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采用逐步提高培养基中NaCl浓度的方法,对寒地粳稻长白3和龙稻9成熟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进行选择培养,研究NaCl对愈伤组织生长量、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规律以及对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2个品种愈伤组织的相对生长量均下降,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丙二醛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再分化率减少;在不同NaCl浓度处理下,长白3愈伤组织中脯氨酸及丙二醛积累量都高于龙稻9,且在较高NaCl浓度处理下,长白3愈伤组织再分化率低于龙稻9,证明长白3愈伤组织耐盐性低于龙稻9。  相似文献   

2.
以叶片愈伤组织为材料,先分别在质量浓度为40,80,120,160,200 mg.L-1的MMS和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4%,0.6%的NaCl的MS增殖培养基中培养,确定愈伤组织的MMS半致死浓度和NaCl致死浓度,然后进行豫杂一号泡桐耐盐突变体的诱导及SSR分析.结果表明,MMS和NaCl处理对豫杂一号泡桐愈伤组织存活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叶片愈伤组织的MMS半致死剂量为120 mg.L-1,NaCl致死浓度为0.6%,连续10次继代培养,从263株筛选出的16株豫杂一号泡桐耐盐突变体的DNA碱基序列在SSR水平上呈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玉米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的筛选及耐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玉米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选用4个适于玉米组织培养基因型的幼胚为外植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继代5次后,分别用200 mmol/L NaCl和5.5 mmol/L Hyp连续筛选3次,获得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分别称为rn变异体和rh变异体,以普通继代培养基上培养的愈伤组织为对照。经一代回复培养,分别在200,250和300 mmol/L NaCl胁迫下,分别测定了rn变异体r、h变异体和对照愈伤组织存活率,胚性愈伤组织百分率,K+、Na+含量;在300 mmol/L NaCl胁迫下,测定了rn变异体、rh变异体和对照愈伤组织的生长量及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rh变异体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高于rn变异体,Hyp的选择频率是NaCl的2倍左右;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rh变异体具有较高的愈伤组织存活率和K+、Na+含量;在300 mmol/L NaCl胁迫下,rh变异体的生长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最高,表现出了较好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NaGl对盐芥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盐芥山东生态型的种子,从幼苗诱导出愈伤组织,继代后转到含不同浓度NaCl的培养基上,研究NaCl对盐芥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盐芥愈伤组织的生长减缓,鲜重干重增加量减小。[结论]NaCl抑制盐芥愈伤组织的生长,并且抑制效果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黑比诺’葡萄试管苗叶片诱导并继代1a的愈伤组织作为试验材料,接种后分别添加0、0.1、0.2、0.3、0.4mol·L-1的NaCl溶液,研究不同浓度NaCl对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含量及细胞膜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葡萄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逐渐升高,当NaCl浓度为0.3mol·L-1时白藜芦醇含量最高,达到80.76μg·g-1,此时SOD活性也达到最高,为53.7320U·g-1·min-1;较低浓度的NaCl有助于PPO与CAT活性的升高.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葡萄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均与CA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SOD、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不同程度NaCl胁迫下,细胞膜保护酶间的相关性也出现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6.
玉米体细胞抗盐突变体的筛选及耐盐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幼胚所诱导的愈伤组织在继代繁殖后,用NaCl作选择剂,在含质量浓度10~20g·L-1NaCl的N6筛选培养基上连续筛选3代,再转移到无盐的继代培养基上培养3代,得到耐20mg·L-1的抗盐愈伤组织变异体.对愈伤组织相对生长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的测定表明,该愈伤组织变异体是耐盐的.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在分化培养基上可分化出再生植株,在10g·L-1NaCl胁迫下耐盐变异体再生植株相对电导率小于对照再生植株,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植株.耐盐株自交得T1代种子,在不同质量浓度NaCl胁迫下测定其发芽率,耐盐变异体后代种子发芽率均高于对照种子发芽率,说明变异体的耐盐性是可遗传的.  相似文献   

