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利用薄层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技术,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中的酯酶、酸性磷酸酯酶及下胚轴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酸酶活性面积增大,下胚轴和种皮中的酯酶、酸性磷酸酯酶同工酶酶活性面积减小;子叶和下胚轴中的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同工酶酶带数目变少,带幅变窄,染色变浅;种皮中的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同工酶酶谱无变化。  相似文献   

2.
杂交稻种子生活力与蛋白质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信波  罗泽民 《杂交水稻》1991,(4):35-37,44
对不同贮藏方式和贮藏时间的威优6号种子进行生活力测定和同工酶分析。在含水量低于11%时,贮藏2年后发芽率仍在90%以上,经密封干燥的种子4年后发芽率仍有92%。随着种子发芽指数的降低,过氧化物酶、酯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谱带数及水溶性蛋白电泳谱带数减少,染色变浅,表明有蛋白质的损伤和降解发生。湿平衡处理种子能使上述指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橡胶种子不同萌发期几种酶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橡胶种子在萌发进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其电泳图谱,以及磷酸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图谱的变化。结果表明:(1)子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种子萌发的进展而逐渐升高,其他部位的则下降,不同部位及不同萌发期的可溶性蛋白质图谱的主要谱带基本不变,而弱谱带随部位及萌发期有较大的变化。(2)在贮藏期胚轴有较高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胚乳在各不同萌发期基本上不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他部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随萌发的  相似文献   

4.
用6-苄氨基嘌呤预处理花生种子,促使了种子活力指数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质电泳谱带数及分布无变化。用脱落酸预处理花生种子,促使了种子活力指数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质电泳谱带数减少,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及分布无变化。   相似文献   

5.
汪清胤  黄永芬 《大豆科学》1994,13(2):116-120
本实验以大豆萌动种胚为受体,用含用35S启动子-Gus基因-ipt基因-Nos基因的融合基因根癌农杆菌LBA4404进行转化。通过对转化及对照植株苗期子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酶谱有明显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两条差异带:Rf0.509及Rf0.712;酯酶同工酶有一条差异带:Rf0.531。综合分析,上述三条差异带都显示的转化植株占所分析的转化植株的14.4%。此法可作为转基  相似文献   

6.
巴西橡胶树酯酶等同工酶酶谱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巴西橡胶树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等同工酶酶潜在不同材料、不同杂交组合杂种中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不同叶龄的叶片和不同树龄的叶片、胶乳乳清中的同工酶酶谱有一定的差异。幼龄叶片及1年生幼苗的同工酶带数均较少,活性亦较弱。同一无性系内的成龄树之间的同工酶酶潜无明显差异。就酯酶而言,C-乳清中的同工酶酶带数较叶片丰富,活性亦较强;而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同工酶酶谱则反之。不同无性系的酶谱差异,亦以C-清中的酯酶同工酶较显著,特别是其中的C区带,似与胶乳产量有一定的相关,可暂试作为分析鉴定无性系用的标志区带。初步看来杂交亲本的酯酶同工酶酶谱中,如C_a区有明显差别,且又具有C_6带的,则可能有较好的配合力。对此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大豆萌动种胚为受体,用含有35S启动子—Gus基因—ipt基因—Nos基因的融合基因根癌农杆菌LBA4404进行转化。通过对转化及对照植株苗期子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酶谱有明显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两条差异带:Rf0.509及Rf0.712;酯酶同工酶有一条差异带:Rf0.531。综合分析,上述三条差异带都显示的转化植株占所分析的转化植株的14.4%。此法可作为转基因植株早期筛选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大豆叶片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生育期大豆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工酶谱存在着明显的品种间差异。新品种较老品种过氧化物酶活力高比活较低;高蛋白与低蛋白品种相比,高蛋白品种过氧化物酶活力较高,比活较低;结荚期,随植株节位降低,叶片过氧化物酶比活、活力和同工酶活性均呈增强趋势,但最下部老叶过氧化物酶活力和同工酶活性降低;未展开叶较展开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阳极区酶活性所占比例较大;中部书位叶片酶谱清晰,条带数多,适于品种间比较。  相似文献   

9.
茶树抗寒生理的研究——酶和细胞膜透性与茶树抗寒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10个抗寒性不同的茶树品种有关酶和茶树叶片细胞膜透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茶树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增加。抗寒性强的品种过氧化氢酶活性峰值出现较早,严寒期活性较高并且有较多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茶树叶片细胞膜在低温作用下透性变化的程度依越冬时期,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以及不同品种而异。抗寒性不同的品种在-6℃下膜透性变化差异明显。茶树叶片对 TTC 的还原能力随低温损伤而下降,它和细胞膜透性变化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浓度的叠氮化钠处理花生4个品种,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花生下胚轴的酯酶同工酶谱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NaN3对花生酯酶同工酶谱主要影响的酶带有M1、M和S1带。汕油27品种经0.5、1、5和10mmol·L-1NaN3处理,其酶谱出现新的酶带。  相似文献   

