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氟中毒家蚕幼虫血淋巴中谷胱甘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血淋巴中含有一定量的谷胱甘肽(GSH),它随着蚕体的生长发育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5龄前期较高,中期下降,到后期又迅速升高。同时,在一定程度的氟化物中毒以后,GSH含量也呈同样的变化趋势,但其含量比正常蚕少。因此,家蚕血淋巴中GSH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了解家蚕氟中毒的一种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家蚕氟中毒的皮肤组织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元素分析,搞清了氟中毒后蚕皮肤黑斑的形成机制。认为氟化物造成血球和真皮细胞坏死后沉积于表皮层,加之黑褐色颗粒状物的积集而形成黑褐色斑,含有高浓度氟化物的血液从此部位渗出于表皮。  相似文献   

3.
家蚕氟中毒后某些生化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试验通过人工饲料中定量添加氟化钠的方法,探讨了氟中毒家蚕的某些生化变化.家蚕氟中毒后可引起血液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显著增强及中肠碱性磷酸酶(AKP)、血液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明显减弱,饲料中添加4 ppm以下氟时.这三个酶的活性无异常变化,添加8ppm以上氟时,这三个酶的活性就受到明显的影响,CaF2对这三个酶的活性无不良影响.故现行生产上用氟污染桑叶养蚕时,可通过添食石灰浆的方法来减轻氟对家蚕的毒害.  相似文献   

4.
5.
几种药剂对家蚕氟中毒的解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春蚕期以苏5×苏6蚕品种为供试蚕,自4龄至5龄,白天以80ppmNaF添食、晚上分别添食解毒剂Ca(NO_3)_2、CaCl_2、Ca—EDTA、乙酰胺、亚硒酸钠,以白天添食80ppmNaF、晚上饲喂正常鲜叶为地照,并以不添氟区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各解毒试验区的蚕粪含氟量均比对照区为高,各解毒剂均有促进家蚕排氟的作用。除亚硒酸钠外,其余几种解毒剂均有明显降低血液及消化管含氟量的作用,同时血液CTS活性都有降低,表明有不同程度的解毒效果。但茧质成绩与F-一鲜叶区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家蚕氟中毒的解毒药剂筛选试验续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添食试验方法,研究了几种钙盐、镁盐及其复合剂对氟污染蚕食桑量、蚕粪及血液含氟量、血液CTS活性以及结茧成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各解毒剂均有不同程度的解毒效果,且钙盐优于镁盐。(2)乙酰胺—CaEDTA及乙酰胺—CaCl_2的解毒效果优于石灰水。与F叶对照区比较,前二者全茧量指数提高了30~35,结茧率指数提高了35~40,其成绩接近于鲜叶对照区水平;而石灰水全茧量指数仅提高10,结茧率指数仅提高15。  相似文献   

7.
家蚕氟中毒中肠的损伤和血淋巴离子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顺霖  陈玉银 《蚕业科学》1996,22(2):121-122
家蚕氟中毒中肠的损伤和血淋巴离子浓度的变化吕顺霖,陈玉银,徐俊良(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用电子显微镜对氟中毒的家蚕中肠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然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了氟中毒引起的幼虫血淋巴中一些无机离子浓度的变化,由此从一个侧面了解家蚕氟中毒的病理...  相似文献   

8.
萘胺类化合物缓解家蚕氟中毒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顺霖  杜孟达 《蚕业科学》2000,26(3):146-149
用氟敏指数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为指标 ,测定萘胺类化合物 (CRL)和增效剂的解毒效果。其结果为CRL和增效剂有良好的解毒效果。NaF、NaF +CRL、NaF +CRL +增效剂 3种处理的氟敏指数依次递减 ,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大小依次为NaF处理区 >NaF +CRL处理区 >NaF +CRL +增效剂处理区 >对照。  相似文献   

9.
吕顺霖  赵德生 《蚕业科学》1994,20(4):251-251
氟中毒对家蚕幼虫脂肪体内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吕顺霖,赵德生,臧荣春(浙江农业大学)为了防治和缓解家蚕的氟中毒,许多学者对家蚕氟中毒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但尚未见有关氟中毒对家蚕体内脂质代谢影响的报道。最近笔者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家蚕幼虫脂肪体内脂肪酸的组成,并...  相似文献   

