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平 《蚕学通讯》2017,(4):40-46
1 年度工作总体情况 2017年累计推广优良家蚕品种1.91万盒,其中云蚕9号、华康2号等抗病性品种6100盒,秋华×平30、秋华×平30等雄蚕品种1.3万盒,鲜茧产量804t,产值3252万元,优良家蚕品种养蚕量、鲜茧产量及产值较上年分别增加了7.7%、8.1%、23.5%.推广优良桑树品种女桑、强桑1号、农桑14号、农桑8号617hm2,较上年增长了12.8%,每667m2桑园产茧量达140kg,产量较老品种增长了30%.开展67hm2高产创建示范桑园,实施了桑园节水灌溉(滴灌)、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集成技术,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平均667 m2桑园产鲜茧达209.8kg,比对照增长了18.3%.开展适度规模示范20 hm2,示范户53户,人均桑园面积3773m2,通过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平均盒种产茧量达到45kg,667 m2桑园产茧量达155kg,户均收入达到3.95万元.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于四川省丘陵非良田栽培的优良桑品种,在江油市进行了强桑1号桑树新品种的栽培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强桑1号与对照桑品种湖桑32号相比,不同栽植密度的单位面积桑园的全年产叶量密植桑园区(行株距为1.25 m×0.35 m)增产18.96%,低干桑园区(行株距为1.35 m×0.48 m)增产26.61%,万头茧层量提高2.38%,百公斤桑产茧量提高5.21%,并表现出枝叶生长旺盛、抗旱耐瘠性强和秋叶硬化较迟等特性,适于四川丘陵蚕区作为中熟桑品种栽植.  相似文献   

3.
贵州条件下成片桑园不同密度栽植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应书  詹永发 《北方蚕业》2001,22(1):16-16,29
试验结果表明 ,在贵州遵义 ,成片桑园的栽植密度选择每 667m2 桑园栽桑 80 0~ 1 0 0 0株 ,单位面积上的桑叶产量达最高 ,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选育粗蛋白质含量高、产叶量高的畜牧饲料专用桑树品种,对桂桑6号、桑特优1号、桑特优2号、桂桑5号、伦教40号、桂桑优12、桂桑优62、桂7625、粤桑11号、粤桑51号、农桑14号、强桑1号、强桑2号、沙2×伦109等14个桑树品种的产叶量、干物率及粗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4个桑树品种每667 m~2桑园全年产叶量最高的品种是桂桑6号,产量达4 030.34 kg,比对照桑树品种沙2×伦109高43.47%;枝条的干物率最高的品种是伦教40号,为29.21%,枝条上所有叶位的叶片混合干物率最高的品种是粤桑51号,为29.25%;成熟叶片(10~12叶位)粗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品种是桂桑5号,为12.62%,5个月龄的桑枝中粗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品种是农桑14号,为5.30%,所有叶位混合桑叶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品种是桂桑6号,为14.43%,整条枝条上枝叶混合粗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品种是农桑14号,为9.48%。因此,桂桑6号可以作为叶用桑园及畜牧饲料用桑园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5.
对5个栽培桑品种(杂交组合)的桑园进行全年片叶收获和全年条桑收获试验,研究不同收获形式对桑园产量、桑叶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与全年条桑收获桑园相比,全年片叶收获桑园每公顷产叶量可增加11955~14985 kg,增产率达26.12%~33.63%,每公顷枝叶量增加27915~37 830 kg,增产率达29.78%~44.97%;全年条桑收获形式虽然桑叶收获的劳动工效比片叶收获提高96.77%~136.00%,但其桑园产叶量较片叶收获形式下降了20.86%~25.16%,要取得与片叶收获桑园同等的桑叶产量,需增加26.12%~33.63%的桑园面积,最终使桑园总成本费用与片叶收获桑园没有显著差异,不能有效降低桑叶成本。测算结果表明,5个栽培桑品种的桑园采用两种收获形式的桑叶成本平均为0.42元/kg;全年片叶收获桑园比条桑收获桑园每公顷增产蚕茧797~999 kg,新增产值13430~16844元,新增纯收入10625~13 325元。分析认为,推广条桑收获技术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条桑收获后光能损失和桑树生长的停滞时间,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栽植密度一定且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对春伐桑树不同技术处理与夏秋季桑叶产质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栽植密度每667 m2桑地面积1000~1200株、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每667 m2桑地面积留条7500~8000根,低干无拳式树形的组合,可适当提高幼虫生命力、茧层率和良卵率及实用孵化率,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和全茧量、茧层量及产卵量。  相似文献   

