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 为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桐间作林的营造提供优员壮苗,对兰考泡桐苗木的年生长规律进行了调查,以供参考。一、苗木的年生长:(1)根系的生长;每10天将全部根系调查一次。开始生长平茬苗和营养钵苗在3月末,土堆苗在4月末,但结束生长都在10月末,生长期184天至214天左右。根系的年生长过程(土堆苗)见表1。从表一看出:7—8月根系增长最快,  相似文献   

2.
泡桐系玄参科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速乍优质用材树种之一.栽植泡桐周期短、效益高,目前苗木市场3米左右的大规格泡桐苗木十分畅销.泡桐当年籽播苗木较小、病虫害多、管理费工,埋根育苗种源有限.为了培育较多的大规格苗木,笔者通过近两年摸索,利用当年嫩籽秋播育苗,翌年春季分床移栽,当年能培育3~5米的大苗,且管理容易、省时省工.现将该育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泡桐是我省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近几年发展很快,由于泡桐苗木供不应求,群众常用2——3米高的低干苗造林,经2——3年萌发出接干枝后,才能培养成5米以上的民用梁材。故接干枝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泡桐的干高和材积。据观察,我场1978年营造的400株泡桐试验林(豫选1号泡桐  相似文献   

4.
<正> 泡桐育苗多用埋根法(一般3月埋根,4月开始出苗,5月末达全苗),它年高生长期短,当年达不到高于壮苗要求。为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及当年出圃造林的目的,1978年进行了营养钵育苗,结果5米高苗的出圃率达81.6%(附照片)。  相似文献   

5.
兰考泡桐苗木顶芽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用常规方法对兰考泡桐苗木顶芽水分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兰考泡桐苗木顶芽与侧芽和与枝条相比 ,具有较强的保水力 ;顶芽RWC在入冬前后下降幅度较大 ,与旬平均低温呈显著正相关 ;侧芽RWC与枝条RWC较顶芽RWC与枝条RWC为相关 .水分胁迫可能是兰考泡桐苗木顶芽死亡的原因之一 .此外 ,对不同条件下兰考泡桐苗木顶芽和顶端苗干不同条件下的失水速率 ,与顶芽有关的物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对一年生落叶松苗生物产量,株高,地茎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苗木吸氮量增加,N:P:K比值减少,生物学产量降低。以N0为参比,讨论了耕层中氮肥分配去向,一年生落叶松苗最佳施氮量为15 ̄20g/m^2。  相似文献   

7.
兰考泡桐苗木顶芽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常规方法对兰考泡桐苗木顶芽水分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兰考泡桐苗木顶芽与侧芽和与枝条相比,具有较强的保水力;顶芽RWC在入冬前后下降幅度较大,与旬平均低温呈显著正相关;侧芽RWC与枝条RWC较顶芽RWC与枝条RWC为相关.水分胁迫可能是兰考泡桐苗木顶芽死亡的原因之一.此外,对不同条件下兰考泡桐苗木顶芽和顶端苗干不同条件下的失水速率,与顶芽有关的物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 在泡桐壮苗培育上怎样以最经济满足泡桐苗木最低实际需肥量,从而达到优质壮苗降低成本的目的,还缺乏研究。将营养诊断的方法用于培育泡桐苗木生产,是使泡桐育苗生产合理化、标准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开展了泡桐苗木生长规律与植株体内营养元素含最关系的研究和泡桐苗木经济施肥量的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前言泡桐是我省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每年全省池桐育苗面积一般都在数万亩右左,最多达四十多万亩。由于群众性造林运动的蓬勃开展,泡桐苗木每年仍感供不应求。一九六二年——一九六四年期间,为解决种苗不足,全省各地普遍开展了播种育苗工阼,并对实生苗的生长发育作了大量研究,创造了很多壮苗丰产的宝贵经验,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提供了大批泡桐苗木,大大丰富了泡桐育苗技术,进一步促进了泡桐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泡桐一年生苗和平茬苗出圃造林后,当年发生丛枝病的植株,可达50—70%。在9月份苗木高生长停止期,对外观健壮的桐苗,用研制的1号药液和2号药液,注入苗干髓心内,每株注药20—25毫升,则可预防苗木及其种根发生丛枝病;注药的苗木造林后防病效果达93—100%,其种根育苗后防病效果达88—100%。因此苗木注药预防丛枝病的措施,将为今后建立无病种根和苗木基地,提供了新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不同育苗方式及种粒大小对擎天树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育苗方式及种粒大小对擎天树苗木生长的影响,为选择优质擎天树苗木、加强育苗技术管理、提高苗木产量、质量和大面积造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营养袋和苗床直播两种方式对不同粒级的种子进行育苗对比试验,测定和比较苗木的生长量及生物量指标,根据苗高与地径生长因子对苗木进行分级.[结果]营养袋苗的平均苗高、地径及叶片数分别比田间苗床的直播苗提高12.0%、22.0%和11.5%,各项根形态指标均大于田间苗床的直播苗;营养袋苗的平均侧根数量达25.5条,比田间苗床的直播苗增加了63.5%;平均侧根数、地下部分干重及根冠比指标在两种育苗方式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营养袋苗的地下部分干重及根冠比显著大于苗床直播苗;大粒、中粒种子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叶片数的生长与小粒种子苗木相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而大粒与中粒种子苗木的各项生长指标之间则差异不显著.[结论]营养袋育苗的擎天树生长量和苗木质量明显高于田间苗床的直播育苗,有利于苗木的高径生长和根系生长;生产上应选用大、中粒种子进行育苗,以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泡桐,学名:Paulownia fotunei(Seem.)Hemsl.属玄参科,被誉为“速生树之王”,具有生长快、成材早、材质轻、纹路直、防潮、防蛀、耐腐性强的特点,是乡土树种之。泡桐育苗具有方法简便,苗木出土一致,生长整齐,成苗率高,管理容易,生长迅速等优点,所以被列作当前泡桐育苗的主要方法。一般春季育苗当年秋、冬就可起苗栽植。下面就泡桐的埋根育苗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速泡桐苗木的生长,提高苗木质量,我们曾于一九六一年应用放射性磷(p~(32))溶液处理泡桐种子,以观察对其幼苗生长的影响和吸收磷肥的动态,作为探讨培育泡桐壮苗的依据,现将试验的初步结果、介绍如下,供参考。一、试验方法试验用的泡桐种子,共计六组(包括对照),每组种子1.0克,种子称好后,放在烧杯内,然后用放射性磷(p~(32))的溶液的不同强度,处理种子。放射性磷(p~(32))的放射性强  相似文献   

