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晋农耕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含义颇广且深,中国传统文化之母是农耕文化.中国农耕文化早于中国传统文化,更早于中国文明之起源.山西乃是中国农耕文化最早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山西农耕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三晋农耕文化与中国农耕文化的共性 山西农耕文化与中国农耕文化一脉相承,具有中国农耕文化的所有特点。中国文化,特别是古代中国文化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农耕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传统,农耕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显性文化、主导文化,它浸润着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含义颇广且深,中国传统文化之母是农耕文化。中国农耕文化早于中国传统文化,更早于中国文明之起源。山西乃是中国农耕文化最早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山西农耕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考古学资料看,可以这样讲,中国农耕文明有多长,山西农耕文化就有多久。  相似文献   

4.
三晋农耕文化的独特个性 山西农耕文化既具有中国农耕文化的一般特性,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是由山西农业的自身特点决定的。山西农业自身的特点是山西农耕文化形成的基础,山西农耕文化的发生、发展变化与山西农业自身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三晋农耕文化的独特个性 山西农耕文化既具有中国农耕文化的一般特性,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是由山西农业的自身特点决定的。山西农业自身的特点是山西农耕文化形成的基础,山西农耕文化的发生、发展变化与山西农业自身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6.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华夏文明的摇篮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交融最直接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山西的农业生产至少有8000余年的悠久历史。纵观山西农业的发展历史,人们可以感受到山西农业的久远与悠长。  相似文献   

7.
独特的二十四节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们的先民经过不断摸索,逐步认识到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从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二十四节气就是对这些宝贵经验的高度总结和发展,在农耕文化宝库中,堪称一枝绚丽奇葩.  相似文献   

8.
胡泽学 《山西农机》2011,(10):58-59
山西位于中国的中北部、黄河流域中游。其东越太行山与河北平原毗连,西与陕北高原隔河相望,北以外长城与内蒙古为界,南隔黄河与河南为邻。山西地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明绵长。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华夏文明的摇篮之一,也是中华农耕文化最早、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们的先民经过不断摸索,逐步认识到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从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二十四节气就是对这些宝贵经验的高度总结和发展,在农耕文化宝库中,堪称一枝绚丽奇葩。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5000年历史没有中断的国家.中国属于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季节分布和地区分布差异很大;地势大体上西高东低,从青藏高原向东呈阶梯状倾斜,主要江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领土面积中只有20多亿亩适于农耕.这种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自古以来灌溉对于农业乃至经济社会的重要性.以灌溉文明为特点的农耕文明,是华夏文明起源、发展和延续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五千年中国看山西,山西是文化大省,华夏文明在这里繁衍生息。农耕文化在山西已经有几千年发展历史,山西不仅是中原农耕文化的发祥地,更是没有间断的农耕文化传承地。文章通过分析山西农耕文化传承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希望找到农耕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4月27日,以"弘扬三晋农耕文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主题为期2个月的首届"山西农耕文化暨农机化发展成就展"在太原市迎泽公园晋商博物馆开幕.原省政协副主席闫爱英等领导与近千名游园群众一起参观了展览. 展览共展出实物约300余件,展出的内容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示山西在人类文明诞生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展示山西在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任用;第三部分展示山西在农耕文明产生与发展中的重要贡献;第四部分展示农业生产工具、农民生活用具的演进历史;第五部分展示山西近年来农机化的发展成就.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也是史称的"中国近代"的开始。近代山西的资本主义经济,特别是近代工业的发展,对原料需求的与日俱增,客观上推动了山西农业经济向商品化的转化。为获得更多更好的农副产品原料,以适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山西的多数地区都积极致力于农业科技的引进与提高,特别是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农耕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也是史称的"中国近代"的开始。近代山西的资本主义经济,特别是近代工业的发展,对原料需求的与日俱增,客观上推动了山西农业经济向商品化的转化。为获得更多更好的农副产品原料,以适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山西的多数地区都积极致力于农业科技的引进与提高,特别是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农耕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徐佳  宿佳佳  李笑晓 《南方农机》2022,(16):98-100+104
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国家的重要财富。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并加以保护和利用,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黄河流域的农业文化历史悠久,山西地处黄河中下游,有着丰富的农耕文化。为传承黄河流域农耕文化,课题组基于山西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梳理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提出了保护、开发山西农业文化遗产的实施路径,旨在助力山西农业经济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  相似文献   

16.
源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它的形成和发展,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本刊自2009年5月开辟"农业古诗文赏析"栏目起,一直致力于从农耕文明的浩瀚海洋中撷取先贤智慧的点点珍珠,以期带给读者科学启迪和文化传承。近日在北京举办在"中华农耕文化展"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一再延期闭幕,让我们欣喜地看到社会公众对农耕文化的关注和追捧。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夏学禹先生撰写的《传承弘扬农耕文化留住我们生活的根》一文对农耕文化的思想和内涵进行了深刻地诠释,本刊特摘取其中一段,以飨广大读者,在此向夏先生致以诚挚的谢意!  相似文献   

17.
《浙江农村机电》2010,(6):41-42
日前,中国农机博物馆和余姚金马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客人,一百多位从没下过农田的城里娃参观农机博物馆、探寻农耕起源、参观现代农业装备、观摩农机操作等,亲身体验了古今农耕文化的演变,了解了农机的昨天、今天,畅想着农机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8.
洪琳 《当代农机》2006,(4):44-47
六月初夏,尧都大地,地垄上的鲜花散发着田野特有的馨香,一望无际的麦田翻滚着喜悦的金浪,沉甸丰硕的麦穗,联合收割机的轰鸣与休闲劳作的农民,处处呈现出一幅幅欢快和谐的现代农耕景象。山西尧都,这个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这片充满了厚重人文底蕴的地方,许多人从历史的记载中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高效发展与智慧农业加速起步,数字技术融入乡村建设优势明显。数字化为乡村文化振兴赋能,俨然成为挖掘和弘扬农耕文明的一种新趋势。数字资源、数字平台、数字传输等数字化手段,促进我国乡村文化向好发展,为助力文化资源数字化、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打造乡村文化服务数字化提供切实保障。文章从数字技术、数字渠道、数字信息视角出发,对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蕴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住居文化形成与发展 中国宫室和民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传统宫室和民居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距今约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初期,原始人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土穴、木架和草泥建起简单的穴居和浅穴居,后又逐步发展为地面上的房屋 ;而长江流域地区则出现了架离地面的干阑式建筑夏朝时期,出现了建于高大夯土台上的宫室,其中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制度.从春秋到秦汉,形成了质朴开放的早期风格.魏晋至南北朝时代佛教广泛传播.由于佛教文化的影响,寺院、塔、石窟等佛教建筑大量出现,来自印度及西域的佛教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室地风格.到了唐代,这种文化的交融在范围上进一步扩大,在宫室民居方面,形成了雍容华贵的盛唐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