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西进贤水田长期施肥模式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要文倩  秦江涛  张继光  周睿  张斌 《土壤》2010,42(3):467-472
利用江西进贤2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不同器官养分分配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有机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C和有效养分含量。水稻各器官对N、P、K的吸收存在明显差异,籽实中N、P的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比例分别为56% ~ 73%和65% ~ 85%,K的吸收则主要集中在秸秆(49% ~ 60%)。籽实产量与N、P施肥量显著相关,施肥对根茬生物量的影响比对籽实、秸秆的影响更明显;土壤养分状况显著影响水稻籽实、秸秆与根茬的生物量。N、P、K化肥的均衡施用及有机-无机配施提高了水稻籽实产量,其中NPK+OM处理籽实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73.4%,2NPK与NPK处理分别增产59.5% 和35.2%;配合施肥可以提高肥料表观利用率。水稻籽实、秸秆与根茬产量受土壤性质的影响显著,全P、速效P及碱解N与水稻总生物量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98和0.95)。  相似文献   

2.
配方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主要研究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效应,检验大配方的区域适宜性和合理性。以水稻品种晚稻187为材料,采用大小区随机区组设计,在安徽省怀宁县进行了大配方小调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水稻对氮素的总吸收量以小调整配方T4处理 (施肥量为N150 kg/hm2、 P2O5 120 kg/hm2、 K2O 105 kg/hm2)最高,为N 1.25 g/plant;对磷、 钾的吸收总量配方施肥均高于常规施肥,也以小调整配方T4处理最高(P2O5 0.18 g/plant、 K2O 0.95 g/plant)。配方施肥的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以大配方2(T3, 施肥量为N 232.5 kg/hm2、 P2O5 120 kg/hm2、 K2O 120 kg/hm2)的产量最高,达到了11129 kg/hm2,但小调整配方(T4)的产投比优于大配方。总体而言,配方施肥的施肥配比与肥料运筹较之常规施肥更为科学合理,大配方适宜该地区的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3.
黄泥田为南方广泛分布的一类中低产田,为探明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基于南方黄泥田连续 35年长期定位试验平台,设置 1)不施肥(CK),2)单施化肥(NPK),3)化肥 +牛粪(NPKM),4)化肥 +稻秆还田(NPKS)4个处理,于试验的第 35年分析水稻各生育期的植株养分与累积吸收利用。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均提高了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其中籽粒产量增幅 61.1%~ 97.7%,以 NPKM与NPKS处理最高,其籽粒产量分别较 NPK处理提高 22.7%和 20.4%。与 CK相比,各施肥处理成熟期籽粒 N、P、K吸收量分别增幅 137.6%~206.2%、86.0%~ 172.4%和 71.6%~142.5%,茎叶N、P、K吸收量分别增幅98.4%~240.8%、145.7%~419.8%、94.4%~142.8%,且均以 NPKM处理最高。施肥的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 K含量分别较 CK增幅 21.0%~42.1%、34.0%~ 86.0%和 40.9%~127.3%,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有机质、碱解 N及有效 P含量以 NPKM处理提升最为显著,速效 K含量以 NPKS处理提升最为明显。不论是籽粒、茎秆还是地上部植株,成熟期 N、P、K养分吸收量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 N、P、K养分吸收量分别与相应的土壤碱解 N、有效 P及速效 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施肥对水稻产量、养分利用与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NPKM与 NPKS处理优于 NPK,而 NPKM与 NPKS二者产量基本相当。土壤有机质是影响黄泥田水稻植株N、P、K养分吸收累积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
翻压绿肥后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翻压等量紫云英后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22 500kg/hm2后配施80%化肥,与习惯施肥方法相比,其他施肥方法均有利于提高早稻茎秆中氮、磷含量,分别平均增加1.0%~13.7%、6.5%~26.2%,却降低水稻籽粒中钾含量6.0%~23.0%.底肥:分蘖肥:穗肥=0∶7∶3降低早稻籽粒中磷含量,但是增加早稻茎秆和晚稻籽粒中钾素含量.不施底肥,分蘖肥:穗肥=5∶5提高晚稻籽粒中氮素含量,而全部用作分蘖肥施用时显著增加晚稻籽粒中磷素含量;配施60%化肥,其他施肥方法分别平均增加早稻籽粒中氮、钾含量24.6%~34.6%、8.8%~15.7%和晚稻茎秆中磷含量5.2%~60.9%,但是降低早稻茎秆中磷含量10.7%~44.3%,不施底肥降低早稻茎秆中氮含量2.4%~47.4%.配施60%~80%化肥,与习惯施肥方法相比,底肥:分蘖肥:穗肥=0∶7∶3更有利于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中日水稻品系土壤养分及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肥方法对5种水稻品系土壤养分与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优质水稻栽培的施肥方法(日本施肥)比常规施肥产量低,5个品系以ZR13产量最低,ZR63最高。与日本施肥相比,常规施肥显著提高了5个水稻品系土壤NH4+-N含量,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从食味品质指标的变化看,日本施肥比常规施肥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低,具有较高的食味值。从不同品系看,ZR63的产量和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均最高,但食味值最低。日本施肥下,ZR13的食味值比ZR63高17.2%;常规施肥下,ZR51的食味值比ZR63高56.1%。综合产量和食味品质,ZR32、ZR51是比较理想的品系,ZR6、ZR13食味值高,但产量低,ZR63产量高,食味品质差。  相似文献   

