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面覆盖方式对黄芪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观察了不同地面覆盖方式的保墒效果及对黄芪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保墒效果以秸秆覆盖最好,蛭石+黑色遮阳网覆盖次之,蛭石覆盖较差。3种覆盖方式均能促进黄芪幼苗生长发育,以蛭石+黑色遮阳网覆盖效果最好,秸秆覆盖次之,蛭石覆盖较差。综合分析后建议采用蛭石十黑色遮阳网覆盖方式,可达到优质育苗、高效节水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秸秆不同覆盖方式在控制根层盐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作物秸杆表面覆盖、垂直覆盖(混施)和隔层对土壤水盐运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覆盖秸析可明显地抑制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入渗淋盐效果,防止耕层积盐,是盐碱地管理中值得推广应用的农艺措施。秸秆隔层能有效地阻隔水盐上行,防止耕层盐化,在高水位盐渍化区可采用此种方法。但该法会使隔层上部土壤蒸发缺水,应配合覆盖保墒措施。  相似文献   

3.
覆盖保墒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目前比较常用、也能适应各地的覆盖保墒技术有秸秆覆盖、地膜覆盖两种。 1 秸秆覆盖 秸秆覆盖是指利用农业副产品如茎秆、落叶、糠皮等或绿肥为材料进行的地面覆盖,一般用麦秸和玉米秸。 1.1 秸秆覆盖的效果 1.1.1 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采用秸秆覆盖技术,可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量,保蓄土壤水分,给作物一个适宜的土壤水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试验研究基础上,采用统计回归及曲线模拟方法,对露地棉田、塑膜覆盖棉田和纸膜覆盖棉田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变化及其增温保墒效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有关数学模型,并对三种种植方式的棉花生育性状、皮棉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播种至出苗,5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覆盖塑膜的为19.93℃,覆盖纸膜的为16.17℃,出苗至现蕾分别为29.73℃和26.48℃;覆盖塑膜的保墒效果优于覆盖纸膜的;覆盖塑膜的棉花生长稳健,皮棉产量较高(1389.9kg/hm2),而覆盖纸膜的则营养生长大于生殖生长,产量较低(1269.9kg/hm2),因此,目前用纸膜替代塑膜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旱地玉米秸秆覆盖技术具有明显的保墒效果,取材方便、省工省事。整秆半耕半覆盖0~50cm保墒效果比常规耕作明显,随着土层加深,差异减小。在持续干旱情况下,覆盖保墒效果减弱,但能起到缓解旱情的作用。耕层土壤含水量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大而增加,但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在玉米生育前期差异大。后期差异小。  相似文献   

6.
地膜和秸秆二元覆盖技术的原理和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膜和秸秆二元覆盖既有地膜覆盖的增温作用及秸秆覆盖的肥田改土作用,又有双重的蓄水保墒效应。采用该技术不仅可稳产高产,而且省工省时,净收入增加。实践证明,该技术的推广可有效地解决高寒冷凉地区农业发展中的“旱、寒、薄”三个主要限制因素,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崔运峰  董洁  邹皆明 《农技服务》2011,28(8):1228+1230-1228,1230
从秸秆覆盖量、覆盖时间、覆盖时期和覆盖方式等方面综述了秸秆覆盖节水保墒效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3年旱地小麦麦秸覆盖量和覆盖后的土壤水分、养分动态的研究。最佳覆盖量为每亩300公斤.旱地小麦麦秸覆盖高产稳产的机制是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强,有机质和养分增加和降水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渭北旱原秸秆覆盖耕作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渭北旱原有效的蓄水保墒途径,在陕西乾县,武功等地开展了直覆盖耕作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在夏闲期和生长期采用秸秆覆盖,能显著增中土壤蓄水量,尤其可使土壤土层长期保持湿润状态,据测定,以覆盖6000kg/hm^2秸秆的蓄水保墒效果最好,与不覆盖相比,夏闲末2m土层可多蓄降雨41.9cm。同时,秸秆覆盖学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在坡地并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一般可使冬小麦增加产量2  相似文献   

10.
旱地玉米秸秆覆盖具有明显的保墒节水效果,且取材方便、省工省事。耕层土壤含水量随着覆盖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不同秸秆覆盖量土壤含水量比较,前期差异大,后期差异小。持续干旱情况下半耕覆盖保墒效果比地膜覆盖要好。  相似文献   

