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庆平  黄少军  韦艳娟 《种子》2007,26(7):74-76
用4种不同抛栽密度1.8万、2.0万、2.2万、2.4万穴/667 m2对黑糯稻进行试种。结果表明:黑糯稻在各种栽培措施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抛栽密度的提高,成穗率逐渐下降,呈负相关,其营养生长相应完成早,随之进入生殖生长也相应较早。以2.2万穴/667 m2、每穴2苗的产量最高,其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产量结构较合理。  相似文献   

2.
以粳稻新品种岫粳16号为试验材料,以800kg/667m2为产量目标,设1.4万~3.2万丛/667m2共7个处理研究其适宜栽培密度.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岫粳16号产量影响较大,产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其中2.0万丛/667m2(处理3)、2.3万丛/667m2(处理4)达到了产量目标.栽培密度的大小对岫粳16号产量、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及主要农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有效穗、生物产量、经济系数、穗总粒、穗实粒、基本苗、最高茎蘖数、全生育期与栽培密度关系密切,且呈现规律性变化,其余的因素变化不大,且无规律.  相似文献   

3.
早稻免耕不同密度抛栽,在抛2.0~2.6万/667m^2范围内,产量与穗数呈正相关,均随着抛栽密度的适量加大而增加。以抛2.0万穴/667m^2为对照,栽2.6万穴的增穗10.78%,增产8.88%;2.4万穴的增穗8.67%,增产6.7%:2.2万穴的增穗5.09%,增产3.42%。  相似文献   

4.
于2009年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栽植方式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抛栽和品字形移栽的水稻返青快、分蘖早,且在分蘖盛期和灌浆期根系发达并具有较强活力;栽植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依次为每667m2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品字形移栽和抛栽分别比对照(常规手插)每667m2增产81.22kg和41.60kg,增幅分别达15.46%和7.92%.  相似文献   

5.
粤优 93 8是江苏省农科院用红莲型优质不育系粤泰 A与 R93 8配制成的优质、高产、抗病籼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产量表现及产量构成  2 0 0 1年品比试验 ,平均 667m2 产 574.1 kg,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7.3 % ;同年在县良种场进行生产示范 ,1 .42 hm2 大田平均 667m2 产 551 kg,最高产量 63 5kg。在移栽密度为 1 .2万丛 / 667m2 ,施纯氮 1 5.5kg、P2 O53 .0 kg、K2 O9.9kg的施肥水平下 ,一般 667m2有效穗为1 4.1万~ 1 5.5万 ,成穗率 55%左右 ,每穗总粒数1 50~ 1 60粒 ,结实率 85%…  相似文献   

6.
免耕抛栽水稻源库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在中国广西等部分地区发展迅速。为了探讨免耕抛栽水稻产量形成特点,以金优253(OryzasativaL.)为试验材料,以常耕抛栽水稻为对照,从叶面积大小、剑叶光合速率与衰老、库的大小及源库比率等方面研究了免耕抛栽水稻的源库特性。结果表明,免耕抛栽水稻早、晚季产量分别为5.97t/hm2和7.53t/hm2,常耕抛栽水稻分别为6.19t/hm2和7.63t/hm2,其产量差异在早季和晚季均不显著。与常耕抛栽水稻相比,免耕抛栽水稻的每穗总粒数和单位面积上的总粒数较多,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较大,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较高,而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的含量较低,在生理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免耕抛栽水稻的源库协调能力较差,粒叶比和结实率下降,致使免耕抛栽水稻在产量上表现出一定的劣势。免耕抛栽水稻粒叶比和结实率的下降是由于其生产的干物质更多地分配在叶片中、贮藏在茎鞘中的干物质在抽穗后向穗部运转的能力较差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晚稻免耕抛栽不同密度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在抛2.0~2.6万穴/667m^2范围内。产量与穗教呈正相关,随着抛栽密度的适量加大而增加。以2.0万穴为对照,抛栽2.6万穴的增穗11.85%,增产8.39%;2.4万穴的增穗7.6%,增产5.68%;2.2万穴增穗4.2%。增产3.0%。  相似文献   

