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明确微生物菌剂菌肥对西瓜连作障碍方面的作用,设置普通有机肥+灭活微生物菌剂(CK)、普通有机肥+微生物菌剂(T1)、生物有机肥+灭活微生物菌剂(T2)、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T3)共4个处理,追踪西瓜的生长、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3能有效促进西瓜生长发育,对比西瓜幼苗期到膨果期的生长指标变化率,T3的主蔓长、茎粗以及叶绿素较CK分别提高18.04%、17.21%与20.09%。T3对西瓜蔓枯病与枯萎病有明显抑制作用,防效分别达到12.81%与9.32%。T3提高各批次西瓜果实产量,较CK分别提高18.59%、19.11%,使西瓜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提高10.67%、13.26%,使维生素C提高6.42%、5.32%。此外,微生物菌剂菌肥还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生物学特性,相较于试验前,T3处理的酸性磷酸单酯酶高6.65%、脲酶活性高9.61%、过氧化氢酶活高3.23%、蔗糖酶活高3.43%...  相似文献   

2.
几种有机肥对玉米光合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研究有机肥、化肥对玉米生产能力的影响,为北方黑土地区有机肥与化肥的施用提供科学依据。大田条件下对玉米施用4种有机肥和传统化肥,测定玉米产量、叶片光合特性、土壤酶活性以及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情况等指标。结果表明:超效有机肥(T4)处理下的玉米产量为9800 kg/hm2,相比于传统化肥(CK)增产11.53%,达到显著水平,菌糠+鸡粪+腐殖酸有机肥(T2)同CK产量差异不显著;T2、T4处理下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均高于CK,分别增加了32.34%(T2)、24.10%(T4);酶活性方面菌糠+鸡粪+枯草芽孢杆菌腐熟有机肥(T3)处理下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较CK提高31.80%,T4处理下蔗糖酶活性最高,较CK提高30.91%。4种有机肥相比于CK均显著增加了玉米根系AMF侵染率与总球囊霉素含量,T2处理下的AMF侵染率与总球囊霉素最高,较CK分别增加了58.90%、8.52%。本试验结果表明超效有机肥、菌糠+鸡粪+腐殖酸有机肥在替代化肥施用中具有减施化肥、增产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化肥减量和配施有机肥对河西绿洲土壤微生物数量、养分含量变化以及茄子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紫红长茄天龙八号为供试材料,于2019,2020年开展2 a 7个不同处理大田试验,设置施用100%普通化肥(FH)、施用80%普通化肥+20%有机肥(FE)、施用60%普通化肥+40%有机肥(FS)、施用40%普通化肥+60%有机肥(FF)、施用20%普通化肥+80%有机肥(FT)、施用100%有机肥(FZ)、不施肥对照处理(CK)7个处理,分析茄子收获后0~20 cm土壤微生物数量、养分含量变化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其中,施用60%化肥+40%有机肥改善效果最佳,其次为施用80%化肥+20%有机肥处理。配施纯化肥处理对茄子生长动态影响较小,但配施有机肥可显著促进茄子养分吸收,提高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并调节产量构成要素,为茄子高产奠定基础。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促使茄子光合产物向果实分配,提高茄子产量,其中施用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经济产量最高(42 716.15 kg/hm2<...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酶及其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为黄褐土障碍因子改良及合理施肥提供参考。在等氮条件下设置了6 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生物炭(B)、氮磷钾配合施用(NPK)、氮磷钾+生物炭(NPK+B)、氮磷钾+有机肥(NPK+M)、氮磷钾+有机肥+生物炭(NPK+B+M)。采用氯仿熏蒸-K2SO4浸提法和化学分析法分别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和作物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黄褐土条件下,生物炭与有机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其中以NPK+M+B处理效果最好。有机肥能够促进β-葡萄糖苷酶酶活性,而生物炭与其作用相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脲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本试验条件下,生物炭与有机肥的添加能够提高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NPK+B+M处理对酶活性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幼苗为试材,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生物炭和菌液的混合施用对其生长及连作土壤环境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连作土对照(CK)、连作土溴甲烷熏蒸(T_1)、连作土施加2%生物炭(T_2)、连作土施用500倍稀释的菌液(T_3)、连作土加2%生物炭和500倍稀释的菌液(T_4)。研究结果表明,与连作相比,溴甲烷熏蒸、添加生物炭、施用菌液以及混合施用生物炭和菌液对平邑甜茶幼苗植株的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溴甲烷熏蒸处理效果最好,混合施用生物炭和菌液次之,且均高于单独添加生物炭和菌液处理。与对照相比,混合施用生物炭和菌液处理9月平邑甜茶幼苗植株株高、地径、干重、鲜重分别增加了40.2%、34.7%、58.3%、68.6%;同时,平邑甜茶幼苗的根系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分别增加了46.5%、108.0%、91.0%、34.3%。混合施用生物炭和菌液处理显着提高了平邑甜茶幼苗的根系活力,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24.2%。添加生物炭、施用菌液和混合施用生物炭和菌液均增加了土壤中细菌的数量,降低了真菌的数量。添加生物炭、施用菌液和混合施用生物炭和菌液的细菌数量和连作相比分别增加了157.14%、85.71%、252.4%,真菌数量降低了7.1%、53.97%、68.14%,显着增加了细菌/真菌的比值。添加生物炭、施用菌液、混合施用生物炭和菌液处理均增加了土壤酶活性,其中混合施用生物炭和菌液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增幅最为明显。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施用生物炭和菌液可以更好地促进连作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的增加,提高细菌/真菌比值,增强土壤酶活性,改善苹果园连作土壤环境,有效减轻苹果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6.
