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彭冬祥 《食用菌》2005,27(1):18-18
荆西口蘑,是福建三明市真菌研究所于2000年夏季采集到的野生菇并经该所栽培驯化而成。本县于2002年下半年引进,2003年夏季安排五个点栽培9000袋,共收鲜品3960kg,平均袋产量440g,生物学效率88%,当年市场鲜菇零售价7元/kg,高的达10元/kg。投产比1:2.64,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现综合三明市真菌研究所提供的研究成果和本县试验栽培结果将其主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若明 《食用菌》1997,19(6):26-27
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历来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过去花菇仅靠段木栽培天然发生,数量少、产量低.现在以福建寿宁为中心的人工袋栽技术的突破,给香菇生产带来了新的生机.花菇的生产成本与普通香菇相近,每袋1~1.5元,可产鲜花菇255g~350g,按鲜菇16~56kg/元计算,每袋的产值可达4.8~16.8元,创纯利润3~15元.现以菇农种植1000袋花菇进行成本利润核算.成本:①木屑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银合欢木屑的营养成分,研制了最适宜的培养基,选用了高产优质的香菇菌株和高效益的栽培方式。发现银合欢木屑作为氮素添加物可替代50%麸皮,降低原料成本,使感染率降低11.8%,鲜菇产量增加5.1%;高产香菇菌株785比其他4个菌株至少可增产鲜菇14.8%;短袋栽培比菌筒或菌砖栽培增产,而且可以减少高温制种感染率高的危害;与红栲木屑栽培香菇相比,银合欢木屑增产鲜菇53.6%,生物学效率提高26.7%。该技术措施适合于在高温低海拔地区应用,在闽南地区增产鲜菇55.6%,生物效率提高25.8%。  相似文献   

4.
由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主持完成的"玉米芯生料栽培香菇技术"研究开发成功。经辽宁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该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在玉米芯生料栽培香菇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项技术的优点是香菇生产原料由玉米芯取代了木屑,非常适合我国玉米产区进行香菇生产,解决了非林区香菇生产原料不足的问题,也间接起到了保护森林,保持生态环境的作用。此外,这种香菇生产方法属于生料栽培,培养料不用高温处理,节省能源,并且省力省事,降低了生产成本。每公斤玉米芯平均可产鲜香菇1 kg,生物学转化率为100 %。每667 m2大棚投料1万kg,产鲜菇1万kg,产值达6万元左右,利润5万元左右。投入与产出比约为1∶6。 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在昌图、法库、本溪、新宾、清原等地推广50 hm2以上,香菇鲜品产量达800万kg,获经济效益2688万元。  相似文献   

5.
沈建平 《食用菌》1991,13(1):23-24
我县现有桑地6000多公顷,为了促进蚕桑生产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三年多来笔者致力于桑枝屑筒栽香菇技术推广工作.1989年秋在14个蚕桑生产重点乡镇68个村764户,推广栽香菇360100筒,共用培养料288000kg,产鲜菇274100kg,平均每筒产鲜菇0.76kg,生物学效率达95%.因此,本项技术已被列入苏州市农业"星火计划"项目,逐步向更大面积推广.我们的推广经验是:设点集中制筒接种,分户室内培养,室外大田建床栽培.栽培技术归纳起来主要是把好十个关: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 ,我市改变了以往代料香菇一统天下的格局。杏鲍菇栽培量在逐年增多 ,但因杏鲍菇出菇期的温度范围较窄 ,出口菇的质量要求较高 ,一般只采收 1~ 2潮菇 ,生物学效率只有 40 %。菇农将废菌棒晒干后当柴烧 ,或者就丢弃在菇棚边 ,不但浪费了资源 ,还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合理利用杏鲍菇废料 ,降低栽培成本 ,我们进行了利用杏鲍菇废料栽培姬松茸试验 ,共栽培了 15 0 ,0 0 0袋 ,每10 0kg干料平均产鲜菇 8~ 10kg。现将该项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季节 姬松茸栽培季节分春栽和秋栽 ,春栽一般安排在 3~ 5月份 ,秋…  相似文献   