8.
密度对山区水稻免耕高桩抛秧栽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密度不同耕作方式下的水稻叶片特性、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研究表明:两种耕作方式下以高密度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高,叶面积比率和比叶面积以中密度处理较高.随密度增加日产干重增大,水稻生长后期日产干重略低于对照.整个生育期中,干物质在茎鞘和叶片的分配呈下降趋势,在后期以中密度分配最高,穗中的分配以低密度最高.中、低密度下的结实率、实粒数高于高密度,免耕高桩抛秧高密度处理的产量最高.因此,增加抛栽密度有利于免耕高桩抛秧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及其源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于2005-2006年在双季稻田以翻耕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及其源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每公顷有效穗数免耕抛秧处理略低于翻耕抛秧而高于翻耕移栽,结实率高于翻耕处理。随着免耕次数的增加,各处理产量基本持平。水稻一生中叶面积指数、抽穗后水稻群体光合势、势粒比、颖花伤流量、源库增量比和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均免耕处理高于翻耕处理,而粒叶比则相反;剑叶中叶绿素含量以免耕高于翻耕,而丙二醛(MDA)含量以免耕低于翻耕。免耕抛栽水稻后期不易早衰,有利于同化物的转运和结实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常优1号是江苏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研究表明:常优1号分蘖性中等,成穗率高,单穗重优势明显。产量750kg水平的穗粒结构量化指标为:有效穗16~18万/667m2,每穗粒数200粒左右,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7g左右。栽培配套技术应根据其分蘖性中等,对肥水敏感的特性,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合理控制中期群体,提高成穗率,保证适宜穗数的同时,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栽足1.3~1.5万穴/667m2、4.2~4.5万/667m2基本茎蘖苗。总氮施用量19kg/667m2。搁田始期不宜过早,掌握在达到等穗苗或等穗苗90%时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为积极应对干旱天气对黔西南州水稻生产的影响,探索新型轻简、增产、增效的水稻种植模式,进行了免耕直播覆膜、覆膜移栽、常规等行距移栽3种不同种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直播覆膜和覆膜移栽有效穗、结实率和产量均高于常规等行距栽培,3种栽培方式有效穗分别为19.7万/667m2、18.6万/667m2、17.1万/667m2,结实率分别为89.3%、84.1%、79.4%,产量分别为663.4kg/667m2、671.2kg/667m2、587.5kg/667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黔优88品种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栽插1.3万穴/667 m2的密度表现较佳,与当地常规栽培密度0.8万穴/667 m2比较,能协调群体的产量结构,增加其有效穗和穗粒数,达到保粒增穗促高产,有效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3.
根据苏香粳1号的生长发育特性,通过几年的实践,要获得苏香粳1号550~660kg/667m2的产量,必须在保证足穗的前提下,争大穗,稳定结实率和千粒重.具体指标为:有效穗23万~24万/667m2,每穗总粒数100~105粒/667m2,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稳定在90%以上和27~28g.要保证以上产量指标的实现,具体栽培上应掌握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和性状的关系,以杂交水稻品种宜香优2886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移栽、直播)和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不同施用量对产量和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比不施的处理增产4.0%~9.64%。移栽方式施用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3kg/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为606.97kg/667m2,比移栽方式施用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处理增产2.25%~4.6%,比移栽方式不施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增产9.64%。移栽方式施用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3kg/667m2处理的性状较好,每穗总粒数162.27粒、每穗实粒数143.31粒、结实率88.32%,分别比移栽方式不施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处理增加2.56粒、8.49粒和3.9个百分点。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对株高、穗长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的施氮水平和不同的栽培密度水平对精量穴直播晚稻培杂泰丰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密度对产量,生物产量,叶面积指数,结实率和每穗粒数影响显著。增加施氮量能够显著提高个体和群体生物产量,提高叶面积指数。N2D2处理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都最高,分别达到6.945 t?hm-2和8.166 t?hm-2,适合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雅菁  吴建明  顾昊 《中国种业》2023,(10):104-107
扬麦 25 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高产、耐迟播、灌浆快、脱水快的优异小麦品种,偏迟播栽培的生产田块,按穗数高、中、低 3 个类型在不同田块进行取样,调查穗数、株高、产量、每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以期为高产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产量及三因素变异程度依次为穗数 > 产量 > 每穗粒数 > 千粒重。偏迟播条件下总体穗型偏小、每穗粒数较少。穗数与产量符合直线回归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穗数与株高亦呈极显著正相关,当穗数达 37.87 万穗 /667m2 及以上时,成熟阶段遇雨易发生斜倒。研究认为,偏迟播栽培扬麦 25 要走足穗夺高产的途径。以 500kg/667m2 左右为目标产量,产量结构指标宜为:穗数在 35.0 万穗 /667m2 左右,每穗粒数 28~33 粒,千粒重 46g 左右。要实现这些指标,除常规高产措施外,还应重视适当增加播种量、全力提高播种质量、进行化控防倒等 3 项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水稻强化栽培下协优9308的产量及穗粒结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应用水稻强化栽培,移栽密度为15.3株/m2到6.9株/m2。产量以密度15.3株/m2最高,比对照增产10%,主要表现在增粒增产。移栽密度显著影响产量和每穗实粒数(R12=0.9917**,R32 = 0.9339**)。水稻强化栽培各处理密度之间比较,产量随移栽密度的下降而下降,主要是由于单株分蘖和有效穗的增加,导致平均穗型变小。单株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与移栽密度成显著的相关(R82 = 0.9594**,R92 = 0.9506**)。因此,在推广水稻强化栽培时应重视适宜移栽密度的选择及综合技术配套。  相似文献   

