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四川省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感染现状和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感染情况,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采自四川省5个地区6个猪场的种公猪、母猪、后备母猪、保育猪及哺乳仔猪共184份血清进行了PCV-2的抗体检测,同时运用PCR方法对种公猪及经产母猪的20份扁桃体进行了PCV-2的抗原检测。结果表明:PCV-2抗体总阳性率为69.57%(128/184),种公猪阳性率为75.00%(18/24),经产母猪阳性率为97.87%(46/47),后备母猪阳性率为91.11%(41/45),保育猪阳性率为43.75%(21/48),哺乳仔猪阳性率为10.00%(2/20);PCR检测结果为种公猪阳性率为70.00%,经产母猪阳性率为90.00%。说明四川地区普遍存在圆环病毒的感染并且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云南省玉溪市猪群感染猪捷申病的初步情况,试验采用商品化猪捷申病毒(PTV)抗原诊断试剂盒对玉溪市红塔区、通海县和元江县3个县区采集的455份猪血清样品(其中红塔区278份,通海县87份,元江县90份;散养户或规模化猪场317份,屠宰场138份,母猪205份,公猪250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455份血清样品中,375份为阳性,总阳性率为82.42%。其中红塔区猪捷申病阳性率为88.13%,通海县为65.52%,元江县为81.11%;散养户或规模化猪场阳性率为82.97%;屠宰场为81.16%;母猪阳性率为82.44%,公猪阳性率为77.20%。说明玉溪市猪群广泛存在PTV感染,该地区需要加强对猪捷申病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3.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某规模化猪场仅进行了猪瘟的常规免疫,母猪发生流产、死胎等现象严重。采集的154份血清样品其中母猪血清样45份,仔猪血清样109份)用单克隆抗体纯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猪温抗体水平,结果母猪血清猪瘟抗体阳性率为82.22%,仔猪血清抗体阳性率为0;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抗体,母猪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6.67%,仔猪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4.59%;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检测衣原体病、弓形体病抗体,母猪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33%、0,仔猪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用试管凝集由氏杆菌病为阴性。  相似文献   

4.
猪圆环病毒病在规模化养猪场发生日益普遍,它已成为影响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我们从新乡市长垣县、封丘县、辉县市、卫辉市、获嘉县、原阳县、新乡县、延津县16个猪场采集各类猪的血清样品109份,其中断奶仔猪血清47份,后备母猪血清30份,经产母猪血清32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以上血清样品进行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共检出阳性血清59份,总阳性率为54.13%(59/109),断奶仔猪抗体阳性率为48.94%(23/47),后备母猪抗体阳性率为56.67%(17/30),经产母猪抗体阳性率为59.38%(19/32).结果显示:所有被检猪场均有PCV-2抗体阳性猪存在,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本市一些猪场正处于PCV-2感染的高发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猪群净化、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等综合防制对策来控制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养猪》2019,(5)
为了初步掌握平顶山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流行情况,应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2016—2018年从平顶山地区18个规模化猪场共1 865份血清样品进行gE抗体检测。结果发现,18个被调查的猪场中有14个猪场检测为阳性,平均阳性率为77.78%;323份血清样品检测为gE抗体阳性,平均阳性率为17.32%。其中保育猪、肥育猪、后备母猪、经产母猪和种公猪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97%、21.14%、8.05%、10.04%和4.76%。结果提示猪伪狂犬病野毒在平顶山地区规模化猪场广泛流行,进一步的防控措施需要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西地区猪伪狂犬病(PR)的流行状况,于2014年8月份—2015年7月份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南宁、柳州、桂林和钦州市19个大型规模种猪场的285份公猪血液进行了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检测,对不同规模猪场900头母猪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被检公猪血液阳性率为0,被检的900头母猪中猪伪狂犬病血清抗体阳性率平均为17.78%,其中玉林、南宁、柳州、桂林和钦州市的母猪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56%、18.33%、16.11%、18.89%和20.00%,各地区之间血清抗体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别;中小型规模场阳性感染率远高于大型规模场,不同猪场感染率差异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东莞市动物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采用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2012~2016年采自东莞市动物的血清进行检测,共检测猪血清20221份,牛血清203份,羊血清239份,犬血清4508份,马血清329份,其中,猪、牛、羊、犬、马布鲁氏菌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4%、0.73%、0.08%、0.09%和0。