6.
在测土配方施肥条件下研究切花菊苗期养分吸收转运规律,为切花菊'南农黄蜂窝'提供苗期的最佳施肥方案.氮、磷、钾设置3个因素,氮为0、30、60、90 kg/hm2;磷为0、24、48、72 kg/hm2;钾为0、36、72、108 kg/hm2;按照"3414"方案,设计14个处理,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切花菊生长指标、土壤...  相似文献   

7.
8.
为了解湖南岳阳君山区蔬菜基地土壤肥力状况、不同施肥结构对茄子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室外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茄子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有效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较纯化肥处理(NPK),可以显著提高茄子产量,尤以牛粪+化肥(NPKM1)处理茄子产量最高。(2)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较当地习惯施肥处理和化肥处理,可以提高茄子对N、P、K养分的吸收量和利用率;(3)在茄子生长的前期,化肥可迅速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在茄子生长的后期,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有重要作用。由以上结果,根据不同施肥结构茄子的产量和茄子对肥料养分的利用率、土壤养分状况及有效性,初步提出了在茄子生产中增施有机肥的优化施肥结构模式,以保证茄子的丰产优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西南地区冷泥田的水稻生长不良可归因于多种障碍因子,包括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本文针对冷泥田影响水稻生长的土壤化学障碍因子,研究了不同肥料或改良剂对冷泥田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旨在为这类土壤的培肥、改良利用和水稻高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技术。【方法】试验地点选在四川省东南地区冷泥田集中的泸县,试验历时2年。试验设无肥对照(CK)、全量化肥(NPK)、NPK+泥炭(NPK+Pe)、NPK+商品有机肥(NPK+COF)、NPK+鸡粪(NPK+CM)、NPK+硅肥(NPK+Si)、NPK+石灰(NPK+L)、NPK+硅钙肥(NPK+Si Ca),NPK+锌肥(NPK+Zn)9个处理。在水稻收获前采集代表性植株样,调查水稻农艺性状,分析水稻对氮、磷和钾的吸收量;水稻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p 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以及亚铁和亚锰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NPK+L和NPK+Si Ca处理可改善水稻的产量构成因子,稻谷产量比NPK处理显著提高15.40%和10.64%;而其他处理的增产效果则均不显著。NPK+L和NPK+Si Ca处理的土壤p H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和活性还原物质(含Fe2+和Mn2+)含量显著降低;NPK+L和NPK+Si Ca处理可增加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促进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同时,土壤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土壤的有效钙和有效硅均缺乏,而NPK+L和NPK+Si Ca处理增加了土壤的有效钙和有效硅,对提高水稻产量有重要贡献。有机肥对土壤相关性质的影响与石灰和硅钙肥相反,特别是鸡粪。施用锌肥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差异不显著。水稻收获后土壤中氮、磷、钾养分残留量与施肥量和水稻吸收携出量密切相关。【结论】对长期淹水地势低洼的酸性冷泥田来说,石灰和硅钙肥是比较理想的土壤改良剂,能同时起到改善土壤性质和提高作物产量的效果;而有机肥,特别是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有机物料,则不宜在冷泥田中施用或大量施用。  相似文献   

