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恒  李加林 《食用菌》1998,(6):22-23
年初,全国第三次香菇专业会议的代表参观泌阳县泰山庙乡小乔庄花菇生产现场时,无不为大面积的白花菇拍手称快,白花菇长势之好,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全国少见。怎样培育出这样好的白花菇?笔者在会后访问了泰山庙乡香菇推广站站长、种菇能手贾长林。贾长林说:花菇是菌盖带有龟纹的厚菇,龟纹裂的越多越深越白越好,其形成花纹的过程,是当菌丝柱的水分偏低偏少,但能维持菌盖和幼菇生长的最低水分,在幼菇期遇到较冷干燥的气候,菇盖表面细胞受到干冷恶劣环境条件影响,基本上停止生长或生长非常缓慢,而菇柄内还能向菇盖输送水分和营养,来满足菇盖内部菌肉细胞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其幼菇盖内外组织不能同步生长,菇盖内部菌肉组织不断加厚、加密,这种异常发育现象达到一定程度,菇盖表面终于被胀裂而露出白色菌肉。如果干湿交替,偏低温继续下去,即可形成花菇。冬季培育花菇要掌握以下关键。 1 幼菇前期精心管理 经过3~5天的温差催菇,菌丝柱上已出现菇蕾,当菇蕾长至1~1.5cm时,花菇蕾  相似文献   

2.
李灿  焦云德 《食用菌》2000,22(1):25-25
近年来,袋栽香菇育花菇技术发展很快,但是所用袋的大小及栽培技术各地不同,如福建省用小袋小棚单层培育花菇,其它地方多用大袋小棚培育花菇。实践表明,用小袋育菇后劲不足,优质菇少;大袋栽培灭菌难度大,成品率不稳,营养不能充分转化,浪费原材料。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探索出双层中袋立体培育花菇技术,成品率平均达95%,最高达99%,产量稳定,优质菇率高,该项成果1998年12月通过洛阳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1品种选择与季节安排 ①菌株:生产花菇以中低温型品种为宜,我区适宜秋栽品种以洛选一号、…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别很大 ,根据各地方的气候特征 ,材料、生产习惯等特点 ,形成了南北方不同的花菇培育模式。本文就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品种、菌种制作、栽培管理等方面 ,对南北方花菇栽培模式作一比较。1 花菇形成的环境条件①低温 低温是花菇形成的重要因素。气温低 ,香菇生长缓慢 ,菇肉厚 ,蕾期进行“蹲蕾”管理 ,蹲蕾是优质花菇形成的基础。②低湿 湿度及干、湿差是决定着花菇能否形成的主要因子。形成花菇空气相对湿度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 ,培养基内含有足够的水份和养份供应菌丝体吸收 ,满足花菇形成及正常发育。③温差 花菇…  相似文献   

4.
5.花菇培育花菇是香菇之上品,它菇盖肥厚,表面有许多裂纹呈明显的白色,肉质幼嫩,香味浓郁,经济价值较高。花菇多产于寒冬腊月,此时气候寒冷,菌丝生长缓慢,呼吸强度降低,所以出菇少、长得慢、产量少,往往供不应求。根据花菇形成的原理,进行人为地创造适宜的生态条件,促使寒冬花菇多增产,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健 《蔬菜》2000,(3):18-19
花菇是香菇中的珍品,是香菇因受到一定的特异性的环境条件的刺激而产生的,自然发生率为4%-5%。近两年,江苏农垦岗埠农场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培育花菇,使花菇率提高到70%-80%。1999年,该场利用大棚栽培花菇10万袋,每棚纯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6.
郝永趵  赵振霞 《蔬菜》2001,(9):17-17
花菇是香菇子实体遇到特定的环境条件,发生保护性的生理变化,而形成的优质畸形菇,是香菇中的珍品。如何采取合理措施,提高香菇栽培中花菇的比例和品质,是提高香菇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选择适宜品种及催花期 虽然花菇的形成同品种没有必然联系,但不同的香菇品种会因温或停止生长形成花菇丁;而直径3.scm以上的菇营则很难形成花菇。培育花菇的最佳时期为菇营直径2—3.scm,此期菇营已贮备充足的养分,能够在逆境中顺利完成自身的生理变化而形成花菇。 二.温度 温度和温差对花菇的形成和质量的优劣有重要作用。花菇形成…  相似文献   

