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段木栽培木耳、香菇等食用菌时,除了受绿色木霉、青霉、曲霉、毛霉等杂菌侵害外,还经常受到朱红栓菌、云芝、鸡毛菌、黑疔、牛皮箍等杂菌的严重危害。这些杂茵一旦侵入段木,就与菇耳争夺养料、水分和空间,甚至分泌一些毒素抑制菇、耳菌丝生长,使菌丝萎缩死亡,影响出耳、出菇,据调查,造成菇耳减产通常达20%~60%,有时甚至绝收。我们经过几年的段木栽培试验,总结出了杂菌综合防治的几项措施。现介绍给同行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省段木栽培的香菇发展很快,但杂菌危害也日趋严重。造成香菇减产20%,有的甚至高达60%以上。四年来,我室对几种常见杂菌的发生环境,危害状况及综合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现归纳如下。常见杂菌种类 1.环纹炭团菌(Hypoxylon annulatum)俗名黑疔。接种当年菇木过湿,如遇高温高湿,该菌在树皮及断面上产生黄绿色分生孢子堆,繁殖很快,形成颗粒状、瘤状、极坚  相似文献   

3.
棉籽壳生料栽培平菇、风尾菇,能否获得稳产高产,关键是防止和控制杂菌污染。笔者根据我县近几年大面积生产的实践,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看法: (一)药物拌料问题。我们曾用0.1%的多菌灵加1%的石灰水溶液拌料;0.1%的多菌灵溶液拌料;0.05%的高锰酸钾溶液拌料;1%的石灰水溶液拌料。其结果是:药物拌料比不用药物拌料的杂菌污染明显减轻。这四种方法拌料,以多菌灵加石灰水溶液拌料的效果最好,基本上不见霉斑;多菌灵溶液拌料的效果也较好,只有个别霉斑;石灰水拌料  相似文献   

4.
平菇用菇体组织分离和菇木分离制母种,菇体、菇木表面一般都先用0.1%升汞或75%酒精进行消毒。其实菇体、菇木表面消毒只能杀死部分杂菌,对于平菇这样的大型子实体,只要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无须对分离材料进行表面消毒,所接的母种杂菌感染率很低,成功率几乎达100%。现将操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香菇菌种制作和生产栽培过程中,由于绿色木霉、毛霉和链孢霉等杂菌的危害,导致成活率下降,甚三菌种成批报废,栽培袋无法出菇。近两年,杂菌的污染更为严重,使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受到限制。了解杂菌的防治方法,对食用菌的兴旺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几年的试验,我们总结出了杂菌综合防治的几项措施,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安排适宜的生产季节 杂菌容易在高温(25~30℃)、高湿(80%~90%)的环境下发生,在栽培中尽量避开高温、高湿的梅雨季节,应安排在春、秋两季晴天的上午进行接种较为保险。 (二)选择优良菌种和培养料 根据气候条件选用适温的品种。菌龄以菌丝长满瓶底5天左右最适宜,菌丝生长均匀、粗壮、绒毛多、色泽洁白、未扭结成原基有鲜菇香味,杜绝使用带杂的菌种。木屑、棉子壳、麦麸等原料要新鲜、优质、无霉变,培养料,配方适宜,含水量适当(50%~55%)。  相似文献   

6.
一、栽培要点 (一)砍树 一般都选择直径8~15cm的枫香木为好。于农历10~12月砍伐,因此时树木营养丰富,树皮不易脱落。砍倒后留枝抽水10天左右,待菇木含水量为60%~70%时锯断成段,搬运回家或在山上接种。一般枫香木两头的锯口易染杂菌,所以要用浓石灰水涂刷整根段木,或在浓石灰水中浸1分钟更好。 (二)接种 根据笔者的多年栽培实践,认为L12、L03(引自福建三明真菌所),7402、8001(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这四个香菇品种抗性较强,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较适合段木栽培。为了打好来年丰产基础,必须做到提早接种,以选气温稳定在10℃以上,即2~3月接种最好,这时接种的成品率高,发菌快而整齐。 (三)发菌 接种后,搬入室内呈井字形堆放,因室内晒不到太阳菇木湿度易控制,成品率可达98.5%。发菌期的水分管理,应在晴天多喷,阴天少喷,雨天不喷,半个月翻一次堆。  相似文献   

