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中铅镉的化学形态和有效态的提取与分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土壤中铅镉的形态和有效态的提取与分离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提取剂的提取能力,选择了铅,镉的最佳形态和有效态提取剂,建立了土壤中铅,镉的形态连续提取方法,并对提取剂的提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土壤-植物系统中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镉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人为引入环境的镉的主要来源、镉的测定等内容,分析了土壤、植物系统中镉的情况,最后综述了镉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际作为受植物根系及其生长活动显著影响的土壤微区,其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对重金属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影响巨大。为此,对近十几年来镉在根际pH,Eh和根系分泌物变化影响下的生态化学行为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今后需进一步深化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草河口地区二道坊河沉积物和土壤中铊的分析与研究表明,该区域土壤中铊的含量高于世界与中国土壤铊含量的值;铊的富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铊在土壤和沉积物中与其相应性质关系有较大差异;在该河流沉积物的条件下,游离氧化锰对铊富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磷土壤化学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磷土壤化学研究进展,包括磷在土壤中的循环及转化,土壤对磷酸盐的吸附及影响因素,土壤中磷酸盐的释放及其影响因素等。同时,讨论了缺磷胁迫下,植物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以赤子爱胜蚓为实验生物,通过慢性毒性实验研究了黑土中生物有效态镉(Cd)对蚯蚓的毒性效应。采用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土壤溶液法、CaCl2提取法和醋酸提取法分别测定土壤中的有效态Cd含量,研究蚯蚓体内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脂质过氧化物(MDA)和金属硫蛋白(MT)等生化指标在土壤Cd胁迫下的响应,进而探讨生物有效态Cd与蚯蚓毒性效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化学提取法获得的有效态Cd含量与蚯蚓体内Cd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通过综合比较毒性试验各种指标,获得黑土中4种化学提取法Cd对蚯蚓产生早期伤害的阈值范围:DGT-Cd 2.00~12.7μg·L-1、土壤溶液法Cd 0.388~2.04μg·L-1、HAc-Cd 0.813~2.90 mg·kg-1和CaCl2-Cd 0.0292~0.0802 mg·kg-1,对应研究土壤中1.0~5.0 mg·kg-1的总Cd含量。利用指数吸收模型对4种有效态Cd含量和蚯蚓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拟合,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有效态Cd与蚯蚓的部分毒性效应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研究结果掲示了土壤有效态Cd-生物富集-毒性效应之间的关系,可为土壤污染的早期预警以及风险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用岛津AA-68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按国标法测定土壤中的Pb、Cd,探讨基体背景及试剂对测定的干扰。提出选择灰化温度和添加空白消煮液到标准曲线溶液,可消除高空白和基体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酸雨对土壤元素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酸雨的范围和强度在不断增加,直接或间接破坏了土壤元素间的化学平衡,因而威胁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综述了酸雨的污染现状及其对土壤常量元素,重金属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化学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有效态镉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比较了4种浸提剂在3种平衡时间和3种土液比条件下对土壤镉的提取,结果表明,在褐土上,随着平衡时间延长和土液比减小,提取镉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对提取镉与小麦籽粒镉所作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平衡时间60min土液比1:12.5,用1mol/LNH40Ac浸提剂提取褐土有效镉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土壤中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相似文献   

11.
钴的土壤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钴是土壤-植物系统中重要的微量元素,在土壤—植物—环境循环系统中,含量过多或缺少都可引起动物疾病。本文综述了国内及国际上钴的土壤化学方面的研究概况,尤其是钴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迁移和转化、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此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PAHs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研究PAHs环境行为对明确我国PAHs污染现状和防治PAHs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国内外对城市、河流和山区土壤和沉积物中PAHs区域分布和纵向分布研究,列举常见PAHs来源和来源判断方法.归纳PAHs释放和迁移两种重要环境行为,针对释放行为详细讨论沉积物再悬...  相似文献   

