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改变绿洲中的水、土、气、热条件组合对绿洲农业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农业绿洲生态与环境总体趋势变好,局部问题突出,是当前新疆农业绿洲生态与环境的基本现状.农业综合开发对生态环境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在正确评估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为新疆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疆绿洲灌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保护新疆绿洲灌区农业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综合分析了新疆绿洲灌区目前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保护新疆绿洲灌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金塔绿洲近20年来农业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亚兰  刘普幸  王枫叶 《土壤》2010,42(2):184-189
根据世界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织(OECD)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提出的环境指标P-S-R(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从金塔绿洲农业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3方面构建了一个4层次的绿洲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层次多目标决策和模糊优选理论,建立金塔绿洲农业生态安全评价的模糊优选模型。最后,对其1988—2007年农业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20年来,金塔绿洲农业生态安全决策优属度小,生态安全总体水平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安全形势严峻,正变得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此,提出保护绿洲生态环境,促进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沼气技术与新疆绿洲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农业生态环境现状,提出发展以沼气技术为中心的绿洲生态农业建设及具有新疆特色的沼气生态模式,以推动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发展沼气技术的对策建议与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河下游绿洲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原因,阐明在合理开发、利用和配置当地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前提下,对绿洲外围及内部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并提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综合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步探讨了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改善生态与经济发展、改善生态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提出当地传统优势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疆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绿洲灌溉农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的农业面源污染因素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恶性化,制约着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紧密联系新疆农业生产实际,深入阐述了新疆农业面源污染5个方面的核心问题对新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新疆绿洲建设生态城镇制约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疆绿洲生态城镇的建设原则,并从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模式、建设节约型城镇模式、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建立城镇基础建设优化模式、城镇生态环境优化模式等五方面提出了新疆绿洲生态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刘勤  王宏卫  贡璐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2):179-183,188
以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以下简称渭库绿洲)为研究靶区,从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1995—2011年17 a间渭库绿洲生态安全的相关指标及动态趋势,提取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农业发展潜力因子、社会发展潜力因子、水资源因子,得到该流域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得分后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995—2011年间渭库绿洲生态安全由不安全向安全过渡,1995—2001年处于不安全水平;2002—2003年处于临界安全水平;2004—2007年处于较安全水平;2008—2011年处于安全水平。运用BP神经网络预测2012—2016年内该绿洲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分别为:1.477 1,1.519 3,1.604 4,1.657 3,1.692 9。表明在未来5 a内,渭库绿洲生态安全均处于安全状态且保持平稳发展。通过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和预测以期为确保生态安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绿洲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疆干旱区于田绿洲生态安全评价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克里雅河流域于田绿洲为研究靶区,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时间尺度上对1999—2010年绿洲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进行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于田绿洲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大致上呈现递增趋势,1999—2005年处于不安全状态、2006—2010年由临界安全状态向较安全状态转变。限制性因子分析表明:影响于田绿洲生态安全的主要限制因子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单位耕地农业总产值、人均粮食产量、境内公路里程、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程度、耕地面积比重。研究表明于田绿洲生态安全现状良好,评价结果将为维持及进一步改善生态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区域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肃省河西内陆河疏勒河流域水利建设带动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大型项目为背景,以项目区自然和人工生态环境系统现状为依据,用生态环境系统的理论及方法,建立项目区的生态指标体系,研究区域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土地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青藏高原的聚宝盆。为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全面开拓盆地经济,必须做好农牧业生产前期准备和深入研究绿洲农业生态建设问题。文中指出,当前盆地自然生态,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影响与破坏,正在诱发性地向恶化方向发展,应引起极大重视。建设绿洲农业就是从保护盆地出发,改造荒漠生态,而建立的人工农业生态环境。它是控制自然危害的侵袭和生态恶化,创造人类生活的环境和获取物质与能量的重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疆于田绿洲-荒漠脆弱带时空演变及其调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ECOTONE)介于绿洲和荒漠之间,对绿洲起着屏障作用,它在维护干旱区生态系统的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这一特殊地带的环境演变过程、特征及形成机制对于揭示其生态学实质、维护和发展绿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选择于田绿洲为研究区,以遥感技术为依托,对2个时相的陆地卫星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进行了处理.利用得到的土地覆盖差值图像,定量分析评价了该地区生态脆弱带1989-2003年间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根据该地区生态环境特点提出了若干有效生态保护及复原措施.为西部干旱地区合理开发绿洲、可持续发展绿洲资源及改善绿洲生态环境等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疆农业环境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独特的新疆绿洲农业。随着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农用化学物质的利用,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报告了污染状况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武威绿洲农业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武威绿洲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出发,系统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绿洲生态重建的基本思路、分区优化方向以及实施重建工程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有机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有机产品对环境的要求分析,在综合了国内外有机产业对不同生态环境因子影响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其生态环境影响的全过程特征,明确了有机产业各环节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要素,根据不同产业类型,对有机产业链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对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实例比较,体现出有机农业的生态环境优势。结果表明,从有利环境角度,有机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影响程度为68%,而常规农业生产则为50%;并且,现阶段有机产业评价系统主要是运用生命周期理念,构建基于资源利用、环境负荷、能源利用、经济成本和人体健康的全过程分析体系,叠加多因素指标归类与权重分析,计算综合的生态指数来定量化表征有机产业生态环境影响,得到评价体系框架。鉴于有机产业本身数据获取的复杂性以及不成熟性,有机产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体系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论绿色食品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4个方面论述了发展绿色食品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环境问题是绿色食品产生的第一背景,即绿色食品产生的国际环境背景和国内环境背景;绿色食品产自优良生态环境;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绿色食品开发实现了农业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促进了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熵权法的新疆奇台绿洲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新疆奇台绿洲水资源日益短缺及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现实情况,本文通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要指标,并采用熵权法进行赋权,依据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模型对其水资源承载能力予以分析评价,以期使该地区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并为绿洲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该区1993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0.83,1998年为0.75,至2005年达到研究时段的最低值0.66,反映出其水资源承载力不断下降,且近几年下降速度加快。后期(2003—2005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年均下降率是早期(1993—1998年)的47.96倍,为中期(1999—2002年)的8.39倍。奇台绿洲水资源承载力主要受经济与生态环境、人口、农业用水、水资源利用程度、气候状况5大成分影响。其中前三者累计贡献率为73.58%,反映出经济迅猛发展、生态环境恶化、人口数量增加以及农业灌溉水激增是导致水资源可进一步利用潜力减小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探讨干旱半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区划,有利于发挥绿洲区域土地资源优势,促进绿洲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新疆伊犁州直为例,利用伊犁州直2002-2009年土地变更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借助GIS软件定性分析,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绿洲土地利用分区.在坚持行政区完整性、生态环境保护等原则的基础上,最终将伊犁州直县市划分为河谷城镇工业经济发展区、特昭盆地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区、巩喀流域综合经济发展区和奎屯市工业经济发展区4个土地利用区,并分别指出区域土地利用导向.该方法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对伊犁州直土地利用进行了合理分区,研究结果有利于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疆水资源分布及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结合野外实地考察的经验,概述了新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分析了影响新疆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原因,同时探讨了新疆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论述了加强绿洲建设,保护绿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甘肃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现状综合评价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甘肃矿山实地调查资料,从矿山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及矿山恢复治理难易程度4方面确定影响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矿山地质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模型.利用MAPGIS空间分析模块求取综合指数的突变点以确定矿山生态地质评价分区的阈值,综合分析综合指数的分布特征,编绘甘肃省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区图.分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