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水保护区境内的二洞沟发源于赤水河左岸的中山台地,经过几处断崖后。河流的高度从海拔1300米陡降到海拔400多米,之后汇入赤水河的支流翁溪河。如果以赤水河在士城段的海拔计算。落差超过了1000米。保护区内类似的次级支流遍布每一条峡谷,一道道银练般的瀑布让保护区的景色充满了动感。  相似文献   

2.
金钱松,别名金松。是浙江省珍贵用材树种之一。在天然林中,寿命长、形质好、高大挺拔通直,西天目山最大一株高52米,胸径1.1米,单株材积20.76立方米。鄞县赤水公社赤丰大队有胸径达1.21米、1.27米,树高42米、40米的大树。临安县林家塘大队成  相似文献   

3.
镇雄古银杏     
镇雄古银杏地处滇东北、位于赤水河源头、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的镇雄县县城北郊,有一株高大的银杏树,其主干高28米,购径1.7米。据考,此树植于元代,迄今巳700余年,论树龄可与我省的唐梅宋柏为伍,论高大可名列全国前茅。虽700多年,犹冠盖亭亭。果实累累...  相似文献   

4.
在赤水河畔的赤水市,有一片一望无际的竹海。竹海与赤水河相生相伴,血脉相连。茫茫竹海为赤水河涵养水源,让它长流不断;滔滔赤水河又为竹海推波助澜,使它生息繁衍。他们相濡以沫,营造出了一片绿色的世界。茫茫竹海同古老的赤水河一样,充满了神奇美妙的色彩,流传着无数传奇般的故事。有人说,竹海生于远古。几千年前,汉、苗、彝等兄弟民族就生活在这片竹海之中。他们自称为竹王的子孙,以竹作为自己的图腾,用竹的高节、谦逊,塑造自己的灵魂。也有人说,竹海源于近代,源于赤水人滔滔乳汁。赤水市的葫市镇是竹海的中心,也是竹海的…  相似文献   

5.
楠竹又称毛竹‘(Phyllostachys Puhesceas Mazel ex H.de Lehaie),我省约30余万亩。以赤水河流域的赤水县为主要产区,清水江流域的天柱、锦屏、力平,都柳江流域的从江、溶江、三都以及黔东北地区的松桃、江口等县有零星分布。但这些资源远远不能适应四化建设需要,为了扩大楠竹栽培,我所于1974年在平坝县凤凰公社林场营造楠竹试验林7亩,现巳葱戊成林。据1979年测定,平均每亩立竹数133.6株;平均高7.28米,最高11.3米;平均胸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赤水桫椤的分布情况,并从地质动因和现时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赤水桫椤的幸存原因。  相似文献   

7.
再焘 《森林与人类》2009,(11):62-67
赤水河因水赤红得名,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闻名。它是滇、黔、川、渝四省(市)接壤地区的长江支流,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流经贵州省的毕节到赤水,在四川省合江县注入长江,全长523公里。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赤水河是长江中上游干流唯一没有被开发利用的支流,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并被誉为英雄河、美酒河、美景河、生态河,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同时,赤水河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由于赤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各种矛盾的存在以及赤水河为跨省界河流的特点,导致在赤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阐述了赤水河流域的保护利用价值,剖析了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合江方竹系1981年南京林业大学赵奇僧、朱政德二位教授在毗邻的四川省合江县发现的新种。1984年4月,赤水全县合江方竹大面积开花结实,6月份种子成熟,我们将采集的鲜种及时播下,并作了观测记载,现将试验情况介绍于后:一、自然概况育苗地分别设在二郎坝和赤水县城(县科委院内)。二郎坝海拔高1100米,年平均气温14℃,7月份平均气温24℃,1月份平均气温4.3℃,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4.1℃,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金沙县赤水河流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回顾,分析赤水河上游存在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提出赤水河上游生态建设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森林与人类》2010,(3):80-96
贵州省现有公园61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1个,省级森林公园25个,县级森林公园15个,总规划经营面积24万公顷。 赤水:千里竹海 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市境内,与四川南部重镇泸州市毗邻,是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地方,是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深切割地理性地带,是镶嵌在西部土地上的一颗绿色明珠。  相似文献   

