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栽插密度与穴栽苗数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平塘县水稻单产水平,结合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项目的实施,采用不同栽插密度与穴栽苗数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塘县水稻宽窄行栽插中,采用25cm窄行,即密度为22.5万穴/hm2,每穴栽插2粒苗产量最高。穴栽2粒苗与适当密植能有效协调水稻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改善群体环境,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使影响水稻产量的穗数、穗实粒数和粒重三因素的构成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不同育秧栽插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不同育秧、不同栽插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育秧方式以塑盘育小苗(A2)〉地床旱育秧(A3)〉温室两段育秧(A1);不同栽插方式以宽窄行(B3)〉等行距(B2)〉抛栽、满天星栽(B1);不同处理以A2B3最高,A1B3次之,A1N1最小;投资以A2B1最少;经济益以A2B3最高,A2B1次之,A1B1最低。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对大田种植的南粳9108水稻进行2种行距(25、30 cm)处理,并对其成熟期各项农艺性状测定及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有效穗数接近的前提下,行距25 cm处理平均产量较行距30 cm处理平均产量高825 kg/hm~2,且产量波动幅度较小,适合大面积生产管理下保证稳产;行距30 cm处理下产量波动幅度较大,但单产峰值较行距25 cm处理最高产量高出460 kg/hm~2,适合精细化种植管理下获得高产。南粳9108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较大,结实率与千粒重对产量直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9108高产群体特征,以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对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粳9108从中产到高产主要通过每穗总粒数的增加实现,从高产到超高产主要通过有效穗和千粒重的增加实现。相关分析表明,南粳9108产量与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呈不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显示,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通过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负效应最大,生产上应协调好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关系;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虽然没有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明显,但各因素之间仍存在相互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5.
磷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种不同量的磷肥对水稻植株以及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配比46%尿素181.5kg/hm2、磷酸二铵120kg/hm2、33%硫酸钾135kg/hm2和46%尿素135kg/hm2、磷酸二铵90kg/hm2、33%硫酸钾150kg/hm2对水稻植株叶面积影响最大;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46%尿素181.5kg/hm2、磷酸二铵120kg/hm2、33%硫酸钾135kg/hm2对其影响较大,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9108高产群体特征,以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对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粳9108从中产到高产主要通过每穗总粒数的增加实现,从高产到超高产主要通过有效穗和千粒重的增加实现。相关分析表明,南粳9108产量与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呈不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显示,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通过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负效应最大,生产上应协调好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关系;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虽然没有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明显,但各因素之间仍存在相互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7.
播期、施氮量和密度对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播期、施氮量和密度试验,研究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表现。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迟,南粳9108产量显著降低,适宜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6月初。2施氮量对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南粳9108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全生育期以每公顷施氮262.5~300 kg为宜,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以6︰4为宜,既保证了一定的穗数又增加了每穗粒数。3随着栽插密度的降低,穗数和总颖花量减少导致产量降低,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南粳9108高产栽培应当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主攻大穗以获得足够的总颖花量,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8.
试验表明,南粳9108机插密度高,基本苗多,茎蘖发生多,干物质积累多,每亩穗数越多,产量越高,大面积生产上南粳9108机插密度应在1.7万穴以上,基本苗在7.5万~8.5万/亩才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肥料运筹对水稻南粳910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不同肥料运筹方案,研究其对水稻产量结构及农艺性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试验条件下,不追肥的4个处理,水稻有效穗数、株高、穗长、结实率、产量等指标并不优于,甚至低于常规施肥,而后期追施复合肥或二铵的处理,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高于常规施肥。综合产量数据和肥料贡献率数据可知,后期追肥更有利于增产,尤以追施复合肥更有利于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0.