结果表明,东莞市猪、牛、羊、犬中可能存在布鲁氏菌病的感染,动物和动物产品存在布鲁氏菌污染的风险。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需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新疆地区不同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情况,采用ELISA对2016年4月-2017年12月来自67个不同规模化猪场的2 516份血清进行了PRV-gE抗体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血清总阳性率为34.02%,2016年和2017年阳性率分别为17.77%和39.52%;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公猪总阳性率分别为26.07%、22.35%、35.38%、32.70%、33.13%、31.06%和31.71%;猪场总阳性率为82.09%,北疆、南疆和东疆猪场阳性率分别为78.57%、100.00%和100.00%。结果表明,2016年-2017年新疆地区猪群中PRV感染率明显上升,南疆与东疆地区阳性率显著高于北疆地区,各个阶段猪群阳性率均显著升高,母猪与公猪感染加重是伪狂犬病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对其进行防控与净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平顶山地区猪细小病毒(PPV)疫苗免疫效果,研究采用间接ELISA法对平顶山地区6个乡镇的15个不同规模猪场共1 040份血清样品进行细小病毒IgG抗体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平顶山地区不同规模猪场细小病毒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1.15%,其中大型规模化猪场、小型规模化猪场和散养场阳性率分别为82.67%、72.4%和54.17%。不同类别猪群血清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经产母猪的阳性率最高,为81.0%,仔猪和保育猪阳性率稍高,分别为79.55%和67.5%,种公猪和后备母猪阳性率最低,分别为47.22%和47.30%。研究表明平顶山地区猪群存在感染猪细小病毒的风险,需要加强相关免疫与防控。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猪伪狂犬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1-月份,在陕西省11个地区(市)的59个县(市)对7458份种猪血清进行了猪伪狂犬病抗体乳胶凝集试验。共检出抗体阳性血清1394份,阳性率为18.69%,对其中44个县(市)的5089份血清进行了详细统计,母猪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4.85%(55/3662),公猪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8.81%(120/638),后血母猪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0.43%(141/690),后备公猪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8.28%(28/99)。  相似文献   

11.
刘米山 《当代畜牧》2013,(18):15-16
为研究泰州地区猪伪狂犬病毒(PRV)野毒株感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对泰州6个地区94个猪场抽检的2149份血清样品进行猪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猪场阳性率为42.55%,血清总阳性率为12.33%,种母猪阳性率为17.01%,后备母猪阳性率为12.85%,种公猪阳性率为12.38%,育肥猪阳性率为9.62%,仔猪阳性率为4.92%。  相似文献   

12.
196 8年 ,在我市直属某单位发现首例猪布鲁氏菌病。发病的 2头猪是从其它地区引进的尚未经布鲁氏菌病检疫的后备小公猪。该单位1976年又发现 8头于 1974年从外地引进的尚未经布鲁氏菌病检疫的种猪患有此病。病猪表现睾丸肿大、关节炎 ,母猪流产、死胎。 1981年抽检辖区 4个乡镇 11个村 90头种猪 ,其中公猪 13头、母猪 77头 ,血清学检验结果 :阳性猪6头 ,都是母猪 ,分布于上述四个乡镇 5个村 ,阳性率 6 7%。 1982年抽查 5个乡镇 13个村 ,种猪 5 3头 ,其中公猪 6头、母猪 4 7头 ,结果阳性猪 7头 ,都是母猪 ,分布于上述 5个乡镇 7个村 ,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北京郊区5个规模化猪场断奶仔猪、育成猪、育肥猪和怀孕母猪采集血清共507份,同时采集密切接触饲养人员、仔猪、育肥猪的喉头拭子、母猪阴道拭子及公猪的精液共183份。分别使用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盒、法国ELISA试剂盒检测抗体;利用直接荧光染色法检测抗原,包括166份猪喉头拭子、阴道拭子和精液以及17份饲养人员喉头拭子。结果发现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盒、ELISA试剂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4%和2.17%;抗原平均阳性率为14.8%,其中精液阳性率达到37.5%,母猪阴道拭子阳性率为27.5%,饲养人员阳性率为23.5%。本试验证实北京郊区猪嗜流产衣原体在种公猪、母猪群和饲养员呈高流行趋势。同时研究结果显示,5个被调查的规模化猪场嗜流产衣原体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有报道的其他省市,这与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高于ELISA试剂有关。针对发现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种公猪精液污染衣原体现象,阻断向母猪和饲养人员传播,以降低人兽共患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猪布鲁氏菌病是由猪布鲁氏杆菌(B.suis)引起的流产、睾丸炎等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病,危害畜牧业健康与公共卫生安全。为了了解延平区规模猪场种猪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2013年对23个规模猪场901份血清样品采用琥红平板疑集试验和试管疑集试验进行初检和确诊。结果表明:被检的23个规模猪场有1个猪场检出阳性,被检血清中1份样品阳性,猪场阳性率为4.3%,样品阳性率为0.1%。  相似文献   

15.
