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通过对120℃烘干温度条件下,不同烘干时间测定的小麦、玉米、稻谷水分数据,与GB 5497-85中105℃恒重法及定温定时法测定结果相比较,探讨粮食水分快速、实用、简便、经济的测定方法。试验表明:120℃烘干温度条件下,烘干30min、40min、1h的测定数据在90%置信区间内与GB 5497-85中的105℃恒重法比较,其准确度、精确度无显著差异,其中烘干30min是最经济、最易控制的测定方法。试验省去了空置称量盒恒重过程,用烘干后倒掉样品的称重盒重量代替,缩短了测定时间。试验为粮食水分便捷测定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 要:本文对四川生态区861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种和自然种粗脂肪和硫苷含量的NIRS法测试结果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以NIR法测试甘蓝型油菜自然种粗脂肪含量普遍较自交种高,自交种粗脂肪含量与自然种粗脂肪含量绝对值差异达1%显著水平,自交种与自然种硫苷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甘蓝型油菜育种中,对粗脂肪的选择应侧重考虑自然种含量,兼顾考虑自交种含量,对硫苷的选择则可同时考虑自然种和自交种含量。自交种和自然种粗脂肪和硫苷含量的NIR法测试结果间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均达1%显著水平,说明在已知自交种粗脂肪( x1 )、硫苷( x2 )含量测试结果的情况下,可分别通过回归方程 y1 = 16.844 + 0.614 x1,y2 = -0.620 + 1.017x2预测自然种粗脂肪( y1)和硫苷( y2)含量。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国际种子检验规程》与国内《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相结合的方法,对棉花种子水份进行测定.《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要求测定棉花种子水份时,应先将抓计进行切片处理(每片1mm左右).然后105±2℃烘干8小时测定.《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则要求须将棉种进行后碎处理,再103±2℃烘干17±1小时测定.我们应用这两种方法,对棉种水份进行一系列的比较试验,得出较为一致的结果,同时提出采用磨碎方法替换切片方法测定棉种水份的意见,为今后我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向国际规程靠拢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不同施肥水平对烤烟干物质累积及养分含量积累分配的影响,旨在为发挥其产量潜力和优化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个肥力水平(不施肥、低肥水平、中肥水平、高肥水平),研究烤烟根、茎、叶3个部位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含量的变化及分配特点。结果表明:(1)烟株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进程呈增加趋势,至圆顶期时,叶片干物质、磷和钾积累量各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烟株对氮、钾的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其中高肥水平处理显著低于低肥水平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烤烟产量(干物质积累)的提升难以靠增加施肥量来解决,在实践中,推荐以中肥水平150.0 kg/hm2(N:P2O5:K2O=1.0:0.8:2.0)进行施肥。  相似文献   

5.
为初步探讨怀地黄干物质增长过程与有效积温的关系,通过田间试验对怀地黄品种皇后的干物质增长状况进行分析,应用生物统计方法,配合干物质的Logistic生长曲线方程。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怀地黄植株地上部干物质(Wt1)以及地下部干物质(Wt2)的增长动态与有效积温的关系符合或基本符合Logistic 方程所描述的曲线,Wt1 和 Wt2 增长盛期的转捩点(起止点)所对应的有效积温值范围是:981.6~1745.0℃ 和1655.4~2381.0℃,最大瞬时增长速率(Vmax)分别为 0.01862 g/(d ℃·株)和0.05976 g/(d ℃·株),分别出现在有效积温达1363.31 ℃和2018.22 ℃ 之时  相似文献   

6.
