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河北省保定市农资市场购买的"美浓速绿"小白菜为试材,使用聚丙烯酰胺类保水剂,通过对常规灌水施肥处理、常规施肥+70%灌水量处理与对应的增施保水剂处理进行比较,研究了保水剂对小白菜的生长、硝酸盐含量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施肥及灌水条件下保水剂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及节水保肥效果,以期为保水剂在农业的生产实践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常规灌水及70%灌水处理下,增施保水剂小白菜的根系长度分别增加20.57%和20.00%;增施保水剂还大幅度降低了小白菜中硝酸盐含量,降低幅度可达80%左右,显著地提升了小白菜品质;添加保水剂可以提高小白菜单株产量,施用保水剂处理单株小白菜鲜生物量提高了10.65%;土壤含水量提高了16.63%,减少土壤蒸发损失,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但添加保水剂同时减少灌水量到常规灌水量的70%左右与常规灌水施肥不添加保水剂处理比较,小白菜的单株鲜产量及土壤含水量均有所降低;提高了土壤对硝态氮、铵态氮的固持能力,提高了土壤的保肥性能。植株施用保水剂后,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等均有明显的提高。说明保水剂可以促进植株根系生长,降低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提高生物量,增强土壤对养分的固持作用。但前提是保水剂在一定的灌水条件下才能够发挥保水保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未污染的花岗岩砖红壤中加入重金属Pb,平衡2周后在污染土壤上施用不同水平的石灰改良刺,以小白菜作为指示作物,根据小白菜生长动态变化和收获后生物量、Pb吸收量、土壤pH、土壤中有效Pb含量等理化性质的差异,来评价各种改良剂对Pb污染砖红壤的改良效果,以便为海南花岗岩砖红壤Pb污染修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石灰的5个水平均对Pb污染土壤有一定的修复效果,不同程度地减轻小白菜的毒害症状。5个水平与土壤中有效铅和小白菜根茎叶铅含量成反比,高水平效果最好,该处理的小白菜不仅生物量高,而且Pb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3.
以复合改良剂为试材,以小白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种植在人工配置的不同程度镉污染土壤中(2、4、25、50、100mg/kg),研究不同浓度复合改良剂(0、600、900、1 200mg/kg)对土壤有机质、pH值、小白菜可食部位镉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900mg/kg复合改良剂可使镉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2.36%~72.24%,但对土壤pH值无显著影响。施用复合改良剂可明显提高小白菜安全性和营养品质,5个镉处理小白菜可食部位镉含量降低32.04%~44.87%,维生素C含量增加10.73%~48.62%,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0.37%~59.52%,粗纤维含量降低11.53%~28.10%。因此,复合改良剂能够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推荐其适宜用量为900mg/kg。  相似文献   