10.
张奇春  王光火  方斌 《土壤学报》2005,42(1):116-121
在水稻长期定位肥料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养分吸收动态变化和土壤微生物生态特性的影响。该长期定位试验设有CK(不施肥对照)和PK、NK、NP、NPK五个肥料处理和常规稻、杂交稻品种对比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分别与水稻吸氮总量、吸磷总量和吸钾总量显著相关;在连续种植水稻条件下,水稻对所缺养分的吸收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缺肥区土壤相应的有效养分库消耗很快。土壤微生物特性测定表明,不平衡施肥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N,使微生物量C/N比增加。与缺肥区相比较,NPK配施处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同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总量。可见,土壤中养分不足或供应不平衡,不仅影响水稻养分的吸收,而且对土壤微生物总量和群落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分蘖期土壤水分对旱稻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旱稻吸收氮磷钾及分蘖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旱稻吸收N、P、K矿质元素有明显影响。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植株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显著提高。在分蘖初期,65%水分处理的植株对N、P、K的吸收量分别只有100%的74.1%,43.9%和50.8%,而在分蘖后期,则分别只有100%的41.4%,18.6%和27.5%。旱稻矿质元素的分蘖生产效率以在85%土壤含水量时最高,其N、P、K的平均分蘖生产效率分别比100%高35.7%,140%和81.8%。平均分蘖生产效率表现为P>K>N。  相似文献   

12.
分蘖期土壤水分对早稻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早稻吸收氮磷钾及分蘖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早稻吸收N、P、K矿质元素有明显影响。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植株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显著提高。在分蘖初期,65%水分处理的植株对N、P、K的吸收量分别只有100%的74.1%,43.9%和50.8%,而在分蘖后期,则分别只有100%的41.4%,18.6%和27.5%。早稻矿质元素的分蘖生产效率以在85%土壤含水量时最高,其N、P、K的平均分蘖生产效率分别比100%高35.7%,140%和81.8%。平均分蘖生产效率表现为P〉K〉N。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98个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家系(backcross-inbred lines,BILs)组成的群体为材料,进行水稻芽期耐冷性数量性状基因座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25℃正常条件下水稻发芽7d,芽长5~10cm,5℃低温处理10d,之后升温至25℃,缓苗10d,调查活苗率,并以活苗率作为芽期耐冷性的表型值,分析亲本和98个BILs的芽期耐冷性表现。采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1.13a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4个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ative trait locus,QTL),分别位于第3、第7和第12染色体上,命名为qSCT-3-1、qSCT-3~2、qSCT-7和qSCT-12。4个QTL的加性效应分别为11.16、11.14、-8.8和-14.59,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2.11%,12.66%,6.82%和15.86%。  相似文献   

14.
两个水稻品种富硒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前期田间试验筛选出的富硒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捷丰优629和谷丰优8312为材料,采集硒含量不同的稻田土壤,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研究了两个水稻品种对土壤硒的吸收、分配及其糙米和精米中无机硒与有机硒含量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两个水稻品种植株的硒累积量、糙米和精米的硒含量与有机硒含量都是高硒土壤极显著高于低硒土壤,表明高硒土壤有利于稻米硒的累积与有机硒的合成,因此生产优质富硒大米最好选择硒含量较高的稻田土壤。无论在高硒土壤还是低硒土壤上,捷丰优629植株中硒累积量和籽粒中硒累积量与谷丰优8312的差异都不显著,但捷丰优629的糙米和精米中硒含量以及有机硒含量都极显著高于谷丰优8312,表明捷丰优629吸收的硒易分配到可食用部位(糙米和精米),而且其无机硒向有机硒的转化能力较强,因此综合比较来看捷丰优629富硒特性优于谷丰优8312。  相似文献   