7.
在栽植密度一定且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对春伐桑树不同技术处理与春季桑叶产质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栽植密度每667 m2桑地面积1000~1200株、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每667 m2桑地面积留条7500~8000根,低干无拳式树形的组合,可适当提高幼虫生命力、茧层率、良卵率及实用孵化率,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全茧量、茧层量和产卵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陕南地区引进和自繁栽培的桑树新品种强桑一号的特征、特性及产叶量、叶质、抗病虫性方面的对比调查,结果表明:强桑一号开叶旱,叶片硬化迟,产叶量高,叶质好,抗桑黄化型萎缩病和抗桑蓟马、红蜘蛛能力强,耐瘠薄;陕南地区每667m2栽植1 000~1 200株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试验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对667m2桑地面积栽植密度与桑叶产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栽植密度1000~1200株/667m2、留条数7500~8000条/667m2、低干无拳式树形,可显著提高春叶产量和秋叶产量及年产叶量,生产中可推荐采用。  相似文献   

10.
对大10果桑进行了2种栽培模式的不同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大10果桑用钢架连栋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产量可增加25.17%,采果期可提前21 d,由于上市早,价格也提高了86.25%,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大10果桑,露地栽植密度667㎡桑园以300~400株为宜;大棚栽培果桑,要适当偏稀,每667㎡桑园的栽植密度为256~333株,即可获得较高的桑椹产量,又能提高桑椹品质。  相似文献   

11.
在黄河三角洲轻度盐碱地上,用杂交桑沙2×伦109的1年生实生苗,按每667 m2 5 000株(40 cm×33 cm)、6 000株(40 cm×28 cm)、8 000株(30 cm×25 cm)3种密度建设密植桑园,对栽植当年枝条生长量、产叶量、采桑养蚕工效进行了调查,对4个养蚕户当年建园、管理、养蚕投入和养蚕收入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对栽植后第2、3年桑叶产量和桑树的越冬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杂交桑沙2×伦109在该地区能够安全越冬,按每667 m2 5 000株(40 cm×33 cm)高密度建园,可以达到当年栽桑当年见效的目的,栽植后第2、3年的产量也高于其他2种栽植密度,并且可以实现收获、养蚕的省力化。  相似文献   

12.
种茧育桑园在减少约1/3常规氮肥投入量的基础上,桑园合理施用赛众28肥,即:667m2桑园施35kg赛众28肥+22.78kg澳佳复混肥(18-22-10型)+5.60kg尿素,桑园产叶量提高12.9%,能够改善桑叶质量,促进原蚕生长发育,提高原蚕强健度和生命率,提高制种效益,每667m2桑园增收650余元,经济效益提高23.7%。这个配方对种茧育桑园施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露地栽培果桑,理想的群体结构是:密度每667 m2300~400株,株行距(0.9~1.1 m)×2m,株平均条数11.1根,平均条长1.62 m,667 m2总条数3330根,667 m2总条长5300 m,可获得1400 kg的桑果产量.大棚栽培还要适当偏稀,理想的群体结构是:每667m2256~333株的栽植密度,株行距(1~1.2 m)×2.1 m,株平均条数12根,平均条长1.7 m,667 m2总条数3100根,667 m2总条长5300 m,可获得1900kg的桑果产量,又保证桑果品质.  相似文献   

14.
邵绩飞 《中国蚕业》2004,25(3):65-66
绩溪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有着"蚕桑之乡"的美誉,已经形成了育桑、制种、养蚕、缫丝和织绸服装一条龙生产体系产业链格局.然而本县地处皖南山区,人多地少,桑园零星分散,品种单一,主要以湖桑系列为主,而且多数都栽植在山坡地,土壤肥力差,桑园抗旱能力弱,并易感染桑树萎缩病,部分桑园严重老化,单产较低,效益差,相对其它经济作物优势凸现不强.栽桑养蚕是典型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连结配套产业,因此要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其关键首先在于如何提高单位面积桑叶产量.绩溪县从1999年开始,根据山区自然条件特点,以及多年来栽桑养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以推广桑树新品种、应用丰产桑园栽培技术、主攻单位面积桑叶产量,建立丰产桑园基地,在全县10个重点蚕桑乡镇分别建立1~2个连片规模达2hm2以上的丰产桑园示范基地,仅1999年就建立12片共19hm2的丰产桑园基地,其中临溪上游村丰产桑园基地集中连片8hm2,667m2产叶量达1685kg,产茧121.1kg.全县丰产桑园示范片667m2桑产叶量达到1600kg,平均张种产茧达到38.2kg,667m2产量从48.5kg提高到了114.6kg,茧质大幅度提高,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强桑1号的嫁接繁育技术,并对该品种的生物学特征、产叶量、养蚕成绩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强桑1号的特性,提出在繁育与栽培时的注意事项。经过2年来的繁育试验性状调查,强桑1号表现为生长旺、桑叶产量高、秋叶硬化迟、抗春季晚霜、桑叶养蚕成绩显著等特点,适合在射阳县推广。  相似文献   

