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焉耆盆地绿洲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状况,通过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中的普通克里金(Or-Kriging)法对绿洲农区207个地下水进行了硝态氮空间变异分析,并以河流、农田排渠水中的硝态氮量分析了硝态氮污染的原因。结果表明,绿洲区地下水体硝态氮量总体水平较低,平均值为3.32mg/L,属国家地下水Ⅱ类质量标准,但不同区域地下水的硝态氮量差异明显;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对绿洲区未测区域进行估值并按照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分区表明,绿洲农区大部分区域地下水硝态氮量已接近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大允许质量浓度(10.0mg/L),个别地区已处于污染警戒状态(20.0mg/L),需尽早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随着近些年集约化农业的发展,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及利用率偏低是盆地绿洲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降解地膜覆盖农田硝态氮迁移与利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塑料地膜覆盖及撒施氮肥中农膜残留严重和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明确干旱区降解地膜覆盖与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农田氮肥的利用特征,在内蒙古河套灌区乌兰布和农场连续2年进行了不同地膜覆盖及不同施氮量试验。设置了降解地膜覆盖农田不施氮(BM0,0 kg/hm~2),基肥施氮量均为56 kg/hm~2下低氮(BM1,160 kg/hm~2)、中氮(BM2,220 kg/hm~2)和高氮(BM3,280 kg/hm~2) 4个施氮水平,同时设置了塑料地膜覆盖高氮(PM3)和无膜覆盖高氮(NM3) 2个对照,共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及不同施氮量对氮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累积、渗漏及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50 cm土层,与塑料地膜覆盖相比,在第3降解阶段(降解膜出现20~50 cm裂缝)和第4降解阶段(降解膜均匀碎裂),降解地膜覆盖处理2年平均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了9.49%和28.84%;与无膜处理相比,降解地膜覆盖2年平均硝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0.46%和25.74%(P 0.05)。整个生育期降解地膜覆盖下玉米氮含量仅比塑料地膜覆盖2年平均降低了2.26%,氮淋失量2年平均降低了3.36%,但玉米氮含量分别比无膜处理提高了8.90%和11.38%,氮淋失量分别提高了22.01%和26.25%。降解地膜与塑料地膜覆盖下产量无显著差异,PM3与BM3处理2年平均产量比无膜覆盖处理分别提高了13.67%和18.38%(P 0.05)。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玉米氮含量、淋失量和产量增大,BM3处理比BM2和BM1处理在0~30 cm土层2年硝态氮含量增加了49.45%和135.78%,玉米氮含量分别增加了0.78%和24.54%,氮淋失量2年平均分别增加了84.08%和255.37%(P 0.05),2年平均产量分别增加了0.16%和35.37%(P 0.05)。追肥施氮量为220 kg/hm~2的BM2处理的氮肥综合效率最高,每施用1 kg氮肥可以出产27.99 kg玉米,为该地区降解地膜覆盖下较优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农业生产对农业生态系统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2012-2013年在冶河灌区开展小麦、玉米轮作区农田土壤含水率和硝态氮田间试验,同时对地下水位和水质进行了监测。通过分析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轮作周期0~300cm土层范围内,土壤含水率变化呈X型。计划灌水定额相同,不同地块灌溉引起土壤含水率明显变化的土层深度不同,其原因是主要受土壤初始含水率和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小麦、玉米轮作周期0~300cm土层范围内,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变化呈单调递减曲线。2013年3月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最高,2013年5月硝态氮的淋洗量最大。在地下水位埋深8~9m,灌水量为900~1 200m3/hm2时,硝态氮运移主要发生在耕层土壤,施肥和降水是土壤硝态氮向深层土壤淋洗、地下水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刘帅  吕亮 《农业工程》2011,1(3):61-64
该文建立了采用离子色谱作为检测手段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测定方法。分析比较了不同的样品处理条件,确立了以0.01molL氯化钙溶液作为提取剂,液样比例1∶5(VW),20~25℃水浴振荡30min,结合以氢氧化钾溶液为淋洗液,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的离子色谱检测手段。该方法的精密度及准确度试验结果显示其适用于大部分类型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田间管理措施对土壤硝态氮迁移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下水的硝态氮污染已广泛引起人们关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氮肥随灌水或降水向下淋移是引起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农业耕作措施、氮肥管理、水管理等田间管理措施对土壤硝态氮迁移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硝态氮的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0 m×10 m面积内的100个土壤样点取样分析其硝态氮含量,用地质统计学中的区域化变量理论和半方差函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种含水率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均具有空间变异性,属于中等程度变异;硝态氮含量的半方差随着取样间距的增加而增加,最后趋于稳定,存在着空间变异结构,对其进行拟合,确定其变异程度及空间相关尺度。  相似文献   

7.
