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现行春用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杂交原种的生命率、产卵量表现及性状变异。研究表明:杂交原种的虫肾统一生命率在春期和秋期分别比原种高10.08%和9.99%;产卵量比原种增加18%,良卵数增加22%;全茧量、茧层量、茧幅整齐率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四元杂种比二元杂种销大,但开差不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家蚕品种间不受精卵率差异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与一些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现为:家蚕不受精卵率与其他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及其密切程度因原种和杂交种稍有差异.总体表现为:与发育经过、全茧量、茧层量、单蛾产卵数呈负相关,与不受精卵数呈显著正相关;原种和杂交原种表现与幼虫生命率、虫蛹率呈正相关;杂交种表现与幼虫生命率、虫蛹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现行春用、夏秋用蚕品种为材料,进行的原种、杂交原种和各种类型杂交种的同期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优势率的大小顺序为F_1≈交原四元种(中·中×日·日)>交杂四元种(中·日×中·日)>F_2;杂交原种为母体的一蛾产卵数可比单交种提高25%,且交原四元种的产茧量、茧质成绩与F_1无显著差异;交原四元种对原种的杂交优势率,等于杂交原种对原种和四元对杂交原种杂交优势率的某种乘积;杂交种为母体的一蛾产卵数可比杂交原种为母体的提高8%;同时还发现交杂四元种中部分组合的成绩可以接近F_1与交原四元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利用温带地区的春用品种与亚热带地区的秋用、夏用品种进行组配基础上,摸索如何组配适合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四元杂种.其结果表明;要使生命率与全茧量、茧层率达到一个较佳的平衡,超过对照.春秋用四元种以春用原种2个与秋用原种2个组配为宜,夏秋用四元杂种以秋用原种2~3个与夏用原种1~2个或秋用原种2~3个与春用原种1个、夏用原种1个组配较好。  相似文献   

5.
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夏伐桑树的4龄起蚕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比春伐桑树分别平均提高0.05%和0.025%,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分别降低0.005 g、0.0045g和0.055%;夏伐桑树的产卵量、良卵率及实用孵化率比春伐桑树分别提高4.28%、2.58%和3.045%.试验表明,夏伐桑树与春伐桑树在幼...  相似文献   

6.
家蚕新品种"渝黔绿茧"原种饲养及产卵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充分掌握家蚕特殊用途品种"渝黔绿茧"(C101×N101)的2个对交原种C101、N101性状,为品种产业开发贮备繁种技术,开展了对交原种C101、N101的原蚕饲养与产卵性状研究.以全国指定白茧对照种的对交原种菁松(中系)、皓月(日系)和871(中系)、872(日系)为对照,以常规养蚕方法饲养原蚕,产卵性状.结果表明C101、N101原蚕好养,品种性状稳定,抗性较强,产茧量较高,茧质较优;产卵成绩较优,产附平整,产卵量较高,不受精卵、不良卵率低,克蚁制种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C101、N101是1对具有淡绿色蚕茧的特殊性状,且具有常规品种产量性状的对交原种,中系C101、日系N101原蚕性状与常规种相同,杂交种的正反交成绩都较好.  相似文献   

7.