7.
王金枝  郭仲朴  刘瑾 《食用菌》2009,31(5):55-56
1 栽培季节及栽培菌株 茶薪菇在天津地区一般都是春秋两季制菌袋,春季在3—4月、秋季在9-10月,每袋装干料0.3-0.35kg,含水量60%~65%,发菌期40-50d,后熟期10d左右,栽培期为1~2个年度。立式出菇,每棚(面积为667m2)摆放出菇袋5万袋,一般每袋可产鲜菇200-250g,生物学转化率60%-70%。  相似文献   

8.
对6个引进香菇新品种(菌株)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香菇215的平均单袋产量最高,达329.5 g,生物学效率达73.2%,全生育期为127 d;1513、F2表现其次;这3个菌株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福州市推广.  相似文献   

9.
由上海市食用菌菌种站选育而成的中高温型香菇新品种8065和中低温型香菇新品种8450(8517),经专家鉴定之后,被列为1987年度上海市重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一年来两个香菇新品种的推广取得显著效益。 8450、8517新品种,在1986年市郊30万块菌砖生产示范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1987年推广面积达162万尺~2,占生产总面积的33.4%。据推广地区的定点测产,增产幅度一般在15~25%,而且肉质厚,色泽深,质量好于目前的当家品种7402。1988年的推广面积将达250万块菌砖,超过生产总面积的50%。中高温型香菇新品种8065比中低温型香菇品种可以提前制种,提前栽培,鲜菇的采收和上市也可以提前一个多月,既填补了国  相似文献   

10.
用代用料栽培香菇快速且高产,一公斤原料可产一公斤鲜菇,从栽培到收菇只需三个月。如果一个周期栽培一千袋,可收干菇50~80公斤,获纯利500~700元。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一、原料及配方:用来栽培香菇的主要代用料是阔叶树木屑以及刨花、纸屑、棉籽  相似文献   

11.
我所在平菇室内棉壳高产栽培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于1981年12月,又在人和公社中心台大队社员刘齐家进行试验,投料400斤,产鲜菇620斤,生物学效率达155%;1982年11月,在脉旺镇永红大队张发法家进行试验,投料300斤,产鲜菇480斤,生物学效率达160%;同年12月,在所内进  相似文献   

12.
卧式袋栽香菇,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从接种到出菇仅80多天,采收结束不超10个月。每袋(直径10厘米、长60厘米)可采鲜菇1.5~2斤,平均百斤木屑产鲜菇近80斤,比段木栽培单产约高8倍。  相似文献   

