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绿茶加工工艺研制辣木绿茶制作的方法,探究加工技术中杀青和提香技术对辣木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杀青温度250-260 ℃,杀青4 min,提香温度100 ℃,提香30 min,茶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文冠果叶的经济价值,优化文冠果绿茶制作工艺.[方法]以文冠果叶为原料开发绿茶,采用手工锅式杀青和蒸汽杀青2种不同杀青方式,筛选不同的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以优化文冠果绿茶的加工工艺;通过对茶样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方面进行感官审评,筛选出每种不同杀青工艺中的最优组.[结果]手工锅式杀青的炒青温度为180℃,炒青时间为2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蒸汽杀青的蒸青温度为118℃,蒸青时间4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相较于鲜叶,水浸出物含量分别增加了53.8%、59.2%,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了26.7%、33.3%,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降低了32.7%、33.2%,黄酮含量增幅不明显.[结论]文冠果叶可以加工成绿茶,并具有较高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的杀青方式,探讨了杀青工艺对杜仲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杜仲绿茶以鲜叶直接采用复干机杀青的感官品质最佳;杀青条件以125℃、3min的处理形成的杜仲绿茶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名优绿茶清洁化连续加工设备的推广与应用,针对名优绿茶一一筑阳翠峰茶展开了相配套的清洁化加工技术研究。首先研究了清洁化连续加工设备中专用的杀青设备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清洁化杀青技术,通过感官审评和主要品质成分的检测分析,表明以杀青温度270℃、投叶量500g/min的条件进行杀青最有利于筑阳翠峰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黄檗禅茶的香气品质,探讨了提香工艺对黄檗禅茶理化品质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黄檗禅茶提香温以100~120摄氏度,提香时间以10min为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提香时间为15min、提香温度为120℃、提香叶量为800g时,最有利于黄檗禅茶理化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杜仲绿茶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杜仲绿茶干燥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全炒的干燥方式以叶量150g、干燥温度80℃的条件干燥和高温提香有利于杜仲绿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不同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茶叶加工品质,为绿茶加工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优化了滚筒、汽热和汽热-滚筒联合杀青3种方式的工艺参数,并比较了所制绿茶的感官品质、茶叶内含成分、色泽和香气。【结果】发现汽热-滚筒联合杀青时以蒸汽温度120℃,时间83s,热风温度190℃,时间145s,滚筒温度200℃,时间145s的参数组合的杀青效果最好,所制绿茶的感官品质得分最高,茶汤色泽最好(P0.01),干茶的酚氨比值最小(P0.01),香气物质含量和香气指数最高,偏栗香型的香气物质也最多;汽热-滚筒联合杀青的产能比汽热杀青提高了83.33%,每千克鲜叶杀青的能耗成本下降了28.44%,热效率提高了1倍。【结论】汽热-滚筒联合杀青集成了汽热杀青和滚筒杀青的优点并克服了其缺点,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8.
杀青工艺对柿叶绿茶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杀青条件对安溪油柿柿叶绿茶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柿叶鲜叶不切,直接以炒青机炒青有利于柿叶绿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等主成分的保留;杀青温度150℃、杀青叶量0.60kg、杀青时间2或3min的杀青条件能较好地保持柿叶绿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等主成分.  相似文献   