从杭g×春5(中×中系统)子三代群体出发,以茧层量和茧丝长为指标,分别向茧层量大、茧层量小、茧丝长长、茧丝长短4个极端方向作选择.经连续4代选择后,各原种品系分别与杭8杂交,计算杂种优势率,比较歧化选择对各原种品系及其杂种优势的影响.结果认为:(1)在同一分离世代群体中,选择极端的表型,经连续4代,可以分离出具有不同经济性状的原种品系.(2)向茧层量大和茧丝长长的方向选择,全龄经过稍有延长的倾向,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万蚕产茧层量、茧丝量、茧丝长、解舒丝长均增加,其他性状与小系和短系相比互有高低或相仿.(3)在本试验条件下,各原种品系的产卵量、不良卵和良卵率开差不大.(4)各原种品系与抗8组成的杂交种,主要经济性状的观测值与原种品系大体一致,即大系×杭8和长系×杭8的全龄经过稍长.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万蚕产茧层量、茧丝量、茧丝长均增加,其他性状与小系×杭8和短系×杭8相比,互有高低或相仿.(5)杂种优势多数性状均以小系×杭8为最大,大系×杭8最小,优势率绝对数的合计顺序为小系×杭8(323)>短系×杭8(274)>长系×杭8(248)>大系×杭8(241).(6)从原种品系及其杂种的主要经济性状来看,向茧层量大和茧丝长长的方向作选择.具有相似的结果.即均向高茧层、多丝量的方?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冬季桑蚕原种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可行性,如东县2018年初冬开展了皓月原种全龄人工饲料饲育试验。试验结果认为:从幼虫期的饲养来看,皓月原种全龄人工饲料育基本成功,但全茧量、茧层率、单蛾产卵数以及受精率远低于该品种在普通桑叶饲育条件下的表现;饲料中同时添加适量氟苯尼考和环丙沙星,有利于减少死笼茧率,其单蛾产卵数、受精率比例在各试验区中最高,未产卵蛾数、未产卵蛾比例在各试验区中最低;上蔟时体喷蜕皮激素对全茧量与茧层率影响并非十分明显,但受精率和未产卵蛾比例则均呈现明显下降;5龄饲料中蛋白含量低,导致全茧量、茧层率、单蛾产卵数、受精率、未产卵蛾比例等显著下降。推测目前试验所用的家蚕人工饲料尚不能满足家蚕原种生长发育的需要,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不同冬伐形式对桑树春叶叶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桑冬伐采用齐拳剪伐和冬留长枝(剪留半年生枝条0.8术高)两种形式,采春叶进行养蚕叶质鉴定。结果:冬留长枝的春叶养蚕比冬齐拳剪伐的叶质好,熟蚕较齐一、全茧量平均增加3.88%、茧层量增加4.16%、产卵数和良卵数各增6.0%。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水苏糖饲养家蚕,研究水苏糖对家蚕原种虫蛹生命率和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水苏糖,对家蚕原种虫蛹生命率有很显著的提高,对原种茧质也有很大的影响;虫蛹统一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各项指标均以添加0.5%水苏糖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桂蚕8号新品种杂交原种的繁育性能,2021年选春期、夏期、秋期进行调查,将桂蚕8号与广西当家品种两广二号的杂交原种繁育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桂蚕8号”的原原种“锦“”绣“”壮“”丽”的克蚁收茧量均高于两广二号的4个原原种;其中克蚁收茧量最高为“丽”3.75 kg/g,比最低的“7532”3.19 kg/g高17.55%;死笼率均低于两广二号的4个原原种,其中死笼率最低为“丽”1.57%,比最高的“湘晖”低4.51%。桂蚕8号的4个原原种平均制杂交原种“锦·绣“”绣·锦“”壮·丽“”丽·壮”的克蚁制种量均高于两广二号4个原原种的克蚁制杂交原种量,但各品种间除“丽·壮”与“7532·湘晖”的克蚁制杂交原种量差异显著外,其他品种间没有差异;桂蚕8号的中日系平均克蚁制杂交原种量为38.68张/g,比两广二号的中日系平均克蚁制杂交原种量高7.83%。桂蚕8号的中日系杂交原种平均折净率为82.41%,比两广二号中日系平均杂交原种折净率高6.18%。新品种桂蚕8号杂交原种繁育的主要指标,均已经达到或超过广西当家品种两广二号,已经达到蚕种生产实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作者结合家蚕品种选育的研究,调查分析了同宫茧发生与品种的关系,认为:(一)同宫茧发生有一定的杂种优势,F_1比两亲的同宫茧率高,但各杂交组合趋向不一致,一般两亲原种同宫茧率平均值高的。其一代杂种同宫茧率亦高,是明显的。因此,在选育家蚕新品种的实践中,应注意在主要经济性状优良的基础上,选择同宫茧发生率低的蛾区继代。(二)家蚕一代杂种间同宫茧发生百分率的差异。通过方差分析表明:同宫茧发生率在多数品种间确实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与品种遗传性有一定的关系,也与配合力有关。因此,在育种实践中选配一代杂种进行实验室鉴定时,应该适当地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家蚕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通径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中、日、欧系原种供试,每品种饲育3区,调查有关性状.对茧层重、蛹体重、全茧重、茧层率、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造卵数、产卵数和产卵效率等9项性状作了遗传通径分析,并根据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将各别的通径图有序地连接起来,形成通径网络.对遗传通径网络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作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目的生产上原原种的交配型式,通常采用同品系异小系交的单一方式。认为这对提高原种的纯正性及杂交种杂交优势的利用,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这单一交配型式对某些产卵量少的品种,原种卵量少,不能令人满意,是其缺陷。那么能否采取改变原原种交配型式的方法,来既保证收茧量不下降,又能提高原种卵量呢?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原种千克茧不同粒数的阶段制种对比,以掌握千克种茧各粒数段的不同产卵量、不良卵情况。结果千克种茧制种量最高的是750至800粒,其次是650粒、850粒;不良卵率则随着千克粒数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6.
