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2.
土壤磷素的化学组分及其植物有效性 总被引:54,自引:7,他引:54
本文主要论述了土壤磷素分级方法、土壤不同磷素组分的转化与植物有效性的关系及影响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不同分级方法的优缺点给予了评价,并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土壤磷素相关文献的全面梳理与系统总结,明确国内外土壤磷素研究的现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0 ~ 2021年间8444篇与土壤磷素相关的研究论文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国家、机构、关键词及其聚类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磷素研究的发文数量从2017年开始快速增长。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发文数量位列前三,其中美国和澳大利亚中介中心性较高。研究机构合作网络显示中介中心性较高的机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阿德莱德大学和拉筹伯大学,其分别以农田磷素可持续管理、植物-微生物介导磷素利用效率、土壤磷组分和磷循环为研究重点。文献共被引分析表明,磷素的资源短缺、遗留效应、径流迁移特征和限制机制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和突现性分析表明,土壤氮磷互作、磷素-植物效应、磷素有效性、动态变化等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趋势集中于微生物(群落)、养分限制(化学计量比)和气候变化等方面对土壤磷有效性和磷周转的影响。未来充分挖掘微生物资源、缓解土壤养分限制将为土壤磷素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措施。 相似文献
4.
5.
热带胶园土壤磷素形态和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Hedley的磷素分级方法研究热带胶园土壤磷的形态,结果表明,热带胶园土壤磷主要以ResidualP、NaOH-Po和NaOH-Pi形态存在;各种形态磷的损失质量分数均高于38%;其中Residual P和NaOH-Po的损失量最高,分别占全磷损失量的52%和16%,它们是长期耕作条件我园土壤磷两种最重要的有效磷源。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能够提高轮作体系的磷效率,本研究调查了前茬作物收获后的土壤磷状况,并尝试采用基于生物有效性的磷素分级方法 (BBP) 评价其对后茬玉米磷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设置室内模拟盆栽试验,前茬作物处理包括蚕豆 (Vicia faba)、小麦(Triticum aestivum)、黑麦草 (Lo... 相似文献
8.
不同剖面层次土壤磷素运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陕西杨凌地区Lou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饱和稳定流土柱运移试验。测定磷酸盐(H2PO4^-)在不同层次土壤中的运移穿透曲线(BTC)。应用CDE模型、CXSTFIT软件程序对其实测穿透曲线(BTC)进行拟合求其运移参数,研究其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磷酸盐在Lou土中的运移受到土壤的强烈阻滞作用。随着CaCO3含量增加。磷酸盐运移所受的阻滞作用增大。磷酸盐在Lou土不同剖以次中运移所受阻滞作用大小与CaCO3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791^**;而与粘粒含量且成极显著的负相关,r=0.9318^**。磷酸盐在Lou土不同土层运移所受阻滞作用大小顺序为“钙积层>堆垫表层>粘化层,其阻滞因子R值分别为:11.80-13.00,5.20-7.00,3.90-5.00。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土壤的有机磷(Po)占全磷30% ~ 65%,矿化后可被植物直接利用,成为生态系统生物有效磷重要来源。准确测定Po形态组成及矿化速率是科学利用土壤Po库的基础。本文目的是对目前常见土壤Po形态组成和矿化速率测定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总结分析,为研究人员选择合适测定技术提供依据。搜集并分析近20年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92篇关于Po形态组成与矿化速率方法研究论文。介绍了3种常用Po形态测定技术(连续分级法、酶水解法和核磁共振法)和近年来兴起的3种Po矿化速率测定技术(同位素稀释技术、连续观测-差减法和模型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几种技术适用范围、主要优缺点和互补性。尽管目前仍无针对土壤Po形态组成和矿化速率“最佳”测定方法,但是,研究人员可根据待测土壤理化性质和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测定技术。提出未来应在酶水解技术标准化、13C和31P核磁共振技术联用、发展包含植物因素Po矿化速率测定技术、联用形态和矿化速率测定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石灰性菜园土壤中各形态磷素的富集与变异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由于长期种植蔬菜,石灰性菜园土壤中的磷素在剖面中发生了分异,直接影响到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蔬菜的产量及品质。通过对不同植菜年限石灰性菜园土壤剖面磷素形态分级及其变异规律的研究,探讨了全磷、有效磷和无机磷不同形态的变异特征以及其磷素形态分布与其它土壤性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石灰性菜园土壤耕层全磷、有效磷、无机磷与有机磷均比粮田富集强烈,有效磷源的无机磷形态含量与植菜年限呈明显的正相关,各形态无机磷含量的垂直分布与粮田存在显著关系,Ca2-P、Ca8-P、Fe-P含量为表层强烈富集,向下骤减的垂直分布特征。溶度较高的Ca2-P、Ca8-P与有机质等养分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CaCO3含量和pH值的降低呈显著的负相关,随植菜年限的延长,有机质及其它养分含量的提高以及CaCO3含量和pH值的降低也促进了难溶杰礁的有始化. 相似文献
11.
