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麦生产中,倒伏对其产量影响较大。为达到控高及稳产的目的,选用3种常用的抗倒剂(25%矮壮丰、3%调环酸钙水乳剂、5%抗倒酯水乳剂)来探究其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R2(矮壮丰80 m L/667 m2)相比,在灌浆期(5月12日)前,其他抗倒剂处理下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大都低于对照,而灌浆期后下降缓慢,光合作用时间延长;抗倒剂处理下小麦的株高都低于对照且在R6(抗倒酯水乳剂60 m L/667 m2)处理下降至最低,且小麦的不同节间长度在抗倒酯水乳剂处理下都得到控制,在最高浓度(60 m L/667 m2)处理下都降至最低;调环酸钙水乳剂仅对小麦的第3、第5节间有控长作用,而抗倒酯水乳剂对小麦的大部分节间都起到控长作用。从产量方面来看,有效穗数在R6(抗倒酯水乳剂60 m L/667 m2)处理下达到最高,实粒数在不同处理下相差不大,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在抗倒酯水乳剂处理下都处于较高水平,但产量在常规对照R2(矮壮丰80m L/667 m2)处理下最高;其次是R6(抗倒酯水乳剂60 m L/667 m2)处理。因此,综合考虑控高效果、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提高及稳产等多种因素,推荐在小麦的分蘖末期喷施60 m L/667 m2的5%抗倒酯水乳剂,能达到控高且不会明显降低其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以小麦宁麦13为材料,分析了喷施不同剂量的矮壮丰与多效唑对宁麦13化学调控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主要作用于基部第1、2节间以及穗下节,导致宁麦13株高下降,且多效唑浓度越高,控高效果越好;矮壮丰主要作用于基部第1、2节间,对穗下节无影响,甚至会促进穗下节伸长,导致控高效果不明显。喷施不同剂量的矮壮丰与多效唑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会影响宁麦13的有效穗数,而且剂量越大,有效穗数越低,同时也会影响宁麦13的实粒数与千粒质量,其中千粒质量随着剂量的加大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而喷施多效唑的宁麦13理论产量明显高于喷施矮壮丰的理论产量。综合小麦成穗、株高与产量3个方面性状,多效唑40 g/667 m~2(年前)+矮壮丰50 m L/667 m~2(年后)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超级稻品种连粳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机插水稻抽穗后株高、节间长度、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矮壮丰和劲丰能够增加机插水稻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矮壮丰75 m L/667 m~2的处理较对照增产49.63 kg/667 m~2;喷施多效唑和烯效唑可以显著降低机插水稻株高,提高茎秆的抗折力,结实率和千粒重高于对照,但由于实粒数大大低于对照,最终没有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脱叶剂不同施用方法对棉花脱叶吐絮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新疆兵团第七师棉田分别设置噻苯隆+乙烯利[(30 g+80 mL)·(667 m-2)]、欣噻利(120 mL·(667 m-2))、欣噻利(180 mL·(667 m-2))、欣噻利 [(60+120) mL·(667 m-2)]处理,以清水处理作对照,研究2种脱叶剂不同施用方法对棉花脱叶吐絮效果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脱叶剂20 d后,处理4[欣噻利(60+120) mL·(667 m-2),分2次喷施]的脱叶效果最好,叶片脱落率达到84.3%,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大。从棉铃吐絮率来看:在喷药后20 d,所有处理的棉铃吐絮率均在84%以上,且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喷施脱叶剂后棉花衣分、籽棉产量较对照处理有轻微降低,但能显著提高棉花霜前花率。从棉花品质来看:喷施脱叶剂对棉花纤维长度、整齐度、伸长率和马克隆值影响不大,比强度有轻微降低,其中处理3(欣噻利180 mL·667 m-2)下降幅度最大。综合比较来看,处理4的脱叶吐絮效果较好,适宜在奎屯植棉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一次性安全除草剂剂量的优化及除草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辉  张金成 《中国稻米》2021,27(2):102-104