了解规模化猪场PR野毒感染状况和免疫效果,为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控制和净化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阻断ELISA方法,对采自11个规模场户的379份血清进行PR-g E野毒抗体检测,对其中的195份血清进行PR-g B抗体检测。被调查的11个规模场中有6个规模场PR-g E抗体为阳性,群体阳性率为54.55%,个体阳性率54.09%。阳性率公猪为58.33%、母猪为83.44%,仔猪为5.08%、育肥猪为39.10%;PR-g B抗体阳性率公猪为100%、母猪为100%,仔猪为73.33%。甘肃省规模猪场PR-g E抗体的群体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免疫猪群的高PR-g E抗体阳性率是值得重视的问题;甘肃省猪伪狂犬病上升势头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松江区猪圆环病毒Ⅱ型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上海市松江区新浜、泖港、叶榭、车墩、石湖荡、洞泾、新桥、泗泾、余山和中山等地区的19个规模化养猪场,以及12户个体饲养户,送检的589份猪血清进行了猪Ⅱ型圆环病毒(PCV2)抗体检测。共检出抗体阳性血清329份,其中经产母猪血清144份,后备母猪血清82份,2月龄猪血清103份;总抗体阳性率为55,86%,经产母猪抗体阳性率为62.07%,后备母猪抗体阳性率为57.34%,2月龄猪抗体阳性率为48.13%。结果表明松江区猪场 PCV2的感染情况较普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查明北疆地区3个规模化猪场O型口蹄疫病毒的抗体阳性率及免疫合格率,并提出针对该病的最佳免疫程序,分别采集北疆地区3个规模化猪场的公猪、后备母猪、哺乳母猪、妊娠母猪、7日龄、14日龄、21日龄、30日龄、40日龄和55日龄仔猪等不同猪群的血液,分离血清,共计1 500份。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其抗体。结果显示,3个规模化猪场不同猪群的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及免疫合格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口蹄疫总体抗体阳性率为86.4%。3个猪场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3%、90.6%、78.4%,不同猪群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公猪100%、后备母猪100%、哺乳母猪100%、妊娠母猪100%、7日龄仔猪91.9%、14日龄仔猪92%、21日龄仔猪87.6%、30日龄仔猪83.4%、40日龄仔猪73.9%、55日龄仔猪58.2%。综合本研究结果及该猪场前期的免疫程序,建议仔猪的口蹄疫免疫程序为40日龄首次免疫,54日龄二次免疫。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本省牲畜布病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2012~2016年,连续5年用试管凝集试验对全省所有存栏奶牛的血清及部分其他品种牛、羊、猪的血清进行了布鲁氏菌病监测,共监测血清703776份,阳性1192份,阳性率0.17%;2007-2013年监测阳性率分别为0.11%、0.28%、0.12%、0.19%和0.14%.监测结果表明:全省布鲁氏菌病监测阳性率总体较低,呈现良好的低位波动态势;不同动物品种间布鲁氏菌病监测阳性率差异较大;不同类型场点间布鲁氏菌病阳性率表现出随饲养管理水平提高而下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采集10个规模猪场种公猪112头、生产母猪200头、后备母猪158头、育肥猪200头共670份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gB和g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龙海市10个规模猪场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母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效果良好,但对于育肥猪的免疫却有所忽视,有2个场的育肥猪gB抗体阳性率分别只有70%、60%。10个猪场全部为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阳性场,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母猪、育肥猪gE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41.96%、37%、32.28%、40.5%。种公猪带毒现象较为严重,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压力大,显然对龙海市伪狂犬病控制和最终净化是十分不利的。本次调查将为科学评估伪狂犬病的防控现状和下一步制定伪狂犬病的净化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集10个规模猪场种公猪112头、生产母猪200头、后备母猪158头、肥育猪200头共670份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g B和g 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龙海市10个规模猪场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母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效果良好,但对于肥育猪的免疫却有所忽视,D、J两场的肥育猪g B抗体阳性率分别只有70%、60%。10个猪场全部为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阳性场,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母猪、肥育猪g E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41.96%、37%、32.28%、40.5%。种公猪带毒现象较为严重,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压力大,显然对龙海市伪狂犬病控制和最终净化是十分不利的。该次调查将为科学评估龙海市伪狂犬病的防控现状和下一步制定伪狂犬病的净化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