7.
以北海道黄杨叶片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细胞增殖培养试验,同时开展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愈伤组织培养,探讨外源激素对叶片离体培养的影响及其愈伤组织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北海道黄杨叶片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2 mg/L+蔗糖30 g/L+琼脂6.3 g/L,有利于愈伤组织增殖的激素为2,4-D0.5 mg/L;0.2%NaCl胁迫对愈伤组织生长影响较小,NaCl浓度高于0.4%时,随盐浓度升高愈伤组织脯氨酸含量增加,生长量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盐胁迫对广布野豌豆种子萌发力与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广布野豌豆种子的萌发能够适应低于0.6%NaCl浓度的盐胁迫,而更高浓度的NaCl对广布野豌豆种子的萌发不利.广布野豌豆种子萌发的耐盐半致死浓度及耐盐极限浓度分别为1.0%和1.75%.将广布野豌豆下胚轴接种在Ms培养基上培养发现,2,4-D浓度是影响下胚轴愈伤组织形成的主要因素,而NaCl浓度是影响愈伤组织形态结构的主要因素.在0.3%Nacl、1.5 mg/L 2,4-D、0 mg/L 6-BA、0.1%Ca(NO3)2条件下,广布野豌豆下胚轴的出愈率高,愈伤组织的形态也较好.高浓度NaCl对广布野豌豆愈伤组织的形成有不利影响,一定浓度的Ca(NO3)2可缓解高浓度NaCl对广布野豌豆外植体的毒害作用,提高出愈率.  相似文献   

9.
杨宇  李东  张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40-6141
[目的]为马铃薯辐射诱变育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不同剂量60Co-γ辐射与不同浓度NaCl对马铃薯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并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定向筛选耐盐变异体。[结果]在辐射处理与盐胁迫的双重作用下,马铃薯的愈伤组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使得愈伤组织对盐胁迫的耐受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结论]当辐射剂量为40J/kg,NaCl浓度为2.0%时,对马铃薯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柚汁胞为培养物,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研究了汁胞愈伤组织布不同NaCl浓度处理下矿质营养元素的变化。试验表明:在MT附加2,4-K 0.5+BA 1.0.培养基中,柚汁胞愈伤率达98.5%。愈伤组织几乎都是从汁胞柄上产生。在NaCl盐逆境下,愈伤组织生长受抑制。在NaCI 0%~0.5%范围内愈伤组织能够生长,在1.0%~2.0%范围内,生长量不到对照的10%。则定的13种矿质元素中,愈伤组织内Na~+含量为外源Na~+浓度的2.3~4.6倍。而P,K,Ca与Na~+含量成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外源钙对盐胁迫下枸杞愈伤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枸杞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外源钙对盐胁迫下各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愈伤组织的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都显著增加,由于自身抗氧化系统的调节,各种保护酶即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也随之增强.加入CaCl2后,O2.-、MDA和H2O2的质量摩尔浓度都有所降低,SOD、POD和CAT活性仍呈上升趋势,说明盐胁迫下外源钙可以延缓盐胁迫对膜的伤害,从而提高枸杞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2.
奎万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67-19368
[目的]优化宁夏枸杞嫩枝扦插技术。[方法]在5月底至6月底选择当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嫩枝作扦插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250、500、750、1 000 mg/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速浸处理枝插条对宁夏枸杞扦插成活率、株高、平均根数及平均根长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吲哚乙酸(IAA)和萘乙酸(NAA)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宁夏枸杞嫩枝扦插成活率、株高、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其中不同浓度IBA处理的枝条成活率均高于IAA和NAA处理,750 mg/LIBA处理的枝条成活率、成活枝条的株高、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最长。[结论]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快速浸蘸插条基部均可提高宁夏枸杞扦插枝条的成活率、株高、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其中750 mg/LIBA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6种枸杞植物花药培养单倍体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获得6种枸杞花粉植物。[方法]以6种枸杞花药为材料,在含不同激素的9种MS培养基上分别进行光照和黑暗离体培养。[结果]6种材料都诱导出了愈伤组织,最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20%,愈伤组织转入培养基(MS+6-BA0.5mg/L+NAA0.1mg/L)分化出大量绿色小芽,转入生根培养基(MS+NAA0.1mg/L)中,20d后得到完整植株。[结论]材料不同,在同一培养基上的诱导率不同,在光照培养下愈伤组织诱导率比暗培养条件下的诱导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枸杞高产和优质栽培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覆盖处理下枸杞初生物质与次生物质的积累情况。[结果]不同覆盖方式对枸杞果实中主要初生物质及次生物质的含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秸秆-膜覆盖的枸杞其糖类和黄酮含量均明显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减少,百叶重、千粒重、产量都有所提高,但对鲜果的大小形状无明显影响;枸杞产量与总糖、多糖呈不显著性正相关,与黄酮几乎没有相关性,与类胡萝卜素呈不显著性负相关。[结论]合理覆盖可以增加枸杞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选用“宁杞2号”离体组织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和生根状况的研究,筛选出了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和生根的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1/2MS+BA1.0 mg/L+NAA1.0 mg/L;最适的生根培养基是:1/2MS+NAA0.6 mg/L+IBA0.2 mg/L.  相似文献   