从水稻机械化栽插角度,农机农艺融合,研究与水稻种植机械化直接相关的秧龄、株距、播种量、秧盘形式和秧爪结构五因素,通过L12(3×24)四因素两水平和一因素三水平的混合型正交试验,以水稻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为衡量指标,得出与水稻机械化栽插相关五因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秧龄、株距和播种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特别显著,秧盘形式和插秧机秧爪结构对水稻产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铁粳9号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的插秧密度和插秧株数研究其最佳的栽植模式。结果表明,插秧密度为30 cm×13.3 cm和插秧株数为3株时,由于铁粳9号具有较高的亩有效穗数及每穗总粒数,同时其他产量构成因素也达到适宜优化,群体结构合理,使得其产量达最高为706.2 kg/亩,较其他各处理提高4.1%~19.0%,因此可以作为铁粳9号的最佳栽植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优质水稻南粳9108不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及群体形成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南粳9108在里下河稻区采用毯苗机插或人工栽插,每667m~2栽插密度为1.71万~1.85万穴,每667m~2总颖花量可达3000万朵以上,且结实率、千粒重均较高,每667m~2产量可达7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优质稻米的需求持续增加。近年来,江苏省加强优质稻米的选育,也通过栽培措施来促进优质稻米生产。江苏省泗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用"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为平台,积极地开展了一系列优质粳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为该县优质粳稻机械化种植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该县稻米品质的提升,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主要采用秸秆还田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秸秆还田机插水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秸秆还田直播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和秸秆还田水稻塑盘抛秧技术四种不同的栽培方式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了不同栽培技术对南粳9108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希望本次研究对掌握南粳9108在该县生育期表现和更好的提高优质粳稻的产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雷艳  李明荣  陈光莉 《农技服务》2011,28(9):1294+1373-1294,1373
比较了总施氮量不变的条件下,施用穗肥与常规施肥对杂交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穗肥可使成穗率、穗粒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均明显提高,从而显著提高杂交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以早熟晚粳(南粳44)、迟熟中粳(南粳45)、中熟中粳(苏香粳3号)等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网栽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网栽条件下,灌浆期网室内水稻冠层光照强度极显著降低,而水稻植株高度显著增加,增幅达3.45%~8.55%.网栽水稻产量极显著降低,南粳44、南粳45、苏香粳3号产量降幅分别达21.71%、22.08%、29.50%.网栽水稻单位面积总穗数较常规栽培极显著降低,南粳44、南粳45、苏香粳3号降幅分别达9.58%、10.15%、7.19%.结实率和千粒重虽有所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同时,网栽×水稻品种的互作效应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说明单位面积总穗数的极显著降低可能是网栽水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硅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条件下 ,应用随机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石灰性草甸土壤施用硅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硅肥的施用对水稻产量的形成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 ,硅素与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 =6 953.4 +7.0 4 2x - 0 .0 2 93x2 。硅素主要通过影响千粒重、结实率、穗粒数、有效穗而促进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减轻杂交水稻制种劳动强度,降低制种成本,提高制种产量.[方法]采用人工插秧、杂交水稻制种手摇式播秧机和XL2Z-10水稻插秧机,研究3种不同栽插方式对南繁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使用杂交水稻育种手摇式式播秧机、XL2Z-10水稻插秧机插秧制种基本苗密度在22.5万~28.5万蔸/hm2,比人工插秧增加4.5万~9.0 万蔸/hm2,有效穗增加55.5万~112.5万穗/hm2;实测产量超过3 000 kg/hm2,制种产量比人工插秧分别提高了12.8%和17.47%.[结论]使用杂交水稻育种手摇式播秧机、XL2Z-10水稻插秧机插秧杂交水稻南制种产量明显高于人工插秧制种.  相似文献   

19.
以南粳9108为试材,分别进行人工插秧和机插秧2种不同移栽方式,分析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生育进程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秧较传统手插秧产值减少1 019.7元/hm2,节约成本1 470元/hm2,总体收益增加450.3元/hm2,增幅4.23%,且机插秧生育期能缩短9 d。  相似文献   

20.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新品种松辽6号为试验材料,在其适宜地区进行3年栽培试验,研究其穗长、穗粒数及千粒重等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分蘖力、穗粒数、结实率。无论是单相关,还是偏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穗长与穗粒数未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穗长不等于穗粒数多。初步明确了水稻品种丰产性好主要源于分蘖力强、有效穗数多、成穗率高、穗粒数多、结实率好、籽粒饱满,对如何选育源库协调,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的水稻新品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