试论水环境中的氮污染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中氮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密切关注。城镇生活污水、含氮的工业废水和农田氮肥是水环境的主要氮污染源。影响水环境中氮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含氮污水的排放性状、纳污水体的环境容量以及人为与自然条件下氮素的物理、化学的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埋深是影响污灌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运移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室内污水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污灌污染物NO3--N在土壤中的运移特性及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的不同导致了土壤内水分分布和NO3--N迁移路径的差异,从而影响了NO3--N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运移特性。埋深浅,高土水势能和反硝化潜势制约了污水携带NO3--N向下层土壤迁移淋失的趋势,但高土水势能和短迁移路径使下层土壤基质中的NO3--N易被挤入至地下水中,NO3--N污染地下水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吸附去除溶液中硝态氮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物炭对减少水体环境中的硝酸盐污染、土壤氮素淋溶损失等问题的研究正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生物炭对NO-3-N的吸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了生物炭对NO-3-N的吸附机理及其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等,指出生物炭对吸附NO-3-N的可行性,并提出未来该研究领域中尚存的薄弱环节包括吸附机理的模型建立、工业水处理的应用研究、提高吸附效率的改性方法、生物炭吸附材料的解吸及再生利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等。  相似文献   

10.
灌溉土壤硝态氮运移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室内地中渗透仪实验观测和对自然界一些现象的分析证实 ,灌溉土壤硝态氮的运移与土壤湿度有良好的相关关系。据此提出了提高灌溉土壤氮素利用率和减轻硝态氮对底土及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引入博弈理论把松辽流域辽宁段水资源管理中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分为区域与区域和流域与区域两个层次,并分别进行博弈分析,进而找出导致水资源管理低效率的制度根源,提出了更加优化的"三位异体"的综合性流域机构管理与区域水务一体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及建立协调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生产准备、春季接种工作以及发菌转色出菇管理等3方面阐述辽宁东部山区食用菌生产技术的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辽宁东部山区食用菌生产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0-2012年间的统计数据,对辽宁省主要作物播种面积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呈现小幅度增加的趋势,主要是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而增加的。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近年略有增加,主要是由水稻和玉米面积增加导致的;经济作物表现为波动趋势,其中油料作物呈现出较为强烈的波动,主要是由花生和向日葵面积变化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辽西半干旱区水肥耦合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311-B最优D饱和设计和旱棚微区试验的方法,于2003~2006年在辽西半干旱区开展了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春玉米产量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对产量的作用最大,磷肥次之,水分最小;水肥耦合效应大小顺序为:磷水耦合>氮磷耦合>氮水耦合;获得最高产量14298.36kg/hm2的施氮量为285.49kg/hm2,施磷量为128.79kg/hm2,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69.29%。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合理的施肥是实现玉米生产高产高效的重要手段。阐述玉米各生育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及需肥规律,分析辽宁地区玉米施肥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改善玉米施肥效果的技术措施,以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获得玉米增产提质,从而促进辽宁玉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介绍辽宁省现阶段水利信息化发展情况,阐述辽宁省对水资源监控信息平台需求的迫切性,介绍信息平台需要实现的目标和主要建设任务,详细说明信息平台需要监控的主要对象和信息平台总体构架,以及信息平台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鲁西南地区高氟地下水分布广泛,是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严重流行区,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与地层、地貌、气候及地下水径流条件等密切相关;鲁西南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形势严峻,且多为高氟水导致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解决鲁西南高氟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打低氟深水井或修建平原水库积极利用地表水,在无低氟水源区建议采用混凝沉淀法进行饮水除氟,以及加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确保工程长期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8.
以大唐葫芦岛兴城围屏风电场项目为例,根据辽西山地丘陵区风电场水土流失的特点,阐述项目的具体组成和防治分区,提出各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为山地丘陵区风电场项目防治水土流失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