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银杏的茎尖为材料,对银杏的消毒条件、培养基蔗糖浓度、激素种类及浓度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探索银杏茎尖作为外植体的无菌接种最佳条件,为银杏的快速繁殖及资源保护提供基础。结果显示选择广安地区树龄约30年母树当年发出的侧芽带叶茎尖为外植体,70%酒精处理1.5 min,0.5%新洁尔灭处理15min是最佳的灭菌组合。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激素0.3 mg/L NAA+0.5 mg/L 6-BA,加入0.3%活性炭,调减蔗糖用量为0,琼脂9 g/L,在此条件下培养更能有效地抑制褐化现象,利于银杏茎尖的生长,且长势旺盛。以幼茎尖为外植体建立的无菌体系,为银杏的快速繁殖技术及新品种的培育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探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碳源及植物激素对非洲紫罗兰试管苗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同时对比半胱氨酸、抗坏血酸、柠檬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活性炭(AC)对非洲紫罗兰试管苗抗褐化影响的差异,并结合正交试验数据筛选最优培养方案。结果表明,非洲紫罗兰试管苗增殖诱导最优处理为MS+蔗糖20 mg/L+抗坏血酸100 mg/L+6-BA 1.5 mg/L+NAA 0.25 mg/L,非洲紫罗兰试管苗生根最优处理为1/2 MS+蔗糖20 g/L+柠檬酸100 mg/L+NAA 0.2 mg/L。 相似文献
3.
4.
5.
台湾桤木外植体褐化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台湾桤木组培褐变中的几个相关酶活性和总酚含量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为台湾桤木组织培养技术做前提。以台湾桤木的腋芽或顶芽为外植体,研究Vc浓度、培养基pH值和外植体采集时间对褐化的影响。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与外植体褐化相关。其中添加0.1 g/L Vc的培养基、pH为(5.0~5.8)的培养基、上午10:00采摘外植体都能有效抑制褐化。通过不同的处理抑制总酚含量及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减轻台湾桤木外植体的褐化。 相似文献
6.
7.
8.
山药组织培养褐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笔者从山药不同外植体(叶、茎段、零余子)、培养基中添加抗氧化剂和不同培养基质3个方面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山药不同外植体的褐化程度也不一样,茎段褐化程度最轻;MS培养基中添加150m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能有效抑制外植体的褐化;在山药组培苗的快繁阶段采用液体基质培养方式能显著降低褐化程度,提高山药组培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银杏褐化和非褐化愈伤组织进行细胞结构观察与转录组测序,以探索愈伤组织的褐化机理。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非褐变的愈伤组织细胞排列均匀,褐变愈伤组织的细胞表现出紊乱,排列松散无序。对褐化和非褐化愈伤组织共计6个样品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共获得45.66 Gb Clean Reads,各样品Clean Reads均达到6.41 Gb以上。对褐化与非褐化愈伤组织的基因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发现分别有275和153个基因上调和下调表达。转录因子分析发现相较于非褐化愈伤组织,褐化愈伤组织中MYB、AP2和NAC等转录因子表达量上调,HD-ZIP下调。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苯丙烷代谢途径,PAL和CCR基因上调表达增加了酚酸的合成与代谢,推测苯丙烷生物代谢途径部分基因表达量上调导致酚酸类化合物的积累,可能是银杏愈伤组织褐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转录组测序,为解析银杏愈伤组织褐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马缨杜鹃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变与多酚氧化酶及酚类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马缨杜鹃组织培养过程中测定了1~3年生马缨杜鹃叶片、茎尖、茎段的总酚含量和PPO活性.结果表明,1~2年生茎段的总酚含量和PPO活性均较低,两者无显著差异,组织培养中发现,2年生茎段的褐变率最低.进一部研究不同季节2年生茎段组培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与褐变率的关系,褐变率和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9**),PPO活性与外植体褐变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14*),说明外植体褐变率是由酚类物质和PPO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组织培养条件下,紫色松乳菇在液体和固体培养中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紫色松乳菇液体培养的最适糖源为25 g/L葡萄糖,接种量12%,培养基装液量90 mL/瓶。在最适培养条件下松乳菇液体培养生长曲线分为4个时期:延滞期(1~3 d)、快速生长期(5~8 d)、稳定期(9~12 d)和衰亡期(13 d)。松乳菇固体培养的最适糖源为25 g/L葡萄糖,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快速生长期为6~8 d。 相似文献
13.
