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好小蚕才能确保蚕种丰产优质,小蚕用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保证叶质,建立小蚕专用桑园: 种茧育用桑叶质,不仅影响当代蚕儿强健度,直接影响蚕种品质,还影响到下一代的生命率。试验证明:1~5龄全部给予良桑,发病率为16.2%;1~5龄全部不良桑,发病率88.2%;1龄良桑,2~5龄不  相似文献   

2.
陈玲 《蚕学通讯》2011,31(1):29-31
养好大蚕尤其是5龄蚕是夺取蚕茧高产、稳产的关键.该文主要阐述了不良环境对养好大蚕的影响,并根据大蚕的生理特点、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种桑养蚕的关键在于养蚕。只有养好蚕,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蚕茧,进而获得较高的效益。获得稳产高产,本文提出重点从5个方面的技术措施抓好养蚕工作:即消毒防病、精心养好小蚕、把握好四龄大眠关、养好5龄大蚕、加强上蔟管  相似文献   

4.
桑蚕的营养来自桑叶.大蚕期用桑量一般占全龄期用桑量的95%左右,5龄期占85%左右.5龄期不仅是丝腺迅速成长阶段,也是性细胞发育完成以及积累营养的时期.据报道蚕在4龄和5龄初中期所摄取的营养主要用于蚕体和生殖细胞的生长.5龄中后期的营养主要用于丝腺的生长和丝物质的合成.对这一观点,作者持怀疑态度,因为5龄期,特别其盛食期食桑量大,推测对造卵数和  相似文献   

5.
桑蚕小蚕共育能省工、省叶、节省场地,能较好地贯彻消毒防病措施,养好小蚕为蚕造稳产高产打下基础,已为多年实践所证实.为了了解小蚕共育的成本,我们选择了三个共育室,连续五年作了跟踪调查,三室共育的2038.7张蚕种,平均每张用叶1~3龄为12.45公斤,其中:1龄叶0.71公斤,2龄叶2.47公斤,3龄叶9.27公斤.平均每张成本按现行价格计为26.78元,(其中用叶成本4.98元,蚕种费15元,1~3龄用工成本5元,药物费用1.02元,蚕室蚕具折旧0.78元.)  相似文献   

6.
<正> 小蚕集中在一起实行共育,这种分级养蚕的形式,五十年代就在一些蚕区被采用,到七十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实践证明,小蚕共育,不仅可以节省劳力、桑叶和物料,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一般小蚕共育能作到彻底消毒防病,杜绝病原菌对小蚕的感染。试验证明,2龄饷食时有1%的病蚕到5龄时就会有45%的蚕发病,可见养好小蚕对保证蚕作安全,蚕体强健,提高蚕茧产量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农谚说“养好小蚕一半收”。非常确切地说明进行小蚕共育,养好小蚕的重要性。所以目前小蚕共育己作为一项稳产、高产技术措施在全国推广。小蚕共育的蚕种数量已占全国总发种量的80%以上。我省小蚕共  相似文献   

7.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8,45(3):103-103
最近笔者接到宾阳等地蚕农电话,说当地有好几个村都同时发生5龄蚕大批死于脓病的现象,疑似蚕种有问题。笔者分析这现象与蚕种无关,因为脓病从感染到发病一般是小蚕期为2~3天,大蚕期为4~6天,如果是蚕种受脓病病毒污染,那么蚕在1~2龄时,早就发病死亡了,不会拖到5龄蚕才发病。为什么最近广西各地都普遍发生家蚕脓病呢?主要是入夏以来,  相似文献   

8.
家蚕的幼虫发育期区分为小蚕和壮蚕,我们常指1~3龄期为小蚕.我区有经验的蚕农一向重视养好小蚕,并有“养好小蚕一半收”的说法,可见养好小蚕的重要性,它确是夺取蚕造稳产高产的基础.小蚕饲育最重要的是贯彻消毒防病措施,创造蚕儿容易吸收营养的环境,妥善进行操作处理,有效地发挥小蚕的特性.关于养好小蚕,过去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曾推行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在搞好蚕种催青,收蚁的基础上,精选适龄蚕良叶,控制好蚕室温度湿度,买  相似文献   

