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双孢蘑菇褐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贤  金卫群 《食用菌》2010,32(3):63-63,68
防治双孢蘑菇褐腐病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根据双孢蘑菇褐腐病菌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侵染双孢蘑菇的途径和病害发生规律,对菇房和床架采用敌敌畏和石灰进行菇房环境消毒及床架的杀菌处理;采用日光暴晒5h和38%甲醛熏蒸消毒覆土,能明显控制病害菇的发生。药物防治及综合措施防治试验以采用38%甲醛覆土消毒结合施保功化学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双孢蘑菇褐腐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有害疣孢霉引起的双孢蘑菇褐腐病是八十年代末开始在上海蔓延的重要真菌病害,菇房一旦发病,产量大幅度下降,其初侵染源是蘑菇覆土。掌握适宜的栽培季节,避免过早播种和覆土;7 ̄8月份曝晒覆土;覆土前一周用化学纯36% ̄38%甲醛熏土;结合蘑菇调水,施用混灭剂、特克多、多丰农、施保功、多菌灵以及甲基托布津等化学药剂,能有效控制病害,及时摘除病菇、防止孢子飞散、避免或减少蘑菇被再次侵染及采用抗病品种,能防止  相似文献   

3.
国外蘑菇褐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琦  王镭 《食用菌》1993,15(2):38-38
近几年来,上海地区蘑菇褐腐病来势凶猛,侵延迅速,已严重威胁到上海蘑菇栽培业的生存。本文就国外蘑菇褐腐病的研究作一简要的介绍,以供国内同行们借鉴。蘑菇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湿泡病、湿腐病、褐痘病、肿柄病等,英文名为Wet bubble。其致病菌为有害疣  相似文献   

4.
吴顺章  赖宝春 《食用菌》2007,29(2):55-57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霉得克和多菌灵对蘑菇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得到2条毒力回归方程及相应的EC50。结果表明:霉得克对蘑菇褐腐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药效试验表明:40%霉得克可湿性粉剂750~1500倍液防治蘑菇褐腐病效果显著,且无药害现象,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蘑菇褐腐病的几个发病条件调查康素珍(上海农学院园环系上海201101)蘑菇褐腐病(MycogoneperniciosaMagn,)是当前上海蘑菇生产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八十年代初仅在个别菇房中发生,随着容易感病的气生型蘑菇菌株的扩种,该病也相...  相似文献   

6.
蘑菇白腐病又名褐腐病、水泡病,是蘑菇病害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王镭  谭琦 《食用菌》1992,14(5):38-38
随着蘑菇褐腐病发病面积的逐年扩大,如何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展已迫在眉睫。我们在研究致病菌有害疣孢霉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防治研究.本文就7个蘑菇菌株对褐腐病的抗病力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8.
褐蘑菇及其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蘑菇及其驯化栽培田绍义(河北张家口坝上农科所076450)褐蘑菇是笔者1988年采集于河北坝上高原草场上的一种草腐性野生蘑菇,具有菇香浓郁、口感鲜美、肉厚滑嫩、鲜于食用皆宜的独特风味。褐蘑菇在国内属首次发现井驯化栽培成功。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利用杏鲍菇菌糠栽培褐蘑菇技术要点,主要包括栽培条件、堆料发酵、播种、覆土前发菌、覆土管理、覆土后发菌、催蕾管理、出菇管理、采收管理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国外蘑菇湿泡病防治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蘑菇湿泡病防治新法林汝楷(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365000蘑菇湿泡病(wetbubble),又称褐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蘑菇常见病害。该病一旦发生则很快蔓延,造成蘑菇严重减产。研究改进湿泡病的防治方法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以色列北部地区菇农采用牛粪沼气...  相似文献   

