境,可有效减缓有机物质的矿化分解、增加表层(0-20 cm)SOC累积,年增长率达24.84%;随耕作年限增加,表层土壤碳随耕作输入深层土壤,深层(<20 cm)SOC固定量增加约2.17%-20.29%。不同农田管理措施比较分析结果显示,MNPK、NTS和水田耕作通过保护土壤结构稳定、维持土壤环境不被破坏、增加土壤碳输入等手段,均可达到抑制SOC矿化分解和提升土壤固碳量的效果,其中,NTS对剖面SOC的年提升率达11%-36%,在管理措施中表现最佳,可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荣慧  房焕  蒋瑀霁  赵旭  彭新华  孙波  周虎 《土壤学报》2022,59(6):1551-1560
土壤有机碳(SOC)矿化一般通过培养松散土样来测定,但是松散土样与原状土的结构存在很大差异,二者之间SOC矿化的关系尚不明确;通过填装土柱可以获得接近田间状态的土壤样品,但填装的紧实程度会改变土壤孔隙结构,因此可能影响SOC矿化。本研究首先以施用不同量有机肥的红壤为研究对象,设置松散土样和填装土柱两个处理,采用室内培养法比较二者之间SOC矿化的差异;然后选择其中一种土壤填装土柱,设置四个紧实程度处理,分别为1.1(BD1.1)、1.3(BD1.3)、1.5(BD1.5)和1.7 g?cm-3(BD1.7),利用X射线显微CT(Computed Tomography, CT)成像技术分析土壤孔隙结构,分析紧实程度对土壤孔隙结构及SOC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散土样与填装土柱的SOC矿化量有显著差异,培养结束时(第57天),松散土样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约是填装土柱的4倍。紧实程度增加较大程度地降低了土壤的总孔隙度和大孔隙度,降低比例分别为12.9% ~ 17.4%和18.7% ~ 88.5%;并且使充气孔隙度从63.6%下降到了8.2%,而充水孔隙度从36.4%增加到了91.8%。填装土柱的SOC矿化量随紧实程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培养结束时(第28天),BD1.5的SOC矿化量最高。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SOC矿化量与总孔隙度、大孔隙度(>16 μm)、充水孔隙度(Water-filled pore space, WFPS)或充气孔隙度(Air-filled pore space, AFPS)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当总孔隙度或大孔隙度低于46%或3.7%时,SOC矿化量随孔隙度增加而增加;反之,SOC矿化量随孔隙度增加而降低。SOC矿化量与WFPS或APFS之间的关系呈现出类似的规律,当WFPS为66%或AFPS为34%时,SOC矿化量最高。以上结果说明,通过培养松散土样测定SOC矿化将会高估田间SOC的矿化潜力;紧实程度的变化会改变土壤的孔隙结构进而影响填装土柱的SOC矿化;SOC矿化量与孔隙度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侵蚀性花岗岩坡地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剖面风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发育于侵蚀性风化花岗岩坡地上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剖面的风化发育特征,在浙江省选择了典型的风化花岗岩坡地:浙江省嵊州市水土保持监测站为研究区,在监测站同一坡面不同侵蚀强度的坡顶、坡中、坡底选取3个典型的土壤剖面(140 cm),从下至上等距离(20 cm)采集土壤样品,共采集21个土样。进行了各层土壤基本理化特性和化学全量的分析,并分别计算了3个剖面不同层次的主要化学风化系数及总的风化强度,结果表明:(1)在强烈侵蚀的花岗岩风化残积坡地发育的土壤,总体发育成熟过程较弱,其进一步的发育与典型的地带性土壤的发育有很大的差异,侵蚀过程严重地影响了土壤的进一步成熟,侵蚀强度越大,则土壤发育越差。(2)土壤剖面总的风化强度不大,上下层的递变差异很小,脱硅富铝化过程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风化程度越来越弱。(3)土壤剖面的化学分层不明显,各种风化指标均在60 cm左右形成了一个分界层,其上受水力侵蚀影响明显,其下呈现出的特性以继承残积母质为主。(4)不同地貌部位的风化发育程度排序为:坡底坡中坡顶,其与采样坡面的侵蚀强度排序正好相反。(5)风化程度与有机质和黏粒含量具有较为明显的正比关系,在侵蚀环境下,土壤的物理特性对风化的影响明显,在沉积环境下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大于黏粒含量的影响。总之,由于受侵蚀的影响,坡地土壤剖面的淀积层不发育,剖面呈现出的假淀积层不是由淋溶作用形成的,而是具有一定风化程度的风化残积层,结果导致发育于山地丘陵侵蚀性坡地的土壤层次划分不同于常规的土壤层次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