7.
八、平菇的病虫害较少。主要易感染青霉、木霉、霉孢霉、毛霉等。虫害有菇蚊、菇绳、瘿蚊、螨类、线虫等。危害严重的是木霉及菌蝇、瘿蚊等。病虫害及杂菌防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首先应搞好环境卫生,菇房进料前后应严格消毒。培养料的pH值调到8左右,以抑制偏酸性杂菌。熟料栽培杀菌应彻底,消毒的温度和时间应按要求进行。用塑料袋栽的塑料袋不宜过大,否则杀菌不易彻底。生料栽培应适当增加用种量,使达到10~15%,并加0.1~0.2%的多菌灵拌料。管理中料不  相似文献   

8.
经生产实践证明,苯菌灵防治绿霉有较好效果,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代料栽培时,用1∶500倍溶液拌料,亦可直接拌入料中,每百公斤干料加苯菌灵100—200克。 (2)栽培料袋或块出现绿霉等杂菌时,用1∶800倍溶液啧洒杂菌处。 (3)菇耳木出现绿霉等杂菌时,直接用苯菌灵300ppm或用1∶800倍浓度喷洒杂菌处。  相似文献   

9.
段木栽培毛木耳,管理得当,百公斤段木当年就可收干耳3~5公斤。本文主要谈谈头年采耳后到第二年采耳期间的管理技术。 (一)越冬期管理:当年10月采耳结束,随即清除耳木上的小耳、耳脚和杂菌,用0.2%托布津  相似文献   

10.
试验利用大蒜提取液对食用菌青霉、根霉、木霉三种竞争性杂菌的抑制作用,筛选出最佳抑菌浓度,并进行栽培袋出菇试验,确定大蒜提取液浓度在0.25%时抑制杂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杂菌污染是生料栽培平菇的一大威胁,它不但影响平菇产量,甚至使培养料成批报废,造成严重损失。近三年来,我进行了防止杂菌污染试验和示范,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一)注意环境卫生。室内栽培平菇,铺料前床架、墙壁、地面要喷洒500倍多菌灵或5%甲醛消毒。阳畦栽培平菇,先在畦内撒上一层石灰或敌百虫粉,防止蚯蚓、蚂蚁、蜗牛等直接为害或传播杂菌。栽培场所应保持空气新鲜,阳畦栽培更应经常适时适量通风,避免高温高湿滋生杂菌。采菇期间要及  相似文献   

12.
宋淑梅  崔德芳 《食用菌》1998,20(3):37-38
栎木栽培香菇在山西晋中地区仍为一新的尝试,随着栎木的接种、菇木养菌过程的进行,杂菌的污染也相继发生,对香菇菌丝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对香菇菌丝早期生长阶段的杂菌防治技术已成为菇农所迫切需要的.本文对在晋中地区香菇栎木栽培过程中出现的杂菌种类以及防治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沈慧 《食用菌》2006,28(3):42-42
绿霉菌又叫木霉菌,是食用菌制种及栽培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杂菌之一。随着气温的升高,绿霉菌开始大肆蔓延危害。当培养料上受到绿霉菌污染初期,尚未产生分生孢子时,将培养料污染部位挖去1~2cm,并将草木灰调成糊状,敷干此处,与基料相平。当培养料污染部位出现绿色粉状菌落,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时,同样挖去污染培养料,敷上以20%石灰液调成糊状的草木灰即可。7~10d后草木灰上即可重新萌发出菌丝,或钻出小菇蕾,产量影响很小.菇质也不差。  相似文献   

