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使抚仙湖流域磷矿开采区恢复的植被结构合理,物种丰富,系统稳定,对研究区分布较广的华山松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各物种在群落内的地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山松林群落结构完整,物种丰富,生长旺盛,是磷矿开采废弃地上植被恢复的理想林种,并制定出用华山松、滇石栎、小白花杜鹃、厚皮香、地石榴等华山松群落各层优势种,及当地耐贫瘠的乡土物种做磷矿开采废弃地华山松群落恢复的物种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群落调查,对抚仙湖流域磷矿开采区地带性原生植被元江栲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各物种在群落内的地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元江栲作为群落的优势种,对稳定群落的结构和物种组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作为磷矿开采废弃地上进行植被恢复的理想树种.研究并制定出磷矿废弃地恢复元江栲群落时合理的物种配置方案,使恢复后的元江栲群落结构合理、物种丰富、系统稳定,以尽快恢复矿区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3.
运用法瑞学派野外群落样方调查方法,对抚仙湖流域磷矿开采区物种较丰富的滇油杉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各物种在群落内的地位进行了分析,制定出用滇油杉群落乔灌层优势种滇油杉、高山栲、滇石栎、厚皮香、常绿蔷薇,及当地抗逆性强的乡土物种地石榴、葛根、滇蔗茅、狗牙根做磷矿开采废弃地恢复的物种配置方案,以使恢复后的滇油杉群落结构合理、物种丰富、系统稳定,尽快恢复矿区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群落调查,对抚仙湖流域磷矿开采废弃地1~5 a自然恢复的植被群落演替规律、特征及各物种在群落内的地位进行分析,制定出用自然恢复群落中出现的优势种滇蔗茅、波叶山蚂蝗及当地抗逆性强的其它乡土藤、灌木植物做磷矿开采废弃地灌草丛群落做恢复的物种配置方案,以改善磷矿开采废弃地恶劣的土壤环境,为后续灌木林的演替和恢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矿山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植被特征和物种多样性,以福建紫金山金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对6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数量组成进行样方调查,统计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并与未被破坏的自然植物群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植被恢复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植被恢复9a后,人工植被恢复群落物种组成仍以草本植物为主,五节芒、藿香蓟、艾草、三叶鬼针草和柳叶箬对废弃地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作为乔、灌、草相结合治理模式的配置草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马尾松—枫香—本地河滩草模式物种多样性较高,植被恢复效果较好,其次为马尾松—邓恩桉—本地河滩草模式,马尾松—樟树—胡枝子—本地河滩草模式的植被恢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根据景洪森林公园旁采矿区废弃地实际环境情况,选择出以豆科植物为群落的主要树种,科学地配置了植物群落的伴生树种,对矿区开展植被群落恢复技术研究.乔木树种选择了银合欢、降香黄檀、印度紫檀、桃花心木、阿丁枫、思茅松、山桂花、绒毛番龙眼等进行植被群落搭配种植试验.研究表明,在科学搭配植物群落后,豆科植物在群落中的成活率为90%以上,其中银合欢的成活率高达95%;其他伴生树种的成活率也均在70%以上,植物群落相对稳定.以豆科乔木树种为主要树种的植物群落在矿区植被恢复中,对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同时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可以有效改良土壤肥力,在作为热带矿区植被群落恢复的主要树种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南方红壤丘陵区不同森林恢复类型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并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了10种土壤生物学指标对多样性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样地中物种多样性以天然次生林最高。不同土壤生物学指标对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响应不尽相同,其中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生物量碳、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微生物总数、脲酶、酸性磷酸酶等7个指标随着灌木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得到改善;细菌数量和酸性磷酸酶随乔木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增加;放线菌数量和多酚氧化酶随灌木个体数的增加而增加;真菌数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随乔木个体数的增加而减少;转化酶与物种多样性指数没有直接线性关系。最后建立了上述9个指标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数学模型。保护和提高南方红壤丘陵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能促进部分土壤生物学活性指标的改善和生态功能的恢复。灌木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在人工造林恢复植被过程中应予以重视,它对于土壤生物学肥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砚山县石漠化区域植被修复的物种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敏慧  陆艳  王婷  陆贵文 《水土保持通报》2015,35(2):319-325,331
[目的]对石漠化区域人工植被恢复的物种配置方案进行研究,为恢复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服务功能,遏制水土流失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对砚山县不同等级石漠化区域的植被进行实地调查,选取并查明无明显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3类小区域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各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结果]清香木、栓皮栎是乔木层优势种,火棘、野花椒是灌木层优势种,茅草为草本层优势种,葛藤为藤本植物优势种,它们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结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采用各层乡土优势种并结合引进物种山葡萄等进行石漠化山地乔灌草藤搭配为适合人工植被修复的物种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9.
吴旗柴沟流域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吴旗县植被自然恢复的基本过程及其物种多样性变化,对该县柴沟流域封禁多年的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沟流域植物种主要以猪毛蒿、达乌里胡枝子、赖草、铁杆蒿为主,阳坡的植被演替规律为猪毛蒿+狗尾草+华虫实→赖草+猪毛蒿(达乌里胡枝子、铁杆蒿、隐子草)→达乌里胡枝子+赖草(百里香、冷蒿、角蒿、铁杆蒿),阴坡植被恢复的演替规律为猪毛蒿(达乌里胡枝子、赖草)→铁杆蒿(冷蒿)。柴沟流域阴坡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较高,阳坡较低,混交林地的丰富度最大、均匀度最小。  相似文献   

10.
