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不同措施改良盐碱化羊草草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良试验研究,三种措施都改善了草地生态环境,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重。施肥改良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19.8%~39.9%和27.5%~34.4%,使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5.3%~21.3%,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2.0%~57.8%。围栏封育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分别增加13.4%~26.7%和4.7%~9.0%,可食牧草产量增加13.1%~78.0%。浅耕翻使豆科和菊科牧草比重分别增加17.7%~27.3%、23.2%~36.3%,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0.1%~12.1%,可食牧草产量由第1年减少28.5%转为增加28.6%。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改良试验研究,3种措施都改善了草地生境,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牧草在草群中所占的比重。施肥改良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39.9%~19.8%和27.5%~34.4%,使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21.3%~15.3%,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2.0%~57.8%;围栏封育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分别增加26.7%~13.4%和4.7%~9.0%,可食牧草产量增加13.1%~78.0%。浅耕翻使豆科和菊科牧草比重分别增加27.3%~17.7%、23.2%~36.3%,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2.1%~10.1%,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8.5%~28.6%。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不同改良措施对盐碱化草地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良试验研究,3种措施都改善了草地生境,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牧草在草群中所占的比重。施肥改良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39.9%~19.8%和27.5%~34.4%,使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21.3%~15.3%,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2.0%~57.8%;围栏封育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分别增加26.7%~13.4%和4.7%~9.0%,可食牧草产量增加13.1%~78.0%。浅耕翻使豆科和菊科牧草比重分别增加27.3%~17.7%、23.2%~36.3%,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2.1%~10.1%,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8.5%~28.6%。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寒地区退化草地改良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退化草地进行改良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施肥改良效果最佳,增加优良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例,禾本科、豆科和莎草科牧草分别比对照区增加9.02%~10.17%、18.40%~27.76%和-6.57%~1.87%,可食牧草增产1倍;围栏封育草地效果次之,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长26.81%~39.85%和20.74%~37.85%,莎草科牧草比例下降11.85%~19.23%,可食牧草增产1倍;划破草皮改良效果极差,禾本科、豆科牧草比例分别增长18.17%~23.86%、19.85%~48.10%,莎草科牧草比例下降4.70%~8.92%,可食牧草增产34.3%~89.7%.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草地改良对高寒退化草地植被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近年来高寒草地退化问题,进行了围栏封育、划破草皮和施肥三种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改良措施都增加草群高度、盖度、密度、频度和产量,施肥改良使可食牧草产量增加45.9%~191.1%;围栏封育使可食牧草产量增加60.5%~158.3%;划破草皮使可食牧草产量增加32.7%~113.9%.由此可知,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草地改良对高寒退化草地植被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针对近年来高寒草地退化问题,进行了围栏封育、划破草皮和施肥三种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改良措施都增加草群高度、盖度、密度、频率和产量,施肥改良使可食牧草产量增加45.9%~191.1%;围栏封育使可食牧草产量增加60.5%~158.3%;划破草皮使可食牧草产量增加32.7%~113.9%。由此可知,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寒地区退化草地改良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退化草地进行改良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施肥改良效果最佳。增加优良牧 草群中所占比例,禾本科、豆科和莎草科牧草分别比对照区增加9.02-10.17%,18.40-22.76%和-6.57-1.87%,可食牧草增产1倍;围栏封育草地效果次之,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长26.81-39.85%和20.74-37.85%,莎草科牧草比例下降11.85%-19.23%,可食牧草增产1倍  相似文献   

8.
高寒地区退化草地改良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景林  胡文良 《草业科学》1999,16(3):4-7,12
为改善草地植物生存条件,对退化草地进行了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改良方法都能改善草地生境,增中土壤速效养分。以施肥效果最佳,增加了牧草在草群中比重。禾本科、豆科和莎草科牧草分别比对照区增加9.02-10.17%、18.40-27.76%和-6.75%-1.87%; 柯食牧草增加1倍;围栏封育草地效果次之,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26.81-39.85%和20.74-37  相似文献   

9.
围栏封育改良荒漠化草地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安耕  王天河 《草业科学》2011,28(5):874-876
2004-2006年,对古浪县北部腾格里沙漠南缘荒漠化草地进行为期3年的围栏封育改良试验.结果表明,围栏封育措施对恢复草地植被效果明显.围栏封育后草地中植物的高度、盖度、多度、冠幅、地上生物量和可食牧草产量等生产性能明显提高;牧草成分显著变化,优良莎草科、禾本科牧草产量与种类增加,杂类草种类与产量下降;围栏封育区区域生...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连续围栏封育对高寒草甸类草地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后高寒草甸草地植物鲜重、可食牧草和禾本科牧草鲜重都较放牧样地显著增加(p≤0.05),而放牧地的莎草科牧草鲜重和不可食牧草鲜重较围栏封育样地显著增加(P≤0.05)。其中,2014年度,围栏封育样地的植被盖度、株高较放牧样地分别显著增加了16.67%和147.92%(P≤0.05)。封育5a的草地产草量较放牧样地显著增加了10.86%,围栏封育后,莎草科牧草鲜重、禾本科牧草鲜重都要显著高于放牧样地。可见,封育措施利于高寒草甸植被的恢复,应积极推广封育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寒地区退化草地改良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高寒草地是我国重要的草地资源,素有“高原肉库”之美称,但由于近年来草地利用不合理,家畜载为量过大,草地出现不程度退化,为改善草地植物生存条件,对退化草地进行了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改良措施可改善草地生境,增加土壤速效养分,施肥改良效果最佳,增加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重,禾本科,豆科和莎草科牧划分别对对照区增加9.02%~10.17%,18.40%~27.76%和-6.57%~1.87%,可食39  相似文献   

