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种公猪精液繁殖障碍病毒性病原的感染状况,应用PCR对2014年—2016年间云南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212份种公猪精液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细小病毒(PPV)5种与猪繁殖障碍有关的病原检测。结果表明,PPRSV阳性率为7.08%,CSFV阳性率为3.77%,PCV2阳性率为6.60%,PRV阳性率为3.30%,没有检测出PPV,PRRSV和PCV2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其他疫病保持相对平稳态势。所有的混合感染样品中,均检测出了PRRSV,其中PRRSV和PCV2的混合感染最为常见。结果提示,控制猪场疫病发生的关键是控制PRRSV和PCV2的流行,有必要加强对种猪群的疫病病毒检测,推行种猪场主要疫病的控制与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2.
猪细小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一种自主型细小病毒,是引起母猪产畸形胎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头胎怀孕母猪感染PPV之后可引起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流产、不孕、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PPV、猪圆环病毒(P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一直是猪病研究的热点,最近研究发现PPV在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湖南省原种猪场主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流行情况及免疫抗体水平,2015—2019年对5个原种猪场,采集血清及对应扁桃体样品各1 000份进行主要繁殖障碍性疾病检测,其中对扁桃体样品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病原检测,对血清样品进行CSFV、PRRSV、PRV-gB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CSFV、PRRSV、HP-PRRSV、PRV、PCV2和PPV病原阳性率分别为0、2.1%、1.3%、9.5%、22.1%、28.9%;部分场PRV感染抗体(gE)反复出现转阳,多数猪场PCV2和PPV感染较严重;CSFV、PRRSV、PRV-gB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6.9%、99.7%、98.7%,均超过了国家规定的70%的最低标准。结果表明,这5个原种猪场的CSFV、PRRSV、PRV抗体保护水平良好,且猪瘟基本达到了免疫无疫状态,但部分原种猪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PRRSV、HP-PRRSV、PRV、PCV2、PPV感染,其中PCV2与PPV感染较为严重,需通过免疫、监测、生物安全控制等综合措施,加强控制与净化。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乳胶凝集试验(LAT),对贵州省4个地区6个规模化猪场240份血清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及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体水平检测。结果:CS-FV、PPV和PRV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4.2%、77.9%和59.2%;PRRSV、PCV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4%和32.5%。上述结果表明,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和猪瘟免疫效果比较理想,但6个规模场存在PRRSV和PCV2混合感染,应引起各养殖场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规模猪场能繁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流行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和布病虎红平板与试管凝聚试验法,在安顺市35个养殖场采集898份猪血清,对养殖场猪细小病毒病(PPV)、猪伪狂犬病(PRV)、猪2型圆环病毒病(PCV2)、猪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V)及猪布鲁氏菌病等5种能繁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进行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检测阳性率分别为:PRV病0%、猪布鲁氏菌病0%、PPV病1.3%、PCV2病16.3%、PRRSV病3.0%.根据监测结果,PRV病和猪布鲁氏菌病得到较好防控,PPV病、PRRSV病、PCV2病均不同程度在养殖场流行,但PCV2病流行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2018年4月,新疆某规模化繁育猪场出现大量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繁育障碍症状。