7.
花菇是香菇中最优产品,商品价值高,国际市场前景广阔。我国黄河以北的山西、河北、北京等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具备了花菇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尤以长城沿线的燕山山脉前盆地区最佳。我们从1995年开始,在河北省遵化市利用北方日光温室设施进行代料花菇栽培试验,经两年研究,1997年5月通过专家论证,“利用日光温室立体培育优质花菇属国内首创”,“花菇率和一级品率达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花菇是香菇中的珍品,花菇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远远超过普通香菇,在河南西峡,干菇从普通菇到优质花菇,价格从15~2 2 0元/kg不等。可见,培育大量的优质花菇是目前香菇产业的重大趋向。1 优质花菇的成因优质花菇并不是某一优良品种固有特性,而是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所产生的优质畸形菇,现将花菇形成的机理和发生过程简介如下:①营养生长良好。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时,时逢较适宜的出菇温度,特别是温差刺激、氧气增加、光照刺激以及经常搬动的物理刺激,使其迅速转入生殖生长阶段,这是形成花菇的基础。②幼蕾遇…  相似文献   

9.
泌阳人工培育白花姑技术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菇是香菇中的珍品,而白花菇更是其中的姣姣者。泌阳县广大菇农利用中原冬季的气候条件和优质的栎树木屑,创造了人工调节环境因素,培育优质白花菇的方法。白花菇人工培育技术标志着我国香菇人工栽培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泌阳的实践,精辟地揭示了花菇形成的机理。这一技术精髓,集中体现在催蕾、育蕾、蹲菇和催花、育花、保花上。尤其是人工催花技术,利用了加速菌盖生长出现裂纹的四大因素,即:1.控制“内湿外干”、“内长外  相似文献   

10.
花菇促控因素及其培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菇促控因素及其培育方法陈君伟(福建省南平市食用菌研究中心建阳354200)陈嘉誉(福建省政和县星溪乡农技站政和353600)花菇原仅靠段木栽培天然发生,产量甚低。近年来代料香菇迅猛发展,虽然产量成倍增加,但其质量却不尽人意,缺乏市场竞争力。根据花菇...  相似文献   

11.
“三棚”培育花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菇是香菇在形成子实体后为适应恶劣环境而发生的个体性状异常现象。一定的干湿差、温差、明暗差是形成花菇的主要原因。在生产实践中,利用保护设施即搭设“遮荫棚”、“遮雨棚”和“调温棚”,人为的制造“三差”,是当前培育花菇的主要技术措施。(一)花菇成因的探讨1.温度是形成花菇的主要因子之一。湿度影响花菇形成的原因有三方面:(1)空气相对湿度:菇场空间的相对湿度在70%以下大多能形成花菇。早晨空气相对湿度在60%左右,下午下降到50%以下,菇盖裂纹逐日加深,可形成较为理想的花菇。如空气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2.
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其菌盖纹理雅观,肉质脆嫩,香味浓郁,驰名中外。我们通过多年栽培研究,已证明在自然气候条件下,人为控制某些环境因子,培育成花菇是可行的,用代料栽培花菇,可成倍地增加经济效益,前景广阔。现将在实践中的粗浅体会简述如下: (一)选栽良种 用于代料栽培花菇的品种,要求选择子实体单生,不易开伞,菌盖圆整、肥厚的中低温型的菌株。经本所多年的品比试验,已选育出的香菇901菌株,它能符合上述要求,比较适合生产花菇。  相似文献   

13.
花菇立体袋栽的几点浅见王振洲(浙江省庆元县科协食用菌所323800)笔者近年来进行代料花菇栽培技术的研究,初见成效。通过研讨和观察认为:在适宜的季节,人为地控制某些环境条件,限制香菇局部的生长机理,培育花菇是可行的,能成倍地增加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发...  相似文献   

