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前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定期产检的168例孕妇依据是否进行心理干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4例,2组孕妇产前均定期进行产前知识讲座及心理培训;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对观察组孕妇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着重讲解产后抑郁症相关知识,并指导孕妇及家属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对比2组孕妇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结果分娩前2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及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周时QOL评分较分娩前明显提高(P0.05),EPDS评分较分娩前明显降低(P0.05);产后2周时观察组QOL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EPD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心理干预能缓解产后不良情绪,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妊娠晚期的孕妇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和帮助,建立从妊娠过渡到分娩的流程式管理方式。方法:设计健康教育记录单,在孕妇怀孕32W后依次到产房进行胎心监测时,根据孕妇不同的情况和要求,在规范性的孕妇学校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补充式的健康指导和帮助,提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孕妇和家属顺利完成从门诊到病房的过渡。效果:进行补充健康教育前后效果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后孕妇能对助产士产生信任与依赖。结论:在孕晚期创造条件让孕妇在住院前先熟悉产科、产房人员和产房环境。由产房助产士帮助做好分娩时的体力、心理及分娩镇痛措施的指导及训练,将分娩中产妇应注意的事宜和如何顺利分娩的经验传授给产妇是新的产科服务模式的需要;是建立从妊娠过渡到分娩的流程式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琴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292-293
目的:为适应不同孕妇及家属的需求,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与家属陪伴分娩模式。方法:对健康教育体制、方式、方案和评价模式进行改革,实施因人而异的灵活机动的施教模式,重视人性管理,采取家属参与式教育模式。结果:家属的主动性、护士指导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能够较好实现健康教育的个性化。结论:密切护患关系,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全面的整体护理要求注重对患者从躯体疾患到心理的调节,以及正确处理社会、家庭等各种因素对患者的影响。手术患者除经受身体上的痛苦之外还经受着巨大的精神创伤,同时,患者家属也承受难以解脱的压力。李乐之等研究表明获得较多社会支持的患者术前焦虑较低,而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是患者的配偶、家庭其他成员及亲戚,病人家属作为患者的重要支持系统对病人的心理及身体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356例手术病人及家属(每位病人选取一位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术中患者及家属信息沟通的需求以及医院在此方面存在的难点,力求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关注,为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40例有产后抑郁倾向的孕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孕检及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孕检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孕妇的具体问题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分别于心理护理前、心理护理后8周及产后1周、产后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其临床效果。结果心理护理前两组HAMD的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后,两组孕妇于护理后8周及产后1周、6周的HAMD总分均比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和抑郁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心理护理对孕期焦虑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孕期焦虑发生率及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于孕37周将300例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包括帮助孕妇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对其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各位孕妇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针对存在问题制订措施,有针对性给予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向孕妇教授放松技术。分别于孕36周和入院分娩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进行调查。结果入组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AS量表评分分别是(38.61±8.17)和(40.07±7.73),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分娩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AS量表评分分别为(34.81±7.71)和(41.21±8.05),干预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入组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焦虑发生率分别为54.7%和60.7%(P>0.05),入院分娩时则分别为30.7%和6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降低孕期焦虑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孕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影响。方法对240例需进行糖耐量试验的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干预组在开化验单和抽血当天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试验,比较两组孕妇的焦虑程度和试验成功率。结果干预组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试验成功率为9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对葡萄糖耐量试验孕妇进行心理干预能增加孕妇的安全感,明显提高孕妇配合检查的依从性,减轻其焦虑程度,提高试验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女性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不仅威胁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生命安全,对产妇及将来胎儿健康状态的担心也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与不安,患者家属心理状态极大的影响着患者的情绪和疾病的预后。本研究通过加强与患者家属心理沟通,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必要的心理疏导,实施相应的沟通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孕产妇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采用PDCA循环法,即产前、产时、产后一体化的模式,产前由专职助产士负责孕产妇建卡、发放授课卡、教育档案微机管理及产前咨询等工作,助产士根据孕周安排孕妇及家属参与孕妇学校的规范化培训,产时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如导乐陪伴分娩、家庭化陪伴分娩、无痛分娩等。