11.
大豆种间的同工酶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珍萍  陈启锋 《大豆科学》1992,11(4):329-335
比较了栽培、半野生、野生大豆4种同工酶的表现,初步认为:1.3个大豆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叠加酶带共有25条,其中7条为共有的基本酶带,其余酶带的出现频率和活性,因种不同而存在差异。2.有7条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在野生大豆中不出现,而在另两个种以一定的频率出现,尤其是其中4条酶带的出现频率,随进化程度的提高而呈递增趋势。3.ATP酶、苹果酸酶及过氧化氢酶同工酶都呈现种间差异。尤其是ATP酶,不仅酶带清晰、带次分明,而且种间易于区别。因此,除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外,还可在幼苗期用根、幼茎和子叶作材料,以3条ATP酶同工酶酶带AP—11、AP—12及AP—13来反映进化程度不同的3个大豆种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甲醇老化可使花生种子活力下降,30%甲醇处理量甲醇老化的临界浓度。甲醇老化降低萌发花生种子乙烯的释放量,改变乙烯的释放模式。甲醇老化使细胞透性急剧增加,渗出率比人工老化种子高,而呼吸强度则比人工老化种子低。PEG渗调对低浓度甲醇(10%)老化种子有提高活力的作用,对20%或以上的浓度则有加速种子老化的作用。表明甲醇老化与人工老化对花生种子活力的影响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油料种子超干处理与种子活力及脂质过氧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芝麻、花生种子经过超干处理后,发芽率不受影响,但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发芽前经过“回水”处理,则与对照基本一致.超干及其老化的种子,外渗液的电导率明显低于对照;种子过氧化氨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物歧化酶等酶系统保持完好;丙二醛和挥发性醛类物质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14.
超干长期贮藏对不同类型水稻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硅胶干燥的方法对籼稻、粳稻和杂交籼稻3种类型的种子进行超干处理,并经过9年室温密闭贮藏。通过发芽试验、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歧化酶(SOD)活性测定表明,粳稻秀水37的种子不适宜室温下长期贮藏,籼稻(浙733)和杂交籼稻(协优46、汕优63)种子在含水量分别降至2.7%和5.0%左右时生活力和活力最高,发芽率达到80%左右,其中杂交籼稻种子耐藏性更好,发芽率只下降了8%~9%;但在过高或过低的含水量条件下,种子的生活力和活力均明显下降。POD活性与种子生活力和活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人工老化处理对芝麻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郑芝4号黑芝麻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人工加速老化处理对种子发芽指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老化加深,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逐渐降低, 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另外,老化种子内POD活性和SOD活性变化的总趋势是随老化时间延长而降低。由此认为芝麻种子人工老化及劣变的主要机制与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与和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有关。人工老化种子生活力出现快速下降的发芽势拐点是80%,其下降的趋势又与POD活性下降非常一致,POD可作为一个检测指标显示种子活力高低及丧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亚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普通亚麻的57个品种和17个杂交组合的F_1为材料,采取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亚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亚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具有物种特异性、品种特异性和阶段特异性。宁夏37个地方品种蕾期酶谱可分为6种不同遗传型。部份杂种酶谱中出现酶带增活、减活及酸带缺失等现象。宁亚5号、喀什7331和50—74三个油用型品种可能是矮生基因型纯合体。正交与反交杂种的酶谱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明某些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合成不仅与核基因有关,还可能与细胞质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7.
橡胶种子超氧物歧化酶及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橡胶种子提取液对氮蓝四唑(NBT)的光化还原起抑制作用,说明橡胶种子中有超氧物歧化酶(SOD)的存在。以SOD的活性而言,橡胶种子中以胚为最高,而幼苗却以芽为最高。用激素处理的橡胶种子,其SOD活性有所提高,以乙烯利较为明显。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结果表明,橡胶种子粗提取液其SOD具有7~8条同工酶谱带,而且种子各组成部分及幼苗各组成部分,其同工酶的活性及酶谱带数目都有较明显的差异。用氯仿——乙醇及氰化钾对橡胶种子的胚、子叶和外胚乳的处理,证明它们的同工酶谱带中,迁移率较低的五条谱带属于Mn—SOD类型,而迁移率较高的三条谱带属于Cu—ZnSOD类型。用不同pH、不同温度及各种变性剂处理橡胶种子外胚乳提取液,其结果是SOD活性以及同工酶谱带数目都发生明显变化,表明橡胶种子SOD适应于偏碱性,且较耐高温,变性剂能使SOD发生降解甚至活性消失。  相似文献   

18.
宋英淑  李学湛 《大豆科学》1990,9(4):317-322
以渍水造成大豆萌动种子的缺氧环境条件下,观察种子活力对渍水的反应与其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的关系,种子外渗液的电导率与其细胞“膜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在渍水环境中所能维持的活力状态,与子叶亚细胞结构受损程度趋势相一致,其细胞质膜受损与种子外渗液电导率的增加为同步。随着渍水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下降,子叶细胞质壁分离越加严重,细胞器及质膜受损加剧,外渗液的电导率加高;萌动种子耐清水能力品种间存在差异。耐性大豆,在清水条件下保持活力的时间长而强。渍水敏感品种进入萌动期早,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比耐性强的品种出现的早,但在继续清水条件下快速失去活力,质壁分离,细胞质及细胞器膜的受损出现的也早,显现了对缺氧环境的敏感性。表明大豆萌动种子的耐渍水性有其细胞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