直接干燥法测定粮食水分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影响直接干燥法测定粮食水分测定结果的因素,优化了测定条件。采用105℃恒质法对烘盒规格、烘干时间、烘盒个数及烘箱温度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低两种水分的小麦采用4.5 cm规格的烘盒,其烘干效果最佳;低水分小麦烘干4h后恒重,高水分小麦烘干4.5 h后恒重;烘盒个数以不超过20个为宜;95℃~110℃下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差异不显著,但水分测定结果随烘箱温度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抗倒力学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91,自引:0,他引:91  
勾玲  黄建军  张宾  李涛  孙锐  赵明 《作物学报》2007,33(10):1688-1695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倒伏是玉米增加群体密度的主要限制因素。2005—2006年以茎秆抗倒伏性不同的3个品种(稀植大穗型品种京科519、耐密抗倒型品种登海3719和当地主栽品种农大108)为材料,设3.0、5.25、7.5、9.25、12.0万株 hm-2 5个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茎秆的抗倒力学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茎秆的压碎强度(SCS)和外皮穿刺强度(RPS)以及节间直径、干重(DW)、干物质百分比、单位茎长干物质重(RDWL)显著降低,而节间长度有所增加,以上这些变化在供试品种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茎秆抗倒力学性状随群体密度呈指数曲线(y = aebx)变化。茎秆抗倒力学性状与农艺性状密切相关。节间伸长慢且节间变细可能是耐密品种在高密度群体下的适应性表现,而节间干物质积累、尤其高位节间的干物质积累较高的品种抗倒伏能力强。在玉米抽雄前1周茎秆第4节间以上干物质百分比大于7.5%,单位茎长干物质重(RDWL)高于0.2 g cm-1时较为抗倒。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单位茎长干物质对茎秆压碎强度(SCS)和外皮穿刺强度(RPS)的正向影响最大,可以作为玉米抗倒伏品种选择的重要农艺指标。  相似文献   

8.
胡国智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3):118-121
为探讨露地简约化栽培甜瓜不同留瓜方式对甜瓜干物质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露地简约化栽培条件下,以‘黄皮9818’为供试品种,分别设置单株留2果、留3果和任意结果3种留果处理,比较分析成熟期不同留果方式下干物质量、果实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差异。研究表明,3种留果方式下植株的干物质、果实特性及产量品质间存在一定差异,各处理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T(3887.1g/株)>T2(860.2g/株)>T(1771.2g/株),且T2、T3处理与T1处理达显著差异,2次采收期T1处理折光糖含量均高于T2、T3处理。综合丰产性和经济效益,任意结瓜(T3)处理可获得较高的产量31200kg/hm2,其经济收益为62400元/hm2。  相似文献   

9.
芸薹素对超甜玉米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禤维育  冯斗  陈念平 《种子》2001,(2):24-25
在较低温度(18士1℃)条件下,超甜玉米用芸薹素内酯(BR)浸种处理24h,可以显著提高种子的淀粉酶活性,对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及根系活力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从而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促进了幼苗的生长,使苗高、第二叶的长度和幼苗干物质重均较对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将“延薯4号”单叶节茎段转入白光、红光、蓝光、红蓝光(4:1)下,测定了腋芽薯结薯特性、蔗糖和淀粉含量及光合性能等指标。结果表明,蓝光处理腋芽薯形成最早,单薯重和结薯率最高;在腋芽薯形成过程中,叶片蔗糖含量、干物质含量、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净光合速率(Pn)、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实际量子产量(YPSⅡ)显著高于其他光质处理;红光处理叶片的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显著高于其他光质处理,蓝光处理最低;相同扦插时间叶片的潜在最大光能利用率(Fv/Fm)在不同光质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基于上述结果,蓝光为诱导马铃薯单叶节茎段腋芽薯的理想人工光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加工处理大豆对瘤胃干物质消化率及活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动态影响。(方法)以豆粕、膨化全脂大豆和焙烤大豆为试验材料,利用活体外人工瘤胃产气量法,模拟奶牛TMR(DM)条件下研究不同添加水平(0、5、10、15、20%)对反刍动物活体外产气量、活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1)同一原料不同梯度之间,膨化全脂大豆24h产气量在10%添加量最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10%、20%豆粕添加组乙酸含量、乙:丙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豆粕与焙烤大豆24h DMD呈逐步增加的趋势,10%添加组与0%、5%添加组差异显著,膨化全脂大豆DMD呈倒抛物线,在15%添加量时最低,与对照组及5%添加组差异显著;(4)膨化全脂大豆理论最大产气量10%添加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继续增加添加量差异不显著,产气速度在10%添加组最低,与对照组及其它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5)不同原料相同梯度之间,当添加量达到10%后,乙:丙比例发生显著变化(P<0.05),豆粕与膨化全脂大豆、焙烤大豆间乙:丙比例呈相反的变化趋势。15%添加组乙:丙比例最低,(结论)说明膨化全脂大豆与焙烤大豆以15%添加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2.