13.
土壤重金属镉、铅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金属在土壤中大部分具有稳定、积累和不易消除等特点,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对人类产生危害.由于镉的毒性最强,铅的分布最广,所以成为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研究重点与热点.针对目前发现的修复植物多存在生物量过低、修复种类单一等缺陷,对镉、铅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类型、原理、特点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技术进行了论述与比较,并提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盆栽四种镉负荷水平(0,0.5,2,8mg/kg)下土壤镉的活性与黑麦草镉、锌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麦草吸镉量随镉负荷水平提高而升高,生长于红壤、黄棕壤上黑麦草其锌含量随镉含量的增加而减少,而黄潮土上的黑麦草则吸镉愈多,吸锌亦愈多,黑麦草的镉/锌比与土壤镉的负荷水平及黑麦草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用1N NH_4 N0_3、0.005M DTPA和0.1N HCl提取的镉反映土壤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土壤镉化学形态 和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吸附等温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nano-HAP 对镉的吸附行为和对土壤镉化学形态及水稻Cd 吸 收的影响。吸附等温试验结果表明,nano-HAP 对镉离子有很高的吸附能力,且其吸附行为可用Langumir 方程和 Freundlich 方程很好地描述;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ano-HAP 明显提高了土壤溶液中pH 值,显著降低了土壤Cd 的生 物有效性,0.5%、1%和2%施用量的nano-HAP 处理下生物有效态Cd 含量分别下降63.21%、80.62%和92.32%。nano- HAP 对Cd 污染下的盆载水稻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显著降低了盆栽水稻籽粒中Cd 的含量,且全部达到国家 规定的可食用标准。  相似文献   

16.
土壤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广泛存在于土壤环境中,其严重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发展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对于减少病原菌扩散传播、防控传染性疾病、维护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显色培养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子生物学技术、拉曼光谱技术、流式细胞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并对其原理、应用及优缺点进行了全面比较。最后,对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旨在促进土壤环境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生物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17.
采集贵阳市郊区蔬菜基地的代表性土壤样品,采用Tessier逐级连续提取法测定土壤中不同形态镉的含量,探讨了菜地土壤中镉含量的区域变化及赋存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贵阳市郊区菜地土壤全镉含量是白云区〉鸟当区〉小河区〉花溪区;石灰性土壤〉中性土壤〉酸性土壤。土壤镉的形态含量是残渣态镉〉碳酸盐态镉〉铁锰氧化态镉〉可交换态镉〉有机结合态镉〉水溶性镉,其中残渣态镉占绝大多数(占71.37%)。酸性土壤中水溶性和可交换性镉含量较石灰性土壤的大,在酸性土壤上种植蔬菜时遭受镉污染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8.
镉在土壤中吸持等温线及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重金属镉在黄绵土、黑垆土、土娄土、黄褐土、黄棕壤、黄壤和渭河砂土上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镉吸持能力为石灰性土壤 >砂土 >酸性土壤 ,黄棕壤显著大于黄壤。在试验浓度范围内 ,镉在土壤中吸持的最佳模型为 Henry模型。黄壤 Cd2 +吸持过程为放热反应 ,黄棕壤的热效应不明显 ,其余土壤为吸热反应 ;p H对 Cd2 +吸持有显著影响 ,是这 3类土壤吸持 Cd2 +能力产生差异的主导因素 ;粘粒对镉吸持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土壤-植物系统中硒与镉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作为一种动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以及植物体有益的营养元素,已被证实在抗氧化、抗衰老、促进植物生长以及拮抗重金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镉作为一种重金属,因有较强的环境毒理性,早在2012年环保部就将其与汞、铬、铅和类金属砷共同纳入《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明确需要总量控制.该文分别从土壤环境和植物体环境角度,系统综述了不同浓度和不同形态的硒与镉的交互作用,以期为今后土壤-植物系统中硒和镉的交互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60份市售猪肾进行了镉的检测.结果表明,60份猪肾的平均含镉量为0.039 3±0.021 2 mg·kg-1,最高为0.0802 mg·kg-1,最低为0.005 7 mg·kg-1,都未超过我国规定的卫生标准,但部分样品不同程度地超过了国外的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