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血清型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北京、河南、天津及广西等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种类和乳房炎的流行情况,在这些地区采集了临床型乳房炎奶牛新鲜奶样82份,分离到13种110株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2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链球菌38株。血清型研究表明,大肠埃希菌以O13、O17和O91为优势血清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血清型主要集中于Ⅵ型及复合型。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利福平耐药严重,对其他15种测试药耐药率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81.25%以上,对其他14种测试药耐药率均低于31.30%;链球菌较上述2种细菌耐药性强,对链霉素等5种药物耐药率均高于52.60%,除万古霉素外,对其他10种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3种细菌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和甲氧苄啶较敏感,这4种药可作为这些地区治疗奶牛乳房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安地区某些奶牛场50头乳房炎阳性奶牛的50个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细菌122株,鉴定出17种细菌。其中葡萄球菌检出47次,占38.53%;链球菌检出22次,占18.04%;大肠埃希菌检出15次,占12.30%;由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乳房炎检出次数,占68.87%。引起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多数是由2种~3种病原菌引起,混合感染率为78%。  相似文献   

3.
绵阳市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奶牛乳房炎是对奶牛危害最大、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影响世界乳业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报道,国内外乳房炎发病率在46%~80%之间;而且降低奶产量,影响奶品质,危害人类健康,给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奶牛乳房炎是病原微生物、环境、管理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病原微生物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导致奶牛乳房炎难以控制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迄今为止,人们已从奶牛乳房中分离到了130多种微生物,根据其来源和传播方式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接触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它植于乳腺并通过挤奶工或挤奶机传播,包括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大连某奶牛养殖场15头患临床型乳房炎病牛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使用鉴别培养基对乳样中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沙门氏菌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学“O”抗原检测试验。结果显示,25个乳区的乳样共分离到病原菌37株,其中大肠杆菌15株、链球菌13株、葡萄球菌8株、沙门氏菌1株,乳房炎阳性率为5.2%,乳区阳性率为2.2%;大肠杆菌分离株以O51、O148、O78、O60血清型为主。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八五一一农场采集有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的奶样10个,应用纸片平板法,对奶样中的病原菌做17种药物的耐药性试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红霉素、庆大霉素等抑菌效果最好,应作为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的首选药物;其次是沙星类药物的抑菌效果也较好;而病料中病原菌对青霉素、链霉素等的耐药性极强,已不宜再反复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1年的时间里,对北方的1个规模化牧场乳房炎病牛连续采集45个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分离到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和无乳链球菌4种乳房炎病原菌,在发病时间分布上有明显的特点,6-10月期间,大肠杆菌为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12月至次年4月期间,无乳链球菌为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为监测辽宁省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试验分离和鉴定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结果 显示,分离到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研究结果表明,该养殖场奶牛乳房炎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及其分离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导致奶牛乳房炎的因素很多,但病原微生物是导致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因.了解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及其分离鉴定方法,对于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疫苗的研制均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就奶牛乳房炎病菌种类、特点及分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了获得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的系统资料并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奶牛乳房炎防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在上海郊区4个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患牛的126份奶样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共分离到萄葡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3种主要病原菌107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4株,占分离菌株的69.16%;无乳链球菌27株,占分离菌株的25.23%;病原菌单独感染率为48.7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单独感染率达39.02%;病原菌混合感染率占51.22%,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混合感染.主要病原菌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敏感,对大多数抗菌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青霉素产生了完全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性疾病,一般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类型。隐性乳房炎由于无明显临床症状,不易觉察,可在牛群中普遍流行,给奶牛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隐性乳房炎致病菌的分析是防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关键环节。1材料与方法1.1隐性乳房炎的检测从奶牛场选取无乳房炎临床症状的奶牛采集奶样,用SMT法(上海乳房炎检测法)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1.2样品收集对检测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常规挤奶消毒后,再用70%酒精棉球消毒乳头和挤奶人员手指。每乳头废弃头三把奶后,收集5ml奶于经…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无菌采集唐山市某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病牛的奶样30份,对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从30份奶样中共分离到8种156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8株(37.2%)、大肠杆菌17株(10.9%)、表皮葡萄球菌10株(6.4%)、无乳链球菌38株(24.4%)、乳房链球菌15株(9.6%)、停乳链球菌16株(10.3%)、克雷伯氏菌1株(0.6%)、变形杆菌1株(0.6%)。