4种熏蒸剂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威百亩、甲酸甲酯4种土壤熏蒸剂处理7天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培养试验,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变化;熏蒸提取-茚三酮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直接吸收法测定土壤基底呼吸作用及基底诱导呼吸作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脱氢酶和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按照熏蒸剂与土壤质量比为25 mg/kg的浓度胁迫条件下,熏蒸结束7天后4种熏蒸剂均显著减少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氮,但对真菌影响效果不大;1,3-二氯丙烯和威百亩能显著抑制土壤基底呼吸作用;威百亩对土壤酶活的影响效果显著。由此得出4种熏蒸剂均会对土壤微生物特性产生一定影响,尤以威百亩效果最显著,其次为1,3-二氯丙烯,而甲酸甲酯和二甲基二硫在影响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氮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土壤生物学障碍是制约中国设施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而土壤病原菌是引起土壤生物学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以土壤生物学障碍问题突出的黄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堆肥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中的微生物和枯草芽孢杆菌均可显著降低病原菌对黄瓜生长的抑制作用,且二者具有协同效应;堆肥微生物主要影响黄瓜幼苗一级侧根(直径0.3~0.9 mm)的绝对长度和二级侧根(直径0~0.3 mm)的相对量,而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主要影响了黄瓜幼苗一级侧根的绝对长度。综合分析认为,堆肥主要通过其微生物与枯草芽孢杆菌协同抵御黄瓜病原菌,并促进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8.
熏蒸剂威百亩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威百亩是一种甲胺衍生物,在黄瓜、番茄、烟草等作物田采用熏蒸处理防治土传病害。为了探明其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威百亩不同剂量、不同处理时间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威百亩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均表现出抑制—激活—恢复的趋势,但对放线菌的影响程度小于细菌,恢复培养40天对放线菌的激活率达最大,为180.77%,恢复培养30天对细菌的激活率达293.61%;而对土壤真菌则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处理剂量呈正相关,高剂量处理(90.28 mg/kg、180.56 mg/kg)对真菌的抑制率均为100%,到恢复培养60天各处理组真菌数量与对照组之间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威百亩处理后,中低剂量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激活—抑制—激活—恢复的趋势,高剂量处理表现抑制—激活—恢复的趋势,最高激活率达213.62%;对土壤脲酶活性表现出抑制作用,处理剂量越高,抑制率越大,且这种抑制作用是不可恢复的;对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均表现出先抑制后激活的趋势。由此可知,威百亩对土壤真菌种群和脲酶活性的影响较大,而对土壤细菌、放线菌及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是暂时性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微生物种群及酶活性可恢复,不会对农作物生长及土壤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4份青贮玉米品种为试材,在正常供水(CK)、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DS)、CK下施加1.0 mg/L的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CK+EBR)、DS下施加1.0 mg/L的EBR (DS+EBR)等处理下分别测定了幼苗的生长参数及光合特性,以期探究干旱胁迫下外源EBR对青贮玉米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响应机制。结果表明,DS胁迫下,4份青贮玉米幼苗的SPAD值(SPAD)、RuBPCase活性(RuBPCase)、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净光合速率(Pn)、苗长(SL)和苗鲜重(SFW)均明显降低,分别降低了22.82%、38.29%、35.26%、30.02%、27.92%、15.84%和25.78%,而水分利用效率(WUE)、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均明显升高,分别升高了5.16%、17.11%和16.80%;CK+EBR和DS+EBR处理下,4份青贮玉米幼苗的SPAD、RuBPCase、Gs、Tr、WUE、Pn、SL和SFW均不同程度增大,而Ci和Ls均不同程度降低。热图Hierarchical cl...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近期研究了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威百亩、甲酸甲酯等4种土壤熏蒸剂处理7天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室内培养试验,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变化;熏蒸提取-茚三酮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直接吸收法测定土壤基底呼吸作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辣椒连作障碍的机理,本试验探讨了松香酸对辣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利用GC-MS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辣椒根系分泌物和连作土壤中的化感物质.结果表明:辣椒根系分泌物和连作土壤的主要化感物质为松香酸、十四酸甲酯、十八酸甲酯和(2-乙基-6甲基苯)-N-(乙氧甲基)-2-氯代乙酰胺.并采用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化感物质松香酸对辣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及根际微生物的效应.对松香酸的生物测定结果显示,当浓度为0.05 g/L时,松香酸促进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其余浓度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加大抑制作用增强,当浓度为0.25 g/L时抑制作用最大.