14.
泡桐埋根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埋根法进行泡桐育苗,是利用泡桐1、2年生的苗木的根进行繁殖的方法.由于泡桐埋根育苗具有方法简便、苗木出土一致、生长整齐、成苗率高、管理容易、生长迅速、可当年扦插当年出圃等优点,所以,作为当前泡桐育苗的主要方法而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泡桐苗木质量的好坏,对造林成活率,生长及减少丛枝病均有一定影响。随着泡桐片林,农田林网,农桐间作,四旁植树和泡桐速生丰产林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泡桐高干壮苗的培育也越来越感到迫切。今年全县实行了育苗技术承包合同制,培育泡桐良种壮苗20,542亩,其中有57个大队,  相似文献   

16.
泡桐埋根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埋根法进行泡桐育苗,是利用泡桐1、2年生的苗木的根进行繁殖的方法。由于泡桐埋根育苗具有方法简便、苗木出土一致、生长整齐、成苗率高、管理容易、生长迅速、可当年扦插当年出圃等优点,所以,作为当前泡桐育苗的主要方法而被广泛应用。育苗时应注意掌握以下几个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7.
随着苹果产业的持续发展,老果园树龄逐年增长,树体逐渐衰老,产量和果实品质降低,需进行更新改造,而大苗建园可以实现快速建园、早果丰产。试验通过采用2年生、3年生和4年生苹果苗木建园,并在苗木定植后配套不同程度的修剪技术,研究大苗建园后幼树的生长情况及产量,筛选适宜的建园苗龄和栽植后的修剪方法。结果显示:3年生重修剪处理叶片生长良好,树体生长健壮,分枝量多,挂果早,综合表现最好,采用年生苗木建园并配套重修剪方法,建园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南方红豆杉扦插苗木生长量及与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2种类型苗木(5年生灌木型扦插苗、5年生乔木型扦插苗)的生物量配置表现为:茎>叶>根,根冠比小于1,灌木型扦插苗的生物总量大于乔木型扦插苗的生物总量;产叶量灌木型扦插苗显著高于乔木型扦插苗(P<0.05)。气象因子与南方红豆杉茎枝生物量、枝条生长量(年生长长度、年分枝数量)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日照和降雨量是扦插苗木茎枝干重增加、枝条伸长生长及年分枝数量的主要关联因子。  相似文献   

19.
研讨了影响泡桐苗木CO_2交换的部分内外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泡桐种类光合能力有异,豫杂一号泡桐和兰考泡桐从光合能力上显示出杂种优势;(2)CO_2交换因叶子发育时期而改变,幼龄叶片光合能力弱、呼吸强,叶绿素含量低、叶绿素a/b 值大;(3)Co_2交换受气孔开张所调节,气孔开张程度因水分状况而改变,豫杂一号泡桐对水分敏感程度高于母本毛泡桐,低于父本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对水分最为敏感。对泡桐育种亲本选择依据、良种鉴定指标和栽培的水分管理措施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窄冠福建柏种子进行不同播种密度(8 cm×8 cm、8 cm×10 cm、10 cm×15 cm)和不同遮阴方式的苗木生长量和质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苗木密度以株行距8 cm×10 cm较适宜,合格苗产量最高,达68.30万株/hm2;遮阳网遮阴50%、杉木枝遮阴50%处理的苗木生长量和合格苗产量均较高,合格苗率分别达93.7%、90.5%,分别较对照全光照处理高181.4%、17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