12.
退牧对安西荒漠化草原植被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安西温性荒漠化草原退牧还草围栏建设工程区生态环境监测点放牧与退牧管理后草地生物量的跟踪调查和牧草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监测,分析显示:与放牧区相比较,围栏退牧草场内的植株生长高度比围栏外放牧区高4.3~4.8 cm,植被覆盖度高16.6%~17.4%,草场平均产草量高235.2~300.5 kg/hm2,植被生长状况良好,同时草原环境中气温较低,湿度较高,且光合速率较高,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表明退牧措施效果显著.高光谱遥感进一步监测结果显示退牧区牧草光谱反射率高,植被盖度大.草原围栏退牧封育,极大地改善了安西县草原生态环境,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提高了草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3.
对寺寨牧场1997-2000年3年牧草结构及产草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天然草场通过围栏封育比未封育草场牧草种类,高度,盖度,明显增加,产草量提高68.4%。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光叶紫花苕、箭筈豌豆和豌豆为材料,秋季补播于扁穗牛鞭草草地上,通过对补播草种物候期的观察、草地产草量的测定和牧草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其对扁穗牛鞭草牧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补播草种的出苗时间基本一致(6~7d),成熟期相近,均在五月中旬;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补播处理的产草量均高于对照,补播箭筈豌豆对草地产草量提高最大;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牧草粗蛋白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增加,而光叶紫花苕和箭筈豌豆在提高牧草品质方面表现较好。综合分析,秋季在扁穗牛鞭草草地上补播光叶紫花苕、箭筈豌豆和豌豆后,全年干草产量分别为12.32、13.97、12.98t/hm2,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36.1%、54.4%、43.4%,并且补播一年生豆科牧草可明显提高春季牧草品质(P〈0.05)。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野生大豆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N、P、K肥单施与混施对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生长发育、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与混施者,野生大豆干草产量比对照分别高34.5%和77.3%;单施干草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31.7%、48.2%和23.5%;N、P、K混施或N、P混施,分别比对照提高104.6%和93.2%;单施P、K,株高分别为27.3和25.3cm,冠高分别比单施N肥高11.3和11 cm;单施N、P、K,饲草粗蛋白质(CP)含量在现蕾期和盛花期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但结荚期则差异显著(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N、P、K混施则能显著提高饲草CP含量,比对照提高21%,而NDF和ADF含量则分别下降12%和11%;综上所述,N、P、K混施比单施更有利于提高野生大豆的饲草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在张掖市甘州区平山湖乡荒漠草原,设计了草原围栏封育,人工饲草料种植,饲草料加工利用及绒山羊改良等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围栏休牧,2007,2008和2009年围栏体牧草地比自由放牧草地,植被盖度分别高出23.57%,18.47%和49.65%,生物量也分别高出34.08%,24.12%和50.78%;通过青贮玉米饲料地的...  相似文献   

17.
为制定合理的高寒草甸保护利用规划,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实验室检测相结合,通过像元二分模型、估产建模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研究摸清甘肃省合作市高寒草甸牧草生长期植被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及分级,牧草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7年6-8月植被盖度及盖度级别,可食牧草平均鲜草产量和总鲜草产量均随生长期延续而增大。6、7、8月植被平均盖度分别为55.79%、72.69%和78.89%,平均鲜草产量分别为1 214.85、4 797.75和5 550.90 kg/hm^2,以7月增幅较大。6月Ⅱ级盖度草地占79.05%,7月Ⅱ级盖度下降52.61%、Ⅰ级盖度占比增加到45.03%,8月Ⅰ级盖度草地占77.34%;鲜草产量从6月的<1 500 kg/hm^2为主,向7月的3 000~4 500 kg/hm2和8月的4 500~6 000 kg/hm^2产量级转变。以8月总鲜草产量为基础的高寒草甸适宜载畜量为20.80万个羊单位。高寒草甸可食牧草CP和P含量随牧草生长期延续而降低,而EE、NDF、ADF和Ca含量增加。单位面积CP、EE、NDF、ADF产量7月最高,分别为165.51、27.77、569.40和246.02 kg/hm^2;Ca产量7-9月变化幅度较小,在0.052~0.059 kg/hm^2之间,P产量8月达最高,为0.024 kg/hm^2。  相似文献   

18.
有机肥SustainGro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有机畜牧业的兴起,有机饲草料的生产也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2004-2005年分别在内蒙古境内的库布齐沙地、科尔沁沙地和甘肃的河西走廊对10种牧草进行了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SustainGro (SG)能明显提高牧草产量,随着施肥量(450~900 kg/hm2)的增加,牧草产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