13.
广元市实用技术研究所的香菇栽培新技术通过了市级技术鉴定。该所从八二年起试验用废锯木屑等材料制成直径13厘米、高70厘米的人造段木,接种后放在室外自然环境里出菇。每根段木总成本1.50元,大量生产平均每根木棒产鲜菇4.5斤右,生物转化率为70%,利润为成本的三至四倍。这项技术成功地解决了香菇栽培中的青、绿霉污染问题,巧妙地利用香菇菌丝生长特性,将菌体连接成段木状,并将其放置在树荫下,墙角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木屑压块栽培香菇普遍采用室内床架培养,园一次性投资大,难以在菇农中推广。为进一步简化工艺,笔者1985年曾在福建试用悬挂式栽培香菇。供试香菇菌株为7402,母种采用PDA 培养基扩繁,原种和栽培种均按常规配料制作。1985年7月27日~8月28日接种,10月18日~11月4日压块,11月7~19日悬挂裁培。试验面积228.3米~2,共收鲜菇2567.5公斤,平均每米~2产菇11.24公斤,高的达22.05公斤。扣除成本盈利3800余元,说明悬挂式栽培香菇是可行的,现将具体做法及优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兰巧玲 《食用菌》2000,22(6):21-22
上杭县地处福建西部,近年来反季节木屑袋栽香菇技术已在全县普及推广,缓解菌林矛盾。湖洋乡引进了反季节野草地栽香菇技术,共栽20万袋并取得了成功。该技术可省去菇筒搭排、浸水出菇等工艺,用野草代替木屑,降低了成本,又保护了森林资源,且朵形好,肉质鲜脆,香味浓,6~9月上市,价格高,收益大。现将该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季节安排与菌株选择 一般在11月中旬制栽培种,次年1~3月制栽培袋接种,6~9月下田出菇。品种应选中偏高温型Cr04、L26,这类菌株出菇温度范围较广,适合野草栽培,产量高,抗病力强,鲜菇出口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16.
钟少敏 《食用菌》1994,16(4):31-32
笔者经多年实践,掌握了袋栽猴头菇高产技术。1992年从广东微生物研究所引进金猴1号菌种,用棉子壳栽培15万袋,每袋平均产鲜菇500g以上,生物效率达110%。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期选择 猴头菇菌丝生长阶段要求温度范围比较宽,6~32℃均可生长,最适温度21~25℃。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12~24℃,以15~22℃为最适宜。具体栽培季节,应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灵活安排。广西、广东地区,制种期在8~10月,11月~翌年2月为菌丝培养期,12~翌年5月为出菇期。 (二)原种制作 培养基配方为木屑68%,麸皮20%,玉米粉8%,黄豆粉2%,石膏粉1%,白糖1%,另加柠檬酸、维生素B_1各20g,干酵母、磷酸二氢钾各50g。将事先备好的长10~12cm、宽1~1.2cm的新鲜竹枝条放入锅内,再将配方中的白糖、维生素、柠檬酸、干酵母、磷酸二氢钾配成溶液倒入锅,加水量以淹没竹枝为度,煮沸1.5~2小时后,与配方中的其余部分料拌匀,料含水量65%左右,pH5~5.5。竹枝条单独装瓶,松紧度以倒转瓶口竹枝不落下为宜,上面加少量木屑,剩下的木屑单独装瓶,松紧适度,抹净瓶身瓶口,加  相似文献   

17.
在多年研究的"日引1号"杏鲍菇高产配方的基础上,对其中的3个优异配方进行栽培试验。比较不同配方的杏鲍菇农艺性状、产量、生物学效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3个配方中的配方2平均成本最低,为1.6元/袋,平均利润最高,为0.91元/袋,其生物学效率也最高,是个优良配方,可以示范推广。示范推广结果表明,配方2单袋产量稳定在414.0 g以上(干料500 g),较基地对照配方(原配方)平均增产7%以上,生长周期缩短了2 d,利润增加了21.5%。配方2已示范推广3 000万袋,为农户额外增收42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90年下半年至91年上半年(栽培季节跨年度)浙江省常山县金针菇生产得到迅猛地发展,全县7000余户农民栽培金针菇近2300万袋,每袋产量达到0.4公斤,甚至有的单产超过0.5公斤,平均每袋净收入将近1元。从90年11月下旬到91年2月初,全县鲜菇收购量达4000吨,创下历史新纪录,预计  相似文献   

19.
香菇生产开放式接种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德云  汪山鹰 《食用菌》1998,20(3):27-28
接种是袋栽香菇的关键环节.我县在1992年前主要是在接种箱里接种,工效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且在农民大量栽培的情况下成活率偏低.1993年我县技术人员创造的并在全县推广的“蚊帐”式塑料棚闭棚接种技术,减轻了接种箱存在的问题,但仍存在着消毒剂影响生产者健康,同时由于接种环境内温、湿度高、氧气不足,从而严重影响接种成活率,高温季节尤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于1994年8月试验开放式接种技术.经过两年的小区域推广应用,于1997年向全县推广,接种26000000袋平均接种成活率达96%.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15,(1)
<正>河南三门峡市香菇栽培主要有小棚自然季节出菇、日光温室秋冬出菇、夏菇三种模式。2013年以前,三门峡市香菇以小棚春栽模式为主,栽培量约占总量的80%以上,出菇期集中于每年的10-11月及翌年的3-4月,产量大,香菇价格低,鲜菇价格仅5~6元/袋;夏菇与日光温室秋冬栽培效益较高,每袋产值7~10元,而自然出菇模式每袋产值仅5~6元。近年来,随着夏菇栽培规模的扩大,小棚春栽的比重下降,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