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两色绿刺蛾(Parasa bicolor wa-lker)属鳞翅目刺蛾科(Eucleidae),幼虫食害竹叶,寄主限于竹类(毛竹、刚竹、淡竹、桂竹及各种杂竹).此虫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安徽等省.在我省现已遍布苏南竹区.近年来无锡、苏州两地毛竹常因此虫为害竹叶被食光秃而造成大量死亡.为了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我们对此虫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和防治试验.一、形态特征1.卵 淡黄色,扁平椭圆形,长1.5—1.7毫米,宽1.0—1.2毫米.卵块呈长方形,鱼鳞状排列,据12块卵考查:卵块长  相似文献   

2.
<正> 竹两色绿刺蛾(Parasa bicolor Walker)属鳞翅目刺蛾科(Eucleidae)。幼虫食害竹叶,寄主限于毛竹、刚竹、淡竹、桂竹及各种杂竹。此虫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安徽等省,在我省现已遍布苏南竹区。近年来苏州、无锡两地毛竹常因此虫为害,竹叶被食光,造成大量死亡。为了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我们对此虫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和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3.
两色绿刺蛾是竹类重要害虫。在广东广州,年发生一般3代,其中以第1代发生最盛。以老熟幼虫于土中茧内越冬。卵成块产于叶背,5~7天孵化。幼虫一般8龄,少数9龄。历期33~37天。蛹期23~29天。成虫寿命4~9天。天敌有中黄猎蝽、姬蜂、绒茧蜂及核多角体病毒。对2~3龄幼虫喷洒90%敌百虫晶体10,000倍,80%敌敌畏乳剂5,000倍,75%辛硫磷乳剂500,000倍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两色绿刺蛾幼虫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 ,对两色绿刺蛾在毛竹林间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 ,并采用刀切法给出了聚集度指标的估计区间 ,三次设计最优拟合提高了回归模型参数的精度。结果表明 ,两色绿刺蛾幼虫在林间为聚集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 ,种群在林间的分布判断为聚集度零频率制约型。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对两色绿刺蛾幼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了一般的观察,并使用白僵菌粉炮和1.2%苦参·烟碱烟剂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防治两色绿刺蛾效果明显,能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两色绿刺蛾为害对毛竹营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受两色绿刺蛾不同程度为害的毛竹叶片和竹枝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毛竹受两色绿刺蛾危害后,枝叶中总糖、可溶性糖、蛋白质、氮和磷的含量显著下降,下降量随着危害的加重而提高,枝叶中钾的含量则随着为害加重而上升。  相似文献   

8.
两色绿刺蛾(Parasa bicolor(Walker)为害毛竹、淡竹等多种竹类。该虫近几年来在我县大面积发生,受害较重的竹林达2,000余亩。为控制此虫的为害,我们于1982—1984年在青山蚕桑场对此虫严重为害毛竹后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防治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两色绿刺蛾为害对毛竹林的影响 1981年调查此虫数量极少,1982年有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丽绿刺蛾的抗逆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红树林是自然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 ,具有造陆、护岸、护堤等功能 ,是维持海岸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系统。由于人为破坏和干扰 ,使红树林的植物种类由多变少 ,由高大乔木变为矮小灌丛 ,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日益衰退 ,遭受各种有害昆虫的危害 ,严重影响其生长 ,极大限制红树林各种功能的发挥。国外主要有澳大利亚、泰国、印尼、新加坡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报道白骨壤(Avicenniagerminans)、海漆 (Excoecariaagallicha)和桐花树 (Aegicerascorniculatum)叶片遭到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为害 ;古巴大量的大红树苗木受蛀干害虫为害 (Westetal.,1 985 ;Whittenetal.,1 986)。国内仅林鹏 ( 1 985 ;1 993;1 997)、汪维礼 ( 1 988)等报道了福建、浙江秋茄 (Kandeliacandel)被藤壶 (Balanussp .)、卷叶蛾 (Tortricidae)和茎腐病危害 ,并提出红树林病虫害防治是营造红树林实践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丽绿刺蛾 (Latoialepida)是红树林主要食叶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0.
昆虫的空间分布型是其种群的属性之一。明确昆虫的分布型,不仅可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而且还可以通过种群分布的各种信息,揭示种群下的空间结构及生态学特征,从而为生产实践服务。本项研究旨在:1)查明丽绿刺娥[Latoia lepida(cramer  相似文献   