4.
1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有机肥料养分含量齐全,肥效持久,施用后不仅能改良菜地土壤,还可为蔬菜提供多种养分。科学施肥针对蔬菜大棚的土壤障碍,在施肥技术上应采取以下措施:1.1增施有机肥特别是施用纤维较多的粗肥,为蔬菜生长提供全面营养,增强土壤养分的缓冲能力,防止盐分聚集,延缓土壤盐渍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王芳德 《中国蔬菜》2012,1(11):43-43
1 怎样进行叶面喷肥,效果如何? 答:叶面喷肥又称根外追肥,是蔬菜栽培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将作物所需的营养物质直接喷施在植株的叶片上,吸收快、利用率高。在环境条件不便浇水、深耕施肥,而作物生长量较大的情况下,必须补充营养,以提高产量与改善品质,尤其是在保护地栽培中,茄果类、瓜类或叶菜类蔬菜在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叶面喷施中微量元素是非常必要的。将大量元素或中微量元素进行叶面喷施,其效果远远高于直接施入土壤,主要优点如下:①用量少。若作基肥在土壤施用中微肥,施用量相对较多,一般每667 m 2 施用0.5~2.0 kg,效果不理想。叶面喷肥浓度较低,每个生长季节叶菜类平均喷施1.2 次、茄果类10 d(天)左右1 次,用量为土壤施用的1/3。② 避免土壤固定。由于养分施入土壤后易被固定,或形成难溶物,或被土壤吸附,不能被作物吸收。叶面喷施肥料,养分从叶片角质层和气孔进入,不与土壤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土壤固定而降低其有效性。③ 养分吸收快、效率高。叶面喷肥,能直接与茎叶接触,吸收、运输快,有利于作物吸收。④ 易于控制浓度。叶面喷肥,浓度易控制,不会发生中毒,比较安全。⑤ 减少污染。叶面喷肥浓度低,一般稀释到0.1%~0.3%,用量少,不会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甜椒整个生育期水和氮磷钾的吸收规律,以及水溶性肥对甜椒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钾总养分含量一定的优化施肥条件下,从果实膨大期开始适当的调整氮、钾的施用量,可以有效地提高甜椒的产量。氮肥适当的减少并没有影响产量,而适当的增加钾肥的施用量可以有效提高产量。配方2处理氮磷钾肥每667m~2施肥量为15.6kg、6.72kg、21.56kg时,产量高于配方1,为5022kg/667m~2;甜椒在盛果期的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其次是定植缓苗期,在开花初果期干物质积累较低;甜椒不同施肥处理整个生育期对氮、钾养分的吸收较平缓,对磷养分的吸收存在先高后低的趋势,养分吸收值整体趋势是钾氮磷,氮、磷的吸收峰值出现在开花期、初果期,钾的吸收峰值出现在开花期、初果期、盛果期;甜椒对氮磷钾平衡施用,缺一不可,有机肥也必不可少,有机肥在改良土壤的同时,有机肥矿化提供氮源,满足甜椒对氮磷钾的吸收,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保水剂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对辣椒的植株性状、单果性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产生了有利的促进作用。施用保水剂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可达5.3%~32.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8.%~26.5%,以处理3的施用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化肥对薄层黑土中镉、铅活性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食品安全领域,重金属污染已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以小白菜和薄层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分别模拟被镉和铅污染的土壤,通过施入不同类型的化肥,研究被镉、铅污染的薄层黑土中,化肥对镉、铅活性及日常生活中食用的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镉、铅污染的土壤中,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中镉、铅存在形态所占比例的影响不同;不同施肥处理对小白菜地上部鲜重、干重及叶长的影响不同,其中硝酸钙、骨粉和硝酸钾处理的小白菜上述3项指标值相对较高,而在氯化铵、普钙和氯化钾处理中,上述3项指标值则相对较低;不同施肥处理对小白菜对镉、铅的吸收量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
<正>设施棚室种植多年蔬菜作物以后,土壤养分逐渐丰富,所施入肥料除满足蔬菜生长的需求,大部分会存留于土壤中,如果土壤中富余的元素不被利用,就会影响到其它元素的吸收。如土壤中钾元素过量时,会影响钙、镁等中微量元素被吸收利用,即使再增加钙、镁的用量,也不会提高其被吸收利用率。久而久之,土壤就会因矿物质元素过剩发生盐渍化,即连作障碍。1土壤修复改良应掌握好的关键环节1.1土壤检测经常化通常情况下,设施棚室土壤应每年检测1~2次,以便掌握土壤养分是否在合理范围之内。对于已  相似文献   

10.
保水剂在穴盘育苗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保水剂是近2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化工材料,是一种由电离性基团的亲水性高分子部分交联形成的聚合物,具有吸湿、保水等特性。国内外许多试验表明,施用保水剂能够提高土壤的吸水、持水能力,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保水利所吸持的水分85%对植物有效,随着植物根际土壤水分的变化,可缓慢将水分释放出来,供给植物生长。 本次试验采用杭州市蔬菜研究所配制的基质,其容重轻,质地疏松,养分含量高,但持水性差。对此,我们进行针对性改良,施用不同保水剂及浓度,测定其持水量的变化和秧苗素质的差异,从而筛选出适用于穴盘育苗基质的保水剂及浓度。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试验设在杭州市蔬菜研究所内。 1、供试验基质:pH6. 2,有机质 9.5%,速效氮  相似文献   