为确诊病因,采集胎儿组织和母猪流产分泌物,通过普通PCR、RT-PCR、real-timePCR技术,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弓形虫4种病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RRSV检测呈阳性,PRV、PPV和弓形虫检测呈阴性。通过PRRSV特异性引物NSP2进行PRRSV毒株鉴定,确定该猪场存在PRRSV类NADC30毒株。结果表明,类NADC30毒株是导致该猪场出现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说明该新型毒株已经蔓延到新疆地区,并开始对该地生猪养殖业造成危害。本试验为新疆地区猪场母猪繁殖障碍的病因调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由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在宁夏原州区和青铜峡2个县区,对26340头繁殖母猪进行了现场调查和临床检查,重点对繁殖障碍的14个猪场的260头母猪进行病因调查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宁夏母猪繁殖障碍的平均发病率为28.15%,主要由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温病毒(CSFV)及猪生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了解广西猪主要病毒性繁殖障碍疫病的发生态势,为预防和控制此类疫病提供科学依据。采用RT-PCR/PCR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8年2月采自广西的349份流产胎儿样品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及猪乙型脑炎病毒(JEV)6种主要病毒性繁殖障碍疫病病原的检测并分析其阳性检出率在不同年份、季节之间的差异及病原混合感染情况。结果显示,2014-2017年,6种病原的猪场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JEV(36.00%)、PRRSV(16.00%)、PCV2(9.00%)、PRV(7.00%)、PPV(6.00%)和CFSV(5.00%),样品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JEV(27.06%)、PRRSV(6.18%)、PRV(5.88%)、PCV2(3.82%)、CSFV(2.35%)和PPV(2.35%)。季节因素对6种病毒性繁殖障碍疫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JEV在夏季、秋季检出率较高,春季、冬季检出率较低;PRRSV一年四季检出率均较高,且无明显差异;PCV2在春季检出率较高,其次是夏季和冬季,秋季检出率较低;PRV在春季、冬季检出率较高,夏季、秋季检出率均为0;PPV在夏季检出率较高,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检出率为0;CSFV在冬季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夏季,春季和秋季检出率均为0。流产胎儿以单一感染为主,6种病毒均存在不同程度单一感染情况,单一感染率JEV最高(23.82%)、PCV2最低(0.59%);混合感染以双重感染为主,其中以2016年双重感染情况较多,且感染组合多样;三重感染情况较少、仅在2016年送检样品中发现1例,未发现四重及四重以上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2014-2017年,JEV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已成为广西部分猪场母猪流产最主要病毒性病原。PRRSV和PRV仍是目前引起广西猪场母猪流产的主要病毒性病原。  相似文献   

9.
广西猪细小病毒与PRRSV、CSFV、PCV2、PRV混合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PCR技术,对广西南宁、玉林、贵港、柳州、钦州和桂林6个市的10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141份病猪组织样品进行猪细小病毒(PPV)的检测;同时,对鉴定为PPV阳性的样品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毒(PRV)的检测,以确定猪群中PPV与其它病毒混和感染情况。结果,所有样品诸病毒的阳性检出率达17.73%(25/141);流产胎儿PPV阳性率为19.57%(9/46),繁殖障碍母猪扁桃体的PPV阳性率为17.74%(11/62),发病断奶仔猪组织病料的PPV阳性率为15.15%(5/33),PPV与PRRSV、CSFV、PCV2和/或PRV4种病毒均有混合感染现象,混合感染样品占PPV阳性样品的48.00%(12/25)。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猪繁殖障碍性病毒性疫病六重PCR检测方法对贵州省安顺某猪场送检的病死仔猪进行了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和日本脑炎病毒(JEV)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送检的仔猪同时感染PCV2、PRRSV和CSFV。  相似文献   

11.
