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7-2008年在湖南中方县火马塘“自然冷水源”试验点示范了“迟熟温敏核不育水稻一季加再生连繁-绿肥”栽培模式,摸索了该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即适时早播,良好的肥水管理,适宜的栽插规格,配套的冷灌措施,头季稻不育系适时收割(确保再生稻母株的安全齐穗),再生不育系科学的田间培管。分析了该模式的经济效益与适宜推广区域。  相似文献   

2.
同一早熟温敏型两用核不育水稻春秋两季连繁能提高农户收入,一年三季繁殖能加快核心种子或原种数量的扩繁与推广应用,简述了春、秋、冬三季繁殖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一年两季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在广西灵川冷灌繁殖基地以冷灌为基础、自然低温作补充,进行了一年两季繁殖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试验,早季准S、晚季P88S繁殖均获得稳产高产。探讨了一年两季繁殖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季节安排、栽培管理、冷灌和防杂保纯技术。  相似文献   

4.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810S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温敏核不育水稻810S的主要繁殖途径,即冬季海南繁殖、高海拔低产田繁殖和利用自然"冷水源"繁殖。简述了不同繁殖途径的繁殖技术要点,并对不同繁殖途径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越冬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9个籼型不育系进行了越冬繁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趁冬存活方面以晚季禾桩越冬存活率最高,播种越冬其次,早季禾桩越冬最低。赵冬存活率除与不育系的耐寒性有关外,还与越冬前植株的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原地不移栽禾桩的越冬存活率明显高于移栽的。在繁种效果方面,越冬繁种比早晚季繁种效果都好,晚季繁种又比早季好。这主要与繁种时植株敏感期所处的光温条件及不育系的光温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6.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提纯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需要进行提纯繁殖的原因及提纯繁殖的技术可行性,综述了现有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提纯繁殖技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提纯和原种生产程序实现工厂化、商业化和专业化生产的技术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秋季割茬再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秋季自然条件下对4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割茬再生繁殖。结果表明,割茬再生对培矮64S、CIS28一10和CIS28一122的自交繁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安农S一1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Y58S冷灌繁殖高产优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总结了2007—2009年冷灌繁殖Y58S实施的技术措施和产量情况,认为冷灌繁殖是繁殖Y58S的有效方法,适宜冷灌的水温为20.5~21.5℃;同形可育杂株和头季落田谷成苗混杂是Y58S冷灌繁殖保纯遇到的主要问题,核心种子和原种生产中严格隔离是清除同形可育杂株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C815S的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C815S的低温处理试验初步表明,其适宜繁殖条件是短光照条件下20.5℃的冷水处理和21.0℃的低温处理。短光照低温条件下,C815S的繁殖结实率可达到正常水稻的水平,易获得高产。在实际生产中,其适宜繁殖方式是短光照条件下,用18.5~19.5℃冷水串灌处理,以保证其幼穗部位处于20.0~20.5℃低温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一种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提纯繁殖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高世代提纯繁殖过程中起点温度漂变的问题,利用生产用安农810S、P88S和C815S 3个光温敏核不育系种子,通过建立2个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不育系大群体,实现核心单株筛选与繁殖同步进行,研究一种不育系提纯繁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遗传与稳定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安农S-1、衡农S-1和W6154S为材料,研究了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遗传与稳定性。三个不育系各世代的育性转换特性是稳定的,不受年份、地点的影响;三个不育系的育性基因可能是非等位的,安农S-1、衡农S-1的育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W6154S的遗传模式尚难确定;W6154S的群体育性不太整齐,单株、单穗以及颖花之间的育性有所差异,安农S-l和W6154S的育性基因表达受遗传背景的影响,W6154S的后代不育株有育性分离。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在长沙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C815S从3月至6月的分期播种试验表明:平均播始历期为87.6d,平均有效积温为1162.2℃,高温出穗促进率为29.25%;后3个播期的柱头外露率分别为75.75%,76.60%,76.40%,平均为76.25%,其中双边外露率为52.01%,单边外露率为24.24%;柱头表面积为1.32mm^2,跨度为3.48mm外露柱头从当天至第7d异交结实率分别为70.83%,44.00%,21.88%,13.79%,6.06%,2.17%,0%;开花平均张颖时间2.19h,平均张颖角度35.66°  相似文献   

