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rDNA-ITS-PCR技术在植物寄生线虫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鸿  彭德良  朱建兰 《植物检疫》2004,18(2):100-10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各个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分子诊断也成为植物线虫学研究的新途径,内转录间隔区ITS是位于线虫的遗传物质特别是核糖体DNA(rDNA)上18S和28S基因之间的区域片段,一般而言它在生物种和亚种间变化较大,用PCR技术扩增ITS区,可通过酶切、克隆、测序等来揭示线虫种间或群体间的差异,从而进行植物病原线虫种的快速分子鉴定.目前,国外rDNA-ITS-PCR技术已在许多重要的植物线虫如剑线虫、胞囊线虫、根结线虫、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马铃薯金线虫、马铃薯白线虫、茎线虫等的分子诊断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寄生线虫主要危害植物的花蕾,叶,茎和根,许多种类的线虫可以使作物受到严重危害甚至杀死,有些植物因受到线虫的危害而降低的抗病能力,增加了真菌和细菌性病害的发病机率,损失极为严重,另外,已有充分资料证明,某些被列为我国的危险性病毒病可以通过线虫而传播。我们仔细分析我国危险性线虫病害的名录,发现它们对作物的危害都是毁灭性的直接危害,还未考虑线虫寄生后所造成的间接危害,本文将着重论述线虫的间接危害及其检疫  相似文献   

3.
植物线虫分类和鉴定研究的新进展郑经武,方中达(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95)长期以来,植物线虫的分类与鉴定都是以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但这种建立在形态学基础上的分类,不能完全揭示线虫类群之间系统发育及进化关系。由于同一种线虫其形态和测量值等存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国内兰科植物寄生线虫的发生情况和主要种类,对来自9省(市)的23属213株兰科植物及其介质进行了调查.初步鉴定出短体属、滑刃属、长尾属、针属、剑属、茎属、真滑刃属、垫刃属、丝尾垫刃属、螺旋属和突腔唇属共11属植物寄生线虫.其中,滑刃属、垫刃属、茎属、真滑刃属和螺旋属线虫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9.4%、14.6%、...  相似文献   

5.
植物线虫分子分类及鉴定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植物线虫系农作物上重要的病原生物之一,同一类群的线虫种间具有很多相似的特征;种内群体因生态条件的差异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或致病型,同一种线虫因生理小种或致病型的差异对特定作物品种的危害程度差别很大,因此采取可靠的分类鉴定方法,快速、准确地鉴定和鉴别植物线虫的种、生理小种或致病型是植物线虫病害防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浅谈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对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资源、线虫天敌真菌作用机制、线虫天敌生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微生物资源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筛选和开发应用进展;列举了已商品化的生防制剂;同时探讨了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并展望了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应用根际细菌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根际细菌的概念发展、特点,对植物寄生线虫防治及其机理、研究方法等方面扼要介绍了根际细菌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上海口岸出口盆景植物寄生线虫类群鉴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周国粱  戚龙君 《植物检疫》1992,6(4):262-262,264
盆景是我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品,以其“无声的诗、立体的画”饮誉全球。每年大量盆景外销创汇,成为我国主要的出口园林产品。据统计,1990年经我所检疫出口的盆景计55733盆(株),畅销美国、加拿大、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10个国家;1991年上半年出口量已高  相似文献   