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以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出无活力的弱仔、畸形仔、少仔和公、母猪的不育等为特征,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能够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病因比较复杂,既包括病原因素,又包括非病原因素.危害最严重的主要是病毒感染,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B)和猪瘟病毒(CSFV),另外猪圆环病毒(PCV)感染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对于发生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猪场,只有弄清发病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云南省红河州猪繁殖障碍综合征严重危害养猪业的情况,对全州12个县(市)21个种猪场982户农户的4 329头繁殖母猪和种公猪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发病率在种公猪为23.6%,妊娠母猪为40.69%,初生仔猪死亡率为18.6%;在死亡仔猪中,流产占10.1%,死胎占54.5%,弱仔占32.5%,畸形占2.9%。初步查清了引起红河州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主要病原有细小病毒(PPV)、伪狂犬病毒(PRV)、衣原体(Chlamydia)、乙型脑炎病毒(JEV)、刚地弓形虫(TG)、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圆环病毒2型(PCV2)、布鲁氏菌(Bruc)和猪瘟病毒(CSFV)等9种,其中CSFV的带毒率为1.19/6,其他病原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PPV27.7%,PRV24.6%,衣原体22.8%,JEV13.6%,TG12.0%,PRRSV11.5%,PCV27.2%,Bruc4.6%,总阳性率达75.4%,其中单一病原抗体阳性率为39.6%,两种和两种以上病原抗体阳性率为35.6%。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针对当前对养猪业危害严重的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细小病毒(PPV),分别建立了检测CSFV和PRRSV的双重RT-PCR方法和检测PCV2、PRV及PPV的多重PCR方法。所建立的方法对CSFV、PRRSV、PCV2、PRV和PPV核酸的检出量分别为7.5 pg/μL、14.2 pg/μL、6.9 pg/μL、9.2 pg/μL和8.6 pg/μL。应用建立的方法分别对陕西省的陕南、陕北、关中等地区部分猪场采集的118份血清进行病毒检测。5种病毒的检出率分别是,CSFV为4.23%(5/118),PRRSV为22.01%(26/118),PCV2为15.25%(18/118),PRV为22.88%(27/118),从血清样品中未检测到PPV。本研究建立的检测RNA病毒双重RT-PCR和DNA病毒的多重PCR方法,为猪主要病毒其快速检测提供了可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浙江省猪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及变化规律,本试验对2017-2020年浙江省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送检的血清和病料样品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4种疫病病原和抗体检测。抗体检测结果显示:PRRSV、CSFV、PCV2、PRV-gE/gI、PRV-gB的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1.4%,83.6%,91.4%,36.1%,94.3%;不同年份中,CSFV和PCV2抗体水平一直呈稳中上升趋势,2020年PRRSV和PRV-gE/gI抗体水平下降明显。病原检测结果显示:PRRSV、CSFV、PCV2和PRV的感染具有普遍性,病原平均阳性率分别为22.9%,2.5%,17.3%,6.6%,其中PRRSV/PCV2双重感染较多,阳性率为9.7%;不同日龄中,PRRSV、PCV2和CSFV保育猪病原阳性率最高,育肥猪次之,而PRV产房仔猪阳性率最高;此外,2019-2020年CSFV、PCV2和PRV的病原阳性率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猪蓝耳病病毒(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引发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由此引发的疾病具有隐性带毒、亚临床感染、垂直传播和持续感染的特征,它们的共同致病症状是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胎儿木乃伊,新生仔猪高死亡率;育肥猪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发热,呼吸困难,皮炎、关节炎,神经症状,生长迟缓,免疫力严重降低,极易继发其它病原感染:成年猪长期带毒、排毒而无临床症状,其中猪蓝耳病、伪狂犬病也是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发病原[1~31].  相似文献   

16.