产后采取电话随访、好妈妈俱乐部网站、24h热线电话开通、特殊情况上门随访的方式,对孕产妇实行一体化的健康教育及管理。通过近几年的实践,逐步摸索出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及具体对策,一体化健康教育深受孕产妇的欢迎,提高了健康教育工作的延续性、针对性及时效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适当的护理,协助非糖尿病巨大胎儿顺利阴道分娩,减少母儿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非糖尿病巨大胎儿阴道分娩的护理资料。结果:非糖尿病巨大胎儿成功阴道分娩,母儿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加强孕妇产前体重预测及筛选巨大胎儿,对非糖尿病巨大胎儿阴道分娩的孕妇及家属做好相关知识宣教,加强医护密切配合,分娩过程中做好一系列抢救准备工作,产后严密观察母婴情况,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产前健康教育对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孕32周及以上并准备在我院分娩的孕妇及其家属100例(为干预组)免费参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预防的家庭护理措施”健康讲座,至少参加1次,直至掌握为止;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孕妇及其家属未参加产前健康教育的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阴道分娩和择期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63例住院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n=77)和对照组(n=86)。实验组实行临床路径模式,对照组实行传统的治疗模式,统计两组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及知识掌握程度,分别对比实验组中阴道分娩(实验A组)和剖宫产(实验B组)分别与对照组中阴道分娩(对照A组)和剖宫产(对照B组)组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结果实验组孕妇及家属满意率为77.9%,高于对照组的27.9%;实验组对入院宣教知识的完全掌握率为53.2%,高于对照组的16.3%。实验A、B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均分别低于对照A、B组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0.05)。结论实施临床路径可提高孕妇及家属满意度及入院宣教知识掌握程度,缩短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从而提高医疗质量,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结肠造口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水平。方法:对128例结肠造口术患者采用重视患者心理的适应过程、术后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和更换造口袋、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等护理方法。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结肠造口部梗阻、造口肠管坏死、造口旁疝各2例,出血3例,回缩1例。患者出院后心理康复好,社交能力恢复.生存质量提高。结论:重视患者心理的适应过程.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是结肠造口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为了防止人工肛门狭窄,应指导患者学习手法扩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家属参与护理干预,对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60例农村MH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家属参与护理干预,包括饮食,用药干预,心理干预,认知干预等(干预时间3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家属参与干预组患者合理膳食,体重控制,遵医用药,血压监控,心理调节等遵医行为依从性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属参与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农村MHD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常规体检者2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其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家属组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患者家属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普遍高于常规对照组,尤其是躯体化、抑郁、焦虑表现非常明显(P0.05);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知及患者住院次数是影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不能忽视患者家属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姑息护理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影响及其体会。方法对9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控制症状、支持患者、支持家属、死亡教育的姑息护理。结果通过姑息护理使80例(88.9%)恶性血液病患有效地减轻疼痛,无1例因外因引起出血。所有患者均可在减轻痛苦、舒适、安祥、有尊严、平静地度过人生最后旅程,并可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结论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姑息护理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家庭护理是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属或患者自身为患者提供的包括饮食、心理、症状护理、用药、生活、康复、锻炼、休息等多方位的照顾,是医院治疗和护理的延续。恶性肿瘤患者经过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等治疗,在治疗间歇期,患者会选择回家休养,出院后的家庭护理质量对提高患者后续疗效及延长生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孕期宣教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探讨保障和促进初产妇身心健康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300例初产妇,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重点的孕期宣教心理护理干预,跟踪调查两组孕妇在体重、自然分娩的自信心、分娩方式选择、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产妇出院时的满意度,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孕期宣教及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孕妇分娩的自信心、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母乳喂养成功率等,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艳  黄云凤 《长江大学学报》2007,4(3):306-306,314
孕产妇在妊娠时的心情非常复杂,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兴奋、焦虑、恐惧、烦燥、担忧等,影响孕妇及胎儿的健康。笔者在十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中,注重对孕产妇的心理状态观察分析,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分析孕妇三维彩超检查的心理反应特征,通过接诊和分诊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角色行为影响和职能管理,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消除孕妇的不良心理因素,愉快、舒心地接受检查,以达到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