试验比较了几种除草剂不同剂量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施药后45 d,葱封200 mL/667 m2处理(T4)、葱封160 mL/667 m2处理(T3)的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9.99%为99.29%;T3处理的产量为640.31 kg/667 m2,较常规对照(机插前5~7 d每667 m2施秋之宝125 mL、西草净80 mL,机插后15 d每667 m2施马歇特125 mL、西草净50 mL)高29.12 kg/667 m2;T3处理的效益较常规对照高32.51元/667 m2,其余处理均比常规对照低;T3处理的糙米率、整精米率分别为83.3%和76.2%,其中,整精米率较常规对照高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几种化学调节剂对大小麦生长期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麦叶龄6.4叶,小麦叶龄5.3叶时,施用矮壮丰能加快大麦无效分蘖消退,促进小麦分蘖增长,提高大麦成穗2.4%~10.3%,小麦成穗2.6%~7.8%。矮壮丰50 ml/667㎡效果最明显。施用各种化调药剂,主要影响麦子穗下节、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在试验剂量下,麦子穗下节缩短3~9.5 cm,大麦穗粒数减少2.3~3.0粒、大麦千粒重降低1.5~2.1 g;小麦千粒重降低1.4~2.0 g。相对而言,玉米健壮素和水稻劲丰处理,对麦子生长影响较大。小麦劲丰和矮壮丰处理对麦子生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40%丙硫·戊唑醇SC、32%氟啶·丙硫SC、48%氰烯·戊唑醇SC、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250 g/L丙环唑EC、50%戊唑·百菌清SC对小麦穗期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的防病、保产、控毒效果,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2%氟啶·丙硫SC50 g/667 m2、40%丙硫·戊唑醇SC 50 g/667 m2、50%戊唑·百菌清SC 50 g/667 m2不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理想,对呕吐毒素(DON)控制效果优异(90%以上),而且对小麦白粉病、锈病有较好的兼治效果;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73.23%、58.82%、53.84%;投入与产出比分别为1︰14.3、1︰13.7、1︰21.8。以上药剂配方可作为小麦赤霉病等穗期病害绿色减量控害提质增效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品种抗性和杀菌剂对赤霉病发生及呕吐毒素积累的影响,2022年对8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和4种杀菌剂防治赤霉病和呕吐毒素进行防效评价。结果表明:在4月10日(扬花株率5%左右)和4月17日2次施药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 m L/667 m2+25%丙环唑SC 30 m L/667 m2、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40 m L/667 m2对赤霉病的防效均在95%左右,25%吡唑醚菌酯SC40 m L/667 m2+27%戊唑·噻霉酮EW 35 m L/667 m2对赤霉病的防效在91%左右,480 g/L氰烯·戊唑醇SC 50 m L/667 m2对赤霉病的防效在84%左右;清水对照区的赤霉病自然发生程度、DON含量及药剂处理区的赤霉病发生程度呈现中感品种>中抗品种>抗性品种趋势。品种抗性和杀菌剂在防治赤霉病过程中存在交互作用,效应量依次为药剂>品种×药剂>品种。结论:利用品种抗性和杀菌剂能够有效控制赤霉病,其协...  相似文献   

9.