水稻生理生化特性对氮肥的反应及与氮利用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43,自引:6,他引:37  
选用水稻氮高效基因型IR72和9311及氮低效基因型Lemont和PECOS,采用土培方法,在5个施氮量(0、0.51、1.02、1.53、2.04 g N 钵-1,分别相当于0、75、150、225、300 kg N hm-2)处理下,研究了生理生化特性对氮肥的反应及与氮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幼穗分化期,氮高效基因型水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低,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高;不同氮效率基因型间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含量的差异不大;两种氮效率基因型间的净光合速率(Pn)在幼穗分化期差异不明显。而在齐穗期,氮低效基因型的Pn比高效基因型的低28.66%左右;氮低效基因型在两个时期的单位叶绿素光合速率(Pn/Chl)比氮高效基因型分别低18.51%和29.67%左右。在成熟期,氮高效基因型干物质积累能力强,籽粒产量高。这些结果说明氮效率不同的基因型对氮肥的生理反应差异大。相关性分析表明,低氮水平时(0~1.53 g N 钵-1), GS酶活性与收获时生物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氮肥偏生产力(PFP)、氮肥农学利用率(AE)及氮素生理利用率(NUEb)分别与GS活性、Pn/Chl和齐穗期的Pn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可溶性蛋白含量、Rubisco含量显著负相关;氮肥吸收效率(RE)与这些生理指标没有显著相关。结果表明水稻光合特征及氮代谢与水稻氮效率间存在紧密的关系,GS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对评价水稻氮肥利用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秸秆品质性状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白琪林  陈绍江  戴景瑞 《作物学报》2007,33(11):1777-1781
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法对我国91份常用普通玉米自交系和11份高油自交系秸秆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粗蛋白(CP)、粗脂肪(EE)、可溶性糖(WSC)、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木质素(ADL)、中性洗涤纤维(NDF)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探讨秸秆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以及影响秸秆品质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各性状自交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IVDMD及其相关品质的含量近似正态分布。不同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WSC含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33.15%。IVDMD与NDF、ADF、ADL呈极显著负相关,与WSC、EE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P含量显著正相关。影响秸秆品质的性状依次是IVDMD、ADF、NDF、WSC、ADL、CP和EE含量。根据青贮玉米育种的要求,筛选出5份IVDMD和WSC含量高、NDF、ADF含量低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14.
熊昌明 《耕作与栽培》2009,(3):30-31,43
试验以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材料,设不同施氮量处理(135、180、225kg/hm^2),研究了施肥量对一季超级杂交稻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抽穗期稻穗、叶片和茎秆的干物质积累分配比例为1:1.5:3~3.5,干物质积累主要在茎秆;成熟期籽粒的干物质重迅速增加,是稻草干物质重的1倍以上。准两优527前期叶面积指数和后期干物质积累均高于两优293;不同施肥量对一季超级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差异,其中两优293的有效穗、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低,3种施肥水平处理间连续两年产量差异不大,说明施氮量在135~225kg/hm^2范围内,能满足超级杂交稻生长对氮素养分的需要;不同施肥量处理间植株氮素含量和氮素吸收量差异不大,但品种间略有差异,准两优527成熟期植株氮素吸收量为165.8~188.7kg/hm^2,抽穗期达到总吸收量的72.4%~80.3%,两优293植株氮素吸收量为154.3~170.8kg/hm^2,抽穗期达到82.0%~89.0%,说明准两优527后期仍有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磷素和钾素的测定结果与氮素相似。  相似文献   

15.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于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根、茎鞘、绿叶、黄叶和穗等器官的干物重及不同器官的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进行聚类,研究不同NUEg类型籼稻品种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籼稻品种间NUEg的差异很大,A、B、C、D、E、F类籼稻品种的平均NUEg 2001年分别为20.51、31.04、35.64、39.46、43.55、50.92 g g-1,2002年分别为24.33、31.61、35.83、39.06、43.51、50.00 g·g-1;(2)不同NUEg类型籼稻品种间生物产量差异不大,但高NUEg类型籼稻品种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小,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大且占生物产量的比例高;(3)不同NUEg类型籼稻品种间抽穗期的根干重和茎鞘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例差异不大,但NUEg水平越高的籼稻品种,其成熟期的根重和茎鞘重占全株干重的比例越小;(4)NUEg水平越高的籼稻品种,其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片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例越小,穗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例越大。  相似文献   

16.