家蚕新品种春·花×秋·月原种及杂交种性状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花×秋·月(鉴定代号:9703×9704)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选育成功的高产、优质、强健好养的春用多丝量家蚕新品种。 1 原种性状 1.1 春*花(9703) 中国系统二化性四眠杂交原种。春为125与84M杂交选育而成,具有茧丝长、茧质优等特点。花为引进品种,具有茧形大、强健好养等特点。越年卵为灰绿色,卵壳淡黄间有黄色。蚁蚕黑褐色,孵化齐一。稚蚕趋光、趋密性一般。眠性快,眠起齐一,行动活泼。壮蚕体色青白,素斑,形体稍显细长,食桑旺盛。熟蚕体色略呈肉色,老熟齐一,上蔟涌、营茧快。茧形椭圆形,茧色白,茧形大,缩皱中等。发蛾涌,交配性能好。产卵较快,产附良好。单蛾产卵480~530粒左右。 催青期经过10d,5龄经过7~8d,全龄经过24~25d。与秋*月或月*秋对交,应推迟2d出库催青。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用F_2~F_3亲子回归法估测桑蚕几项经济性状的狭义遗传力(h2_N)及它们间的遗传相关(r_A),其大小因性状而异。茧层率、茧层量的遗传力高达40%强,蛹体重和全茧重的遗传力约20%强,而产卵数的遗传力为10%左右;遗传相关在蛹体重、全茧重、茧层重三性状间关系较为密切,茧层率与以上三性状关系次之,而产卵数与各性状关系则不密切;通径分析探求蛹体重和茧层重决定茧层率的比较效应,及它们决定全茧重的比较效应,肯定了在育种上选择茧层重对提高全茧重和茧层率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家蚕新品种“9·10×7·11”中试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007、2008两年春秋两季对家蚕新品种“9·10×7·11”的杂交原种在原蚕基地进行中试,“9·10、7·11”原种茧平均死笼率分别为3.05%、4.78%,分别与同期两广二号(9·芙、7·湘)原种茧的平均死笼茧率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平均张原种制种量正交种、反交种分别为61.19张、41.16张,比同期两广二号分别提高11.52%、9.50%,正交品种间有显著提高,反交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平均公斤茧制种量正交种、反交种分别为3.22张、2.71张,与同期两广二号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该品种杂交原种表现为好养、蚕种产附好、不良卵少、繁育系数高等特点,是一对强健、高产、优质、易繁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张国英 《广西蚕业》2000,37(4):23-25
本调查了用红蜘蛛危害叶饲养原蚕的茧质、死笼率及产卵质量,与对照缃比:全茧量下降16%~18%,茧层量下降20%~23%,死笼率增加6%左右,产卵量明显减少,减少20%~24%,不受精卵率增加。并分析了今春红蜘蛛暴发的原因,提出了防治红蜘蛛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杂交原种性状1、833·731(简称:秦芳) 二化性,属中中杂交原种。833母本为春用多丝量品种793,父本为我所抗病育种材料7507(731×753)育成的二化、白茧、中中杂交固定种。731为本所保育的引进春用多丝量固定种。蚁蚕体色黑褐色,行动活泼,克蚁头数2350头左右,克蚁用桑85公斤。壮蚕为姬蚕,蚕体粗壮,体色青白,体质较强,好养,食桑旺盛,发育齐,就眠快,上簇涌,老熟蚕明显缩小,营茧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