11.
水杉色卷蛾是水杉的一种主要害虫。在湖北省利川县一年发生1代,以初孵幼虫在树干及枝桠的皮下滞育和越冬,滞育期长达9—10个月,到翌年4月上旬幼虫开始恢复活动。幼虫5龄。老熟幼虫在寄主上卷叶化蛹,但在小片被害严重的幼林中,亦发现少数老熟幼虫可吐丝下到地面的杂草上卷叶化蛹。蛹期9.5—1.5天。雌蛾羽化后1—2天即可产卵,卵一般3—6粒重叠堆产于叶片的背面,少数为单粒散产,最多可12粒堆产在一起。雄蛾寿命3.5—7天,雌蛾寿命5—125天。卵期7.5—12天。室内试验表明,对幼虫喷杀螟松、乐果、溴氰菊酯、杀灭菊酯、倍硫磷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分别对毛竹林采用施放苦参碱·烟碱烟剂、喷施白僵菌粉剂及苏云金杆菌粉剂等3种生物药剂,进行两色绿刺蛾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林间施用3种药剂后10 d,两色绿刺蛾防治效果分别达95.23%、87.89%、89.34%,防治效果明显,表明该3种药剂均可单一或综合使用于两色绿刺蛾幼虫的防治,其中以施放苦参碱·烟碱烟剂对两色绿刺蛾幼虫表现出死亡率高、死亡速度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树干注射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灭百可乳油、50%甲胺磷乳油、20%速灭杀丁的 50倍液;喷洒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500倍液、10%灭百可乳没4000倍液防治中国绿刺蛾,树干注的4种药剂的杀虫效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以速灭杀丁效果最佳,3d死亡率达96.7%,4d死亡率达100%;喷雾防治的两种杀虫率3d均达100%。  相似文献   

14.
青杠是木耳的主要寄主,近年来,刺蛾危害青杠日益严重,影响青杠的正常生长,1984—1986年我们进行了饲养观察,同时在刺蛾发生地的中子区进行林间调查及防治试验。现将观察及防治情况初步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15.
锈色刺肩天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锈色刺肩天牛Apriona swain-oni(Hope)国内有关资料较少。者笔从1987年开始对生活习性及防治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一、分布寄主及危害情况此虫分布于广西、河南、贵州、四川、福建、江苏;印度、越南、老挝、缅甸。寄生有黄檀、汉蕨、紫铆、云实等;在山东费县、蒙阴、平邑及临沂严重危害国槐。以幼虫在主干或粗枝内蛀食木质部,危害轻者,树势衰弱,重则枯死。据我们在街道及庭院调查,费县11个乡镇平均虫株率为81%,单株虫口密度平均为21头,多者达130头;平邑、临沂、蒙阴平  相似文献   

16.
17.
黄刺蛾幼虫摄食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刺蛾是多种园林绿化树种的主要害虫。作者研究了黄刺蛾幼虫在观赏树种红叶李上的摄食习性和摄食量。该虫在湖南衡阳地区为害期为6~7月,幼虫共7龄,平均龄期28d,末龄9d。每头幼虫一生平均取食红叶李叶片54.819mm^2,其中5龄以前取食量为1366mm^2,仅占整个取食量的2.4%,末龄幼虫取食量为46494mm^2,占整个取食量的84.8%。防治适期为6月上旬。  相似文献   

18.
黑眉刺蛾为害油桐,在金华一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夏秋常有3个虫态并存,以老熟幼虫在茧中越冬。越冬期自然死亡率较高,第一代虫口较低,二、三代回升。每年8—9月危害较重。防治方法以越冬期人工刮除茧和幼虫期喷90%敌百虫1000倍液或25%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正> 1985年夏季在我院核桃树上发现双齿绿刺蛾[Latoia hilarat(Staudinger)]自然罹病死亡幼虫。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有大量圆形颗粒,结合透镜观察确认是一株颗粒俸病毒(GV)。经回接试验证明,再分离与原接种病原的形态特征一致,并具有较高的毒力。幼虫的感病症状是后期虫体肿胀,小幼虫几乎近球泡形,虫体表皮一触即破。将分离提纯的病原在扫描电镜下观察,颗粒体长约400—500毫微  相似文献   

20.
双齿绿刺蛾 Latoia hilarata Staudinger又名小青刺蛾、棕边绿刺蛾、棕边青刺蛾、大黄青刺蛾、下黄青刺蛾,俗称洋辣子、痒辣子、刺猬虫,我县群众叫蜇人虫。属鳞翅目,刺蛾科。据记载,该虫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江西、湖南、四川及台湾等地。国外分布于日本。主要为害苹果、梨、杏、枣、核桃、柿、樱桃、杨、柳、栎、槭和桦属等。该虫一年发生一代,对其生活习性,国内报导的资料不多。1981年该虫在我县发生成灾,不仅为害树木,而且人触及后皮肤立即红肿,痒痛异常,易引起皮炎,甚至昏迷。为了保护树木和人们健康,1981年7月下旬至1983年10月中旬,我们先后在全县进行了调查、定点观察和室内饲养,并作为我省干旱半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