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15个栽培稻和17个普通野生稻的19个性状进行了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是相互有联系的两大类群;源于相同地域分布的普通野生稻未必具有相近的亲缘;根据遗传距离的大小,聚为7个生态类型,遗传距离反映了类型间的亲缘关系,是选择杂交亲本的重要参数,对野生稻种资源的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5种诱导培养基和3种分化培养基对4个野生稻种与9个栽培稻品种组配的杂种后代进行花药培养,结果筛选出2种较好的诱导培养基:Ⅰ籼稻培养基,并以水稻蛋白300mg/l代替水解酪蛋白,甘氨酸2mg/l代替脯氨酸100mg/l; 相似文献
3.
对栽培稻02428与药用野生稻的原生质体融合再生植株pf9252,pf9279,pf92100进行酯酶和过氧化酶同工酶鉴定,其中pf252和pf9279的同工酶具有双亲的条带,表出现明显的杂合性,pf9279还出现新的酶带,表明它们的确是体细胞杂种,而且它们中包含的药用时取生稻的基因各不相同,而pf92100的酶谱与药用野生稻的酶谱基体相同,尚不能确定它是体细胞杂种。 相似文献
4.
5.
6.
7.
栽培稻与紧穗野生稻回交后代的细胞学与褐飞虱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栽培稻02428与原产于乌干达的紧穗野生稻的BC2F1和BC1F2世代植株进行了细胞学研究,分离出单体异源附加系155份和易位系184份;抗褐飞虱特性鉴定表明,28个单体异源附加系和48个易位系表现抗虫。 相似文献
8.
野生稻和栽培稻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法,结合酶的显色,对26个水稻种和品种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获得9种酶谱类型。研究结果认为A1、A9、A10是基本酶带。亚洲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栽培稻来源于普通野生稻。并可能是来源于E8-3、Oryza sativa f.Spontanea和O.rufipogon。 相似文献
9.
10.
11.
为探究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s, TEs)在谷子、水稻驯化过程中的变异,选取谷子(Setaria italic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栽培稻(Oryza sativa japonica,Oryza sativa indica)、野生稻(Oryza rufipogon,Oryza nivara)的基因组进行转座子注释,统计分析各类转座子在基因组中的插入数及位置,对调控落粒、分蘖、抽穗期和株高等驯化相关基因进行相似性比对。结果表明:在‘晋谷21’突变体(xiaomi)基因组中插入的转座子数目比狗尾草中多4 865个,‘豫谷1号’基因组中插入的转座子数目比狗尾草中少6 286个,而水稻栽培种基因组中转座子数目及所占比例仅为野生种的1/2。在落粒、米色等驯化相关基因中转座子插入在数目及位置上都存在差异,在谷子落粒基因中,谷子基因存在转座子插入,而狗尾草基因中不存在;在谷子米色相关基因中,狗尾草基因中存在转座子插入,谷子基因中不存在。转座子介导驯化相关基因功能变异,历经较长时间的农业生产将适合栽培的农艺性状稳定了下来。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杂草稻在稻田呈蔓延趋势,稻田中杂草稻的大量存在对栽培稻产量及品质造成危害,进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指导农民区分杂草稻与栽培稻并及时防治,文章对杂草稻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不完全叶长于松粳系列品种的栽培稻,与龙稻系列和东农系列的栽培稻无差异;有叶舌、叶耳及叶毛,与栽培稻无差异;杂草稻有芒,呈褐色、黄色、紫色,长26~79 mm,栽培稻无芒或芒很短;杂草稻的颖壳色有褐色、稻草色、黄带黑斑等多种颜色,栽培稻的颖壳呈黄色;千粒重较栽培稻轻 相似文献
14.
参照李懋学和Stebbins的方法,对细叶百合、兰州百合、亚洲百合(精粹和托里诺)进行了染色体数目鉴定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细叶百合和兰州百合为二倍体种,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24=2m+4sm(2SAT)+8st+10t和2n=2x=24=10sm(4SAT)+6st+8t,分属3A和3B型;精粹百合和托里诺百合为三倍体种,核型公式分别为2n=3x=36=3 m+6sm+18st+9t和2n=3x=36=3 m+3sm+12st+18t,均为3B型。此外,细叶百合、精粹百合和托里诺百合株间或细胞间均存在着染色体数目变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采集58份巨大口蘑样品的红外光谱,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去除光谱噪音明显部分,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红外图谱具有差异,主要吸收峰有2295、2851、1652、1149、1075、1030、995和807 cm-1.在500-3000cm-1波段范围内,用原始光谱结合标准正态变量校正法,能够对野生和栽培样品菌盖和菌柄校正集、预测集的样品进行正确识别.表明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结合判别分析法对野生和栽培巨大口蘑进行鉴别,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17.
野生稻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栽培稻的许多改良品种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遗传来源 ,造成了遗传上的单一性。而野生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由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各种生态因素的作用 ,形成了具有抗性强、抗谱广的基因 ,对野生稻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植物育种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8.
从考古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稻作文化等方面综述了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演化研究 ,提出亚洲栽培稻的祖先 O.rufipogon是从喜马拉雅山麓起源、分化与传播的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对杂草稻和水稻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盐胁迫下杂草稻和栽培稻种子萌发特性的差异,分别选择了泰州、丹东和肇庆地区的3 个杂
草稻生物型及1 个杂交水稻和1 个常规水稻品种,采用室内培养,进行了盐胁迫对杂草稻和栽培稻种子萌发特性的
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增加,杂草稻和栽培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芽长、主胚根长和鲜重均显著降低;
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盐浓度增加而降低,表现为特优航1 号跃泰州杂草稻跃丹东杂草稻跃肇庆杂草稻跃华航31 号;丙二
醛含量随着盐浓度增加而升高,表现为华航31 号跃肇庆杂草稻跃丹东杂草稻跃泰州杂草稻跃特优航1 号;脯氨酸含量
随着盐浓度增加而降低,表现为特优航1 号跃泰州杂草稻跃丹东杂草稻跃肇庆杂草稻跃华航31 号。 相似文献
20.
旱作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半腐解秸秆 (稻草 )覆盖旱作、地膜覆盖旱作、裸地旱作和水作比较试验 ,着重研究了覆盖条件下旱作水稻(协优 6 3)的产量与品质表现。结果表明 ,旱作水稻较水作减产 12 4 6 %~ 32 5 9% ,以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减产最小。水稻旱种后籽粒长和宽变小 ,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处理稻米垩白度变小 ,碾磨品质得到改善 ,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 ,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峰值时间低 ,回复值和糊化温度高于水作 ,米饭质地和口感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