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桑椹红色素在蚕丝织物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余志成 《蚕业科学》2004,30(1):59-63
对桑椹红色素的提取方法、稳定性及其在蚕丝织物上的染色性能、染色牢度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对染色后蚕丝织物的抗紫外线辐射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 :桑椹红色素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 ;经桑椹红色素染色的蚕丝织物具有优良的抗紫外线性能 ,在 2 0 0~ 4 0 0nm紫外波段中 ,紫外线透过率为 2 3%~ 5 1% ,选用合适的媒染剂可以使紫外线透过率下降到 1 9%~ 3 2 %。  相似文献   

2.
新型接枝β-环糊精蚕丝芳香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开发新型蚕丝功能纤维,设计并合成了具有包合能力的接枝环糊精蚕丝芳香纤维。首先以邻碘酰基苯甲酸为氧化剂合成了6位环糊精单醛,然后在弱酸性的条件下将其通过还原氨化反应接枝到蚕丝纤维上,并用来包合芳香物质。结果表明,环糊精单醛与蚕丝纤维的质量比为2∶1、pH 6.2、反应时间为7 d,其接枝效果较好。获得的功能纤维具有良好的包合能力,包合芳香物质后得到的芳香纤维,能长久保持香味。  相似文献   

3.
家蚕蚕丝蛋白是一种环保、生物安全的材料,而上转换纳米颗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UCNPs)因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优、荧光强度高等特点,常被用于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为拓展蚕丝纤维的多元化应用,文中通过家蚕添食UCNPs,制备了近红外激光照射下发出荧光的蚕丝纤维。结果表明,经添食后的家蚕吐出的蚕丝纤维,可在980 nm波长的光线激发下发射高强度的绿色荧光。同时,该荧光蚕丝纤维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可与聚多巴胺协同作用,对环境中的氧化剂进行灵敏检测。文中研究对于开发新型荧光蚕丝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 蚕丝纤维由氨基酸组成,由于许多氨基酸具有亲水性,而蚕丝纤维内部又具有大量空隙,形成了蚕丝纤维优越的吸湿和保湿性能。丝绸是蛋白质,丝绸表面光滑,与人体皮肤具有天然的亲和关系。丝绸的调湿性能以及丝绸表面的细毛结构,不但可以有效地清除皮肤上的脏物,吸收皮肤上的有害物质,还能有效地抑制微生  相似文献   

5.
彭婕  吴子婴  周旸  龙博 《蚕业科学》2011,37(4):695-699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不同朝代及现代绢类织物的表面和纤维截面形貌进行观察,并利用像素法对蚕丝纤维截面积进行测试与分析,探讨蚕丝纤维截面积变化的原因。不同朝代及现代的9批绢类织物样品表面的完整度、光洁度、污染度以及老化程度不同,可能与样品来源墓地的环境有关;不同样品蚕丝纤维截面形状有的较扁平,有的较饱满,还有一些呈碎块或空壳状,反映出蚕丝纤维老化程度不同,可能与当时的养蚕技术水平相关;不同朝代样品间、同一朝代样品间的经纬纱线粗细及经纬纱线排列密度有差别,可能与绢类织物的种类及丝织技术水平有关。9批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存在差异,且大多数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方差数值较大,其中:东周到清代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从38.57μm2增加至75.80μm2,可能与根据织物最终用途而选用的蚕丝原料以及家蚕长期驯养后茧丝的变化有关;现代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在115μm2左右,明显大于古代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这种变化可能与长期的蚕品种遗传改良以及饲养技术和缫丝工艺的改进有关。  相似文献   

6.
蚕丝作为一种天然动物蛋白质,与人体皮肤和毛皮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蚕丝蛋白相对于其他植物蛋白来说,也更易于被人体皮肤吸收,起到保湿、美白及护肤功效。原理其实很简单,蚕丝蛋白是一种完全蛋白质,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对人体皮肤和毛发有很好的修复和营养作用。其中含量较多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等对紫外线有很好的吸收作用,具有防晒护肤功  相似文献   