10.
最近,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和北方根结线虫(M. hapla)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而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和马铃薯白线虫(Globodera pallida)的基因组测序工作也在进行之中。截至2008年,Nematode.net数据库中已经有近500 000个表达序列标签ESTs序列和1 200 000个来自30种线虫的基因组序列。如何从众多的序列中筛选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信息是线虫学研究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于缺乏有效转化系统的植物寄生线虫来说,RNAi无疑是研究植物寄生线虫基因功能的有力工具。本文介绍了RNAi及其在植物寄生线虫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DNA条形码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条形码是一种新的生物分类学方法,它通过特有的一段DNA序列来识别每种生物。与传统鉴定技术相比,利用该技术进行生物物种鉴定具有快速、准确、简便、易行等优点。该技术在出入境植物检疫中将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植物免疫诱导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德文 《植物保护》2016,42(5):10-14
植物免疫诱导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十分快速的新领域,本文从具有植物免疫诱导作用的蛋白质、壳寡糖和微生物诱导菌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植物免疫诱导技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植物免疫诱导剂的作用机理及诱导和提高植物免疫抗病的作用,分析了植物免疫诱导剂蛋白质生物农药、壳寡糖生物农药及微生物诱抗剂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简论我国施药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已把治理农业环 境、发展可持续农业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本文试图从施药技术的3个方面--药械、农药、施药方法来探讨我 国施药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观点,力图为我国施药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植物病原细菌是植物病原菌的重要组成部分,DNA 条形码技术在植物病原细菌的鉴定中应用非常普遍,本文综述了在植物病原细菌鉴定中常用的基因及目前应用的一些数据库,认为在细菌鉴定中比较适用的方法为先通过16S rRNA 基因分析确定到属,然后通过多态性更强的基因或多个基因的联合应用鉴定到种或种下阶元。DNA 条形码技术可以作为常规检测技术的一个强有力补充,提高病原菌鉴定的标准化与速度,尤其对检疫性病原细菌的鉴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的1个分支,集合了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3S"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远程诊断、预测预报、管理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概述了专家系统最新技术特点,并对专家系统在植保方向上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植物病原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的分类随着研究的深入和鉴定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之前普遍认可的观点为该属仅含有1个种,即密执安棒形杆菌C. michiganensis,种下又分为5个亚种,分别为密执安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michiganensis、诡橘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insidiosus、尼布拉斯加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nebraskensis、环腐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sepedonicus和花叶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tessellarius。最近几年又有4个新亚种陆续被报道,分别为菜豆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phaseoli、辣椒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capsici、加利福尼亚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californiensis和智利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chilensis。随着全基因组分析和多基因分析技术在细菌分类上的应用,之前被广泛认可的4个亚种(诡橘亚种、尼布拉斯加亚种、环腐亚种和花叶亚种)及新亚种辣椒亚种也曾被建议定义为种,即C. insidiosus、C. nebraskensis、C. sepedonicus、C. tessellarius和C. capsici。为便于研究人员了解该属最新的分类研究现状,本文对植物病原棒形杆菌属的分类历史及最新分类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期望为该属病原菌的风险评估、检测鉴定等研究提供分类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By 2050, Africa's population is projected to exceed 2 billion. Africa will have to increase food production more than 50% in the coming 50 years to meet the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of its growing population. Nowhere is the need to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more pertinent than in much of Sub‐Saharan Africa, where it is currently static or declining. Optimal pest management will be essential, because intensification of any system creates heightened selection pressures for pests. Plant‐parasitic nematodes and their damage potential are intertwined with intensified systems and can be an indicator of unsustainable practices. As soil pests, nematodes are commonly overlooked or misdiagnosed, particularly where appropriate expertise and knowledge transfer systems are meager or inadequately funded. Nematode damage to roots results in less efficient root systems that are less able to access nutrients and water, which can produce symptoms typical of water or nutrient deficiency, leading to misdiagnosis of the underlying cause. Damage in subsistence agriculture is exacerbated by growing crops on degraded soils and in areas of low water retention where strong root growth is vital.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current knowledge of economically important nematode pests affecting key crops, nematode control methods an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needs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stakeholder involvement and capacity building in the context of crop security in East and Southern Africa, especially Kenya, Tanzania, Uganda and Zimbabwe. © 2015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9.
20.
物种的DNA C-值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同时也具有种的特征,目前DNA C-值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物种倍性和杂种鉴定、植物生态适应能力分析等。本文应用流式细胞术,以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为材料,从标样、细胞核悬液、样品生长时期等方面研究了影响DNA C-值检测的实验因素,发现标样种类和样品的生长时期对实验结果没有明显影响;与Galbraith缓冲液和Otto缓冲液相比,应用Tris-MgCl2细胞核悬液能够得到稳定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