15.
石承智  王瑞  施卫明  李奕林 《土壤》2023,55(3):528-536
水稻苗期由于根系通气组织发育不完善导致根际缺氧是限制水稻生长的因素之一。本研究在水培条件下通过施用不同种类通气组织刺激剂,硝普钠、亚硒酸钠、硫氢化钠,研究其对水稻苗期生长、氮素积累、根系内部通气组织发育(孔隙度)及外部形态、根际氧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通气组织刺激剂均能通过刺激通气组织发育改善根际氧环境从而促进苗期水稻生长。其中施用0.01 mmol/L亚硒酸钠处理效果最佳,植株干重、氮积累量、根孔隙度及根际氧含量分别较不添加刺激剂的对照处理显著增加36.7%、16.1%、70.5%和39.9%。无论是生物量还是氮积累均与水稻苗期通气组织发育程度存在一个明显的突变阈值(42.0%)。当孔隙度小于该阈值时,孔隙度每增加1%时,单株水稻生物量和氮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6.5及0.2 mg;而当孔隙度超过阈值时,二者则迅速降低。因此,苗期添加适宜浓度的通气组织刺激剂可以通过提高根系泌氧来缓解苗期水稻根际环境中溶解氧不足对水稻发育的抑制,同时也为提高水稻氮素吸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稻秸还田下减量化施氮对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小麦品种“宁麦16”为试验材料开展了试验研究,设置了不施氮对照(CK)、施氮量(常量施氮225kg/hm2,N1;减量20%施氮180 kg/hm2,N2)和氮肥运筹(基肥与追肥的比例为5:5,M1;基肥与追肥的比例为7:3,M2)处理,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下小麦产量与其构成因素、养分吸收与分配、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稻秸还田下,施氮可使小麦产量显著增加,N2处理小麦产量较N1处理仅降低了80.72kg/hm2,提高基施氮肥比例可使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施氮显著促进了小麦籽粒、秸秆和地上部的氮素、磷素和钾素吸收,N2处理小麦氮素、磷素和钾素吸收量低于N1处理;N1和N2水平下,M2处理小麦氮素和磷素吸收量均高于M1处理,而钾素吸收量低于后者。N2处理小麦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素生理效率较N1处理提高,而100kg籽粒吸氮量降低。N1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CK;N2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低于N1处理,而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后者;N1和N2水平下,M1处理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高于M2处理,而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M2处理高于M1处理。综合来看,稻秸还田下,常规施氮量基础上减量20%,适当提高基施氮肥比例,可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实现小麦高产稳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肥料结构对水稻群体干物质生产及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施化肥的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主要集中于生长中前期。而有机无机肥配施,特别是化肥与厩肥配合施用有利于水稻植株在中后期,尤其是灌浆期对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其中以植株对磷的吸收比例在各肥料结构间差异最大(p<0.01)。有机无机肥配施还可促进水稻植株养分向籽粒中转移和分配。从而明显增加了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进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籽粒产量(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钾施用水平对番茄营养吸收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以“辽园多丽”番茄为试材,在日光温室内桶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氮钾水平对番茄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土壤中施氮量和施钾量的增多,番茄叶片和果实中含氮量、含钾量越高。说明氮、钾两种元素可互相促进彼此的吸收,但是,超过一定范围,会降低果实中氮素和钾素的比例。不同氮钾处理对植株磷素的吸收影响不大。土壤中增施钾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番茄植株对钙素和镁素的吸收,土壤中氮素含量的高低对叶片中钙的吸收影响不大,土壤中适当氮水平可促进番茄叶片和果实中镁素的吸收和积累,施氮量过高则降低了果实中钙素、镁素的积累。随着土壤中氮肥和钾肥施入量的增多,土壤中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呈升高趋势,不同施钾水平条件下,中等钾素处理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5年开始在湖南祁阳红壤站布置了含硫化肥长期定位试验。3个处理(无硫、低硫和高硫)的施硫量分别为0、112、604 kg hm-2a-1。结果表明:SO42-—S在施硫处理的土壤和植株中都有明显的累积,连续施用含硫化肥24年后,表土中SO42-—S含量增加了158~229%,施硫处理稻草中硫浓度比对照高43~57%,而稻谷中硫浓度在处理问无显著差异;施硫对水稻的短期效应(1~7年)为提高产量和品质,中期效应(8~15年)为无显著作用,而长期效应(16年后)为负面影响,长期施用含硫化肥导致水稻(特别是晚稻)对Mg、Fe、B、Mo等元素的吸收量显著减少,并使高硫处理晚稻稻谷产量显著下降(1990~1997年比1982~1989年平均下降3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