14.
以擎天树种子和茎段为试验材料,探讨外植体脱毒及防褐化的方法,为建立擎天树微繁无菌体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直接利用种胚作为外植体培养脱毒效果较保留种皮好,且消毒过程添加600万单位青霉素处理,能有效降低种子培养污染率;(2)茎段外植体脱毒较困难,青霉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污染率,但消毒效果并不理想,且培养中出现严重褐化现象;(3)添加VC、PVP和活性炭可有效控制外植体褐化现象,在1/2 MS培养基中添加0.2 mg/L VC、2 g/L PVP和0.5 g/L AC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16.
为解决3 种豆科牧草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的褐化问题,以‘新牧4 号’紫花苜蓿、普通红豆草和‘海法’三叶草愈伤组织为材料,探讨不同防褐化措施在3 种豆科牧草愈伤继代培养过程中抗褐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苜蓿和红豆草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中,对愈伤组织褐化抑制效果较好的是AgNO3,浓度为0.02 g/L 时,褐化率分别为13%、15%,愈伤组织褐化程度强弱依次是PVP>柠檬酸>AgNO3;在三叶草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中,对愈伤组织褐化抑制效果较好的是AgNO3,浓度为0.015 g/L时,褐化率为32%,愈伤组织褐化程度强弱依次是柠檬酸>PVP>AgNO3。一定浓度的AgNO3不仅能有效控制褐化,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愈伤组织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18.
19.
《分子植物育种》2015,(10)
本研究在正交设计的基础上,以短柱铁线莲的叶片、叶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培养,并探讨愈伤组织褐化的抑制。研究结果表明:短柱铁线莲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外植体为茎段,诱导率为89.8%;合适的愈伤诱导培养基为1/2MS+0.4 mg/L TDZ+0.2 mg/L NAA+10 g/L蔗糖,诱导率为90%;合适的增殖培养基为1/2MS+30 g/L蔗糖+0.2 g/L肌醇+0.2 g/L水解络蛋白(CH)+5 mg/L Vc+0.3 mg/L TDZ+0.2 mg/L NAA,增殖率为302.3%。适宜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1/2MS+30 g/L蔗糖+0.76%琼脂+0.2 g/L肌醇+0.2 g/L水解络蛋白(CH)+0.3 mg/L TDZ+0.1 mg/L NAA,诱导率达63.3%。培养基中添加5 mg/L Vc或1 g/L活性炭时,可以能够很好地抑制短柱铁线莲褐化。 相似文献
20.
《分子植物育种》2020,(16)
褐变是制约木本果树离体培养成功的重要因素,探讨苹果离体再生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外植体褐化问题,对苹果高效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柱状苹果‘润太一号’为试材,研究了遮光时间(0, 7 d, 14 d)、消毒时间(6 min, 7 min, 8 min, 9 min)、茎段长度和防褐化剂对外植体褐化率的影响,并用不同激素配比对不定芽进行诱导。结果表明,外植体的褐化率随遮光时间增加而有所降低,但外植体的生长势变弱,以遮光7 d的材料为宜,褐化率为25%。不同腋芽个数对褐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褐化率随着消毒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佳的消毒时间为8 min,褐化率为23.33%。不同防褐化剂处理的结果发现以培养基中加入100 mg/L Cef褐化率最低。不定芽诱导的结果发现,不定芽诱导率随诱导天数增加而增加,以诱导50 d效果较好,最适宜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4.0 mg/L 6-BA+0.5 mg/L NAA。本研究结果可为柱状苹果高效再生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