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森林种群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带岭林业局东方红林场森林种群的结构、生物多样性,森林种群的空间分布及生长动态等进行模拟与分析表明,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思想下进行这种分析有益并且必要,能够提供整体的印象和框架。  相似文献   

2.
大气污染对森林昆虫种群动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大气污染对森林昆虫种群时空动态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并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目前我国大气污染严重,应重视和加强大气污染对森林昆虫群动态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3.
1987年大兴安岭“五六”特大森林火灾对该区域的森林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鼠类种群发生一定改变,迹地更新鼠害极其严重。连续9a的监测调查,基本搞清了特大林火后迹地鼠类种群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采取物理、营林、化学、生态控制等综合技术措施,有效控制了鼠密度,保证了火烧迹地森林资源恢复一期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南京紫金山地区优势种群生活史特征与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径级大小替代年龄大小"和"空间差异替代时间变化"的方法,从重要值、生命表特征、年龄结构以及优势种群幼龄期个体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研究了南京紫金山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枫香种群、麻栎种群和白栎种群在南京紫金山地区森林群落中占有优势地位;枫香种群、麻栎种群和白栎种群在其生长过程中,在低龄时期,死亡率都较高,进入中龄期后,由于上层空间都被栎木占据,枫香种群全部死亡,而麻栎种群和白栎种群的死亡率则随着径级的增大而增大;南京紫金山地区枫香种群属于典型的增长型种群,麻栎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白栎种群总体上属于增长型群落,但中间径级不完整,种群更新较为困难;在所研究的每一个样方中,一般只有一个优势物种呈聚集分布,而其他优势物种呈随机分布,或样方中所有优势物种都呈随机分布。这种分布格局是由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不同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摸清山西不同地域蔬菜田夜蛾科害虫的种群动态及优势种,揭示其与气候变量的关系,为菜田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监测、分类鉴定、标本制作、数据处理的方法,对夜蛾科害虫动态趋势进行研究.[结果]2015—2016年,新绛县、太谷县、忻府区的夜蛾科种群数量高峰主要集中在6、7、8月.新绛县、太谷县的优势种为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忻府区的优势种为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银纹夜蛾.不同地域不同优势种的数量高峰月份不同.夜蛾科的种群动态与三地的温度关系密切.新绛县的3种优势种的种群数量变化与月均低温的相关性最显著;太谷县的甘蓝夜蛾的种群数量变化与月均低温的相关性最显著;忻府区的3种优势种的种群数量与月均高温的相关性最显著.[结论]夜蛾科害虫种群动态变化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鞘蛾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增长,其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风、食物、天敌及鞘蛾的自身密度等对鞘蛾的数量增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春风能使树冠上27%左右的鞘蛾幼虫落地;早霜、晚霜、松毛虫、叶蜂及落叶松早期落叶病等都能直接影响鞘蛾食物的质量和数量,进而间接地使鞘蛾种群密度降低。捕食鞘蛾的天敌主要有鸟类、蚂蚁和蜘蛛;寄生性天敌多属于金小蜂科(Pteromalidae)、姬小蜂科(Eulophidae)、姬蜂科(Ichneumonidae)及茧蜂科(Braconidae)等。由鞘蛾自身密度所引起的自我调节是促使种群进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这种因素的作用只有在密度大的时候方能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路真荣 《吉林农业》2011,(2):165-166
通过对小陇山林区庙台槭的调查,查清了其分布范围及在森林群落中的位置与环境和立地因子的相关关系。为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现状资料,并为种群恢复提供了环境和立地因子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农药施用对石榴果园传粉蜜蜂的影响,本研究对蒙自市不同农药施用情况的石榴园,展开传粉蜜蜂种类及分布调查。实验采取马氏网、黄盘和网捕法,收集不同施药情况样地中的传粉蜜蜂标本,共发现蒙自石榴果园传粉蜜蜂4科10属15种,整理了蒙自石榴果园传粉蜜蜂名录,编制了分属检索表,对已知种进行了主要鉴别特征描述。结果显示,石榴果园农药施用对传粉蜜蜂种群结构影响显著,样地A中传粉蜜蜂种群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均为最高,样地C中传粉蜜蜂种群优势度最高;随时间变化,样地A种群结构较其他样地稳定,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农药对传粉蜜蜂种群结构存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6a萧县麦田杂草的大田普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麦田杂草的发生种类,总结了种群演变规律,并分析了引起种群演变的原因。麦田发生的杂草有23种,属12科;种群演变经历5个阶段:播娘蒿优势期,泽漆统治期,泽漆优势、婆婆纳上升期,泽漆优势、猪殃殃上升期,婆婆纳优势、禾本科草上升期;耕作栽培条件的改善,除草剂的使用,大范围频繁调种等是麦田杂草种群演变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
余庆县农区鼠种组成及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州省余庆县1986~2010年农区鼠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余庆县农区鼠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共7种。其中,褐家鼠为住宅区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84.83%;黑线姬鼠主要分布于稻田、旱地耕作区,分别占总鼠数的95.84%、87.43%,平均占总鼠数的92.10%,是余庆县农田害鼠优势种。不同年度混合鼠种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每年在5~6月和10~11月出现两个种群数量高峰期。  相似文献   