13.
在人工低温(23.5℃)和自然条件下研究了香125S DH(Double haploid)群体的育性变化、异交特性和重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在23.5℃的人工低温条件下,DH群体各株系育性不一致,有11个DH株系(占36.7%)花粉不育度在99.5%以上,其中5个株系(占16.7%)花粉不育度达100%,自交结实率为0,是不育性稳定、不育临界温度低的DH系。各DH系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和异交结实率与对照香125S差异不显著,DH系保持了原品种的优良农艺性状。花药培养技术是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性进行遗传纯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和杂合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临界值均为27℃~ 28℃, 说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不存在显性不育基因的剂量效应;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 即抽穗前18~ 12 d;同时, 讨论了该不育材料的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种安全是影响两系杂交稻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解决两系杂交水稻的制种安全隐患途径。【方法】以16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与4个反温敏核不育系配组并对F1育性进行观察,选择矮紫S(温敏核不育系)和矮雁s(反温敏核不育系)为构建永久核不育系的供源亲本。通过回交将矮紫S和矮雁s的育性基因导入到桥梁亲本天丰B中,分别育成天丰B的近等基因系天丰S和天丰s。【结果】天丰S和天丰s杂交获得的天丰Ss即为永久核不育系。对天丰Ss的育性、可恢性等特性的研究表明,天丰Ss在自然长日高温和短日低温下均表现不育;天丰Ss及其3个亲本与5个恢复系杂交的F1组合结实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永久核不育系的创制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两系杂交水稻的制种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多环境多次选择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孟S为材料,利用海拔100,700和1 000 m 3个不同的海拔高度设立不同温度梯度的3个环境,在自然条件下种植大群体,通过对比育性检测,筛选不育起点温度比原群体更低的单株.结果表明,经过3次选择,盂S不育起点温度由24℃降到了23℃.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解决我国南方温敏核不育水稻制种过程中遇低温易发生育性转换问题,对处于育性转换敏感期的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低温诱导并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探讨其对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温敏核不育水稻株1S和准S为材料,在育性敏感时期对其进行连续7d冷灌池低温(22.5℃)诱导并分别喷施乙烯合成促进物质乙烯利和抑制物质二氧化氯溶液,统计花粉可染率及套袋自交结实率,对乙烯合成关键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分离并分析了乙烯合成途径关键酶OsACO5OsACS5的启动子。【结果】在22.5℃低温诱导条件下,株1S和准S连续7 d喷水处理后的可染花粉率分别是4.3%和8.9%,套袋结实率分别是1.6%和2.5%;与喷水对照相比,喷施1600mg/L乙烯利,株1S和准S可染花粉率分别下降3.3和7.2个百分点,且都无结实;喷施1500mg/L二氧化氯溶液的株1S和准S可染花粉率分别上升3.5和3.3个百分点,套袋结实率分别上升0.78和0.52个百分点。在低温诱导条件下(以喷水为对照),连续7 d喷施1600mg/L乙烯利时,株1S和准S幼穗中OsACO5OsACS5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分别是对照(喷水)的1.19、1.24(株1S)和1.24、1.1(准S)倍;连续7 d喷施1500mg/L二氧化氯溶液时,株1S和准S幼穗中OsACO5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而株1S和准S中OsACS5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分别是对照(喷水)的93%和89%。与正常大田温度相比,在22.5℃低温诱导7 d时,喷水、喷施1600mg/L乙烯利及1500mg/L二氧化氯溶液处理分别会导致株1S和准S幼穗中OsACO5OsACS5基因下调表达。此外,发现OsACO5OsACS5的启动子除含TATA盒和CAAT盒等基本结构以外,还含有多个组织特异表达及乙烯调控顺式作用元件。【结论】低温诱导条件下,在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期,喷施1600mg/L乙烯利可抑制育性转换。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解决我国南方温敏核不育水稻制种过程中遇低温易发生育性转换问题,对处于育性转换敏感期的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低温诱导并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探讨其对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温敏核不育水稻株1S和准S为材料,在育性敏感时期对其进行连续7 d冷灌池低温(22.5℃)诱导并分别喷施乙烯合成促进物质乙烯利和抑制物质二氧化氯溶液,统计花粉可染率及套袋自交结实率,对乙烯合成关键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分离并分析了乙烯合成途径关键酶OsA CO5和Os ACS5的启动子。【结果】在22.5℃低温诱导条件下,株1S和准S连续7 d喷水处理后的可染花粉率分别是4.3%和8.9%,套袋结实率分别是1.6%和2.5%;与喷水对照相比,喷施1600 mg/L乙烯利,株1S和准S可染花粉率分别下降3.3和7.2个百分点,且都无结实;喷施1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的株1S和准S可染花粉率分别上升3.5和3.3个百分点,套袋结实率分别上升0.78和0.52个百分点。在低温诱导条件下(以喷水为对照),连续7 d喷施1600 mg/L乙烯利时,株1S和准S幼穗中OsA CO5和OsA CS5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分别是对照(喷水)的1.19、1.24(株1S)和1.24、1.1(准S)倍;连续7 d喷施1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时,株1S和准S幼穗中Os ACO5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而株1S和准S中OsA CS5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分别是对照(喷水)的93%和89%。与正常大田温度相比,在22.5℃低温诱导7 d时,喷水、喷施1600 mg/L乙烯利及1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处理分别会导致株1S和准S幼穗中OsA CO5和Os ACS5基因下调表达。此外,发现OsA CO5和OsA CS5的启动子除含TATA盒和CAAT盒等基本结构以外,还含有多个组织特异表达及乙烯调控顺式作用元件。【结论】低温诱导条件下,在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期,喷施1600 mg/L乙烯利可抑制育性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