为给小麦宽幅精播条件下评价和选择适当的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深翻、深松、免耕、旋耕4种耕作方式对鲁西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产量、品质、主要病虫草害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处理的小麦产量及产量三要素显著高于其余3个处理,产量高低排序为深翻(568.8 kg/667 m2)>深松(538.3 kg/667 m2)≥免耕(530.3 kg/667 m2)≥旋耕(521.3 kg/667 m2);4个处理中,免耕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及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 <0.05),降低了土壤孔隙度;从小麦品质成分来看,免耕处理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稳定时间,蛋白质含量高低排序为免耕(14.2%)≥深松(13.5%)≥旋耕(13.1%)≥深翻(12.9%),稳定时间排序为免耕(10.5 min)≥深松(8.2 min)≥深翻(7.5 min)≥旋耕(7.2 min);深翻处理的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情况低于其他处理。建议在生产中为实现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同步提升,可探索每隔2~3年深翻1次...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的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马铃薯加工品种‘大西洋’为试验材料,设5个密度处理,试图找出合适的种植密度。5100株/667m2处理马铃薯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最高为106.57和156.58 kg/36m2,此时地下部与地上部生物量比达到最小,为1.47。5100株/667m2处理块茎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2710 kg/667m2,此时经济效益为3504元/667m2。5400和4800株/667m2处理产量分别为第二与第三,分别为2418和2277 kg/667m2,此时经济效益分别为3033与2888元/667m2。5100株/667m2处理干物质与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20.41%和14.61%。研究表明,当地‘大西洋’的种植密度以5100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生化试剂对机插水稻产量及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粳9108为材料,始穗期通过喷施劲丰(1.5 L/hm2)、碧护(60 g/hm2)、矮壮丰(675 g/hm2)、磷酸二氢钾(750 g/hm2)、赤霉酸(15 g/hm2)处理,比较研究生化试剂对毯苗机插和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及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丰、磷酸二氢钾、碧护处理后的水稻抽穗后叶面积大,干物质积累多,群体生长率、光合势显著高于对照。喷施矮壮丰能够显著增加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两种机插方式实产分别较对照增加12.71%和10.39%,可有效缓解水稻生育中期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的不利影响。钵苗机插稻后期群体生长优势明显,光合物质积累多,较毯苗机插平均增产6.95%,有利于抗逆减灾和大面积平衡高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灌水量对强筋小麦花后旗叶衰老和籽粒产量的调控效应,以2个强筋小麦品种(中麦998和中麦1062)为供试材料,设置0 m3·hm-2(W0)、450 m3·hm-2(W1)和900 m3·hm-2(W2)3个灌水量(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水50%),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同化物含量、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抗衰老激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可延缓强筋小麦花后旗叶衰老。灌浆前中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在W2处理下最高。W2处理下小麦旗叶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花后0~21 d保持较高水平,在花后21~35 d含量逐渐下降,且W1处理下花后21~35 d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较W0处理显著提高。灌水量对花后0...  相似文献   

13.
以农业生产上常用的15%多效唑为对照,选择其他2种抗倒剂(5%抗倒酯水乳剂和3%调环酸钙水乳剂),分别以3种用量喷施,来探究这2种抗倒剂在不同用量下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相比,经5%抗倒酯和3%调环酸钙喷施处理后,水稻的叶绿素含量都低于对照,但5%抗倒酯和3%调环酸钙的喷施用量分别为40、60 g/667 m2时,水稻的光合作用较强。喷施5%抗倒酯后,水稻的株高明显降低,且药剂对水稻的第1、2和4节间控制效果较明显,但对水稻的第3和5节间控制效果不明显。喷施5%抗倒酯后水稻的穗长变短,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都处于较高水平,且产量排第一;而喷施3%调环酸钙后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指标基本处于中等水平。