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子》2020,(5)
基于叶绿体基因matK、psbK-psbI、psbA-trnH序列分析9种清风藤属植物DNA条形码可行性。结果表明,清风藤属3条叶绿体基因中,matK序列最长(805 bp);psbA-trnH序列的GC含量最低(29.7%),变异位点数(46)与简约信息位点数(32)最多。种间变异顺序为:psbA-trnHmatKpsbK-psbI;种内变异顺序为:psbA-trnHpsbK-psbImatK。遗传距离分析、barcoding gap分析与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在9种清风藤属植物中,只有psbA-trnH序列种内最大变异小于种间最小变异,matK序列种间差异较大。从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看,3条序列均可以区分部分物种,matK序列鉴定效率较高。因此,3条序列均不适合单独作为该属植物的DNA条形码。在后续的研究中,建议以matK作为DNA条形码辅助序列与其它候选序列进行联合分析,以提高清风藤属DNA条形码鉴定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鉴定新疆阿拉尔苜蓿田的一种主要传粉昆虫,通过利用基因条码技术与形态特征分析,采用动物基因组DNA小量抽提试剂盒提取虫体基因组总DNA的方法,以鳞翅目通用引物扩增其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切胶纯化后以试剂盒进行T-载体克隆,挑取阳性克隆送公司测序,获得序列在BOLD数据库中进行分子鉴定;同时根据形态特征进行常规鉴定。结果显示该基因片段序列与吉尔吉斯斯坦的2个黄斑蜂属未鉴定种虫标本相似度最高(99%以上),其次是希腊与俄罗斯的花黄斑蜂(Anthidium florentinum)标本相似度(96%以上),与其他切叶蜂标本序列相似度较低;形态学观察也发现与花黄斑蜂形态描述一致。因此,认定苜蓿田中这种常见黄斑切叶蜂为花黄斑蜂。 相似文献
3.
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生物DNA条形码已成为近年来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该技术在动物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植物中研究进展缓慢,植物DNA条形码筛选区域主要集中在叶绿体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目前还未获得广泛认同的植物DNA条形码。本文主要综述了不同单片段条形码及组合条形码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并展望了植物DNA条形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由于 DNA 重组技术的进步,使得分子生物学既使在高等植物的生理,生物化学,甚至育种领域中的利用也成为可能。例如,已知叶绿体遗传因子对光合作用起重要作用,所以可以认为对这些遗传因子的构造解析和发现的研究将对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是有益的。因此,为力图提高茶树物质生产机能,作为预备试验,先对叶绿体 DNA 无性繁殖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5.
7.
8.
9.
microRNAs是一类由特定RNA聚合酶Ⅱ转录本加工而来的长为20~24核苷酸的小分子,这类小分子在植物中的功能主要是通过降解靶标基因来调控其互补序列的mRNA的稳定性。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microRNA研究的进展。为了对林木microRNA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本文从植物miRNA的发现,林木miRNA研究的发展以及amiRNA应用于林木的遗传操作等三方面进行综述。特别阐述了杨属miRNA,果树miRNA,桉树、茶树、橡胶树和麻疯树miRNA,沙冬青miRNA,裸子植物miRNA等的研究进展。随着miRNA数量的增加,未来miRNA的研究将锁定到其功能的验证方面。因此,了解林木miRNA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11.
12.
叶绿体微卫星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绿体微卫星(chloroplastsimplesequencerepeat,cpSSR)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分子标记技术,由于具有微卫星标记共显性、高多态性、分布广泛性等优点又兼顾到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简单、相对保守、单亲遗传等特点,目前广泛用于植物群体遗传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在更高分类水平和自然植物群体间基因漂移研究上特别有用。本文就cpSSR分析技术的原理、特点、引物开发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其在群体遗传结构、基因流动进化、物种演化、胞质遗传特性、种群分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据此提出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用差速离心法自继代培养5个月的愈伤组织中分离叶绿体和线粒体。用饱和酚、氯仿和氯化铯梯度离心的方法纯化二种细胞器的DNA。同时,用同样的方法自供体植物叶中分离和纯化叶绿体和线粒体DNA。采用了6种限制性内切酶、凝胶电泳和Southern印迹杂交的方法,比较了供体植物和愈伤组织中叶绿体DNA和线粒体DNA酶切谱带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4.
林木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木生长周期长,采用常规育种技术进行新品种选育所需时间长、见效慢,同时还存在基因源缺乏和杂交不亲和等制约因素。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为林木遗传改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依靠现代基因工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可极大地缩短林木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创造新种质,选育新品种,对营造优质人工林,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如体胚转基因系统和超声波辅助根癌农杆菌介导法,以及很多有用目的基因的克隆促使林木基因工程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就应用于林木基因工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及林木木质素改良、缩短林木育种周期和促进开花、林木生长性状改良和植物修复(林木抗环境污染)等基因工程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综述了叶绿体表达系统的特点及其转化方法,重点阐述了其研究现状及应用。针对本实验室的研究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