11.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保墒效果不好的地区有明显的作用,可减少水分蒸发,是农业节水新技术之一,具有集雨、保墒、增温、增产,操作简便及成本低等特点。本研究首先介绍玉米的生物学特性,而后介绍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优势,最后总结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永宁县农技人员在生产中试验总结和推广了地膜马铃薯垄沟秸秆覆盖保墒栽培技术,利用垄沟秸秆覆盖保墒、稀植高秆作物遮阴等措施,达到保墒节水、改良土壤的目的,有效地解决了本县地膜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此项技术具有抑制田间杂草生长、抗旱保墒节水、促进薯块膨大、提高土壤肥力和增产增收显著等5大优点,示范田平均亩增产20%以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秸秆覆盖对旱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干旱干半旱区实施秸秆覆盖技术,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其中蓄水保墒、改土肥田效果明显。研究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覆盖在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可提高2~5个百分点,水分利用率提高25%左右。  相似文献   

14.
遮阳网具有遮强光、降高温、防暴雨、保墒、防旱、防病避虫等多种功效。以覆盖栽培夏秋淡季蔬菜和培育秋壮苗为重点,近年来在我市淡季蔬菜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覆盖方式有多种多样,除了棚内覆盖、棚外覆盖、小拱棚覆盖、简易小平棚覆盖、浮面覆盖等形式外,近年来推广  相似文献   

15.
渭北旱塬不同覆盖措施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渭北旱塬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秸秆加地膜覆盖及传统耕作保墒方式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方法的保墒效果最好 ,2 m土层的有效水达 2 74.3 mm,比对照增加 3 3 .3 mm,降雨可下渗到 1 .6m。9月 1 5日分析 ,秸秆覆盖的表层土壤含水 2 9.9% ,地膜覆盖的 1 8.6% ,对照只有 1 3 .8%。  相似文献   

16.
旱地玉米半耕整秆半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玉米半耕整秆半覆盖栽培技术可蓄水保墒、改土培肥、减少水土流失,是旱作农业中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的一项技术措施。因此,概述了该技术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其各个栽培技术环节和具体要求,并着重指出了在推广应用该技术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旱地高粱全膜覆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霄  张锦锋 《现代农业》2008,(10):27-27
旱地全膜覆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采用单垄全地面覆盖,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通风透光为一体,最大限度集雨、保墒、增温、增光、通风,是旱作农业中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的一项技术措施。本文概述了该技术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其各个栽培技术环节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玉米二元组合覆盖增产机理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二元组合覆盖玉米是用地膜和秸秆两种材料组合的一种全覆盖模式,它将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和秸秆覆盖的降温保墒有机地结合起来,减少了秸秆前期降温和地膜后期增温的弊端,具有明显的土壤环境效应和生物学效应,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生态条件,调控了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和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协调生长,提高了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和干物质积累与灌浆强度,是解决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免耕和秸秆覆盖对小麦、油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土壤水分的测定,探讨了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对小麦、油菜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稻草覆盖还田对土壤有明显的抑蒸保墒作用,其效果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0~10 cm),稻草覆盖对小麦的保墒效果大于油菜的保墒效果.小春阶段与对照相比,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土壤储水量增加13 560~33 360 m3·hm-2,麦油的水分生产效率提高了5.9 %~26.9 %.  相似文献   

20.
《山西农业科学》2017,(4):561-566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休闲期深翻下全膜覆盖与生育期覆膜播种对土壤水分、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旨在明确旱地麦田休闲期深翻覆盖调控技术的蓄水保墒效果,为旱地小麦蓄水保墒综合栽培技术提供新途径。结果表明,休闲期深翻下全膜覆盖较不覆盖可显著提高播前0~280 cm各土层土壤蓄水量、越冬期—抽穗期0~300 cm土壤蓄水量,可提高穗数、穗粒数、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深翻下全膜覆盖配套膜际条播方式较沟播、条播可显著提高越冬期—抽穗期0~300 cm土壤蓄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可提高穗数、穗粒数,产量提高57.6%,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谷醇比、蛋白质产量。总之,旱地麦田休闲期深翻下全年覆膜技术有利于蓄积休闲期降水和有效利用生育期降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最终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是适合旱地麦田采用的一种蓄水保墒综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