同时外源松香酸使根际微生物总量和放线菌数量(A)减少,真菌(F)和细菌(B)的数量增加,B/F比值升高,而A/F比值降低.本试验结果说明松香酸对辣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根际微生物有较强的自毒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施肥与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关系密切,为探明大麦-双季稻三熟制种植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大麦(Hordaum vulgare L.)各个生育时期稻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湖南宁乡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分析了5种施肥处理之间[化肥(MF)、秸秆还田+化肥(RF)、30%有机肥+70%化肥(OM1)、60%有机肥+40%化肥(OM2)和无肥(CK)]稻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动态变化特征。大麦各主要生育时期,长期施肥促进了部分生理功能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甲烷细菌和甲烷氧化菌数量均以OM2和OM1处理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各施肥处理土壤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OM2OM1RFMFCK和OM2OM1CKRFMF;固氮菌和氨化细菌数量均表现为OM1OM2RFMFCK;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表现为OM1MFOM2RFCK。大麦各个主要生育时期,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酶的活性,各施肥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大小顺序表现为RFOM2OM1MFCK;过氧化氢酶活性以OM2处理为最高,与RF、MF和CK处理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OM2处理的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均为最高,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纤维素酶活性均以RF处理最高,均显著高于MF和CK处理(P0.05)。长期施肥促进了部分生理功能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本规程规定了多年连茬种植草莓的日光温室、大棚和拱棚等土壤的熏蒸消毒及活化技术。土壤熏蒸消毒选用药剂土壤熏蒸消毒选用药剂为棉隆、氰氨化钙(石灰氮)、威百亩氯化苦、二甲基二硫。土壤准备保证土壤无作物秸秆无大的土块,特别是应清除土壤中的残  相似文献   

14.
探讨海藻生物有机肥对减轻苹果连作障碍的效果,为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苹果砧木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Ledeb.) Roem]为试材,盆栽条件下,研究加入0.5%、1.0%和1.5%的海藻生物有机肥对苹果连作土壤环境和新疆野苹果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新疆野苹果幼苗的干鲜重。海藻生物有机肥的施入提高了连作土中细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真菌总量,同时,还降低了连作土中主要酚酸类物质的含量。因此海藻生物有机肥有减轻苹果连作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AM真菌Glomus versiforme在缓解连作障碍中的潜力,以黄瓜为试验材料,于黄瓜播种同时接种G.versiforme,并设立相应对照,苗龄40天时,将幼苗分别移栽至自然连作土与灭菌连作土上,研究2种土壤条件下G.versiforme对黄瓜幼苗的生长,氮磷养分吸收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G.versiforme对幼苗地上部与根系生长的影响因土壤条件而异。出苗第55天时,连作土上接种G.versiforme的幼苗地上部生物量是其相应对照的1.81倍,且该处理与灭菌土上菌根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同时,灭菌土上接种G.versiforme的幼苗根系生物量是连作土上菌根化处理的1.22倍,是连作土上非菌根化处理的2.11倍。连作土上菌根化幼苗地上部生物量的显著积累与G.versiforme对幼苗叶片中氮营养的改善有关,与此同时,灭菌土上G.versiforme可促进根系对磷的吸收。此外,接种G.versiforme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环境,使连作土中的细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降低。土壤灭菌处理或将菌根化幼苗移栽于连作土壤上均可有效缓解设施黄瓜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对旱地的土壤养分的影响,可为旱地农作物的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针对中亚热带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旱地红壤,本研究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向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探索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MBC、MBN)、酶活性(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试验共设置5种处理,分别为对照(CK,0 g/kg)、水稻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RM,50 g/kg)、玉米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CM,50 g/kg)、小麦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WM,50 g/kg)和单施有机肥(M,40 g/kg)。为尽量消除误差,试验数据采用归一化处理,即实测值减CK值后除以各处理所添加的C、N量。结果表明: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RM、CM、WM)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旱地红壤MBC、MBN含量、脲酶活性和总PLFAs量,以WM处理的降幅最大,降幅分别是单施有机肥(M处理)的33.89%、69.03%、47.62%和23.30%;RM处理显著提高了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升幅分别是M处理的91.49%和28.94%。相比单施有机肥,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降低了土壤总PLFAs含量(平均为-16.89%)、真菌PLFA (-38.17%)、土壤真菌PLFA/细菌PLFA比值(F/B)(-40.63%)和土壤革兰氏阴性菌PLFA/革兰氏阳性菌PLFA比值(G-/G+)(-4.3%),而提高了土壤细菌PLFA (+5.1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38%)和土壤细菌压力指数(BSI,+11%)。