16.
以枸杞、新疆枸杞、宁夏枸杞的种子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枸杞最适宜的初代培养基为MS+6BA1.5 mg.L-1+IBA0.2 mg.L-1,宁夏枸杞和新疆枸杞最适宜的初代培养基为MS+6BA2.5 mg.L-1+IBA0.2 mg.L-1;3种枸杞最佳的继代培养基均为MS+6BA0.5 mg.L-1+IBA1.0 mg.L-1,分化诱导率分别为60%、40%、44%,增殖倍数分别为4.5倍、3倍、3倍;在MS+6BA0.5 mg.L-1+IBA0.1 mg.L-1培养基上3种枸杞的幼苗生长均表现为粗壮;生根培养基以1/2 MS+IBA0.1 mg.L-1效果最佳.以腐殖土、蛭石、河沙等量混合配制的移栽基质效果最佳,移栽成活率为96%.  相似文献   

17.
利用组培技术,以宁杞1号枸杞和农大1号番茄种子的无菌苗叶片、下胚轴为外植体,脱分化培养分别获得其愈伤组织,经继代增殖和酶解处理获得质量较好的原生质体。结果表明,枸杞、番茄无菌苗的下胚轴分别在附加有1.0mg/L2,4-D+1.5mg/LKT和1.0mg/L2,4-D+1.0mg/LKT的MS固体培养基中诱导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是68.45%、64.33%)无褐化或褐化率最低,产生的愈伤组织适合于原生质体培养且效果最好;将0.5%果胶酶、1%纤维素酶、0.2%离析酶R-10、0.2%半纤维素酶配合使用,在pH5.0~6.0、温度30℃下振荡酶解12~16h,所得枸杞、番茄原生质体均在Km8P液体培养基中纯化培养,原生质体及活力状态均可保持2d左右。  相似文献   

18.
郑贞贞  王占林  樊光辉  马玉林  郑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70-17971,17975
[目的]优化宁杞1号嫩枝扦插技术,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可行性支持。[方法]以清水为对照,研究50、100、150、200 mg/L GGR7号对宁杞1号插条成活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平均根粗、平均新枝数、平均新枝长、根构型及生根部位的影响。[结果]GGR7号可提高宁杞1号枝条的生根速度、成活率、新枝长度,降低根粗。GGR7号可抑制宁杞1号插条多生根,而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解除。高浓度(≥150 mg/L)GGR7号可促进宁杞1号愈伤组织生根。GGR7号对宁杞1号新梢数和生根数的影响不明显。[结论]GGR7号处理宁杞1号的最适浓度为150 mg/L。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摸清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枸杞资源情况,选育出适宜该地区栽培利用的枸杞新品系,建立高寒地区枸杞无性繁育技术。[方法]对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的枸杞资源进行了调查,主要对物候、果实性状、生长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收集,根据果实特征初步选择出优质无性系,并对其进行扦插试验。[结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收集20株初选优树,根据果实特征初步选择出优质无性系3个;对优选无性系的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用0.05%IBA、0.05%ABT处理,对枸杞扦插发芽率影响显著,能显著提高枸杞发芽率。[结论]该研究为枸杞资源的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周筠  康建宏  杨涓  李锋  孙海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26-18128
[目的]为枸杞的高产和优质栽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覆盖处理下枸杞初生物质与次生物质的积累情况。[结果]不同覆盖方式对枸杞果实中主要初生物质及次生物质的含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秸秆-膜覆盖处理的枸杞其糖类和黄酮含量均明显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减少,枸杞百叶重、千粒重和产量均有所提高,但鲜果的大小形状无明显变化;产量与总糖、多糖呈不显著正相关,与黄酮几乎没有相关性,与类胡萝卜素呈不显著负相关。[结论]合理覆盖可以增加枸杞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