11.
研究是在多数日光温室采土化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温室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较大,这种动态变化受施肥和种植作物的影响.农户习惯在每个生长周期施有机肥(干鸡粪)3.0 t/hm2;化肥以尿素、二铵为主,钾肥施用量偏低.不同种类蔬菜的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不同,而且在所吸收的氮、磷、钾三要素中以钾最多,平均5.49 mg/kg,磷素吸收量最少,平均1.78mg/kg,氮素吸收量平均4.25 mg/kg.一个生长周期中,土壤碱解氮的动态变化受施肥的影响较小,看不出有什么规律,而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受施肥的影响较明显.农民每季P2O5施用350 kg/hm2,土壤速效磷土测值增加8~13.5 mg/kg;而K2O施用150 kg/hm2,土壤速效钾土测值下降6~12.4 mg/kg.平衡施肥使P2O5施用量减少50~175 kg/hm2,N 减少100 kg/hm2,增加K2O施用量100~150 kg/hm2,蔬菜增产5 500~11 200 kg/hm2,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2.
以甘蓝、小白菜为供试材料,采用反硝化细菌为试验菌株,用玉米秸秆作为固体碳源,研究了不同玉米秸秆用量下,反硝化菌株对降低2种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的效果,以寻求一种简单而廉价的蔬菜硝酸盐污染低成本生物控制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反硝化细菌和玉米秸秆后,甘蓝和小白菜中的硝酸盐含量均降低,但效果不同,当每100 m2小区添加玉米秸秆10 kg、反硝化菌株0.5 kg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向保护地土壤中添加不同数量的双孢菇菌糠,栽培小白菜及油豆角试验,通过比较小白菜单株高、单株重及小区产量,可以看出以3m2土壤中加入双孢菌糠15kg栽培小白菜效果为最好。通过测定豆角栽培区土壤养分发现,添加菌糠补充了土壤中的氮、磷、钾等有效养分,减少了土壤板结现象的发生,起到了改良土壤结构、长效保持土壤肥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保水剂在甜瓜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对甜瓜的植株性状、果实商品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产生了有利的促进作用;施用保水剂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可达1.04~2.52倍,植株和果实商品性状均优于对照,光合速率较对照提高27.1%~78.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5.7%~95.7%,以处理3的施用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土壤保水剂(SAP)又称为土壤保湿剂、高吸水性树脂、高分子吸水剂,是利用强吸水树脂制成的一种超高吸水保水能力的高分子聚合物。它能迅速吸收自身质量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去离子水,数十倍至近百倍的含盐水分,并缓慢释放水分供植物吸收利用,从而增强土壤保水性能,改良土壤结构,减少水的深层渗漏和土壤养分流失,提高水分利用率。在农业、林业、水利、治沙产业等领域,该保水剂将发挥抗旱保苗、增产增收、改良土壤、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等多种功能,是继化肥、农药、地膜之后最有希望被农民接受的第四种新型农用化学制品。农用保水剂为淀粉接枝丙…  相似文献   

16.
我国蔬菜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露地蔬菜种植和设施蔬菜种植养分用量均超过蔬菜生长所需,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肥料利用率低,增加了面源污染风险,在分析这些现状的基础上,对造成蔬菜种植中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如有机肥与化肥施用配比随意性强,搭配不合理;氮、磷、钾肥配施比例不合理;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不合理;肥料总施用量过大;土壤自身的原因等。并提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测土与科学配方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配合施用、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土壤调理剂等措施,有望提高我国蔬菜肥料利用率,节约资源,防止面源污染,实现蔬菜生产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茎用莴苣生长动态及氮磷钾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茎用莴苣(Lactuca sativa L. var.angustana Irish),又名莴笋,为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以食用肥嫩茎部为主,为我国传统栽培蔬菜。茎用莴苣的高效生产须以科学施肥为基础,由于迄今有关茎用莴苣不同生长期氮磷钾吸收特性和需肥规律的研究很少,所以本文在昆明地区蔬菜主产地——呈贡县的生长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水平下,研究茎用莴苣氮磷钾吸收规律,以期为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和方法试验地点设在昆明地区呈贡县大渔乡,供试土壤为3年菜园土,粘壤,pH 6.1,前作为青蒜。土壤养分含量为:全氮2.50 g/kg(凯氏法),速效钾209.00 …  相似文献   

18.
大蒜养分需求规律及施肥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蒜施肥中存在的习惯性和盲目性,采用肥料"3414"试验,在中壤土上进行了大蒜养分需求规律及施肥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蒜在生长过程中,吸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N∶P2O5∶K2O=1∶0.36∶0.70,氮、钾吸收高峰在鳞茎膨大期,磷吸收高峰在蒜苔伸长期。大蒜施用氮磷钾,均有增产效果,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为N436.95kg/hm2,P2O5213.34kg/hm2,K2O336.74kg/hm2。氮肥施用方法以2/3基+1/3追为宜,钾肥以2/3基+1/3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长江蔬菜》2003,(4):53-53
一忌叶菜类蔬菜施硝铵。小白菜、大白菜、苋菜、蕹菜、芹菜、甘蓝等,生长期间易吸收硝态氮肥,如施用硝铵,绿叶蔬菜吸收的都是硝酸盐类离子,食用后易累积中毒。二忌施尿素后浇水。尿素中所含氮成分为酰铵,酰铵态氮素在土壤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下,转化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才为蔬菜根系吸收利用。如施尿素后马上浇水或遇到雨淋,酰铵态的氮素就会流失。所以尿素无论作蔬菜基肥或追肥,都应施后经过5~6天,使其全部转化后再浇水,以免造成损失。三忌反复施用硫铵。在酸性土壤或石灰性菜田中,若连续多次施用硫铵,会使酸性土壤变得更酸…  相似文献   

20.
蔬菜作物的生长,要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因此必须不断地用施肥的办法补充养分。在施肥中要讲究技巧,合理施用,以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具体措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