主成分分析表明RM处理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较大。综之,不同物料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引起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差异较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水稻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处理,可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施有机肥(CK)为对照,研究了单施生物菌肥、单施化肥及化肥+生物菌肥混合施用等3种不同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菌肥处理中,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较CK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到49.46%和40.25%,放线菌数量有所下降;菌肥+化肥处理中,细菌数量较CK增加了16.55%,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有所减少;纯化肥处理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下降。施用菌肥后土壤过氧化氢酶、脉酶、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均较CK显著增加。其中单施菌肥处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腥酶和蛋白酶活性均较CK大幅增加,分别增加了33.9%,396.4%和30.1%。施用生物菌肥可增加土壤微生物功能群数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和土壤氮素营养循环,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有机肥在作物提质增效中逐渐引起重视,了解微生物有机肥对芋头的抗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可对微生物有机肥应用在芋头生产上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炭步槟榔香芋为材料,通过施加微生物有机肥和复合肥,设计4种不同施肥模式,测定了芋头的产量、营养品质指标以及抗氧化活性指标,并深入探究了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分布及代谢调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发酵腐熟花生麸作基肥的施肥方式(CK),微生物有机肥作为基肥配合追施75 kg/hm2硫酸钾肥(T1)能提高芋头的Vc、总酚、总黄酮、直链淀粉和粗纤维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增加了芋头的磷含量。微生物有机肥作为基肥配合追施150 kg/hm2硫酸钾肥(T3)具有最高的产量、Vc、总酚、直链淀粉、粗纤维和全钾含量。微生物有机肥作为基肥配合追施112.5 kg/hm2硫酸钾肥(T2)的全氮和全磷含量最高,同时SOD、CAT活性和MDA的含量也最高。此外,微生物有机肥处理可有效增加土壤中魏氏杆菌、芽孢杆菌和念珠菌嗜酸杆菌的丰度,促进核苷酸代谢、DNA重组、复制和修复效率,提高蛋白翻译效率,进而有利于...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以河北省辛集市马庄乡保高丰农场为试验地点,在增施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设置化肥减量10%,30%,50%,100%的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10%处理(T2)、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50%处理(T4)的冬小麦产量分别为6 510.65,6 237.30,6 084.15 kg/hm~2,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T5)和仅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T1),其中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产量最高,比常规施肥处理(T5)增产13.42%。从土壤酶活性变化看,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T1)、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10%处理(T2)、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50%处理(T4)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4.33%,15.60%,14.08%,9.12%,脲酶活性分别提高了8.22%,7.22%,10.47%,5.41%,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63.89%,30.35%,66.45%,57.19%。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现,增施生物有机肥所有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总量、细菌、真菌数量升高,但真菌占比降低。从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分析,增施生物有机肥的所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其中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30%处理(T3)的Shannon指数、Chao1指数、ACE指数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T5)提高了3.61%,19.74%,22.43%,土壤微生物菌群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有机物料对连作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平邑甜茶为试材,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在连作土中施入腐熟鸡粪、羊粪和牛粪等有机物料对幼苗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显著提高连作土壤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处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增加,真菌数量各处理均显著降低。各处理亦促进了平邑甜茶株高、地径、根系鲜重、根系干重、地上部鲜重和地上部干重增加,其中鸡粪处理增加效果最为显著,分别比对照增加213.91%、80.00%、332.40%、325.78%、487.40%和480.95%,表明有机物料可以不同程度的减轻苹果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