9.
广东特色茶品种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毛2号、鸿雁9号、鸿雁12号、鸿雁13号等是适合制作花香绿茶的优良品种.研究结果表明,花香绿茶采用一芽二叶原料→光热萎凋→提香→杀青→揉捻→干燥→毛茶→精制→成品的工艺流程,以提香1~2次的综合品质最佳;提香过程中,原料保持鲜绿不红变、含水量递减不超过2%、茶多酚适度下降、氨基酸增加,有利于形成色、香、味、形俱佳的花香绿茶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单芽扁形绿茶的杀青、足火(干燥)工艺并降低其苦涩度,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茶汤苦涩味和干茶色泽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酚氨比、可溶性糖含量、儿茶素总量以及儿茶素苦涩味指数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单芽扁形绿茶的杀青最佳工艺参数为:杀青前茶坯含水量74%、杀青温度320℃、杀青时间8 min;足火前茶坯含水量15%、足火温度80℃、足火时间40 min。相比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的单芽扁形绿茶,利用优化工艺加工的单芽扁形绿茶感官审评滋味评分提高了4分,酚氨比降低了0.222,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1.376%,儿茶素总量增加了5.7%,苦涩味指数降低了1.12。该结果为扁形绿茶标准化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杀青技术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杀青是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对绿茶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绿茶的品质主要体现在色、香、味、形4个方面。简述了国内外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杀青的目的和要求,重点阐述了不同杀青方式、杀青温度和时间、鲜叶摊放时间和程度以及投叶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总结,以更好地提高绿茶品质及其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影响小草绿茶品质的摊青、杀青、初烘等主要因素及其3个水平进行了正交试验加工工艺技术探讨。通过对试验样品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的综合和内质等多重感官审评评分和统计分析,获得了小草绿茶本次试验的最佳加工工艺参数:摊青4 h、杀青260℃,1.0 min、初烘120℃,5 min,即A1、B3、C3。为小草绿茶的优化加工提供了工艺技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加工工艺,为广西黄茶加工提供技术支持,丰富广西区内黄茶种类。[方法]使用桂热2号茶树品种一芽一叶为原料,比较不同加工工艺(传统工艺和创新工艺),以确定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加工工艺和技术参数。[结果]适合加工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加工工艺为:鲜叶→萎凋→杀青→初闷→揉捻→整形理条→复闷→智能烘干→提香;关键技术参数为:萎凋原料失水率25%~35%;杀青4~7 min,杀青温度180~220℃;初闷温度为25~35℃,使用速包布初次闷黄,初闷时间2~4 h;整形理条,理条温度70~90℃,整形时间5~8 min,使用速包布再次闷黄,闷黄时间2~4 h;智能烘干温度为60~70℃,烘干时间为90~120 min;提香温度为85~90℃,提香时间为30~40 min。[结论]采用新工艺生产的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外形芽头肥硕显毫、杏黄亮,汤色浅橙黄亮,花香、毫香甜香清长,滋味浓醇,鲜爽含芳,叶底肥硕、绿黄、匀较亮。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为探讨不同杀青时间与烘烤温度对金丝皇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蒸汽杀青时间(1min、2min、3min、4min、5min)与烘烤温度(50℃、60℃、70℃、80℃、90℃)共二十五个组合处理。通过对金丝皇菊干燥花的CMYK色值、失水率及感官评价为指标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蒸汽杀青+烘烤的方式干燥金丝皇菊时,最佳的处理组合为蒸汽杀青3min+80℃烘烤。  相似文献   

15.
利用工艺技术降低夏秋绿茶苦涩味是业内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通过摊青、摇青和杀青(简称"三青")工艺,改变夏秋绿茶主要品质成分,提高夏秋茶品质。结果表明:适度摊青(环境温度20℃、时间8~12 h)、借鉴乌龙茶工艺适当摇青(摊放2 h+摇青1 min+摊放4 h+摇青1 min+摊放2 h)和采用滚筒杀青均能有效促进鲜叶中蛋白质、黄酮苷类水解,增加氨基酸、非酯型儿茶素含量,减少酯型儿茶素含量,可明显改善夏秋绿茶品质。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芽二叶标准的中黄1号鲜叶制作颗粒形绿茶、红茶和黄茶以及扁形和针形绿茶,结合样品的滋味特征筛选其适制茶类及外形,并优化关键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中黄1号茶鲜叶较适于加工绿茶,且颗粒形绿茶的滋味品质较优。优化颗粒形绿茶的杀青和做青工艺参数,分析在制品的含水量、容重及外形品质,确定杀青工艺宜采用温度和投叶量分别是220~230 ℃和33 kg·h-1,做形工艺宜采用的温度和投叶量分别是170~180 ℃和3.0 kg·锅-1。  相似文献   

17.
不同摊放时间和杀青温度对夏季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不同摊放时间(4、6、8、10h)、不同杀青温度(160、190、220℃)对信阳夏季茶树鲜叶进行绿茶加工试验,对所得绿茶的水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化学成分及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感官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摊放6h,杀青190℃制得的夏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蒸汽杀青+烘烤方式干燥金丝皇菊,设置蒸汽杀青时间(1、2、3、4、5 min)与烘烤温度(50、60、70、80、90℃)共25个处理,以金丝皇菊干燥花的色泽、失水率及感官评价为指标,探讨不同杀青时间与烘烤温度对金丝皇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蒸汽杀青+烘烤的方式干燥金丝皇菊时,最佳处理组合为蒸汽杀青3 min+80℃烘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红茶提香工艺的主要技术参数,改善红茶品质.[方法]采用2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提香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完全随机试验结果显示,温度在105℃时,时间在1030 min各茶样香气、滋味和感官审评总分明显高于其他处理;随着温度升高、时间延长,L*和H a*b*值变小,色泽向红、暗方向变化;随着温度升高,茶多酚、茶黄素等成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水量增加,香气、滋味和感官审评总分呈下降趋势;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香气、滋味和总分先增后减,在95℃、30 min时,得分较高.[结论]综合来看,红茶提香工艺参数为红茶含水量控制在6%左右,提香机温度控制在95 105℃,提香时间20 min左右.  相似文献   

20.
根据茶树桂热1号品种的特性,对其加工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制定桂热1号优质绿茶的最佳生产工艺,优化后工艺关键技术为萎凋时间5h,摊叶厚度3 cm;热风杀青温度300℃,杀青时间4 min;揉捻加压9圈,揉捻20 min;直条形造型含水量40%,造型9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