18.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早籼稻品种温12的4因素2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几个因子中,其贡献率依次为千粒千>结产率>每穗总粒数>有效穗,说明温12在不同栽培因素水平下,千粒重,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2)在纯N12.5kg/667m^2水平时,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高低起着主要的作用,此时应攻大穗为主;在15.0kg/667m^2水平,结实率的高低影响产量的高低;(3)不同密植时,对温12的栽培要求也不一样,在稀植时,要以攻大穗提高结实率为主,而在密植时,要求提高成穗率,从而提高有效穗。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适宜独山县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直播稻播种密度,在相同株距和播种量条件下,开展了1.11万穴/667m2、1.19万穴/667m2、1.28万穴/667m2、1.37万穴/667m2、1.49万穴/667m2、1.62万穴/667m2等6个不同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播稻在不同密度下对水稻生育期没有影响。从农艺性状来看,随密度的增加,株高有增高的趋势,穗长有缩短的趋势,有效穗有增加的趋势,但穗粒数、结实率则逐渐有减少和降低的趋势,各处理间千粒重无明显差异。从产量上看,从1.11万穴/667m2增加到1.37万穴/667m2时,产量呈递增趋势,密度从1.37万穴/667m2增加到1.62万穴/667m2时,产量呈递减趋势。密度在1.37万穴/667m2与1.49万穴/667m2时,其产量无显著差异。说明在独山县或者相似生态条件地区,以C两优华占为应用品种的前提下,直播密度在1.37万~1.49万穴/667m2时可获得较高产量,可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肥运筹对晚稻免耕抛栽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秀 《耕作与栽培》2006,(3):45-45,56
晚稻免耕抛栽在施N总量相同下,适当减少前期施肥比例,增加后期施肥量,即基蘖肥与穗粒肥配比为8∶2时,可提高结实率,每穗实粒数有所增加,千粒重稍大,产量较高,比不施穗肥的10∶0增产12·82%,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