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产学研结合培养研究生是适应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促进农科研究生教育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扬州大学为例,介绍了学校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农科类研究生的主要模式,提出了关于产学研合作培养农科类研究生的四点启示,对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农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存在生源质量差、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限制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结合安徽农业大学采用的具有农科特色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总结了提高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经验。从拓宽选拔渠道,提高生源质量;完善培养方案,强化实践研究教学;建立双导师培养制度;探索新的考核与评价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安徽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通过系统改革,有效提高了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素质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生源质量、导师队伍层次、科研基础设施配备、培养模式等方面介绍了目前我国农科类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为我国农科类硕士研究生,尤其是非985、211工程高校农科类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目前仍然是制约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限制因素,通过分析新农村建设对农科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出实验教学类、实习教学类、毕业论文类、创新科研类和社会实践类五类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提出重视实验教学,加大开放式实验教学;抓好实习教学,整合生产实习模式;做好毕业论文,健全毕业论文管理;加强科研训练,开展创新性实验计划;参与社会实践,拓展素质计划等5点抓好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方农业院校要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作用,必须提高涉农专业本科教育质量,扎实做好农业各类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山东农业大学认真落实全国本科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本为本,在加大农科类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农科专业优化调整、创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农科类人才教学培养质量、加强农科类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五个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和实践,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高校力量。  相似文献   

6.
农科类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与人才需求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科类大学毕业生的培养和就业问题关乎高等农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涉及社会治安稳定和长远发展等诸多方面。就目前农科类大学毕业生的培养模式、综合素质、就业状况等存在的问题予以调查和分析,并从大学生本身、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个角度提出提高农科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拓展就业渠道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农科类研究生的培养选择产学研相耦合的培养模式是高校服务职能的需要,也是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企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作者就农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产学研相耦合的必要性、对人才培养、高校及企业的需求进行分析,归纳其特征,结合现有的模式,提出农业高等院校产学研模式培养研究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农村第一线从事生产、建设、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打通高职人才通往农村的渠道,使培养出的人才下得去、留得住、能创业、能致富,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农科类高等职业教育,就必须加大对学生培养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创业本领,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此,研究农科类创业型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农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一、农科类创业型高职人才应具…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新农科背景下农科类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对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与思考,分别从课程设置、多主体协同培养及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产学研协作模式、协同创新平台与环境建设、协同创新培养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同类高校农业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广东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农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效益农业,已经进入快速实现现代农业的新阶段,高职院校应积极适应这一变化,及时调整农科专业结构,积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都市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相关的专业.以广东为例,对农业类型、高职院校支持专业、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特点、农科类专业群布局的总体思路、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农科类专业的特色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浙江大学农业工程本科教育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浙江大学的农业工程本科教育为例,对我国农业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和世界农业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指出了改造原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的有关本科专业,设立生物系统工程本科专业的可行性,阐述了生物系统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2.
团队授课模式是在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学新模式,在研究生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但目前在本科教学中较为少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其创新实验学院广泛开展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重点展开了团队授课模式在农科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核心内容包含了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学研究的统筹安排与交流等。  相似文献   

13.
南京农业大学是中国近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先驱,1914年开创了中国四年制农业本科教育的先河,1936年在中国率先开展了农科研究生教育,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研究生院。研究生院建设促进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研究型大学建设和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外高校校企合作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指出高等农业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建立在现有的本科教育基础上,通过与涉农企业的合作,提供学生相应实践机会,加强学生职业环境适应能力培养,最终达到学生、高校、企业三赢的新型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教育过程中,应将企业需求引入学生科研训练,构建以企业高管为主体的兼职班主任制度,设立创业基金以推动学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应不断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对新农科人才的迫切需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靠人才,这为人才提供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也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潍坊科技学院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办学宗旨,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创新、丰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寿光模式”的新内涵,探索构建了“多学科交叉”“学研创融合”“科产教一体”“校地企联动”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农科人才“U-G-R-E”培养模式,切实解决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不适应问题,逐渐摸索与实践出一条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农科人才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林高校法学教育的发展,如何构建1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经成为1个现实的问题。概述了我国农林高校法学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林高校法学专业师资队伍相对落后的原因,提出了转变教学观念、引进优秀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滕静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48-18852
对我国良好农业规范的执行不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良好农业规范的运行状况,提出我国农产品的监管应该参考加拿大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学管理的系统整合思想,研究了农业本科教学管理理念的内部与外部的创新,最后提出了其管理体制创新路径,即建立"1个重心、2级管理、3个层次"的高等农业院校教学管理体制;建立完整、协调的"立体网状"内部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四川农业大学农科本科人才就业情况和四川省农业系统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及新兴岗位预测,综合分析了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与学校人才培养情况,认为四川农业发展是农科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根本保证,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促进学生就业的关键,从政府管理、学校课程体系、教学建设与改革、实践教学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提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和服务"三农"的建议,对农科本科教育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农科本科教育科学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经验及其提高措施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