10.
王瀛波 《广西蚕业》1994,31(2):72-72
浙江省青年学孟智启在世界上首创性的表现,使长期困扰我国乃至世界家蚕生产的氟中毒的防治研究出现曙光。他在日本九州大学学习时,通过不断观测发现,从家蚕中肠分离出的活细胞在受氟化物攻击时,其内部的钙离子明显下降,而钙离子是动物中枢神经向器官传递信号的载体,真正明确了家蚕氟中毒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氟中毒家蚕幼虫血淋巴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解家蚕氟中毒的机理 ,研究了氟中毒家蚕幼虫血淋巴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的活性。正常的家蚕 5龄幼虫血淋巴中GSH—Px活性在龄中期较强 ,龄初和龄末较弱。幼虫添食 10mmol/L的氟化钠溶液后 ,GSH—Px的活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2.
萘胺类化合物对氟中毒蚕体内脂质过氧化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文献曾报道动物的衰老、致癌、炎症、化学中毒、辐射损伤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与超氧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1 ] 。丙二醛 (MDA)被认为是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标志产物 ,其水平反映体内超氧自由基损伤的程度。家蚕的氟中毒症状是否与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还未见报道。作者等在研究缓解家蚕氟中毒药剂的过程中筛选出一种对家蚕氟中毒有很好缓解作用的药剂———萘胺类化合物 (CRL)。为探讨CRL缓解家蚕氟中毒的机理 ,本文研究了CRL与家蚕氟中毒和脂质过氧化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yh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蚕和试验设计供试…  相似文献   

13.
广西现有桑蚕品种抗氟性测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现有的桑蚕品种进行了氟化物的抗性差异测试研究,测试出供试的44个桑蚕品种之间抗氟性差异,其中演金黄抗氟性最强,全龄连续添食200ppm氟化钠溶液虫蛹生命率达92.11%~4~5龄连续添食500pm,虫蛹生命率94.12%。同时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添食浓度的虫蛹生命率差异的方差分析及氟化物中毒病斑出现的时间将供试品种的抗氟性划分为强、较强、中等、弱、敏感五个级别。  相似文献   

14.
采用添氟对若干桑蚕现行一代杂交种进行耐性比较试验,结果认为不同杂交种对氟的耐受力差展很大,夏秋蚕品种的耐氟性显著高于春用种。在测试品种中,耐氟性排序为:秋丰×白玉〉丰1×54≌华峰×雪松≌薪杭×科明〉春蕾×菁松×皓月≌浙蕾×春晓。  相似文献   

15.
家蚕脂肪体合成蛋白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应用双向电泳、同位素标记、放射自显影及计算机蛋白质电泳图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家蚕 5龄期和变态期脂肪体合成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 5龄中期脂肪体合成蛋白质的种类、分泌蛋白质的量、合成蛋白质的速度都达到最大值 ,合成脂肪体组织蛋白质在 5龄中期也快速增加 ,显示在 5龄中期脂肪体的蛋白质合成水平达到最大值 ,而熟蚕期后脂肪体合成蛋白质种类、分泌量及合成速度都下降 ,表明脂肪体蛋白质合成水平下降 ,在蛋白质合成水平上证明了家蚕脂肪体从幼虫期的合成、代谢等主要功能向变态期的贮藏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16.
氟对雄性小鼠生长发育及性腺中氟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氟对性成熟期雄性小鼠生长发育及性腺中氟含量的影响。将40只健康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低、中、高3个染氟组和对照组,其中染氟组分别饮水摄入氟化钠30、70和150 mg/L,对照组饮用蒸馏水,染氟期间,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每周记录小鼠体重,49 d后,收集血液、股骨、睾丸、附睾和精囊腺,测定其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氟组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氟组小鼠体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染氟组股骨氟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睾丸和附睾中氟含量随摄氟剂量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且高氟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与精囊腺中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高氟对性成熟期雄性小鼠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且突破了血睾屏障和血-附睾屏障进而对生殖系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白锡川  王建新  徐进 《蚕业科学》2001,27(4):313-317
应用积分回归原理 ,对浙江省湖州市 17年的桑叶氟污染监测数据和蚕桑生产统计数据的分析认为 :氟化物污染桑叶对张产茧量影响的关键时段是 3、4龄期 ,此时桑叶含氟量每升降 1mg/kg ,张产随之降升 0 12 3 1~0 10 45kg。降低 3、4龄期桑叶氟化物含量 ,可有效减轻蚕茧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以后,对昆虫性激素研究再度兴起,在鳞翅目昆虫中主要以家蚕为研究对象[1~6]。柞蚕蛹中是否含有性激素,目前国内外还没有进行过报道,而研究其是否存在、变化规律,对养蚕业及医药工业都有重要价值。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所需的柞蚕茧由占林省蚕业研究所提供。品种青黄六号。雌雄各800粒,无病茧,保存温度为4℃。培育前一天,使茧蛹感受室温(8℃)一夜,第2天将茧蛹置于玻璃式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育,培育方法为标准暖茧法「”。经过培育:暖茧日期为24士0.sd见蛾,有效积温为235士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