在GenBank中收集猪细小病毒(PPV)结构蛋白VP2基因、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ORF2序列、猪伪狂犬病毒(PRV)的gB基因、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NSP2基因、猪瘟病毒(CSFV)的E2基因和乙型脑炎病毒(JEV)的M基因,利用Primer5.0等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收集的序列分析比较,筛选出上述基因的特异保守序列并设计引物和探针,将设计好的探针与相应的微球偶联,优化条件,建立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PPV、PCV2、PRV、PRRSV、CSFV、JEV6种病毒核酸的多重液相芯片技术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对PPV、PCV2、PRV、PRRSV、CSFV、JEV6种病毒核酸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8.50×10~2copies/μL、2.87×10~2copies/μL、2.07×10~2copies/μL、2.61×10~2copies/μL、2.34×10~2copies/μL、2.05×10~2copies/μL,与相应病毒PCR/RT-PCR检测方法相比,敏感性提高了100~1000倍;对临床388份样品同步进行荧光PCR与液相芯片检测,结果99.87%相符。本方法为液相芯片技术在动物多病毒快速高通量检测、鉴别诊断等应用方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可以感染任何年龄的猪,造成免疫抑制,主要引起怀孕母猪的流产、早产和死胎等综合繁殖障碍疾病,仔猪和育肥猪出现呼吸道综合症状,使猪场的各种疾病容易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9,(2):193-197
由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繁殖障碍性疫病在中国的不断暴发,增加了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了建立同时检测这3种病毒的多重PCR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这3种病毒的参考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对反应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同时检测CSFV、PRV和PRRSV的多重PCR方法。该方法扩增的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570(CSFV),232 (PRRSV)和173bp(PRV)。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3种病毒的核酸最低检出量分别为23.88(CSFV),13.10(PRRSV)和14.60pg(PRV),对大肠杆菌(Ec.oli)、沙门菌(Salmonella)、猪乙型脑炎病毒(JEV)及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收集的168份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CSFV阳性率为24.4%,PRRSV阳性率为21.4%,提示河北省该段时间内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主要病原为CSFV和PRRSV。经多重PCR检测为PRRSV、PRV或CSFV阳性的临床样本,再次使用商品化的试剂盒进行检测,符合率为100.0%。这些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省时、高效,可用于PRRSV、PRV和CSFV感染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种公猪精液中与繁殖障碍有关的6种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PCR和RT-PCR技术,于2006年4月~10月对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30个猪场和人工授精站的生产公猪精液样品355份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PCV)、猪瘟病毒(CSFV)和日本脑炎病毒(JEV)等6种与猪繁殖障碍有关的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日本脑炎病毒检测为阴性,检出PRRSV、PRV、CSFV、PPV和PCV阳性数和阳性率分别为6份(1.69%)、9份(2.54%)、5份(1.41%)、75份(21.1%)、6份(1.69%),有一个猪场的5份样品存在PRV和PPV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引起某猪场母猪屡次配种不孕的原因。【方法】采集母猪饲料槽中正在食用的饲料检测黄曲霉素B1含量;采集返情母猪的口鼻腔拭子、肛门拭子及血清,使用PCR、RT-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PCV3、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猪瘟病毒(Classic swine fever virus,CSFV);随机剖检13头返情母猪,采集脾脏、淋巴结、脊髓、子宫、卵巢组织检测繁殖障碍性病毒的感染情况;对检测到的PCV2和PCV3部分阳性样品进行ORF2基因序列分析;观察母猪卵巢病理变化情况,汇总分析结果,诊断该场母猪受胎率低、持续返情的原因。【结果】该猪场饲料中黄曲霉素B1含量为4.5~9.0 μg/kg,均在GB 13078-2017规定的饲料中黄曲霉素B1允许范围内(<20 μg/kg)。PCR、RT-PCR结果显示,口鼻腔拭子、肛门拭子和血清的PCV2、PCV3、PRV、PPV、PRRSV、CSF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3头母猪的PCV2阳性率为69.23%(9/13),PCV3阳性率为38.46%(5/13),PCV2和PCV3混合感染率为30.76%(4/1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PCV2在脊髓中的病毒载量最高,脾脏次之,淋巴结中最少;PCV3在脾脏中病毒载量最高,脊髓次之,卵巢中病毒载量最少。ORF2基因序列分析发现,PCV2为2d亚型,PCV3为3a亚型。卵巢病理切片观察发现,卵泡细胞数量减少,卵泡腔形状不规则、塌陷扁平。【结论】经过诊断确定该场母猪持续返情、屡配不孕的原因是PCV2和PCV3混合感染,进而引起繁殖障碍。根据诊断结果和该场情况,采取全群接种PCV2疫苗,配合全场消毒,加强生物安全防控,成功解决该场母猪繁殖障碍问题,恢复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