为探寻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和土壤的演替规律及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以福建紫金山金尾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不同植被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研究,并与未被破坏的自然植物群落和植被恢复前的裸尾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能有效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且随群落演替的进行呈上升趋势,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α多样性指数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2)植被恢复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土壤容重和pH值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逐渐提升,最大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在恢复到11a时达到最大,相对于裸尾矿分别提高了112.91%和95.31%,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是裸尾矿的1.99~23.30倍,养分含量逐渐增大,其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植被的恢复不断改善着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不断提高,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又促进了植物群落的发育和恢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昆明磷矿废弃地复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市是云南省最大的磷矿生产基地,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磷需求的扩大,磷矿资源开采的强度与范围及矿区废弃土地资源数量呈大幅度增加之势,致使矿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对昆明地区磷矿开采区生态环境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磷矿废弃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及复垦难点,提出了强化水土保持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抚仙湖流域有机-常规种植菜地土壤磷素淋溶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3种不同高度的土柱,对有机-常规种植菜地土壤进行了磷素淋溶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种植菜地土壤磷素淋溶量远高于常规种植菜地土壤,不同高度土柱在模拟780 mm降雨量条件下,前者磷素淋溶平均水平是后者的26倍左右。灌溉不仅降低了不同土壤有效磷含量,而且使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征发生明显改变。此外,田间监测结果显示,有机种植对地下水磷素水平的提高明显大于常规种植。可见,有机种植中土壤磷素由淋溶进入地下水体相对于常规种植风险更大,有机种植业的发展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减缓土壤磷素淋溶流失。  相似文献   

13.
徐勇贤  梁强  周勇  陈志清  王火焰  黄标 《土壤》2024,56(1):103-111
以云南抚仙湖北岸澄江市约1 130 hm2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评价了研究区土壤质量状况,并进一步利用空间分析、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对研究区烟草种植的主要土壤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整体偏黏(平均黏粒含量496.7 g/kg)、偏碱(pH均值7.45)、有机质含量较高(均值28.55 g/kg)、大中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也整体偏高(水解性氮均值119.10 mg/kg、有效磷均值68.85 mg/kg、速效钾均值208.44 mg/kg、有效锰均值28.14 mg/kg),但各土壤性质在空间上变异较大。土壤基础地力、人为施肥管理、质地、酸碱性、有效锰是影响该地区土壤肥力的主要障碍因素,这些因素可通过有机质、速效钾、黏粒、pH、有效锰等指标进行评价,并指导烟草种植的土壤管理。烟草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土壤性质、烟草养分需求,结合土壤养分空间变异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有助于明确群落演变的机理,可对该区植被恢复重建、群落演替、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维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选取该区5个典型撂荒群落,在群落尺度上,分析地上生物量的月动态,重点研究了地上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5个撂荒群落地上生物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月份之间差异极显著,群落生物量由大到小为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群落茭蒿(Artemisia giraldii)群落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群落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群落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hurica)群落;(2)群落地上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关系表现为线性增加和线性减少两种形式。猪毛蒿群落中二者呈线性增加。铁杆蒿和白羊草群落地上生物量随丰富度的增加线性增加。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群落地上生物量随均匀度的增加线性减少。空白生态位的占有和利用、生态位互补效应、种间相互作用是解释二者关系的内在机制,冗余种假说效应可能会导致不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5.
稀土废矿区的快速绿化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废矿区土壤中残留了大量的NH4^+离子,这是一批宝贵的氮素资源。根据土废矿区土壤的深入分析,采用在废矿区种植桉树、香根草、鸭拓草、宽叶雀稗等植物的方法,取得极显著的快速绿化治理效果,为稀土废矿区治理找到了一个投资省、见效快、效果好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滇池流域群落演替对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滇池流域4个主要天然森林群落(灌木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和森林水源涵养能力进行分析,旨在了解群落演替对森林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灌木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的演替顺序,物种数和丰富度逐渐降低,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呈"U"型趋势,并以常绿阔叶林最大,分别为1.61,0.68,0.36。(2)群落演替能增加林冠郁闭度,并显著增加林冠降雨截留率;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存在指数关系,即y=aebx;4种群落类型中,常绿阔叶林林冠郁闭度最大,为0.86,降雨截留率达到100%时的临界降雨量最高,为5.90mm。(3)群落演替能增加森林枯落物总蓄积量和有效拦蓄量,并以常绿阔叶林(顶级群落)最高,分别为11.35,8.37t/hm2;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在分别浸水8h和6h时达到饱和状态,且持水量与浸水时间的关系为Q=aln(t)+b。(4)0-20cm森林土壤容重随着群落演替过程逐渐降低,以常绿阔叶林最低(0.89g/cm3),灌木林最高(1.40g/cm3);自然含水率、总孔隙度和持水力逐渐增加,并以常绿阔叶林最高,分别为25.31%,49.79%,148.40t/hm2,灌木林最低,分别为19.91%,38.63%,42.20t/hm2。(5)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森林优势种逐渐明显,均匀程度逐渐增加,群落逐渐趋于稳定,且森林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