综上,在5%抗倒酯水乳剂喷施用量为40 g/667 m2时,能够保持水稻的光合作用,对水稻的第1、2和4节间控制效果较明显,从而以降低株高来增强抗倒性,对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提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喷施硅肥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孕穗期喷施硅肥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成熟;能够显著提高水稻植株基部第1节间抗折力,但基部第1节间倒伏指数,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拔节期+孕穗期喷施硅肥处理基部第2节间抗折力要显著高于对照,对照倒伏指数显著的高于喷施硅肥的其他三个处理,且极显著高于拔节期+孕穗期喷施硅肥处理。水稻喷施硅肥可提高稻米精米率和整米率,降低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产量,主要是增加了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防治水稻稻曲病的高效药剂,同时验证在孕穗末期—破口初期施药对稻曲病的防效,2019—2020年连续2年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9%啶氧·丙环唑SC 70 mL/667 m2、125 g/L氟环唑SC 50 mL/667 m2、40%咪铜·氟环唑SC 30 mL/667 m2、25%噻呋·嘧菌酯SC 40 mL/667 m2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89.95%、89.85%、87.05%、85.60%,体现了较高防效;75%肟菌·戊唑醇WG 15 g/667 m2,平均病指防效为81.30%,也有较高防效;而36%丙环·咪鲜胺SC 50 mL/667 m2平均病指防效仅为78.20%,防效稍差。前5种药剂可结合稻瘟病防治,在水稻孕穗末期—破口初期使用,能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为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10个大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新疆不同生态区进行适应性鉴定试验,对各品种(系)在农艺性状、抗逆性、产量构成及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奇引6号的产量最高,达413.71 kg/667 m2;奇引2号、奇引9号、奇引5号和奇引3号的产量分别为393.21、390.64、387.26、377.83 kg/667 m2,分别比对照甘啤4号增产14.76%、14.01%、13.02%、10.27%,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奇引7号、奇引4号的产量分别为359.94、349.00 kg/667 m2,分别比对照甘啤4号增产5.05%、1.86%,增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松辽778产量结构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2施纯氮量11.3 kg/667 m2,有效穗最多24.0万/667 m2,实粒数最多124.7粒/穗,结实率最高达90.2%,千粒重最大22.6 g,成穗率最高91.3%,产量最高为623.7 kg/667 m2。  相似文献   

18.
王欢 《北方水稻》2014,(3):68-69
应用纽翠绿腐植酸液体肥料及纽翠绿新型硅肥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叶面喷施纽翠绿腐植酸液体肥料及随基肥施入纽翠绿新型硅肥对水稻生育期无影响。其中,纽翠绿新型硅肥与基肥一起施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较常规对照增产量为65.2 kg/667 m2,增产率为9.5%,增加经济效益176.1元/667 m2。  相似文献   

19.
扬麦系列品种植株抗倒性能的演变及与茎秆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扬麦系列品种的抗倒性变化规律及与茎秆性状的关系,研究了不同年代育成的扬麦系列品种茎秆形态结构、解剖结构、力学结构等抗倒性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育成年代的推移,小麦品种的株高下降,基部第二节间长度呈现缩短的趋势,而基部第1节间长度无明显变化。近、现代育成的扬麦品种基部节间秆壁厚度与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重在总体上大于早期育成的扬麦品种,而茎秆粗度无显著差异。育成年代越早的品种抗倒性越差,倒伏面积越大,倒伏程度越严重;近几年育成的品种抗倒性显著增强,发生倒伏的风险降低,产量提高。通径分析表明,株高是影响小麦品种抗倒性的最主要因素,基部第1、第2节间壁厚、基部二节间单位长度干重、茎粗等性状也是影响小麦品种抗倒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小麦基部节间茎秆密度与抗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了给小麦抗倒性的评价提供简便易行的指标,以抗倒性不同的20个小麦品(系)为材料,研究了抽穗至成熟期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鲜、干密度的变化特点,以及鲜、干密度与产量性状及其他形态与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茎秆抗倒性强弱与基部节间茎秆鲜干密度值的大小密切相关;鲜密度随灌浆过程的进行基本呈递减趋势,在蜡熟期最低;在灌浆中期干密度较高但变化幅度较大的品种抗倒性较差.基部第二节间茎秆鲜、干密度与茎秆机械强度、单株鲜重、基部节间鲜干重、壁厚等形态生理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不孕小穗数、单位面积穗数等产量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直接利用基部节间茎秆鲜、干密度来评价小麦品种的抗倒性是可行的,通过提高基部节间茎秆的干密度可以实现抗倒性和产量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