11.
泥炭覆土厚度对双孢蘑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泥炭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覆土厚度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覆土厚度为5 cm时,双孢蘑菇产量最高;泥炭覆土厚度为4 cm时,双孢蘑菇子实体较大,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2.
双孢蘑菇褐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起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褐腐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分子鉴定.分离培养褐腐病病原菌,采用CTAB法抽提其基因组总DNA,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菌株rDNA ITS区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克隆转化至大肠杆菌,挑选克隆成功的菌株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搜索,并下载部分具有代表性种的ITS序列,利用软件MEGA4 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通过序列分析,鉴定出引起双孢蘑菇褐腐病的病原菌为Mycogone perniciosa.  相似文献   

13.
张祖堂 《食用菌》2004,26(5):16-17
覆土是蘑菇栽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覆土的组成和性状对蘑菇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而覆土的保水、供水、透气性是衡量覆土好坏的关键。我地是全国最大的蘑菇生产基地之一,为了适应大面积、集约化生产蘑菇的需要,栽培基地一般选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裕的田园地上搭建塑料草帘菇房,就地取田园土作覆土(都为粘壤土),粘性较大,保水性能很好,  相似文献   

14.
<正>蘑菇栽培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但病虫为害日趋加重。目前主要病虫害有蘑菇褐腐病(又称蘑菇疣孢霉病、水泡病、白腐病)、蘑菇干泡病(又称轮枝菌)、胡桃肉状菌、蘑菇细菌性斑点病(又名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麻脸病)、蘑菇病毒病、  相似文献   

15.
杨春鹏 《蔬菜》2010,(11):7-9
<正>褐蘑菇,又名香口蘑、褐鳞蘑菇,是口蘑的一种,担子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草腐菌,其生长过程需要从粪草培养料中摄取有机质和矿物元素其菌肉肥厚,口感比白蘑菇更细嫩鲜美,香味比香菇更浓郁适口,同时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现已成为风靡欧美等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高品位食用菌,出口市场广阔,栽培前景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16.
双孢蘑菇覆土材料发酵土的制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春 《食用菌》2008,30(5):30-30
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条件。至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双孢蘑菇生产乃需采用覆土出菇技术。不同的覆土材料直接影响到双孢蘑菇的产量。目前,国外多数采用饱和含水量大、持水性好、孔隙度大的泥炭作覆土材料,成本较高,但双孢蘑菇产量高。国内的双孢蘑菇栽培由于栽培条件、栽培区域及运输成本因素的制约,一般都就地采用混合土或河泥砻糠土作为覆土材料。这两种覆土材料有许多不足,如混合土(将表土15cm以下的细土与粗土混合)含水量低,  相似文献   

17.
几种杀菌剂对蘑菇褐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琦  王菊明 《食用菌》1992,14(4):38-38
由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 Magn)引起的蘑菇褐腐病,近几年来在上海郊区迅速蔓延,危害严重,已成为制约蘑菇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进行了疣孢霉的室内药剂筛选及菇床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培育蘑菇都是采用两次覆土法,即覆粗土后再覆细土,且要求是粒状土。此法的缺点是:①要挖取大量的塘泥作为覆土材料,在不少蘑菇产区,塘泥的来源往往有困难;②要花大量劳力制作粗细不同规格的土粒,如遇天气不好,备土困难,往往会误了覆土期,而影响蘑菇产量;③覆土工艺烦琐,花工又多。因此,广大菇农迫切要求改革覆土材料和覆土方法。实验经过和效果据报导,国外蘑菇覆土多数是采用泥炭土与白垩混合后制成1~1.5厘米的土粒,一次覆完。1980年作者赴香港考察盐渍蘑菇的加工和蘑菇生产时,  相似文献   

19.
谭琦  唐忠 《食用菌》1993,15(6):35-35
蘑菇褐腐病近几年在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区发生极为严重,轻者减产20%~30%,重者只菇无收,已成为上述地区蘑菇的主要病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近两年的调查研究,在对上海地区蘑菇褐腐病的致病菌——有害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 Magn.)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室内药剂筛选、菇床药效和药害试验,提出了适合本地区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已在上海嘉定、松江、青浦、浙江平湖等地试验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这套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10,(4):29-29
覆土是双孢孢蘑菇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双孢蘑菇的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就可以及时覆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