14.
花菇培育有新方法首先,在从选育适宜代料栽培的优质高产菌种着手,实现提高香菇产量、质量和花菇产出率。其次,改用传统的生料装袋灭菌为发酵装袋灭菌,提高菌袋成品率。另采用脱袋覆土、自然转色、开放出菇、拉大干湿差、实行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等技术措施,刺激花菇大...  相似文献   

15.
中原小棚立体培育花香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乡县位于豫西南伏牛山怀抱,辖16个乡(镇),289个行政村,625000人,林木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15℃,冬春干燥、非常适宜香菇(特别花菇)的生长.食用菌生产从80年代初开始引进推广,1995年全县试种300万袋代料香菇获得成功,1996年全县全面推广生产.近年来,中原地区小棚立体培育花菇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人工育花堪称一绝,上等花菇数量剧增,花菇率可达80%以上.笔者现就人工育花技术谈些粗浅看法,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6.
郝继伟  陈永亮 《食用菌》2007,29(2):42-43
花菇是香菇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特定环境,导致菌盖表皮开裂而形成花纹,露出白色的菌肉组织.是褐色的表皮与白色的菌肉组织相嵌形成的菇体,优质花菇的经济价值较一般的香菇高几倍甚至十几倍.山东省地处黄河流域,冬季干燥气温较低,非常适宜花菇的培育。近几年来山东省部分地区农民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总结出了一种小棚大袋立体栽培花菇技术,其优点是占地少、便于管理、产花菇率高达85%以上.且经济效益高,一个小棚一年可给农民带来7000元左右的收成,非常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人工栽培成功,优质香菇——花菇生产量剧增,发展极快。如何提高花菇的品质和产量,使其产后增值,现对花菇越夏、增氧、管理的关键技术谈点浅见。 1越夏 ①制栽培袋时间,培育花菇的要比培育一般香菇提前3~4个月,从接菌到转色出菇需6~7个月。②菌丝培养适应的温度在28℃以下。③根据花菇菌丝体培养等特性,将其生产时间安排在3~5月,菌丝生长越夏到9~10月出菇(即180~210天)。④选用中温偏高,适应性广的菌株。⑤菌丝培养阶段场地需要阴凉、宽广、通风、微光,菌筒按井字摆放四层,控制温度不超过28℃,高于28℃时采取挂袋凉菌。⑥采用单面接菌3穴,延长菌丝发透菌筒时间,利于菌筒越夏。⑦发菌阶段翻筒次数不能过多,以3次为宜,防止过早转色造成菌皮增厚。  相似文献   

18.
卢氏县食用菌管理局局长、农艺师武金钟同志和他的助手们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推出了“三棚”培育花菇技术,在产区得到广泛应用,今春卢氏花菇率由去年的20%提高到70%以上。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经专家鉴定,不仅花纹美观、味道鲜美,而且营养成份高于其它菇类,含有19种氨基酸,对心血管病、癌症、艾滋病有一定疗效作用,并且有健身、美容、延年益寿之功能。前几年,卢氏县花菇率一般为20%左右。武金  相似文献   

19.
室外人工栽培花菇新技术代料香菇近年在福建省发展很快,产量虽成倍增加,但质量却不尽人意,缺乏市场竞争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所子1992年对森林采集的花菇通过分离、驯化,培育成数个菌株,经3年的研究和摸索进行代料试验获得成功,筛选出宁研9305、933...  相似文献   

20.
朱石金  苏敏 《食用菌》2001,23(4):26-27
花菇是香菇中的珍品,在自然生长下成花率很低,仅4%~5%、经人工控制培育条件,花菇率可提高到90%以上。1 形成原因 花菇的形成是非遗传性的,属气候生态型变异、环境条件与菇体自身状态起决定作用。通风干燥、低温及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花菇的形成。单生菇多、抗干燥能力强、多鳞片、菌皮薄的品种可提高成花速度与比率。在低温条件下,香菇子实体生长缓慢、菌肉肥厚、质脆嫩,相对湿度 80%以下的干燥环境,菌盖皮层细胞分裂生长速度缓慢,而菌肉细胞分裂生长速度较快,引起皮层开裂,这时若空气相对湿度继续偏低则会形成明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