16.
桑树秋伐条桑收获对翌春桑树"抽干"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夏回族自治区栽植的桑树大都是从江、浙引进的湖桑品种(湖桑32号),翌春桑树"抽干"严重,干枯率达60%以上,甚至地上部分干枯而不能养成丰产性树型。桑树产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低,667m2产茧仅20kg,直接影响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所以春季桑树"抽干"成为桑园栽培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全年饲养春蚕、早秋蚕与晚秋蚕,而晚秋蚕的饲养量约占总量的2/3,养蚕仍片叶育,费工,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7.
以桑叶桑葚产量高,品质优和适应性强为选种目标,对从丰驰桑F1代群体中选出的若干无性系优良单株,经系统选择和桑园比较试验,育成叶果经济性状较优的叶果兼用型桑品种团桑4号。与对照种湖32号相比,该品种全年667m2产叶2186.66kg,增产25.30%,667m2产葚692.32kg,比中桑5801增产10.57%,桑叶养蚕的万头蚕茧层量和100kg桑产茧量分别提高3.63%和4.58%,耐旱性较强,中抗黑枯细菌病;并表现株形直立,发条数多,枝叶生长旺盛,桑葚较大,座果性状较好等优良特性。该品种已列入四川省丝绸科学院第三期桑品种区域适应性鉴定试验项目。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研究不同栽植密度对广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自主选育的大果甜杨桃1号、大果甜杨桃3号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选择最合适大果甜杨桃栽培的密度,为生产高产优质的大果甜杨桃、完善甜杨桃相关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4组不同的栽植密度(22株/667m2、44株/667m2、88株/667m2、176株/667m2)处理,连续测定第3年、第4年、第5年果树的产量及果实品质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栽植密度对大果甜杨桃果实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当栽植密度为88株/667m2时,5年生杨桃树产量达到最大且高于其他处理组;而果实品质指标与22株/667m2、44株/667m2的2个栽植密度间差异不显著。对栽植密度为176株/667m2的4年生杨桃树间伐至栽植密度88株/667m2,栽培的第5年杨桃果实产量明显提高,但仍然低于最初按照88株/667m2密度栽培的产量。结论:4种密度试验中,大果甜杨桃栽植密度为88株/667m2时产量最高,果实品质好,经济效益最大为最佳栽植密度,可在生产上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不同果桑品种资源的生长结实特性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果桑品种在汉中市的生长结实特性,对大10等12个果桑品种资源的叶片性状特性、桑椹及产量性状等进行了调查、比较及分析。结果表明:果桑品种资源间鲜果单果质量差别较大,大10、台湾72C002、四季果桑、中椹2号、苏蕾1的鲜果单果质量较大,分别为3.76、3.46、3.27、2.98、2.87 g;苏白椹、云龙桑的鲜果单果质量较小,分别为0.83、1.02 g。而四季果桑、中椹2号、台湾72C002、云果桑1号、红果2号的每667 m2果桑园的桑椹产量较高,分别为1 264、1 136、860、772、692 kg;大10、苏蕾1号、中椹1号、白玉王的桑椹产量次之,分别为296、292、252、100 kg;苏白椹的桑椹产量最低,为40 kg。大10、苏蕾1号、中椹1号、831A、红果2号可以作为果叶两用的品种栽植;四季果桑、台湾72C002、云果桑1号、中椹2号可以作为果用的品种栽植;云龙桑可以作为叶用和观赏的品种栽植;苏白椹的桑椹产量低,生长势弱。  相似文献   

20.
为了总结桂桑优12桑树品种在石山区的种植技术与效益,在那坡县平孟镇弄汤村示范种植桂桑优12桑树品种,对试验示范区域进行桑园产量和蚕茧产量测产验收,栽种第3年该品种每667 m2平均桑叶产量2659.04 kg,平均蚕茧量166.71 kg,每667 m2产值达到7501.95元,纯收入6042.98元,产值和纯收入分别是玉米的7.35倍、8.00倍。结果表明,在石山区发展种桑养蚕效益远高于原有的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