7.
随着蚕业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蚕丝的应用也越发广泛。蚕丝具有纯度高、来源广等一系列优点。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对蚕丝新用途的研究进展,概述了蚕丝在食品、医药、化工、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用途,对开发蚕丝更多的新用途,充分发挥它的优势,进一步利用蚕丝这一功能性纤维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丝织品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发生降解,造成蚕丝纤维分子结构的变化。利用偏振红外光谱(Pol-ATR)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以古代丝织品及现代丝织品模拟老化样品为材料,通过对蚕丝纤维取向度和结晶度的分析,探讨丝织品降解过程中蚕丝纤维聚集态结构的变化规律。模拟老化样品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出现蚕丝纤维取向度下降的现象,蚕丝纤维中大分子沿纤维轴方向取优势排列的趋向被打破;而蚕丝纤维的结晶度则随老化进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符合丝织品的降解机理。研究结果提示,利用红外光谱技术能够有效分析古代丝织品的纤维聚集态结构的变化规律,从而评价丝织品的老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辐照剂量、不同辐照氛围下用60Co-γ射线辐照蚕丝纤维,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检测蚕丝纤维产生的自由基浓度,分析不同辐照条件对蚕丝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0 kGy剂量范围内,随辐照剂量的增加,60Co-γ射线辐照蚕丝产生的自由基浓度增加,但辐照剂量过大会使蚕丝纤维发生裂解而影响其性能,故辐照剂量应不超过50 kGy;与同剂量空气下辐照蚕丝纤维产生的自由基相比,在真空下辐照蚕丝纤维产生的自由基浓度增加,且主要为氨基己酸自由基,但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真空和空气下辐照蚕丝纤维产生的自由基浓度差异变小。  相似文献   

10.
蚕丝服饰制品兼具华丽的外观与舒适的体感,因而能数千年绵延不衰。进入现代,蚕丝纤维的基础研究在揭示蚕丝优良本质的同时,也促进了蚕丝纤维的改性研究与应用。自从蚕丝蛋白的可塑性被发现后,蚕丝华丽转身为了各式各样的功能材料,在传统服饰行业外的诸多高新产业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入研究蚕丝蛋白的组成及其特性的分子机制,不但是丝绸产业发展的科学理论根基,也是蚕丝应用于其他功能材料创制的重要基础。最新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表明,蚕丝是一个组分非常复杂的蛋白质复合体,除了早先明确的丝素和丝胶外,还发现了很多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成分。这一发现不但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蚕丝的组成,也为蚕丝"天衣"的诸多优良品质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解释。随着对蚕丝蛋白功能与活性的深入研究,将促进蚕丝在医药材料、保健、美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蚕丝产品的附加值。本文简要回顾从蚕丝纤维到蚕丝蛋白的基础研究与应用进展,介绍了新的蚕丝蛋白组分的鉴定和功能研究成果,并就新型蚕丝产品的开发以及蚕丝产业未来的转型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工业化生产中对蚕丝织物连续化接枝整理,研究紫外光引发对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m)接枝蚕丝织物的共聚合反应的促进作用和对织物性能的影响,以及紫外光引发接枝工艺条件因素对织物接枝增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光引发DMAAm接枝蚕丝织物3 min时,织物的接枝增重率即达到最大值;接枝增重率随光引发剂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单体浓度增大时,增重率提高,但单体接枝效率降低;工作液pH值对增重率的影响不明显。接枝蚕丝织物的性能表征显示,紫外光照射时间较长会影响织物的白度和断裂强力,但断裂强力可通过接枝DMAAm而得到恢复;接枝增重后的蚕丝织物用活性染料染色的K/S值略有降低,但染色均匀性变化不大。研究结果提示,紫外光引发可加快DMAAm接枝蚕丝织物的共聚合反应速率,但须适当控制紫外光照射时间,以减轻织物白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王景景  沈一峰  江崃  陈国洪 《蚕业科学》2011,37(6):1036-1040
在真丝纤维的接枝反应体系中添加适量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以提高单体甲基丙烯酰胺(MAA)的利用率。研究SDBS对引发剂过硫酸钾(KPS)分解过程及单体MAA接枝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接枝反应体系中加入1.6×10-5 mol/L SDBS后,SDBS与丝素蛋白、单体MAA分子之间电荷的相互作用,中和了丝素蛋白与MAA间的斥力,更多的MAA分子参与到接枝反应中,提高了接枝真丝纤维的反应速率,使单体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SDBS的加入使引发剂KPS的分解偏离一级反应,降低了单位时间内真丝纤维上吸附KPS的浓度,提高了接枝聚合物的平均分子质量。因此,在采用单体MAA接枝真丝纤维的反应体系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可提高单体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光老化是对丝绸文物的损害原因之一。研究靛蓝染色丝绸文物的光老化影响因素,有利于丝绸文物展览合理选择照明光源。采用荧光紫外灯、卤素灯和LED灯作为光源,模拟靛蓝染色丝绸文物在博物馆中的自然光老化过程。3种照明条件下靛蓝染料的褪色规律曲线表明:荧光紫外灯光对靛蓝染料破坏很严重,褪色很快;LED灯光在500~650 nm波段的相对能量较大,靛蓝染料在该波段有明显吸收峰,故在LED灯光照射下褪色较快;卤素灯光在能量较低的长波段对靛蓝染料的破坏作用不明显,因此褪色速度较慢。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一步分析靛蓝染料光老化的内在规律表明,靛蓝色谱峰面积的变化呈现很好的规律性,可以定量判断其光老化程度。通过色谱鉴定得到靛蓝染料成分的光老化产物为靛红成分。研究结果提示:采用卤素灯光作照明,更有利于靛蓝染色丝绸文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周旸  张秉坚 《蚕业科学》2012,(5):879-884
丙烯酸树脂Paraloid B72是广泛用于文物保护的一种聚合物材料。采用Paraloid B72作为脆弱丝织品的加固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加固工艺中的2个主要因素:加固剂Paraloid B72的质量浓度为7.50 g/L,浸渍时间为20 min。将此优化工艺条件应用于清代丝绸文物样品的加固保护,并对加固后样品的纤维形态、结构以及物理性能进行观察和测试。结果表明,经Paraloid B72加固的丝绸文物,其丝纤维表面不均一地附着的颗粒状Paraloid B72将丝纤维固着在一起,从而使加固样品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分别提高了73.95%、1.47个百分点),且对硬挺度影响很小(仅增加1.85%),此外,加固样品的质地也未发生改变,耐热性能还略有提高。综合各项测试结果认为:进一步改善Paraloid B72对加固丝绸文物的色差的影响后,可应用于脆弱丝绸文物的加固保护。  相似文献   