12.
桫椤所在的赤水河谷,两岸青山,郁郁葱葱,没有想到,在这大山的怀抱里竟然隐藏着一种成片接壤的世界珍稀植物一桫椤。桫椤又名树蕨,恐龙时代的植物,是在遥远的侏罗纪时代就曾出现的物种。恐龙灭绝了,这种植物却奇怪地生存了下来,捱了两亿年,即便濒临,却在赤水河谷自成气候,被科学家称做“古生物活化石”。  相似文献   

13.
<正>一条赤水河,两岸飘酒香。提起与赤水河同名的赤水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好酒。殊不知赤水最出名的是竹子和竹编。赤水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拥有竹林面积130多万亩,当地约20万人从事与竹相关的产业活动,其中就包括相当数量的竹编手艺人。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的传承人。近些年,她一直努力尝试为竹编技艺注入新的活力,让传统手艺焕发新时代活力和光彩。  相似文献   

14.
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既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贵州赤水竹产业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竹全产业链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实现的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文章分析认为,赤水竹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存在着顶层设计不足、产业链链条较短、市场信息不对称、物流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强产业链内部循环、跨产业融合以及要素整合等途径实现全产业链绿色发展。为此文章建议,应采取加强竹全产业链顶层设计、发展新业态、完善市场信息发布体系、建设数字化物流体系等措施,以促进赤水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四渡赤水,红军留下的精神还在闪光。经济振兴,“千瀑之市”的赤水人民正展开腾飞的翅膀。赤水竹山,满目苍翠,它不仅构筑了赤水母亲河的绿色屏障,绘成了令人陶醉的绿色画廊,而且建成了农户致富的绿色银行!它,不仅让这个具有“千竹之地”称谓的宝地充满了生机,而且为赤水人民赋予了深切的期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赤水河流域实际情况出发,描述了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的措施与成效,分析了赤水河流域存在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生态系统破碎、民众保护意识不强、生态补偿机制不合理、生态修复技术欠科学、工业项目和传统农业发展对环境威胁大等问题,提出赤水河流域应考虑资源整合保护,建立国家公园制度,并通过完善补偿机制,兼顾植被恢复与社会发展,鼓励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保护的策略,严格控制影响生态的项目实施,减少污染,恢复生态,确保赤水河流域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乌桕地方品种(类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桕在全省各县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乌江流域及赤水河流域的遵义、务川、道真、正安、仁怀、习水等20个县。主要分布在海拔400~900米的地带,在高海拔1400~1700米的毕节等地虽有分布,但树体长势较差,呈小乔木状,产量低,果难开裂。乌桕是雌雄花同花序异花植物,在长期的自然杂交和人为选育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许多适应于一定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地方品种(类  相似文献   

18.
调查竹林间动物群落的组成与动态分布是分析竹林间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贵州赤水和乐山沐川两地竹林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差异很大[1],为研究土壤中的重金属是否会对竹林昆虫的种群密度造成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乐山市大楠镇,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2种常见竹种(慈竹,麻竹)进行了系统的统计调查,结果表明:沐川大楠镇慈竹动物群落隶属于4纲、16目、68科、103种;麻竹动物群落隶属于6纲、18目、70科、100种;赤水大同镇慈竹动物群落隶属于5纲、19目、70科、121种;麻竹动物群落隶属于5纲、18目、71科、106种。沐川慈竹、沐川麻竹、赤水慈竹、赤水麻竹分别有77.67%,77.00%,80.99%和78.30%的物种为稀有种或偶见种。沐川慈竹类群以蜘蛛目、直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为主,沐川麻竹类群以蜘蛛目、直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为主,赤水慈竹类群以蜘蛛目、直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为主,赤水麻竹类群以直翅目、蜘蛛目、鞘翅目和半翅目为主。4种类群植物性集团的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均最高,赤水慈竹和赤水麻竹在群落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上都比沐川慈竹和沐川麻竹高,赤水两类竹子的优势集中度比沐川两类竹子低。  相似文献   

19.
明勇 《绿色大世界》2009,(7):52-52,54
从林地的内涵入手,指出赤水河流域林地乱占滥挖的十大原因,并对如何遇制乱占滥挖林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赤水市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对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赤水,如何让丰富的森林资源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结合赤水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开展调查,分析了其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促进赤水林下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