Bowman-Cole石灰性土壤有机磷分组法的改进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本文研究了Bowman-Cole土壤有机磷分组法应用于石灰性土壤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法。改进法的四组土壤有机磷(P0)的分组为:在氯仿预处理土样后用0.5molL-1NaHCO3浸提活性P0;然后,先用0.05molL-1NaOH、后用1molL-1H2SO4处理残余土样浸提中度活性P0,0.05molL-1NaOH提取的无机磷和1molL-1H2SO4提取的有机磷属于中度活性P0;在氯仿和0.5molL-1NaHCO3处理后,用0.05molL-1NaOH浸提稳定性P0,把浸提液的酸度调至pH3.00时,上清液中的有机磷为中度稳定性P0,而沉淀中的有机磷为高稳性P0。结果表明,改进法能更好地区分具有不同矿化率的有机磷化合物,例如,核酸、甘油磷酸、植酸钙、肌醇三磷酸铁、植酸铁等。改进法增加了超声波处理,使震荡时间也明显缩短。因此,石灰性土壤有机磷分组的改进法比Bowman-Cole法更理想。 相似文献
12.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2012,43(22):3231-3234
Effects of different kinds of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AEM) on soil P extracted by AEM (AEM P) were investigated in three soils (Cumulic Andosol, Yellow soil, and Gray Lowland soil).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EM P among the AEMs tested (BDH-Prolabo 551642S, AGC Engineering Selemion AMT, and AGC Engineering Selemion AMV). The AEM P was greater than water-soluble P in all soils. Although AEM P was greater than Truog-extractable P in Cumulic Andosol, the reverse was true in the Yellow soil and Gray Lowland soil. 相似文献
13.
潜育化作用对水稻土磷素形态与供磷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对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几个不同潜育度水稻土剖面的磷素状况及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并用张守敬—Jakson无机磷分级法做无机磷分级。结果表明 ,土壤潜育化程度对土壤全磷没有明显的影响 ,对土壤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土壤潜育化程度加重 ,无机磷中的O—P含量有增加趋势 ,其占土壤无机磷的百分数增大 ;土壤有机磷也随之增加 ;但有效磷含量减少。潜育化状况对土壤磷素形态与有效性的影响与土壤有机质和还原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4.
调控措施对滨海盐渍土磷素形态及作物磷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滨海盐渍化土壤存在磷素有效性低的问题。本试验采用根袋法盆栽试验,共设不施磷肥、常规磷肥、磷肥+生物质炭、磷肥+腐殖酸、磷肥+商品有机肥5个处理,分析不同调控措施对非盐渍土、轻度盐渍土和中度盐渍土有效磷含量、磷素形态以及大麦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盐碱障碍降低根区内外土壤有效磷含量,表现为非盐渍土>轻度盐渍土>中度盐渍土。添加生物质炭能显著提高轻度、中度盐渍土根区内外土壤有效磷含量,较常规磷肥对照处理分别提高40.72%、84.80%。②盐碱障碍降低大麦产量,抑制地上部对磷素的吸收,不同调控措施均能促进盐渍土上大麦对磷素的吸收,提高磷肥利用率。轻度盐渍土上不同调控措施的增产效果不显著,中度盐渍土上添加生物质炭处理显著提高大麦产量,较常规磷肥对照处理提高63.20%。③盐碱障碍降低土壤活性无机磷、NaOH-Pi、NaHCO3-Po、NaOH-Po比例,增加HCl-Pi比例。添加生物质炭处理能显著提高盐渍土活性无机磷比例,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添加生物质炭和商品有机肥处理对中度盐渍土上HCl-Pi比例的降低效果优于轻度盐渍土。 相似文献
15.
16.
未开垦干扰黑土土壤磷素形态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典型黑土区未经干扰的天然次生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的Hedley分级方法,研究了0~190 cm土壤剖面中不同磷素形态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未开垦干扰黑土土壤剖面有机磷含量高于无机磷,不同形态磷素含量以中活性有机磷Na OH-Po比重较大,占土壤全磷总量的50.78%,而活性磷H2O-Pi、Na HCO3-P含量及分别占土壤全磷总量的比重较低;垂直空间上,土壤各磷素形态含量以0~10 cm土层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层(P0.05),并且除Na OH-Po除外,其他磷组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均表现为0~70 cm土层范围内逐渐降低,之后先增加后下降的一致性变化规律;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形态磷素与土壤有效磷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均可以作为植物吸收利用磷素的重要来源,其中Na HCO3-Pi、Na OH-Pi和Na OH-Po对有效磷的贡献较大。研究结果可为黑土区土壤磷素有效性评价提供本底值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土壤无机磷分级及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介绍了无机磷来源、形态和数量概况,综述了无机磷分级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无机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尤其施肥对无机磷剖面分布及分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农田土壤无机磷分级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土壤有机磷形态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土壤有机磷形态测定及其与土壤有效磷、小麦幼苗吸磷量、黑麦幼苗吸磷量、幼苗试验土壤有机磷矿化量的相关分析,研究了土壤有机磷形态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反映土壤供磷状况及植物磷素营养状况的一些相关指标,如有效磷、黑麦草幼苗吸磷量与有机磷组分无明显直线相关关系,不能说明土壤有机磷形态的有效性。而幼苗试验土壤有机磷的矿化量、小麦幼苗吸磷量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土壤有机磷形态的有效性。总的趋势是活性有机磷和中等活性有机磷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高稳性有机磷有效性最低。 相似文献
19.
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磷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会同不同发育阶段(3年生,8年生幼龄林、18年生中龄林、26年生成熟林)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磷各组分和有效磷(A-P)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林龄杉木林土壤有机磷(TOP)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从林龄上,8、18和26年生杉木林土壤TOP总量比3年生分别提高了71.20%,99.94%,74.91%;4组活性不同的有机磷组分中,中等活性有机磷(MLO-P)和中等稳定性有机磷(MRO-P)的相对含量较大,其次是活性有机磷(LO-P)和高稳性有机磷(HRO-P);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表层(0~20 cm)显著高于深层土壤(20~40 cm和40~60 cm);3年生、8年生和26年生林分,A-P含量与TOP呈显著正相关;3年生、8年生和26年生林分,A-P含量与MB-P含量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TOP和MB-P是本研究区A-P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