不同贮藏温度对玉露香梨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露香梨为试材,分别研究了三种贮藏温度(-1.5℃、0℃和7~-2℃)对果实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5℃近冰温贮藏比O℃贮藏能更好地降低果实腐烂率,减少果心褐变的发生,推迟呼吸高峰的到来时间,延缓硬度、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减缓果肉相对电导率升高.减少丙二醛生成和果心中酚类物质含量.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但对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不明显。-1.5o(=和O℃冷藏与土窑洞贮藏(7~-2℃)相比.除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外.其他采后生理与品质指标均显著优于后者。说明适宜的低温可以提高玉露香梨贮藏品质,延缓衰老。九成熟的玉露香梨在7-.2℃土窑洞条件下贮期为120d左右,O℃及近冰温-1.5℃下贮期可达240d左右.但近冰温贮藏的果实品质明显优于0℃冷藏。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对3个夏花型小菊新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苗自然失水和PEG胁迫法研究干旱胁迫对3个夏花型小菊新品种叶片形态、相对含水量、MDA含量及生长过程中干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证明:干旱胁迫下,叶片萎蔫出现的早晚、相对含水量迅速下降的时间、下降幅度和速率,存在着品种间的差异;MDA含量经历了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过程;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对干物质含量的影响存在着品种和部位(地上与地下)的差异,根冠比总体呈升高的趋势。综合分析证明,A27萎蔫症状出现得迟,叶片RWC下降相对缓慢,MDA含量较低且变化幅度小,地上部和根系的干物质含量变化幅度小,耐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猕猴桃液体授粉花粉悬浊液的高效制备方法,以猕猴桃混合雄株花粉和“豫猕猴桃2号”为试材,进行了利用粗制花粉配制花粉悬浊液及液体授粉试验。结果表明,悬浊液的花粉浓度随粗制花粉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加;粗制花粉添加量12%~16%(w/v)时,悬浊液的花粉浓度可达125~175万粒/ml,花粉发芽率85%以上,与对照(添加5%精制花粉)无显著性差异;各处理坐果率几乎均为100%;12%以上处理单果重100g左右,种子数1100~1220粒,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4%处理单果重、种子数则显著低于以上处理;不同处理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吸光指数与花粉浓度具有密切线性相关关系(r=0.98),吸光指数2.5可作为判断花粉浓度是否适宜的指标。该法省去了花粉精制程序,是一种高效省力的猕猴桃人工授粉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麦产量和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新疆北部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系)青贮大麦的影响,设置低(225万株/hm 2)、中(375万株/hm 2)、高(525万株/hm 2)3个种植密度,研究其对P13-3、P14-22和垦啤麦13大麦品种(系)农艺性状、干物质产量、青贮原料营养成分和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种植密度会显著降低P14-22和P13-3的茎、叶比例,增加穗比例,但对垦啤麦13无显著影响。P14-22和P13-3鲜草产量在中密度下最大,大麦干物质含量随着大麦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P14-22和垦啤麦13中密度和高密度下的大麦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增加种植密度会提高P14-22和P13-3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P13-3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提高种植密度对大麦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无显著影响,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后大麦pH以及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但品种(系)对大麦青贮品质影响显著,3个品种(系)中垦啤麦13青贮后品质最好。综上所述,新疆北部地区青贮用大麦在中密度条件下有着较高的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0.
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粳稻品种‘运2645’为供试材料,设计农田施用水葫芦(将晒干水葫芦按4500 kg/hm2农田施用)、不施用水葫芦处理和施N量为120 kg/hm2(LN)、240 kg/hm2(NN)处理,研究其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K素含量、K素吸收、K素分配和K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田施用水葫芦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含K率显著提高,增加幅度从够苗期逐渐下降,到抽穗后又逐渐增加;使各生育时期吸K量显著提高;(2)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K素在茎鞘、叶片中分配比例多无显著影响,使成熟期K素在穗中分配比例显著降低;(3)农田施用水葫芦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K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使K素籽粒效率和K素收获指数均显著降低;(4)增施N肥,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K素含量和吸K量均得到极显著的增加,使K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K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5)水葫芦 × N对稻株K素吸收利用多无显著互作效应。农田施用水葫芦使水稻植株含K率、K素吸收量显著提高,使K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K素籽粒生产效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