9.
春季饲养第一批蚕,一般是在三月份发蚕种.这时因为气温低,影响蚕卵出蚁和蚕儿生长,又因低温、光照少,影响桑叶营养的合成,桑叶水分含量高,营养差,加上春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蚕儿容易发生僵病.因此,第一批蚕成活率及茧产量比较低.如能改善上述不利因素,则可把蚕养好,提高蚕成活率及产茧量,一张蚕可收鲜茧50公斤左右.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覃焕星 《广西蚕业》2006,43(1):65-65
春季饲养第一批蚕,一般是在三月份发蚕种.这时因为气温低,影响蚕卵出蚁和蚕儿生长,又因低温、光照少,影响桑叶营养的合成,桑叶水分高,营养差,加上春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蚕儿容易发生僵病.因此,第一批蚕成活率及茧产量比较低.如能改善上述不利因素,则可把蚕养好,提高蚕成活率及产茧量,一张蚕可收鲜茧50公斤左右.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覃焕星 《广西蚕业》2007,44(1):24-24
春季饲养第一批蚕,一般是在三月份发蚕种.这时因为气温低,影响蚕卵出蚁和蚕儿生长,又因低温、光照少,影响桑叶营养的合成,桑叶水分含量高,营养差,加上春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蚕儿容易发生僵病.因此,第一批蚕成活率及茧产量比较低.如能改善上述不利因素,则可把蚕养好,提高蚕成活率及产茧量,一张蚕可收鲜茧50公斤左右.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丁志强 《中国蚕业》2001,22(2):37-37
稚蚕是充实体质和维护群体发育齐一的时期,是整个蚕期的基础."养好小蚕一半收",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它概括地说明了养好稚蚕对蚕茧丰收的重要意义.根据生产实践证明,实行稚蚕共育是养好稚蚕的科学方法.由于稚蚕共育,十分有利于消毒防病,减少蚕病的危害,一般蚕病发病率可控制在5%以下.据近年来通州市实行稚蚕专业饲育和企业化经营方式,集中饲育至第3龄或第4龄后分户饲育壮蚕,受蚕病、农药中毒、鼠害等损失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3.
桑蚕大蚕期是用工最多、食桑量最大、龄期经过最长,丝腺发育成长和合成丝物质最旺盛的时期。因此,养好大蚕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的关键。近年来,富东镇不断总结和推广科学饲养大蚕的关键性技术,蚕茧产量和质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6年全镇桑园面积1400hm^2,饲养蚕种5.5万张,产茧2230t,平均张产20.3kg,上茧率达92.7%,解舒率73%,茧丝净度95.3分。总结出关键性技术有五项,现将有关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蚕从4龄饷食到老熟上蔟,这段时期称为大蚕期。在养好小蚕的基础上,根据大蚕生理情况,保障饲养必需的生活环境条件,进行精心饲养,科学管理,以获得蚕茧单产高、质量优、效益好。因此,必须深入普及推广科学养蚕技术,提高蚕桑人员科技素质,促进“三高”蚕业发展。本文就怎样养好大蚕的有关技术操作问题与同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华 《蚕学通讯》2014,(3):41-42
正小蚕共育就是将养蚕户的蚕种集中在一起,由专人负责统一孵化,饲养到一定程度,分发到养蚕户饲养的一种模式。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的是专业户共育的模式。现将小蚕共育的优势及技术要点阐述如下:1小蚕共育的优势1.1符合小蚕的生理特点"养好小蚕七成收",也就是说,养好了小蚕,大蚕丰收就有七成的把握了,这充分说明养好小蚕的重要性。虽然饲养小蚕的桑叶量和劳动量都比较少,但是,由于小蚕饲养要求  相似文献   

16.
夏冬 《四川蚕业》2012,40(3):28-28,31
<正>蚕从孵化到结茧,生产上所用的蚕品种一般是四眠五龄。通常把1~3龄蚕称小蚕(稚蚕),4~5龄称大蚕(壮蚕)。稚蚕与壮蚕在形态、生理、生态要求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小蚕期是充实体质和促进群体发育整齐的重要时期,养好稚蚕是蚕茧丰收的基础。本文根据小蚕的生理特性,着要阐述小蚕饲养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在养蚕生产上通常1-3龄蚕,称小蚕(或叫稚蚕);4-5龄称为大蚕(或叫壮蚕)。小蚕是充实体质的阶段,是整个养蚕的基础。在饲育过程中,如处理不当,易造成蚕体质虚弱。因此,"养好小蚕七成收",这是蚕农长期在养蚕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小蚕期个体形体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别家蚕品种的真实性及检验蚕种杂交率是蚕桑生产的重要工作,但目前生产上还没有一种理想实用的方法。研究发现,采用体视显微镜(解剖镜)放大观察蚁蚕或1、2龄小蚕,不同蚕品种具有不同的蚕体颜色、斑纹、斑纹颜色和形状、体型等形体特征,这种形体特征与4、5龄大蚕的形体特征不同,据此可研究建立根据小蚕期形体特征鉴别家蚕品种及检验蚕种杂交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文娟 《蚕桑通报》2008,39(2):57-58
俗话说“养好小蚕—半收”,小蚕饲养很重要。养蚕生产上的小蚕是指1~3龄蚕,大蚕是指4~5龄蚕。春蚕的蚕期一般为26~28d,其中小蚕期为10d.时间相对较短。在这短短的10d时间内如何科学合理的饲养小蚕,为大蚕的省力化饲养打下良好的生理基础,夺取蚕茧生产的稳产高产,在此,谈谈小蚕饲养的几个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20.
桑叶是蚕儿生长、发育的营养来源。桑叶质量与原蚕饲育乃至蚕种质量密切相关,而桑叶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桑品种。因此,原蚕用桑品种的选择历来受到蚕种场的重视。笔者曾长期在小和山原蚕种场工作,该场在七十年代初期的用桑品种搭配是:1、2龄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