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链球菌为主要病原菌,其次是大肠杆菌,占总菌数的98.7%(154/156);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主要致病菌对中药组方1(M、G)(蒲公英、连翘、瓜蒌、通草、川芎、土贝母、芙蓉叶、金银花、王不留行、当归)、中药组方2(G)(黄芪、党参、当归、通草、川芎、白术、木通、甘草、王不留行、路路通)、中药复方黄连乳腺炎注射液(M)、新霉素呈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某养牛小区发生的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种类及其敏感药物,对发病牛乳样进行了病原分离培养、镜检、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养牛小区流行的奶牛乳房炎主要是由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3种病原菌对长效土霉素和硫酸链霉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而对头孢氨苄极度敏感,对新霉素和氨苄西林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普通琼脂培养分离临床型乳腺炎奶牛的病原菌,并用平板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确定农场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致病菌种类及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发现,患临床型乳腺炎奶牛的主要致病菌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有部分大肠杆菌;泰诺、氨苄青霉素钠、先锋9号和盐酸环丙沙星的抑菌效果较好.结合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发现,盐酸环丙沙星对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了解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菌群分布,以及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采集了302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样,从中分离出257株细菌,使用16SDNA PCR试剂盒鉴定分析,对其中检出率较高的条件致病菌进行小鼠致病性和耐药性研究。结果显示,检出菌可分为主要致病菌、条件致病菌、乳酸菌及其他菌。条件致病菌化脓隐秘杆菌对小鼠具有明显的致病性,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小鼠没有明显的致病性,但它们对抗生素均有一定的耐药性。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具有条件致病性,但它们属于乳酸菌,而乳酸菌一般作为益生菌使用。说明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除了常见的主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外,有些益生菌进入乳腺组织也能成为条件致病菌引发乳房炎。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引起大连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发病情况,对大连市不同地区的256头黑白花泌乳奶牛进行调查研究,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奶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检出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65.63%、乳区阳性率为51.95%;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链球菌(Streptococc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主,占检出细菌总数的83.33%;体外药敏试验筛选出了对主要病原菌高度敏感的药物,能有效地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ain bacterial pathogen species causing dairy cow mastitis in Liaoning,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sensitivity of the pathogenic E.coli,the milk samples from 75 dairy cows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for mastitis in certain large-scale dairy farm in Liaoning were collected.The bacteria in milk were cultured and isolated with biochemical methods and in vitro drug sensitivity tests were processed with the isolated E.coli strai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bacterial pathogen for dairy cow mastitis were E.coli(separation rate 58.7%),S.aureus(64.0%)and S.agalactiae(54.7%),and multiple infection including double and triple infection were identified.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s on the isolated E.coli indicated that the E.coli isolates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sulfonamides(resistance rate>85%)and chloramphenicol(resistance rate>30%),and they were relatively low resistant to ampicillin(9.5%),ciprofloxacin(9.5%),ceftiofur(7.1%)and ofloxacin(4.8%).The results was able to provide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airy cow mastitis in Liaoning area.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细菌性病原种类及致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特征,本研究选取辽宁地区某大型奶牛场75头临床表现为乳房炎的奶样进行细菌培养与分离,通过生化方法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到的奶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该场奶牛乳房炎细菌性病原主要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检出率分别为58.7%、64.0%和54.7%,存在二重感染和三重感染等混合感染的情况。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场分离株对磺胺类药物(耐药率>85%)及氯霉素类药物(耐药率>30%)耐药性较高,对氨苄西林(9.5%)、环丙沙星(9.5%)、头孢噻呋(7.1%)和氧氟沙星(4.8%)比较敏感。上述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贵阳市某乳业有限公司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流行情况及其主要病原菌,采用CMT方法检出隐性乳房炎乳样后,对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同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了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公司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感染率为40%,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细菌,其敏感的抗菌药物有先锋V霉素、利福平、丙氟哌酸、氟哌酸、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经临床用药观察,有效地控制了该公司奶牛场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9.
刘大程  程艳  张智勇 《中国畜牧兽医》2006,33(7):71-72,I0001,I0002
本试验对113份奶牛隐性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评估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到3大类5种91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2株,溶血葡萄球菌8株,表皮葡萄球菌6株;停乳链球菌1株;大肠杆菌2株,沙雷氏菌1株,克雷伯氏菌1株。经过绵羊血溶血试验及小白鼠动物试验,确定部分菌株为致病菌。8类18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均对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链球菌对洁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喹诺酮类以及庆大霉素等均高度敏感,肠杆菌对新霉素、磺胺、四环素、链霉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等均高度敏感,而对临床上常用的青、链霉素等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