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简要介绍木兰溪流域的基本情况和水土流失现状,指出流域的水土流失具有上游地区流失面积大、下游地区流失级别强、水源地面源污染严重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根据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将流域划分成三个类型区,针对各分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及其防控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水土流失是面源污染发生的重要形式和运输的主要载体,开展水土流失面源污染防控研究对于保障区域或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阐述了水土流失、面源污染与水体环境的因果效应,在概括水土流失面源污染防控和模型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典型小流域坡面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及其影响因素,选取位于贵州省龙里县的羊鸡冲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降雨、径流及人为因素对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的影响。此外,针对该小流域主要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的主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丘陵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也造成了土壤养分流失和面源污染,已经严重制约了该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在整理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与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趋势、形成机制、研究方法及防控措施,为黄土丘陵地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论述了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机理、研究方法及防治措施 ,分析了坡耕地泥沙、径流、养分流失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认为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 ,在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外研究多偏重于坡面水土流失特征的描述和控制坡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等 ,研究方法以定性和统计分析为主 ,在坡耕地水土流失机理、养分流失所造成的面源污染、坡面流失定量预测模型以及控制措施与坡面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还需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植被缓冲带在水源地面源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嘉  张建锋 《土壤通报》2022,53(4):981-988
在山地丘陵区遭遇高强度降雨时,常常发生水土流失;水流携带泥沙下泄,过量施入农田的肥料、农药等化学物质随之进入河流、水库、湖泊等地表水和地下水水体,进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面源污染,危害水源地安全。为梳理植被缓冲带能够控制水土流失、阻控污染物移动、解决水源地面源污染问题,明确该项技术措施减少和治理水源地面源污染的机制,为水源地面源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改善提供参考。在概括介绍植被缓冲带的类型、功能的基础上,对该项技术措施减少和治理水源地面源污染的机制进行讨论。植被缓冲带治理水源地面源污染的机制主要有:①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自身对氮磷等物质的吸收;②利用植被固结土壤,减少水土流失;③植被覆盖、拦蓄能够延长径流在地面的停留时间而增加水分入渗、减少氮磷等物质随地表径流流失;④植物根系参与土壤中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加速碳、氮、磷等物质的形态转化。针对水源地面源污染特点和植被缓冲带的建设技术及其应用要点,提出相关建议,并对今后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源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生活废弃物,农田氮磷流失、水土流失及畜禽粪便。随着人口增长,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化肥农药过量不当使用,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及污水排放,农田氮、磷流失随之大幅增长,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增加突出,已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首要因素,只有长治不懈,并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强化长效控制力度,方能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浅析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基础上,依据多年的控制研究应用结果,提出污染控制的6个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中国首要环境问题,其污染范围广,污染后果严重。理清农业面源污染的地域分布规律,对合理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以海南主岛为研究区域,采用农田径流场结合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在生物气候分区上农田面源污染物输出系数及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不同生物气候区差异对于土壤径流系数大小的影响程度,表现为半湿润区〉湿润区〉潮湿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潮湿区和湿润区存在潜在的水土流失问题;氮素与磷素分别主要以随径流和泥沙的方式迁移;暴雨强度显著增加了污染物的流失速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杨溪水库水源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态农业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等,为解决当前水库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密云水库上游典型水保措施减少面源污染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5年8月10日至16日密云水库上游北京市境内的几次大范围降雨,通过坡面水土流失监测小区观测数据,推算此次大范围降雨造成的水土流失与典型水保措施减少面源污染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水库上游典型水保措施的保土效益达62.7%,减少污染物流失效益在25%~40%之间;典型水保措施在减少入库泥沙、减少进入水体的污染物等控制面源污染和保护水源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土流失对东平湖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东平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重要的水利枢纽 ,其水质状况和生态环境对整个工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水土流失是产生水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东平湖为例 ,分析了东平湖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对水质产生的影响 ,探讨了有效防治湖泊水污染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非点源污染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水土流失触发的非点源污染及其危害,对不同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作用进行初步分析,试图从水土流失防治的角度为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浅谈北京市山区水土流失与非点源污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北京市山区坡面径流小区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山区非点源污染与水土流失关系的分析,说明了水土流失是非点源污染物的载体和水体污染的主要途径,影响非点源污染物流失和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一致,污染物流失量随着水土流失量的加大而加大。目前北京市在非点源污染治理方面,已实现了从以末端治理为主向从源头上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的转变,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将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防治作为治理目标,在小流域内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已在水源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水土流失对清林径水库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水土流失对水库水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土流对清林径水库最主要的影响是:水体感官混浊度指标与降雨强度呈正比;水土流失的营养盐进入水体,水质接近营养化水平,水土流失严重区域,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负荷及其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引入降雨影响系数对输出系数模型进行修正后,全面系统地评估了2000年我国(未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因土壤侵蚀产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COD1 366.46万t、TP19.77万t、TN274.16万t。采用重置成本法估算其经济损失约为304.437 2亿元。经济损失估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状况,为水土保持工作和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了初步量化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的水环境质量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有效的控制,非点源污染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危害更加突显。根据水土流失与非点源污染的联动关系,界定了水土保持水环境质量效应的概念;将国内外与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有关的非点源污染研究归纳为3个方面:污染物运移的影响因子与机制分析、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发和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研究。对其研究进展分别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并展望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氮素流失对非点源污染研究的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世界范围看,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而农田土壤的氮素流失是非点源污染的重要表现形式。以氮素流失研究作为基点,从研究内容、方法及模拟模型等几方面介绍了国内外非点源污染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岩溶塌陷区,资源环境受到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严重影响和危害,生态环境也发生恶化现象,尤其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退化最为突出。以鲁中南典型岩溶塌陷区为例,阐述了岩溶塌陷诱发的3种水土资源退化模式:水土流失、水土污染和土壤退化,并分析了该区水土资源退化的现状,研究了水土资源退化的机理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