15.
为了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使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X-100、正辛醇、异辛烷和酸性染料水溶液制备用于蚕丝纤维染色的非离子型反胶束体系。首先研究pH值和增溶水量对染料平衡吸附量的影响,接着使用酸性橙156、酸性黑234和酸性媒介黑9对蚕丝纤维进行吸附实验,并使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考察染料结构与染料平衡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反胶束体系中pH值的增加不利于蚕丝对酸性染料的吸附,在增溶水量W=10时染料的平衡吸附量达到极大值。此外,蚕丝纤维对酸性染料的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该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吸附,并属于优惠吸附;蚕丝对酸性媒介黑9的平衡吸附量最大,这与染料的分子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6.
阻燃真丝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晋平  陈国强 《蚕业科学》2007,33(2):259-263
多数国家已立法要求对纺织品进行阻燃整理,作为睡衣、蚕丝被原料的真丝更需要进行阻燃整理。采用含磷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磷酸酯(DMMEP)对真丝进行接枝共聚阻燃改性,研究了阻燃整理后真丝的燃烧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及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阻燃整理后真丝可达优异的阻燃性能,极限氧指数达到30%以上;阻燃整理后真丝强力稍有下降,但不会对服用造成影响。通过热分析研究了阻燃后真丝的裂解性能,探讨了阻燃处理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7.
周春晓  陈国强 《蚕业科学》2006,32(3):372-376
为了改善丝织物的服饰性能,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研究了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对真丝的接枝改性效果。采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表征,并对整理后的纤维和织物的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接枝对真丝的白度、强力影响较小,但接枝后织物的拒水拒油性有明显提高。为优选单体预乳化工艺,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等接枝参数对真丝接枝率的影响。接枝的较好工艺条件为:单体用量100%~120%,引发剂用量1%,接枝温度70℃、时间100 m in、反应液pH 3。  相似文献   

18.
以稀土生态农用膜为光能接受和转化物,将光能中的紫外线等转化为远红外线从而可利用太阳能烘干蚕茧。采用该方法在蚕茧适干时的温度比传统的茧灶干茧法稍低,且外界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茧层内的温度高低,从而影响烘茧时间的长短。由于远红外线直接穿透茧层干燥蛹体,所以不损伤茧丝品质,干茧解舒率可提高4.4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