11.
在种群系统的信息处理中,本文着重讨论控制指数在种群系统控制中的应用。控制指数是以系统方法改进昆虫种群生命表和Morris-Watt种群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排除分析法、添加分析法和干扰分析法提出的一个指数。在各种边界因子中提取的控制作用的信息。其量纲是各环相同的。通过建立的模型,转换为与种群系统传输相同的量纲,才能把各个边界因子的控制信号直接输入种群系统的联系之中。控制指数把控制信号转换为存活概率或达到标准卵量的概率,即与系统传输的量纲取得一致,从而可以作为边界因子控制作用的一个“纂子”,直接镶嵌于系统传输之中。这将便于种群系统控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斑潜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斑潜蝇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之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潜蝇中的运用多集中在斑潜蝇属,且主要在种群分化和种类鉴定两方面。用于种类分子鉴定的技术有很多,新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发表。主要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斑潜蝇种群分化和种类鉴定两方面的国内外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榆林市人口总量变动,人口分布的分析。并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人口总数由 1950年总人口123.51万人到2015年的391.76万人。65年间净增人口268.25万人,增加了 217.19%,平均每年增加人口4.13万人。可见,榆林市的人口发展还是很快,还必须加强计划生育,降 低出生率,控制外来人口。  相似文献   

14.
对全州这样一个地处西南边疆的县级城市在历史上人口总量的估计,得出其在整个历史发展历程中人口增长的规律和特点,不仅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其本身的社会经济历史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央政权对于边疆地区的政策和态度,同时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地域分布等问题,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曲柳实生种群发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野外生态试验的方法研究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 种群发生与环境条件的生态关系。通过定量分析,确定影响水曲柳种群天然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林分郁闭度、林地表层土壤水分和林下地被物。林分郁闭度影响种群的发生进程、幼龄个体的生长发育及其与草本植物的种间竞争,水曲柳宜在郁闭度为0.4—0.8的林分内天然发生;表层土壤水分通过影响种子后熟和萌发限制种群的发生数量;林下地被物的存在阻隔了种子与地表的接触,从而影响种群的天然发生数量,清除这些地被物可促进种群的天然发生。  相似文献   

16.
应用半姊妹轮回选择和全姊妹轮回选择两种方案对玉米沈综(旅)C_1群体进行改良,根据调查、考种结果对各群体产量及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对群体的改良是有效的,半姊妹、全姊妹改良群体分别比沈综C_0群体产量提高28.7%和23.7%,达到极显著(0.01)和显著(0.05)差异水平,HC_2、FC_2两群体间产量差异没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半姊妹改良方案较全姊妹改良方案的实际遗传增益大,二者分别是11.72%和7.37%,其预期遗传增益分别为3.42%和4.27%。相关、通径分析表明,不同群体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有差异,其贡献大小也不尽相同,两种轮回选择方法,尤其是半姊妹轮回选择导致群体的遗传变异更趋狭窄。  相似文献   

17.
东北红豆杉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东北红豆杉种群的径级结构,高度结构和年龄结构,运用生命表描述了东北红豆杉种群动态的总趋势,判定了东北红豆杉种群分布格局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贾立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97-12299
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我国人口流动现状和趋势,从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两方面阐述了人口流动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促进城乡资源与环境优化配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外来入侵烟粉虱种群数量季节性消长和年度间变动规律,提高监测与防控水平,2005-2010年通过饲养观察以及采用塑料黄板涂抹机油系统诱集烟粉虱成虫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季节性消长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其夏峰期在5月中旬至9月上旬,其夏峰量占当年总量的66.29%,其秋峰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出现频率为50%,其秋峰量占当年总量的17.3%,随后转入大棚和温暖的露地越冬场所越冬,在露地越冬频率为20%;年度间种群运动呈二项式曲线变化:M露地=312.21N2-6187.1N+30787(n=5,r=0.9834**),M大棚= 564.7 N2-10506N+49013(n=5,r=0.9967**)。影响种群变化主要有基数、气候、耕作和洪涝等,其中气温是关键因子,其烟粉虱虫口密度(M)随气温(T℃)的变化而变化,其线性关系模型为M=0.607T-4.0645,n=36;r=0.6826**;其曲线关系模型为M =0.0071T2+0.3513T-2.2188,n=36;r=0.6846**,当旬平均气温在8~10℃时种群处存活临界状态,当旬平均气温在10~20℃时种群数量处低密度状态并呈低位运行,当旬平均气温处20℃以上时种群数量随气温升高而升高,当旬平均气温处30℃以上时种群数量呈回落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