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优良鲜食糯玉米杂交组合提供理论参考,采用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3个糯玉米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共10个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鲜食糯玉米杂交组合的性状差异较大,各性状变异系数为4.60%~47.11%,其中,秃尖长的变异系数最大,品质的变异系数最小;穗粗因子、行粒数因子、穗位高因子、品质因子、穗长因子和株高因子6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7.08%,穗粗、株高和穗长对产量影响较大,轴粗和秃尖长对产量影响较小;产量、轴粗和穗粗对品质影响较大,穗行和秃尖长对品质影响较小;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均筛选出N5、N6 2个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品质优的糯玉米新组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鲜穗产量的影响,为四川省优质高产糯玉米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鲜食糯玉米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糯玉米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穗长生育期穗粗秃尖长行粒数株高穗位高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穗长是影响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出籽率对产量的影响较小。[结论]在鲜食糯玉米育种中,应以穗长、生育期、穗粗、秃尖长等几个性状为主要目标,提高鲜食糯玉米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超甜玉米杂交组合进行综合评价,为筛选优良超甜玉米杂交组合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26个超甜玉米杂交组合和晋超甜一号(对照,CK)的9个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法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超甜玉米杂交组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6个超甜玉米杂交组合的性状差异较大,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为6.25%~74.44%,其中,以秃尖长的变异系数最大,穗粗的变异系数最小.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前5个主成分(产量因子、品质因子、穗行数因子、秃尖长因子和生育期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7.7414%,可代表11个性状所反映的遗传信息,且筛选出综合得分高于CK的杂交组合,依次为TJ22、TJ3、TJ17、TJ15、TJ10、TJ11、TJ19和TJ12.通过聚类分析发现,26个超甜玉米杂交组合可聚成三大类群,第Ⅰ和Ⅱ类群又分别聚成2个亚类群,其中第Ⅱ和Ⅲ类群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优于第Ⅰ类群.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穗粗、行粒数和穗长对品质影响较大,单穗重、穗粗和行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大,穗位高和秃尖长对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均较小,且筛选出与参考品种关联度排名前10位的杂交组合,依次为TJ22、TJ3、TJ15、TJ17、TJ11、TJ10、TJ19、TJ12、TJ4和TJ26,均高于参考品种与CK的关联度.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的8个优良杂交组合和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出的10个优良杂交组合均处在第Ⅱ和Ⅲ类群.[结论]筛选出的8个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好的杂交组合(TJ22、TJ3、TJ17、TJ15、TJ10、TJ11、TJ19和TJ12),可进行单地点品种比较试验.第Ⅱ和Ⅲ类群的其他组合还需通过杂交或回交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桂林地区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糯玉米的9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由大至小为穗粗>穗行数>株高>穗位高>行粒数>百粒重>穗长>出籽率>秃尖长,穗粗是影响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秃尖长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因此,在糯玉米育种中,应以穗粗、穗行数等几个性状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以正在参加黄淮海国家糯玉米区域试验的19个新品种为材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1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农艺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穗粗>穗行数>穗长>株高>收获期>行粒数>轴粗>穗位高>鲜百粒重>鲜出籽率>秃尖长。穗粗、穗行数、穗长、株高是影响糯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而鲜穗百粒重、鲜出籽率、秃尖长度对产量影响则较小。但影响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在不同产量水平品种中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鲜食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灰色关联度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紧密程度,构建理想品种。利用参试品种对理想品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评价参试品种的优劣,为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对鲜穗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有穗长、生育期、百粒重、秃尖长等,对鲜穗品质影响较大的性状有穗粗、株高、出籽率和百粒重。将各品种与理想品种关联度与产量和品质结合分析来看,X7(瑞和白糯80)、X8(瑞和早糯)和X6(澳甜糯65)是兼顾鲜穗产量和品质的优良鲜食糯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鲜食型糯玉米新品种的综合评价和选育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方法]以5个优良鲜食型糯玉米品种为试材,对其株高、穗位、穗重、穗粗、轴粗、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鲜穗产量、雄穗长、雄穗分枝13个性状进行相关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对鲜食型糯玉米13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前三个主成分,即鲜穗产量因子、雄穗因子和秃尖长因子,其累计贡献率大于87.276 7%,可以基本代表13个性状所代表的遗传信息。第一主成分是优良玉米品种选择和评判的主要指标,各性状应具备:果穗大,穗粗且轴细,即籽粒要深,穗粒数要多,百粒重要高,株高宜较高等。从第二主成分来看,鲜食玉米品种植株的雄穗最好较长,分枝不宜太多,在保证玉米雌穗对雄穗花粉量需求的同时,尽量选择雄穗分枝少的品种。从第三主成分来看,秃尖长影响了鲜食玉米的商品品质,在品种评价和选育时,应将秃尖长度控制在最低标准。[结论]玉米鲜穗产量与穗重、百粒重、穗粗、行粒数、穗长等性状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株高对其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鲜食型糯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鲜食型糯玉米新品种的综合评价和选育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以5个优良鲜食型糯玉米品种为试材,对其株高、穗位、穗重、穗粗、轴粗、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鲜穗产量、雄穗长、雄穗分枝13个性状进行相关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鲜穗产量与穗重、百粒重、穗粗、行粒数、穗长等性状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对鲜食型糯玉米13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前三个主成分,即鲜穗产量因子、雄穗因子和秃尖长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87.2767%,可以基本代表13个性状所代表的遗传信息。第一主成分是优良玉米品种选择和评判的主要指标,各性状应具备:果穗大,穗粗且轴细,即籽粒要深,穗粒数要多,百粒重要高,株高宜较高等。从第二主成分来看,鲜食玉米品种植株的雄穗最好较长,分枝不宜太多,在保证玉米雌穗对雄穗花粉量需求的同时,尽量选择雄穗分枝少的品种。从第三主成分来看,秃尖长影响了鲜食玉米的商品品质,在品种评价和选育时,应将秃尖长度控制在最低标准。  相似文献   

9.
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2018年国家黄淮海地区鲜食糯玉米区试的18个组合15个农艺性状的分析,求得鲜穗产量和鲜籽粒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度,并对关联度进行排序。结果表明:鲜穗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的次序为鲜籽粒产量鲜百粒重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籽粒深度双穗率空秆率行粒数出苗-采收鲜出籽率穗位株高,鲜籽粒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关联度次序为鲜穗产量穗长秃尖长鲜百粒重双穗率穗行数空秆率穗粗鲜出籽率出苗-采收行粒数籽粒深度穗位株高。鲜穗产量与鲜籽粒产量关联系数最大为0.9。因此,在鲜食糯玉米育种中,不管是鲜食果穗型或籽粒加工型,都要高度重视产量因素,加强对穗长、鲜百粒重、秃尖长和穗行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以14个优质鲜食糯玉米为试验材料,对生育期等14个主要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进行变异系数分析,并对各性状与籽粒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期为糯玉米高产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籽粒产量及各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秃尖、轴重、穗位的变异系数较大,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各糯玉米主要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