14.
匈牙利农业合作社年产蘑菇250~300万公斤,一般是在远离栽培室的机械化车间堆料和播种,播后装入聚乙烯袋,置于地窖菇房18~20℃下发菌。工周后用磨碎的石灰加泥炭(3∶1)覆土,覆土后3周结菇,再过1~2周就可采菇。采菇期持续30~40天,温度维持在15~16℃,相对湿度90%。由于菇房简陋,杂菌为害严重,尤其是马氏轮枝霉(Verticilliummalthouse)。用福尔马林处理覆上,每平方米喷0.1~0.3%液2升,可防止最初的感染。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经处理的培养料每吨可采菇160~170公斤,未经处理的仅100~130公斤。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平菇生产在我地发展很快,大多数菇农都是用中、低温型品种,冬播春收或春插春收,一般出完三潮菇后很难继续出菇,即使出菇,菇体小、产量低、菇质差。对于春播平菇,夏季来临气温升高,加上害虫和杂菌相应增多,有些菌丝块还没有彻底出菇只好废弃,造成了原料的浪费。为此,我们从1994年夏~1997年夏季,在6个点上连续进行了废菌块越夏后再出菇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1 菌块的选择及越夏管理 选择无杂菌无虫害的菌块,脱掉塑料袋,置于室内恒温下风干至含水量20%左右,用0.3%的石灰水和0.1%的多菌灵全面喷洒消毒,再搬到灭菌处理过的室内,以“井”字形或“人”字形堆放。室温控制在26~28℃,空气湿度控制在35%~40%,每天需开门窗通风1~2次,每次为2小时,每周需对菌块进行翻堆2~3次,控制堆心温度不得超过30℃,直到越夏结束。 2 二次出菇技术要点 ①室内出菇:我市气温在9月中下旬明显下降,这时废菌块越夏结束,将菌块置清凉水中浸泡2天吸足水分,同时追加2%的葡萄糖和0.1%的过磷酸钙营养液。然后转入菇房覆膜出菇管  相似文献   

16.
一般的菇耳木经3—4年出菇后,就不再出菇耳,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菇耳木淘汰,白白地烂在山上。如今利用淘汰的菇耳木,成功地种出产量可观的竹荪,如我省沈殿龙同志利用废菇耳木栽培竹荪1000平方米,收干竹荪30多公斤。利用废菇耳木栽培竹荪,透气性好,易管理,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可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现介绍其栽  相似文献   

17.
在段木生产香菇中,菇木质量的好坏及其保养状况、菇木上杂菌数量的多寡,直接关系到香菇产量的高低,甚至是生产成败的关键。然而,对于菇木的保养和杂菌的防除工作,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是目前香菇产量提高不快或不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于1983和1984年不同的生长季节,在韶关市各县的18个菇场作调查,共采集到杂菌标本150多号(不包括霉菌)。经鉴定,这些标本包括: 一,发生较多、分布较广的有17种 1.流苏状银耳Tremella fimbriata Fr.发生在通风不良,湿度大、菇木含水量过高  相似文献   

18.
生产食用菌的培养基质,由于营养丰富,极易受杂菌污染。因而在栽培食用菌的过程中,常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灭菌消毒。使用生石灰灭菌,则是一种最为简便的方法。一、用段木栽培食用菌,将15—20%的石灰水涂抹段面和皮部,对木霉菌等杂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袋栽平菇一般出完第三潮菇后的栽培料都已干缩,不再出菇,因此作为废料被处理掉。为了提高平菇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我们于1990年将其废料进行脱袋浸水后覆盖湿的阔叶树锯末进行栽培试验,30天后出菇,生物转化率提高24.0%~33.4%。 (一)试验材料 平菇中蔬10号,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阔叶树锯末,2.5%溴氰菊酯乳浊,50%多菌灵粉剂,石灰,石膏,出完第三潮菇的菌袋。 (二)试验方法 把出完第三潮菇的菌袋脱去,将菌块置于水中浸泡24小时。在阔叶树的锯末中加1%的石膏、2%的石灰、0.2%的多菌灵、0.1%的溴氰菊  相似文献   

20.
刘国宇 《蔬菜》2012,(7):32-34
在夏季平菇栽培过程中不能忽视的就是病虫害及杂菌带来的各种损失,因此从栽培开始到结束每个环节必须严格控制,随时发现病虫害和杂菌随时处理,避免传播扩散造成大面积的污染,病虫害及杂菌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掌握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在管理中注意适时的通风,适当控温控湿,保持菇房室内外的卫生等,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必要时辅以化学防治,避免产生药物残留,保证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